语文要素 阅读:
默读课文,能说出“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这句话的含义,能结合课文的内容辨析对父亲的各种判断。
写作:
能体会“幽深的雾蒙蒙的树林”等词语表达的丰富性,能简单说出对这些词语的感受并选择句子摘抄。
人文主题
展现父亲对鸟的熟悉与热爱,表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主题。 教学重难点
体会“幽深的雾蒙蒙的树林”等词语表达的丰富性,能简单说出对这些词语的感受。
教学准备
《新解新教材》相关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预习要求
1.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完成《预习卡》。
2.文中的哪些词句你特别感兴趣?圈画下来读一读。 课时目标
1.认识“黎、凝”等5个生字,会写“朝、雾”等13个字。 2.能初步体会“幽深的雾蒙蒙的树林”等词语表达的丰富性,能简单说出对这些词语的感受。
教学过程
一、揭题品题,认识“父亲”
1.(齐读课题)读课题思考,这个故事的主角是谁?(父亲) 2.出示:父亲曾经是一个猎人。
这句判断对不对?请快速读文从文中找出理由。 交流:①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歌唱的鸟。 ②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
提示:引导学生抓住“一生”“喜欢”等词语体会,并说出是如何快速找到理由的。归纳“跳读”的方法。
二、学习生字词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正音。 2.指导生字词难点。
(1)出示“凝(níng)神静气”“怀疑(yí)”,引导比较:两个
字有什么不同?指名学生组词。
(2)出示词语“猎人”,提示:“猎”为什么是反犬旁?指名学生组词。
(3)出示:每一个张开的喙都舒畅地呼吸着,深深地呼吸着。 ..提问:“舒畅”是一种怎样的感觉?(舒服,畅快)带着这种感觉读读这个句子。
(4)出示词语“黎明、一瞬间”,提问:“黎明”是什么时候?“瞬”是目字旁,就是“眨眼”的意思,表示时间极短。和“一瞬间”意思差不多的词语,你能说出几个?
三、品读重点句,体会语言的生动
1.教师梳理课文大意,小结:通过初读我们知道,课文写了父亲带着“我”来到树林里,对鸟很了解,不仅找到了鸟的踪迹,还对“我”说了很多关于鸟的知识。
2.引导学生默读课文,思考:你从文中哪些地方感受到父亲很了解鸟呢?
根据学生交流,引导品读相关句子。 预设1:学生找出第3、4自然段。 教师出示:
父亲突然站定,朝幽深的雾蒙蒙的树林,上上下下地望了又望,用鼻子闻了又闻。
“林子里有不少鸟。”父亲喃喃着。 (1)教师范读,引导学生闭眼想象:读着“幽深的雾蒙蒙的树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这里的父亲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2)学生交流。教师播放幽深的雾蒙蒙的树林的视频并小结:看,这就是幽深的雾蒙蒙的树林,这两个词连在一起写得多生动,让我们好像走进了那片笼罩在雾气中的幽深的树林。在如此难以辨认的环境下,父亲依然能够发现鸟的踪迹,说明他对鸟非常熟悉。
(3)引导学生想象父亲观察的表情、动作,读好这两段。 预设2:学生找出第5、6自然段。 教师出示:
并没有看见一只鸟飞,并没有听到一声鸟叫。 我茫茫然地望着凝神静气的像树一般兀立的父亲。
(1)引导学生想象当时的画面;“凝神静气”的父亲是怎样的?“像树一般兀立”又是怎样的?
(2)指名学生演一演“凝神静气的像树一般兀立的父亲”。 (3)小结:你们看,这两个词连用,让父亲的形象在我们眼里更丰富了!在“我”眼里,父亲当时既是那么专注,又是那么高大,仿佛与树林融为一体。
(4)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预设3:学生找出第11自然段。 教师出示:
我只闻到浓浓的苦苦的草木气息,没有闻到什么鸟的气味。 (1)引导:从这一句中,你能发现父亲的什么特点? (2)学生交流。
(3)小结:“浓浓的苦苦的”连用,让我们更真切地闻到了草木气息,父亲能在这样浓郁的草木气息中闻到鸟的气味,可见父亲对鸟的习性的确非常了解。
预设4:学生找出第13、14、15自然段。 教师出示:
“有。树林里过夜的鸟总是一群,羽毛焐得热腾腾的。 “黎明时,所有的鸟都抖动着羽毛,要抖净露水和湿气。 “每一个张开的喙都舒畅地呼吸着,深深地呼吸着。 (1)教师配乐范读,学生闭眼想象情境。
(2)引导:通过父亲的话,你仿佛看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父亲为什么能把情景描述得这样细致入微?
