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I育I观l点 职业技术教育人才培育变革与转型 ——走适应当今企业需求人才培养之路 528300) 赖觉怡 (顺德职业技术学院摘要广东・顺德本文主要论述职业技术教育人才培育变革与转型,要走适应当今企业需求人才培养之路。通过对职业技术 教育现状和发展遇到的瓶颈问题进行分析,揭示现今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导向与产业链结构性变革之间矛盾,结合当今 企业对人才需求以及未来职业教育人才战略储备方向,提出职业技术教育改革创新之路如何走出自己新天地。 关键词 职业技术教育 人才培育 变革与转型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职、l 教育的管理模式主要沿袋计划经济体制下行政F达 招生计划方式,教育培训疗式和专业设簧的灵活性远不能适 1职业技术教育发展趋势及存在问题 1.1发展趋势 识经济ll,t4 ̄是职、 I平II岗位变动更加频繁的时代。许多 应经济快速发展的需求,学生 能力方 受到的培训和社会 传统的职 I'.LE社会 消失,同时新的职、f 不断涌现,促使大量 实践明显 足。同时, 前职、I 院校考核教师的方式落后,与 的劳动者从没落的生产领域转移到新兴的生产领域,因而吸 普通院校的评价体系没仃差别,符合职教人才‘培养模式转型 收新知识和学习新技术已经成为现代生产队从业人员的客观 的教师评价机制远未形成,这 符合Igblk.院校操作性强的特 要求。耳5bl 技术教育足终身教育体系的一个内在组成部分, 点,削弱了职、 教育的生机和I活力。改革落后的敦育管理模 1.2.4职业教育就业服务体系不健全 随着技术的发腱,无论陶内的发展状况如何,职业技术教育和 式,建立适应l ̄b1.k.教育的教学形式和评价体系,已势在必行。 培训都婴朝终身化的方向发展。终身教育思想突破了原来狭 义的职、i 教育和培训 时空I 的限制。在时间卜,强调职业 职、 教育的最直接rI的足及时向社会输送高素质 用型 技术教 贯穿人的一生,为个人的整个职业生涯提供帮助;在 人才,良好的就、I 服务足激发人们参加职、 教育热情的“催化 问l ,强调利川各种场所、整合各种教育资源开展教育和培 剂”。日前就、l 服务还/1 剑位,教育和就、 相脱节,南‘种就 训。lI 足 j 此,高等职业院校应该教给学生什么?是值得教 ,IktJ ̄务关系沦为经济利益关系,或者 多的精 火注敦育过 育界深刻反思的。技能教育与 础理论教育的比重如fu』安排? 程,对就业服务的重要性认识 足,没行形成统筹协调n勺就业 较多商职院校忽视基础理论,与中等职业教育没有形成明确 网络和管理机构,没彳丁制定学生就 k后的跟踪服务。职、l 教 的 分。 信息化的今天,新技术层l}I不穷,世界职业教育 育就业服务体系不健仝,不仅影响了学!I-的就、I 发腱,仃玎l】.也 2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导向与产业链结构性变革之间矛盾 职、 技术敦育是现代敦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足工、I 化和 生产社会化、现代化的重要支柱,高等职业教育作为我 高等 教育的一个类型,在推动社会发展、技术创新、劳动力索质提 已经捉…宽 础的概念,因此高等职、I 教育应该更加关注学 制约着职业教育本身的拓展希I建设。 牛学爿能 的培养、关注学社职业素养、社会能力的培养,为 学生的终身学习打F良好基础。 1.2我国职业技术教育现状和存在问题 l_2.1社会对职业教育缺乏普遍认知和公平待遇 随苻社会发展和经济转型的需要,闲家一直强调职业教育 升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从近几年的数据 丌丁 , 等教 的重世性,并l|i_重视 度和支持力度逐年递增,但职业教育在 育随着社会企业结构化凋整,劳动力供求关系也在发生变化, JI ̄务业以及企业职能人 需求越米越大,这就 中国教育发展历程中L#竞年限较短,社会上,包括教育系统内 而且可以看Nt埘其J,解不多,重视不够。