坛 lji 栏目主持人:谈秋红 E—mail:redcan( ̄,126.CoHl ・漫谈・ 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与管理 。王通讯 当今中国有两大重要的事项,第一个是实施人才 强国战略,第二个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在这样的大背 景下,如何进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与管理,成为一个 重要而又紧迫的课题摆在了我们面前。本文从以下几 点进行分析探讨:一是21世纪是创新世纪,二是创 新的类型与发生,=三是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四足创新 型人才的使用,五是创新型人才的激励,六是创新的 环境问题。 一、21世纪是创新世纪 21世纪是个信息世纪、基因世纪、纳米世纪,这 个世纪的信息、基因、纳米_二大革命,会影响我们工 作、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三大革命加在一起凸显 r 21世纪是一个创新的世纪。创新世纪必然重视创 新人才、创新思维、创新行为、创新成果。大家知 道,创新是人才的本质属性之一,所以也可以预见, 新的世纪人类将进入人才制胜的新时代。 江泽民同志讲: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胡锦涛同志讲: “要瞄准世界科技发展的前沿,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 设,加强原始创新能力和集成创新能力。”关于什么叫 创新?有很多不同的定义方法。我比较倾向于这样一 个定义:创新是指在经济社会各个领域进行创造性劳 动,做出新贡献的人。包括提出新观念,产生新思想. 运用新方法,建立新制度,创造新理论,实施新管理 等等。在各种定义中,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熊比特是 值得注意的一个学者。1912年他在德文版《经济发展 8匹冒匹 匦2003 0 理论》中首次使用“创新”一词。他提出,创新就是建 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即实现生产要素与生产条件的新 的组合,并引进新的生产体系。包括引用新产品、采用 一种新的生产方法、开辟一个新市场、开拓并利用新的 材料来源、实行一种新的组织和管理方式。在我国。很 多人认为创新与发明、创造是一回事。其实,发明是发 现存在,创造是赋予存在,创新按照熊比特的观点是一 种经济行为、社会行为。建设创新型国家不仅仅是抓发 明、抓创造,更要抓经营、抓管理。 二、创新的类型与发生 关于创新的领域,学者们归纳说包括科学技术、 文学艺术、企事业管理、企业经营、体育竞技、政治 思想领域、社会科学、哲学等等。创新的类型有原始 创新、集合创新、吸收消化再创新等。关于创新的发 生,著名学者杜拉克认为有7个来源: (1)意外之事 的发生; (2)不协调、不一致的状况; (3)基于程 序的需要; (4)产业和市场结构的变化; (5)人口 的变化; (6)认知的变化; (7)新知识。杜拉克的 思想很有启迪性,他把坏事当作好事,把危机当作机 会。比如意外之事发生,SARS的出现,促成了我国 建立起疾病应急突发事件防控体系。意外之事蕴含着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漫谈・ 栏目主持人:谈秋红E—Imil 鐾 一 坛 创新的机会。有的创新机会基于程序的需要,程序一 改,马上创新。如过去乘飞机要交机场建设费,买保 险,再办机票手续,再过安检共排3次队,很是折腾 人。稍稍改变一下程序,由售票处代收机场建设费, 就节省了多少人的多少宝贵时间,推进了管理创新。 