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爱国英雄人物的故事精选五篇

来源:意榕旅游网
爱国英雄⼈物的故事精选五篇

中国⾃古以来,就有埋头苦⼲的⼈,就有拼命硬⼲的⼈,就有为民请命的⼈,就有舍⾝求法的⼈。更有爱国之⼈。今天⼩编在这给⼤家整理了⼀些爱国故事,我们⼀起来看看吧!

爱国故事1

台⼉庄战役发⽣于1938年春天,我爱国军队在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的指挥下,⼀举歼灭⽇军11984⼈,震惊中外。这场战役的胜利,除爱国军队英勇作战外,还与当时战区的民⽓有着⾮常密切的关系。

李宗仁在谈到台⼉庄战役胜利时,深有感慨地说:“台⼉庄⼈民完全和军队配合起来了,在战场上挽救伤兵的是民众,作侦察的是民众,帮助军队输送炮弹粮⾷的是民众。这些民众是⾚诚地表现他们的爱国热情,充分地担任起救亡的责任来了。”据台⼉庄北关⽼⼤娘王谭⽒回忆:台⼉庄战役打响后,我们青壮年妇⼥并没有躲到安全的地⽅,⽽是⾃发地组成⼥⼦督战队,⼀⽅⾯激励战⼠勇敢杀敌,⼀⽅⾯防⽌逃兵脱离战场。当时就有⼀个逃兵差点从我们的眼⽪底下跑掉。我们⼏个姐妹⼀起骂这个逃兵:“你还算是个男⼈吗?你如果怕死,就让我们拿着烧乡⽕棍跟⽇本⿁⼦拼!”这个逃兵被我们得害羞了、激动了,掉头就冲向了战场。

爱国故事2

聪明好学,⼜⽴志为国效⼒。后来他学习⼯程技术毕业,回到了国内。可清朝政府对本国⼈才不信任,像修铁路,就都让外国⼈主持。詹天佑尽管有才⼲,也只能当助⼿。

1905年,修建北京到张家⼝铁路的消息传开了。英国和俄国都争着要修,因为他们知道这条铁路在中国的战略要地,掌握了它就能控制中国,双⽅争执不下,最后达成“协议”,说中国如果不让他们修,他们就什么也不提供。他们以为中国⼈离开他们肯定修不成这条铁路。

清朝政府这才让詹天佑担任总⼯程师。有⼈对他不放⼼,说他⾃不量⼒,说他胆⼤包天,劝他不要承担这项难度⾮常⼤的⼯程。詹天佑说:“京张铁路如果失败,不但是我的不幸,也会给中国带来很⼤损失。外国⼈说中国⼯程师不⾏,我则坚持由⾃⼰来办!”为了给中国⼈争⼝⽓,他把全部精⼒都投⼊进去,和⼯⼈们⼀起吃住在⼯地,细⼼勘探,⼤胆试验,经过4年艰苦的劳动,终于成功地修筑了京张铁路。这是中国⼈⾃⼰设计施⼯的第⼀条铁路,极⼤地⿎舞了全国⼈民的志⽓。詹天佑为祖国赢得了荣誉,原来那些瞧不起中国⼯程师的英国⼈也表⽰对他由衷敬佩。

爱国故事3

洗(在这⾥读xiǎn)夫⼈是南北朝到隋朝时期岭南俚⼈的领袖。岭南是指南岭到⼤海的那⼀⼤⽚⼟地。洗夫⼈嫁给太守冯宝,成为在岭南很有影响的⼈物。她顾全⼤局,忠于国家的统⼀。南朝的梁、陈两代,岭南的⼀些地⽅官都发动过叛乱,不听朝廷命令,想把岭南变成独⽴王国。但是,他们的⾏为遭到冯家和洗夫⼈的坚决反对。每次叛乱发⽣,洗夫⼈都亲⾃率军平叛,配合朝廷重新安定了岭南。她⽴了⼤功,被封为⼥将军。

隋朝灭陈之后,南北分裂局⾯结束了。因为岭南离中央太远,岭南⼈⼀时不明真相,就拥70⾼龄的洗夫⼈为圣母,仍然忠于陈朝,不让隋军进⼊岭南。隋朝送信向洗夫⼈说明了情况。洗夫⼈⼗分⾼兴,⽴刻派孙⼦冯魂去迎接隋军开进岭南,隋朝名副其实地统⼀了全国。

不久,岭南⼜发⽣叛乱,洗夫⼈当机⽴断,派孙⼦冯盈杀了叛军⾸领。她⼜不顾⾼龄,陪同隋朝⼤⾂⾛遍各地,召见参加叛乱的⾸领,让他们服从朝廷,不要分裂国家。到了晚年,洗夫⼈经常教育后代要维护统⼀,不可分疆裂⼟,做对不起百姓和祖宗的事。洗夫⼈⼀⽣经历三朝,始终维护国家统⼀和岭南的安定。直到今天,⼴东⼴西海南⼈民还在纪念她。