M前职业教育虽然学生规模已经很 说明一点,高职教育必须与时俱进,根据市场变化而灵活调整 大,flI总体f 仍处f弱坍群体,职业教育的学生长期以来被看 作足学不卜商【}1干lI大学的低等生,这必然影响职业学校学生的 如对高等教育的支持 度,职业教育迫切需要关心和扶持。 自己办学方向,这是职业教育办学的长处。 从以下数据分析中我们可以得到职业教育目前必须走}iI M 才方向性矛盾;输送人才过于单一技能 企业需求综合性发展 人才差距较大,输送的人才适应 【 发展的专业技能有待提高。 就、l 率、就业质最和就、【 信心,财政对iN>Ik教育的支持u王远不 前困境,主要有 大部分矛盾:企、 需求人才与学校办学输送人 l-2.2职业教育投入机制单一,资金瓶颈严重 H)blk教育虽属于一种“准公共品”,但长期以来主要依靠 地政府的投入平I】学校自主筹资,国家和社会团体对其支持 度 人,职 院校资金的匮乏是限制和约束中国职业教育 发展的厦要 素,大部分职业院校存在发展资金不足、教学设 备较嚣、学乍家庭承手H成本较高等问题,这一方面导致了“学 校办学条件筹、教师和学生索质难以提高、学生就业难、学校 招牛情况 想、学校资金不足”的恶性循环。 I.2.3管理模式落后.缺乏适应职业教育的教学形式和评价体系 一科教导刊r电子版j・2014年第5期r下j一 9 3当今企业对人才需求以及未来职业教育人才战略储备方向 由学校根据行业、市场发展需求,灵活调整专业结构和课 3.1高等职业教育要两手抓 一程设置。着力建立一支能够与研发和生产紧密结合的高素质 的教师队伍,带动原有教师队伍和传统教学模式的改造,以适 手抓人文素养,一手抓技能培养,不能只抓技能培养, 而弱化人文素养。人文素养,不是“能力”,而是“以人为对象、 应当代社会生产发展的需要,切实提高教育质量。高职教育 以人为中心的精神”,其核心内容是对人类生存意义和价值的 必须拥有灵活的办学机制,通过不断探索教育模式与一线企 关怀,是一种为人处世的基本的“德性”、“价值观”和“人生哲 业“接地气”创新出更多专业以及课程满足社会需要,通过利 学”,它追求人生和社会的美好境界,人不是“机械人”,人是“社 用自主办学提高自己核心竞争力。 会人”,是复杂的个体。如果仅仅将人培养成了单纯的操作工, 那是我们教育的退步,长此以往,社会发展也将面临倒退。 3.2重技能,也要重理论知识 4.4鼓励自主创业,重视学生的创业教育 随着就业压力的日益加大,解决劳动力特别是学生的就业 问题已成为各国的当务之急。随着技术的进步,固定的工资形 很多高等职业院校,过多的夸大了技能的重要性,对于理 式的就业岗位呈现减少趋势,因此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显得尤 论知识,要求“够用就好”,严重导致技能与理论脱节,大部分 为重要。当学生具备了这种能力,就能从被动的求职者变为主 学生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条件一变、环境一转,便不知所 动的创业者,从毕业后寻找工作转为自己创造就业机会。在我 措,不能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处理,这是理论知识不扎实所致。 国高等职业的人才培养中,应把开展创业教育、培养创业能力放 3_3教育教学内容不应太专 高等职业教育,要在培养学生直接成为生产、服务、技术 和管理第一线劳动者的同时,也要兼顾学生终身学习以及适 在优先考虑的位置,使它成为人才培养计划的有机组成部分。 4.5组织龙头行业特色班 当前,校企合作将向深层次发展,企业将为学校提供人才 应职业变化的需要。高等职业院校要使学生成为具有可教育、 培养的要求,校企合作、产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既能发挥 可培训性的劳动者,成为具有继续学习能力的劳动者。这就 学校和企业的各自优势,又能共同培养社会与市场需要的人 要求高等职业教育从远处着眼,增加基础性、通用性、复合性 才,是高职院校与企业双赢的模式之一。加强学校与企业的 的教育教学内容,为学生今后的教育和培iJIl ̄,.I造接口和条件。 