关于创新的发生,创造学者还总结出了多种方法 技巧,它们是: (1)智力激荡法(头脑风暴); (2) 设问检查法(5W1H:为什么,做什么,何人何时何 地,如何); (3)组合法(二元坐标法); (4)逆向 法(由电生磁与由磁生电); (5)列举法(优点、缺 点、希望点列举); (6)类比法(仿生技术)等等。 三、创新人才的培养 当前,需要特别强调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为什 么?我想讲三条原因。 (一)我国的创新能力偏低。表现在中国99%的 企业没有自己的专利,60%的企业没有自己的商标, 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者,仅占万分之i,大中型企业技 术水平比国际先进水平落后5—10年(石化行业落后 20年),高新技术开发区的技术57%源自国外。衡量 一个国家创新能力的高低还有一个办法,就是看这个 国家专利有多少。我国专利水平也比较低,发明专利 总量是日本、美国的1/30,韩国的1/4,百万人口专 利拥有量低。仔细看发明专利申请,国内申请占 18%,来自国外的中请占82%。再仔细看,国内申请 技术含量低,国外的申请技术含量高。大陆的专利加 起来大概等于台湾,比不上一个大型跨国公司。创新 型人才的短缺决定了我们必须把大力培养创新型人才 提上日程。 (二)企业创新意识淡薄。我国的不少企业热衷 于拿来、偷来,缺少自主创新意识,采取技术追随战 略,主要是模仿。不少科研人员(院校、研究院所) 与经济发展“两张皮”,脱离实际写论文、写专著。研 究的东西不是产品、商品,而是样品、展品。这些年 虽有转变,但总的说,问题仍然存在。 最近有一种说法:软性教育出人才。这是俄罗斯 季霍米列娃提出来的:天才由奶奶带出,智力由父母 提升。奶奶带大的孩子创造力高出40%,但智力低 10%。为什么?奶奶代表慈爱,隔代更亲,这种环境 适合培养天才。父母与奶奶比,要求要严格。天才的 环境需要宽容的土壤,奶奶可以给予孙子孙女更多的 空间来表现自己。无论天才还是人才我们都需要。教 育是人才的基础。但从现行教育来看,我们的孩子没 有童年、没有少年,一上学甚至没上学就开始竞争, 就有压力。贪玩是孩子的天性,是孩子的权力。可是 应试教育、题海战术却不让我们的孩子玩。小学要让 学生有童年、有少年,中学要分流,不能用一个模式 教育培养所有的孩子。 培养创新型人才,需要关注创新型人才的非智力 特征。美国心理学家戴维斯认为创新型人才有十大人 格特征。即: (1)独立性强; (2)自信心强; r3) 敢于冒风险; (4)具有好奇心; (5)有理想抱负; (6)不轻听他人意见; (7)易于被复杂奇怪的事物所 吸引; (8)具有艺术上的审美观; (9)富有幽默感; (10)兴趣爱好既广泛又专一。只有认识这些人的人格 特征,才能把这样的人培养出来、选拔出来。 (三)对提升创造力重视不够。创造学的创立人 奥斯本,提出要开设创造力培训课程。通过在美国通 耍堕 习圆9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目主持人:谈秋红・E—mail: 漫谈・ 用电气公司实施他的培训计划,1955年培训工程师 700名,致使该公司专利数量提高了3倍。近几年, 上海市在4000多个企业开展了创新训练,证明每增 他的缺点也会非常突出。有谚语说高山之下必有深 谷。如果没有深谷,山也就不高了。缺点只要不是致 命的,就要使用他爱护他。此之谓用人者需有宽容之 心。这体现在长者之心、仁者之心上。我国古代名著 加1元的培训投入,可产生的价值是4160元。另据 报道,齐齐哈尔大学也开展了创造力训练,评估表 明,培训能使创新能力提升52%。 《西游记》、 《三国演 》、《水浒传》里面分别有三 个领导者形象:唐僧、刘备、宋江。联系起来看,大 家想想他们的共同特点是什么?有人指出,他们几个 关于创新型人才的成才模型,主要包括纵向成 才、横向成才和综合成才三种。纵向成才指把知识、 学问做得深一点。比如挖坑,别人挖了100米,你要 挖101米。你要做得比别人更好,打破旧纪录,创造 新纪录。横向成才是指,从一个知识领域跨向另一个 知识领域。比方数学与历史,原是两门不搭界的学 科。