(3)组织学生交流,进一步感受父亲对鸟的习性和气味的了解。 3.指名学生口头填空。
我只闻到浓浓的苦苦的草木气息,父亲却闻到了( )的( )的鸟的气味。我只看到幽深的雾蒙蒙的树林,父亲却( )到了( )的( )的鸟的( )。
教师小结:在这么一个幽深的雾蒙蒙的树林里,“我”只闻到了浓浓的草木气息,而父亲能那么敏锐地看到小小的扑闪的鸟影(引用学生口头填空的精彩句子),清晰地闻到热腾腾的淡淡的鸟味儿(引用学生口头填空的精彩句子),他凝神静气的样子像树一般兀立,仿佛与树林融为一体。通过“我”和父亲的对比,以及对父亲形象丰富生动的描写,让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位对鸟儿非常了解,熟悉鸟的习性的父亲。
4.学生配乐有感情地朗读上述重点句。 四、指导书写,布置摘抄
1.出示“雾、蒙、鼻”等7个字,引导学生观察发现每个字的书写要点。重点指导写好“蒙”:中间不要少一横,撇、捺要舒展。学生练写。
2.学生自主书写“朝、总”等生字。
3.出示课后第三题。布置作业:请选择最喜欢的一句写在摘记卡上,要求字迹端正、抄写正确、不多字不漏字。
课时目标
1.会写“父亲、童年”等15个词语。
2.默读课文,能说出“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这句话的含义,能结合课文内容辨析对父亲的各种判断。
教学过程
一、回顾上节课内容,朗读课文 1.引导回顾: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发现课文的语言很特别,很容易把我们带到那个黎明时的树林,仿佛看到那个凝神静气的像树一般兀立的父亲。父亲到底对树林和鸟有怎样的感情?“我”又是怎样的人呢?我们再次走进课文去感受。
2.学生朗读课文。
二、体会表达,尝试运用 1.出示:
父亲突然站定,朝树林,上上下下地望了又望,用鼻子闻了又闻。 父亲突然站定,朝幽深的树林,上上下下地望了又望,用鼻子闻...了又闻。
父亲突然站定,朝幽深的雾蒙蒙的树林,上上下下地望了又望,.......用鼻子闻了又闻。
提示:引导学生发现树林幽深、看不清的程度逐渐加深。
2.出示WIFI信号强弱图片,让学生体会两个形容词的连用让程度加深。
3.能不能从文中找到这种“WIFI”信号形式的,信号较强的句子?
(学生读文,画出相关句子) 预设:
①我茫茫然地望着凝神静气的像树一般兀立的父亲。 ............
②我只闻到浓浓的苦苦的草木气息,没有闻到什么鸟的气味。 ......
③每一个张开的喙都舒畅地呼吸着,深深地呼吸着。 ............提示:“凝神静气的”和“像树一般兀立的”都是在说父亲在凝神静立中感受鸟儿的存在。“浓浓的”“苦苦的”都是在写草木气息。可以去掉一个让学生对比朗读,从而体会句子在表达效果上的不同。
4.仿写练习。 (1)出示:
妈妈捧着一盆( )君子兰走进房门。 老师带着( )的微笑走进教室。
望着( )的天空,我加快了回家的脚步。 (2)学生进行仿写练习,交流分享。 三、细读感悟,发表看法
1.文章结尾说:“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作者为什么这么说?
(1)小组交流、讨论。 (2)学生汇报交流。 提示:引导学生思考,猎人是干什么的?父亲这样了解鸟的习性,如果父亲是猎人会怎样?
(3)说话练习:如果父亲是猎人的话,将会有很多的鸟儿失去生命。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而是__________________。
2.“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是作者同父亲一起到树林后的想法,文中还有一句是作者的想法,请勾画下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1)自主阅读、勾画相关语句。 (2)汇报交流。
预设:“我知道父亲此时也最快活。”
提示:作者看到父亲这样喜欢鸟儿、这样了解鸟儿,听父亲那样深情地谈论鸟儿,作者也感受到了父亲内心的快乐,体会到父亲听到鸟儿在林子里自由自在的鸣叫内心是快活的。
3.看到这样一位懂鸟、爱鸟的父亲,你是怎样想的?说来听听。 提示:引导学生交流父亲是个留心生活的人,作者也是个留心生活并能把自己的想法记下来的人。
四、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1.总结: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你有哪些收获?引导学生感受父亲和“我”热爱自然的感情,从而体会到课文语言的生动。
2.布置作业。 (1)抄写“父亲、童年”等16个词语一遍,觉得难写的抄写三遍。 (2)摘抄文中喜欢的语句。
(3)和家人一起读一读这篇文章,讨论一下课后第二题。 (4)完成《新解新教材》本课《随堂练》。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课是一篇感情真挚的课文。通过父子关于鸟的对话,让我们了
解到“父亲”对鸟不同寻常的了解,体会到“父亲”对鸟超乎常人的热爱。结合课文内容的特点,教学时,我采用了以读悟情,在读中感悟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充分地读,以读促思,以读悟情,体会父亲爱鸟之情及“我”护鸟的心愿,激发爱鸟护鸟的思想感情。在读时让学生自己体会文中的语气。读的形式灵活多样:听读、自读、品读、分角色演读等,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和朗读热情,用声音触摸文本,用心灵揣摩文本。在朗读过程中,我引导学生读出情,对小鸟、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读出神,悟出语言文字的言外之音。如从“我知道这也是父亲最快活的时刻”“父亲喃喃地说”“他生怕惊动了鸟”等语句和父亲的语言中领悟“父亲”的爱鸟,从“我也由衷地感到高兴,因为父亲不是猎人”这一句中领会“我”的爱鸟、护鸟之情。这样,以读代讲,学生感受深刻。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