爱国故事4

为国捐躯,不只是在战场上才有。那些为使祖国富强起来和恶势⼒⽃争的义⼠,同样表现了视死如归的精神。清朝末年,发⽣过⼀次不成功的改⾰运动,叫戊戌变法。谭嗣同等六君⼦就是为变法⽽死的义⼠。

谭嗣同从⼩就痛恨外国势⼒侵略中国,决⼼为祖国富强⽽奋⽃。他和康有为等⼈提出变法的主张,却遭到了封建顽固派的激烈反对。谭嗣同看出变法的艰难,对朋友们说:“就是杀⾝灭族,我也不会改变主张。中国只有闹到新旧两党流⾎遍地,才有希望。不然真是要亡国了。”

1898年,光绪皇帝决定变法,谭嗣同成了主要助⼿。不料慈禧太后⼜发动了政变,囚禁了皇帝,下令逮捕维新⼈⼠。康有为等⼈逃⾛了。谭嗣同没有跑,他说:“各国的变法,没有不流⾎⽽成功的。现在中国还没有⼈为变法⽽流⾎,这是国家不能强盛的原因。如果要有⼈流⾎,就从我开始吧!”

谭嗣同被捕以后,毫⽆惧⾊,在监狱中写诗:“我⾃横⼑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他被押到刑场受刑前,⼤声喊着:“有⼼杀贼,⽆⼒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这位笑迎死亡的义⼠,⼼⾥装着祖国。他⾃动⾛向死亡,因为他知道⾃⼰的死,有多⼤价值。

爱国故事5

新中国成⽴以后,我国再也不受外国的欺负了,拥有了完全的主权。我们不依附任何国家,也不允许任何国家侵犯我们的主权。

1958年夏天,苏联领导⼈赫鲁晓夫到我国访问,和⽑泽东举⾏会谈。他提出了两国建⽴联合舰队的建议,想让苏联的军舰到中国海⾯上⾏驶。⼤国主义思想 很严重的赫鲁晓夫想利⽤这个机会控制我国的国防、达到他们和美国争夺霸权的⽬的。如果这样做,中国的领海权就会受到损害。⽑泽东⼀听就⽕了,他厉声质问赫鲁晓夫:“你讲清楚,什么是联合舰队?我们还有没有主权了!”赫鲁晓夫说:“这不是来商量嘛!”⽑泽东说:“什么商量!你们是不是要把我们的沿海地区都拿去?”赫鲁晓夫红了脸,忙说:“你们不愿意就算了。但是让我们在中国有个基地,军舰来加油修理休息,总可以吧?”⽑泽东斩钉截铁地回答:“不⾏!”

赫鲁晓夫没有达到控制中国的⽬的,⼼怀不满地⾛了。后来,苏联单⽅⾯撕毁了两国的许多经济科技协议,企图给我国造成压⼒,⽑泽东⼜领导中国⼈民和它们的⼤国主义和霸权主义作了坚决⽃争,卫了我国的主权和独⽴⾃主的外交政策。

爱国故事6

⾃古以来,牺牲在战场上,⼀直是爱国军⼈引以⾃豪的志向。特别是那些明知死在眼前仍勇敢赴难的⼈,更令⼈崇敬。在中⽇甲午海战中牺牲的邓世昌就是这样的⼈。

邓世昌是我国最早的⼀批海军军官中的⼀个,是清朝北洋舰队中“致远”号的舰长。他有强烈的爱国⼼,常对⼠兵们

说::“⼈谁⽆死?但愿我们死得其所,死得值!”1894年,中国和⽇本之间爆发了甲午战争。邓世昌多次表⽰:如果在海上和⽇舰相遇,遇到危险,我就和它同沉⼤海!

这年9⽉的⼀天,⽇本舰队突然袭击中国舰队,⼀场海战打响了,这就是黄海⼤战。战中,中国担任指挥的旗舰被击伤,⼤旗被击落,邓世昌⽴即下令在⾃⼰的舰上升起旗帜,吸引住敌舰。他指挥的致远号在战⽃中最英勇,前后⽕炮⼀齐开⽕,连连击中⽇舰。⽇舰包围过来,致远号受了重伤,开始倾斜,炮弹也打光了。邓世昌感到最后时刻到了,对部下说:“我们就是死,也要壮出中国海军的威风,报国的时刻到了!”他下令开⾜马⼒向⽇舰吉野号冲过去,要和它同归于尽,这⼤⽆畏的⽓概把⽇本⼈吓呆了。

可不幸的是,致远号在前进中中了鱼雷,船体爆炸,沉⼊海底。200多名官兵献出了⾃⼰宝贵的⽣命。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