但如果你会用数学的方法研究历史,那叫历史数 学、史学计量学,在两个学科的空白处做文章,则属 创造。数学是黄色的,历史是蓝色的,你把黄色和蓝 色搅合在一起成了绿色的,令人耳目一新。综合成才 是指,运用多种知识,选择一个成才目标而攻关有 成,这可以供年轻同志参考。 四、创新型人才的使用 人才的使用,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人才 有用不好用,庸才好用没有用。怎么才能使用好创新 型人才? 首先要掌握创新型人才的工作特征。创新型人才 的特点有不少,其中一条是,当他们工作忙碌的时 候,是他们工作轻松的时候;当他们工作很轻闲的时 候,是他们工作很劳累的时候。创新型人才不同于体 力劳动的工人,他们的艰苦很内在,是看不见的。对 于他们的苦处、难处很多人不理解,从表象上看,又 往往会把人家看错。举个例子,达・芬奇是个天才, 是画家、科学家,据说还是个男高音歌唱家,总之是 个了不起的人才。达・芬奇以画油画著名。有一次他 在意大利米兰的修道院教堂里画《最后的晚餐》,包 括圣人耶酥和他的13个门徒。开始时,画得很快, 后来越画越慢,再后来,达・芬奇不见了。院长很着 急,派人盯梢发现达・芬奇与一帮乞丐在一起。原来 他是在寻找叛徒犹大的模特哩。结果修道院副院长把 事情看错了,被达・芬奇羞辱了一番,红着脸溜走了。 其次要有宽容之心。人才有突出的优点,同时, 1n圜目墨 / “业务水平”都不是最高的。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的 武艺绝对比宋江强,黑张飞的武功肯定比刘备强,七 十二变的孙悟空神通绝对比唐僧广大。这三个人还有 一个共同点,仔细看,都有那么点窝囊。但这三位领 导都有一个共同的爱才之心:对人宽容、体谅,有长 者之 tL,、 厚之心。容许人家干事,容许人家失败, 没有成功不计较,不一棍子把人打死。这是中国文 化。这是中国人认町的领导者。 关于创新人才的使用,还有一个如何给予“两个 自由”的问题。伟大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提出了((相对 论》,他指出人才的成长需要“两个自由”。一个是外 在的自由,即行动的自由;一个是内在的自由,即心 灵的自由。外在的自由即自然人的自由流动。这在中 国是没有问题的,当然还有一些流动障碍需要通过改 革来解决。当前应该更加强调内在的自由,就是心灵 的自由。这里我想起了瑞士钟表匠布克关于埃及金字 塔到底是谁建造的问题。金字塔博物馆讲解员和历史 记录认为金字塔是由30万奴隶建成的。而钟表匠布 克则认为不对,说那是自由人建造的。布克说,当他 是自由人的时候,可以制造出每月误差小于1%秒的 手表;但是在他被监管当俘虏的日子,就是有意努 力,造出的手表的误差也大于1/10秒。因此,可以用 他的亲身经历证明,人只有在心灵自由的时候,创造 才会达到极致。否则,无法进行创造性劳动。前几 年,埃及最高文物委员会宣布:金字塔真的是自由人 建造的。因此,我想到对人才的管理,要深化认识, 就要深入到人才心中,让人才感到没有任何压抑,这 样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人才资本是个人的,要 善于开发和管理。 五、创新型人才的激励 用好人才,离不开激励。人才流动正常,不流动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漫谈・ 栏I1主持人:谈秋红E—mail ̄redcall@126.corn  ̄盛 不正常。但不合理的流动主要是激励不到位造成的。 人才的激励主要包括物质待遇激励、成长空间激励和 情感激励。物质待遇指薪酬,待遇过低,长期不承认 人的价值,就难以激励人。成长空间,指职业生涯发 展阶梯,如公务员从副科到正科,从科级到处级,一 步一步前进,因为每个人都有成长的期望。感情问题 也很重要,领导关怀,同事关系融洽,干起工作有劲 头。这_二者加在一起构成凝聚力、生产力、竞争力。 中央提出生产要素可以参与分配。这在物质方面 已经达到顶点。