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清代官窑佛造像

来源:意榕旅游网
清代官窑佛造像

造像为塑造物体形象。三国魏曹植《宝刀赋》:“规圆景以宝环,摅神思而造像。”佛造像为释迦牟尼佛或菩萨的像。《魏书·释老志》:“凿山石壁,开窟五所,镌建佛像各一。高者七十尺,次六十尺,雕饰奇伟,冠于一世。”

《清宫瓷器档案全集》中对乾隆时佛造像的烧造记载颇详,不仅有释迦佛,还有无量寿佛、弥勒佛、燃灯佛、药师佛、阿弥陀佛、救度母佛及观音菩萨、罗汉等。皇帝对佛造像的烧造多有旨意,如乾隆十二年四月十四日,太监交观音木样1尊,随善财、龙女2尊,传旨交唐英烧造填白和窑变釉观音各1尊,并各随善财、龙女2尊。同时一再嘱咐“原样不可坏了,送到京时庄严安供”。时间已过一年,还未见唐英烧回瓷观音,皇帝责问唐英。并不是唐英怠慢,实在是瓷观音不好烧造,前后烧造11尊均未成功。皇帝并未就此罢休,反而认为唐英不至诚,并下旨令唐英至至诚诚烧造。后唐英终于烧成,在回京面圣时皇帝还是对观音烧造有些不满意,传旨着问唐英:“瓷白衣观音手与发髻不要活的,要一来的,烧的来烧不来。”唐英回道:“若手与发髻不要活的无出火气地方,烧不来。”乾隆皇帝只得做罢,将瓷观音手与发髻粘好后交内务府大臣三和分别供奉于香山和盘山。虽然唐英完成了烧造任务,但仍有美中不足之感,以后随着御窑厂烧造技术的提高,不仅能够烧造出极为精美的瓷佛,还能烧造出两尺以上的大佛。如乾隆皇帝六十万寿之时,时任督陶官的伊龄阿就成功烧造了二尺高大无量寿佛9尊和小无量寿佛81尊,于乾隆三十五年六月十八日呈进,在其奏折中说:“恭照本年万寿大庆,奴才份应恭造瓷佛以申祝嘏之诚,伏查瓷胎法身二尺以上者从来难得,奴才愚意务期加工妥办,以观厥成,奉同协造等敬谨成造‘乾隆庚寅年’书款大号瓷佛九尊又佛八十一事,俱应期而成,在厂工匠人等咸称佛光显应,实为圣寿无疆之瑞,无不欢欣鼓舞。”由此可知二尺高瓷佛烧造难度之高非烧造其他器物可以企及,同时也说明御窑厂烧造技术在乾隆中期达到了历史的最高水平。第二年恰逢乾隆帝生母崇庆皇太后八十圣寿,九江关监督伊龄阿更是一次进贡1000尊瓷佛作为老太后的寿礼,这些瓷佛均在清漪园大报恩延寿寺安供。又乾隆四十年十月二十四日九江关监督全德进贡了无量寿佛9尊,绿救度母佛9尊,白救度母佛9尊,三大世菩萨3尊及其他瓷器,内中的三大世菩萨安供在宁寿宫养和精舍殿内。乾隆四十四年四月初四日太监厄勒里传旨宁寿宫养和精舍殿内中间添做供案一张,案上著章嘉胡土克图拟供佛三尊一堂或五尊一堂安供。画出释迦牟尼佛、弥勒佛、燃灯佛、药师佛、阿弥陀佛各一尊,传旨江西照样烧造。并要求“送到时将现供三大世菩萨三尊换下”。本年十二月十九日九江关将此五尊佛送到。

嘉庆十四年九月十五日九江关监督广惠又一次进贡了洋彩金身无量寿佛9尊。此后不再见有佛造像的烧造记录。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