合作,教学与生产的结合,校企双方互相支持、互相渗透、双向 4职业技术教育改革创新之路如何走出自己新天地 介入、优势互补、资源互用、利益共享,是实现高职教育及企业 4.1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定位 在职业教育中人才培养应该从以下几大方面综合发展, 神。这些关键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比专业技能显得更为重要, 管理现代化、促进生产力发展、加快企业自有人才的学历教育, 使教育与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校企合作是办好高职 专门人才的重要途径,为高职教育发展提供了新的平台。校 诚信品质、发展潜力、学习能力、团队精神、融合程度、创新精 教育、促进合作企业活力,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 但是不是说现在专业技能不重要,反倒应该说要培养更加深 企合作,可实现学校和企业的双向互补,实现学校和企业的物 入、学的更深。总而言之未来高职人才培养要与时俱进,要更 质与智力资源的共享,融合职业教育理念,培养出符合社会需 够更长足更长远的发展,可以使人才适应以下三方面的变化: 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搭建职业教育的新平台,在人才供 首先是适应工作组织的变化;其次是适应职业结构的变化;最 求关系上完成了学校和企业的良好对接、相互渗透,促进校园 后是适应未来预见到的市场需求的变化。这样我们高等职业 文化与企业文化的交融。教育部门、产业部门、就业部门之间 才能企业结构转型中取得更好地适应深层发展。 的密切合作已成为各国职业技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保证。 4.2人才专业结构调整优化 要积极倡导和推行校企合作。每所高校都应选择符合产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的总体供给能力与教育规模有很大 业发展方向的企业与之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按企业需求,实行 的提高和扩展,但教育与产业发展不相适应的问题也更加突 订单式、定向式培养人才,或请企业管理技术人员参与教学, 出。从体系机制来看,学校教育体系过于封闭,普通教育与职 或将大学生送到企业实习,或由企业定向招录人员等等,从而 业教育的沟通不够,职业培训与终身教育体系不健全,多元办 开通大学生直接到企业就业的通道,不仅可以满足企业自身 学体制未形成,学校法人制度不完善,难以按经济社会发展变 对人才的需求,也有利于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做好这项 化来调整办学方向和培养重点;从教育结构上看,主要是中职 工作,需要由财政给予资金扶持。要进一步完善大学生实习、 和普通高中、职教与普教之间的比例不合理,专业结构、层次 见习补贴政策,并落实到位。如顺德美的、南海志高、佛山陶 结构不合理,难以培养经济结构调整中急需的各层次人才;从 瓷等等。 质量上看,主要是毕业生综合素质偏低,缺乏操作技能,专业 总之,高等职业教育是社会发展进步的需要,也是符合当 课程设置及内容不适应产业升级需要,由此培养的学生与产 今社会发展,但是封闭、不敢于自主创新的职业教育即将备社 业企业需求难以对接。因此,要针对上述问题,对教育体制进 会发展所淘汰,我们必须与时俱进,贴近社会、走进企业,真正 行深入改革,形成以培养实用技术技能为主线的教育体系,一 与企业需求相结合的教育办学理念才能让职业教育走上更好 方面能够快速回应产业企业需求,另一方面能够根据需求灵 的台阶,才能真正培养出适合社会发展的综合性人才。 活地进行调整。具体来讲,一是大力调整教育结构。对普通 高等院校进行与社会对接的职业化、专业化改造;加大高等中 等职业院校比重:同时打通中职与高职、职教与普教相对封闭 的教学体制,实行开放办学,加强贯通与衔接。 4.3办学自主DIY,全面落实学校办学自主权 10 一科教导刊r电子版j・2014年第5期r下J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