期权、股权加上去,激励就很到位 了。美国提出要给创新人才“三金”,即金手铐、金 台阶、金色降落伞。金手铐是指期权股权;金台阶是 指成长的台阶;金色降落伞是指准备好一笔丰厚的资 金,以备企业破产或被兼并之际使人才无后顾之忧。 这样,只要船不沉没,他就会奋战到底。 关于激励理论,有一种新说法叫从“屋顶学说” 到“田野学说”。过去,企业家把自己的企业当作一 个大屋顶,把人才当作管理的对象,人才就是大树、 庄稼。你长得再高也高不过屋顶。现在,这种理论被 田野学说所取代。说只要你这个人不走,你能长多高 长多高,能长多壮长多壮。打个比方,某电影制片厂 是个大企业,有领导、演员、导演、制片。过去说, 我是领导,职位比你高,工资比你高,影响力比你 大;现在则说,你可以比我工资高,你可以比我影响 大,只要你这棵树在这里呆着不走,就好。换言之: “只要人才不走,就是我的胜利。”这就叫“田野学 说”,非常适合人才时代、现代社会。 六、关于创新的环境问题 创新环境的问题,经过这么多年的努力,已经大 有改善。这里主要讲几个不到位。 第一,创新的主体尚未到位。就一个国家而言,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发达国家企业对自身的创新投 资多,国家相对于对研究所、大学来说,对企业的 投入也比较多。我们也要对企业加大投入,让企业 成为创新的主体。我们平时讲政府官员、事业单位 工作人员要加强创新,但创新的主体地位仍然属于 企业。在《中国人事报》创刊10周年大会上,我发 言说从工业社会以来,世界创新主体一直是企业。 原创在企业,再延伸到政府、事业单位。这是规律, 也是充分竞争使然。从本质上讲,没有压力,没有竞 争,就没有创新。 第二,经费投入不足。创新需要经费,人才培养 需要经费。企业在新产品研发过程中也需要一定的经 费支持。我国的经费投入,无论是研发经费、还足培 训经费都不到位。国家规定企业销售额中的1.5%要用 于人员培训,我们很多企业达不到。创新能力差,加 上重引进轻消化,结果陷入了“引进一落伍一再引 进一再落伍”的怪圈。 第三,缺乏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保护知识产权, 就是保护人才。如果知识产权不断受到侵害,长此以 往创新就失去了动力。在我国,知识产权遭受侵害的 现象非常普遍,即便有投诉也往往无回应。王选院士 生前抱有一个信念,在中国不打官司。因为王选院士 打过十场官司,场场皆输。我们讲中国的知识产权保 护要加强,实际上是讲对人才的保护要加强。以我看 来,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大陆远不如香港。 第四,缺少创新文化。作为传统文化的主流文 化,儒家文化总的看是不利于创新的。比如“学而 优则仕”, “枪打出头鸟”,谁先进就把他孤立起来 等等。这样一种文化现象与人才辈出这种美好愿景 的实现是背道而驰的。前些日子我读了一本外国数 学家写的书《我要做数学家》,书中提出在用人问 题上存在“对数定理”。一等人才用一等人才,二 等人才用i等人才,三等人才用四等人才。这实际 E讲的是用人者的胸怀问题——不能怕人才超过自 己。领导者应该学一学刘邦的“三不如”。刘邦说 领兵打仗我不如韩信,运筹帷幄我不如张良,后勤 保障我不如萧何,但是我善于使用这三个人才,所 以才得了天下。春秋战国时期,齐国晏婴关于“国 有i不祥”的说法也很引人深思。他说:有才而不 知,知而不用,用而不信,乃国之三不祥也。我还 认为,有利于创新的文化是多元异质的。有利于创 新的文化,是以人为本的文化,是开放式的文化, 是淘金文化,是跳槽文化和诚信文化。我们如何形 成创新文化,希望作为一个研究的课题,引起大家 的重视。因为归根结底,无论技术创新,还是制度 创新,都是一定文化的产物。 (作者系中国人才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2 0s e臣三至三萎 蔓]E团1 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