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意榕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媒体融合的历史回顾与发展探讨

媒体融合的历史回顾与发展探讨

来源:意榕旅游网


媒体融合的历史回顾与发展探讨

A、 历史的回顾——不同时期的“新媒体”对传统媒体及传播事业的影响

一、 图书

1455年,约翰尼斯.古登堡用活字印出了第一本《圣经》,这标志着图书这一“新媒体”的诞生。图书是一种一次性装订的出版物,主体单一,具有持久的价值。

图书的出现对于人类的传播事业有着重要影响。图书中的文字克服了口语媒体音声语言的转瞬即逝性,能把信息长久的保存下来,使人类的知识和经验的积累不再单纯地依赖人脑有限的记忆力,在社会政治、文化和教育领域带来了巨大影响,对社会经济也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二、报纸

1690年,本.哈里斯印出英国殖民地的第一张报纸《国内外公共事件》(Public Occurrences),这标志着继图书这一大众媒体之后,报纸这种“新媒体”应运而生了。报纸是一种不装订的出版物,通常每周或每日出版。

报纸这种“新媒体”对图书这种“传统媒体”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报纸较强的实效性和更广的传播范围令图书望尘莫及,更多的人选择使用报纸满足自己的信息需求,一定程度上缩小了图书的受众规模。

报纸的出现对于整个传播事业也有着重要影响,因为报纸的内容整合了新闻、通告、

漫画、评论、谜题与数据,具有较强的综合性,促进了传播事业的资源整合,使信息传播更加丰富。

三、杂志

1741年,安德鲁.布拉夫特印出《美国杂志》,本杰明.富兰克林印出英国《综合杂志》,这标志着又一种大众媒体——杂志的诞生。杂志是一种连续装订的出版物,主体多样,具有延续的价值。

杂志对传统媒体,尤其是图书产生了重要影响。定期发行的杂志将优秀的文学作品通过连载的方式变成了一种不同于书籍的样式,以几乎所有人都支付得起的价格出售,这极大的削减了图书的受众规模。比如,杂志的长篇连载使里根的回忆录在更多的人中间穿梭,甚至超过了这本书的发行量。

杂志的出现对于世界传播事业也产生了重要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 与面向某个城市或某个特定地域的的报纸不同,早期的杂志造就了全国范围内的读者。历史上,在美国文化没有形成自身特色时,杂志在全国范围内的发行使民众产生了一种对国家的认同感。

2、 杂志使传播事业具有了商业化色彩。杂志作为一种全国性的广告媒体,发挥着在其之前两种大众媒体不能卓有成效发挥的广告作用——图书几乎从来不刊登广告,大多数报纸仅给广告商提供本地读者资源。

3、 延伸了传播的触角。大多数杂志是为社会底层的读者编辑的,这意味着这种媒体

的社会作用几乎可以传播到各个阶层的人群。

四、电视

电视对其它媒体及传播事业的影响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即在影响其他媒体发展方向的同时也促进了传播事业的全面发展——

1、对图书的影响 会使图书的作者与出版商在写作与出版时更多的考虑图书改编成剧本的潜质,实现图书与电视的融合。

2、对报纸的影响 随着直播技术的不断成熟,电视在新闻实效性上大幅领先报纸,使有些报纸停刊,使地方报纸几乎失去全部的全国性广告客户;但另一方面,这种“倒逼机制”又使得报纸在深度报道上做得更好,在尝试形成视觉刺激上跃跃欲试。

3、对杂志的影响 使杂志转型,满足电视没有顾及的、细分的小众群体,使受众具有更加合理、人性化的试听信息选择,促进了传播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五、网络

网络被人们称为魔幻的“第八大洲”,它可以集声音、图像、文字、视频于一体,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信息传递、沟通、共享、互动的强大功能。它对各种媒体的影响是革命性的,每种媒体都自觉、不自觉地向网络靠拢,利用网络发布自己的信息。网络对于传播事业的影响也是革命性的,它引发了各种媒体深度融合的大潮,使传播事业以前所未有的融合态势继续向前发展。

B、 未来的展望——浅析媒体融合环境的传播事业发展策略

首先,不同的媒体要不断强化自身的特色定位,做大做强自身的特色。比如,报纸媒体就应该认真搞好深度类报道,电视类媒体就应充分发挥其新闻采编播及时的优势。

其次,各类媒体要充分认识到媒体融合是大势所趋,在保持自身媒体特色的前提下,不断加强技术攻关,实现自身内容的网络化传播,凭借网络这一得天独厚的平台,争取更多的受众。

最后,在浩浩荡荡的媒体融合大潮中,作为传播事业主体的受众要根据自己的生活、学习、工作情况合理选择不同的媒体,不能盲目的推崇新兴媒体(比如全民电子阅读),要用合理的需求来引导各种媒介健康发展,防止和杜绝所有媒体“网络主体化”的错误,促进世界传播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rrf.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