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试论城市居住社区公共设施的布局

来源:意榕旅游网
皿澎姗1OOKNOE&TE}00,N0.29OOYIFO}TION试论城市居住社区公共设施的布局1广东告阳江市城市规划设计院其让军资源与环晚529500)摘要:伴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住宅建设正在集中、大盘地高速进行.同时,由于深刻的社会结构体制转型,住宅建设已成为h-nliit衅会发展的核心课JN.本文以居民对居住坏境的需*Affi发“,从使用、行为、13N等儿个方面对住区“共设An布MAIN进关健词:居住社区公共设施布局中圈分类号:TU?文献标识31j,A文t编号:1672-3791(2007)08(b)-0170-01创造一个满足居民的社会交往、归属感、相互尊重以至自我实现等更高需求的居住空间实则是营造一个社区的场所。场所,是指包含了物质因素和人文因素的生活坏境,是建筑环境的另一种表达方式。只有当物质的实体和空间表达了特定的文化、历史人的活动井使之充满活力时.才能称之为场所。场所不仅是一种空间.它的存在在子人们赋予这一空间在社会生活中的意义,因此,它成为了人们生活的组成部分。3在心理上满足领域感的需求领城性是人类最基本的空间行为之一,它是个人和群体保障安全,提供刺激、维护个性和心理平衡的重要条件.人类领域感的实现一方面表达了人和人群的个性以及对自己领地的防卫。另一方面也是人类正常交往的保证。一般而言,居民对居住环境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需求:生理需求、行为需求、安全需求、社会交往需求、审美需求等,城市居住社区公共设施的布局要从满足人们对居住环境的各种裙求出发。其设计可归纳为以下几点.能提高人们对周围环境世界的满意度,扩大人们的活动范围,从而增加人们对某地区的信棘感和依附的愿望,井鼓励人们相互交往以及减轻环境的压力。即私密性.二级化”趋向。,在使用上具有可达性方便性及舒适性5在景观上成为社区的景观节点住宅区公共建筑及其群体在考虑居民使用方便的荃础上,应该充分利用公共建筑及其群体与住宅建筑及住宅建筑群体在造型和形成外部空间特征上的差异,同时考虑居民使用多、可达性强的特点。将其安排在住宅区的主要景观位里,如住宅区或住宅院落出人口、住宅区或住宅庭院中心、住宅区的景观轴线或制高点上,以形成住宅区景观重点区竣和景观节点从而成为居住社区的核心空间,成为居民乐而忘返的活动场所。成为小区具有代表性的空间,并且深深地印人来访者的记忆中。在居住社区中,常会发现这样的现象:在邻里空间或社区入口,不同交通体系(车行、步行、自行车等)汇合之处,居民的活动异常丰富、频苦,而其他区域的专用步行空间则往往人流减少.另一个现象是:当社区或邻里的公共服务空间与各个步行系统的入口距离相对较远时,居民的活动就呈现出相当分散的形态。而当一个邻里或社区的公共服务空间与大多数入口直接相连时,居民则会明显地聚集到一起活动。这些均说明了人群活动的聚集效应与较好的可达性之间的关系.公共空间的服务半径不宜过大,保证大多数居民能够便捷地到达。亚历山大在《建筑模式语言—城市、建筑、构造》中指出,人的认知邻里范围不宜超过274m。从对居住环境的控制能力和认知能力出发,人的视力在超过130M一140M时就无法分拂其他人的轮廓、衣服、年龄、性别等。所以.居住规模不应超过150m的范围。居民从家中步行抵达时间不应超过Sntin,即服务半径300m左右.通常来说,居民使用某一公共空间的颇率与其距离公共空间的距离远近成反比,服务半径过大,自然会降低居民的使用须率,不利于强化杜区关系。在扬盖尔的代表作《交往与空间》中,他把居住社区居民的交往活动分为三类:必要性活动、自发性活动和社会性活动。必要性活动是日常生活中那些多少有些不由自主、强制性活动,如上学、上班、购物、等候等。白发性活动是指那些只要人们有参与的意愿,并且在时问、地点可能的情况下才会产生的活动,包括散步,呼吸新鲜空气、驻足观望等享受性活动.社会性活动是指所有公共空间中有赖于他人鑫与而引发的活动.如1L童游戏、互相打招呼、交谈、各类公共活动以及最广泛的社会性活动—人与人之间的被动式接触,即简单地看、听其他的人或事。6在视觉上增加公共空间的可见性住区的商业布局既要满足居民易达性的要隶,又要确保商家的收益最大化,如何才能做到二者的双岌呢?把商业放到小区内部的做法看似方便了小区居民,但以损失区外客源为代价换来的是经营的不景气结果往往是部分商家撇退,留下的因为没有了竞争而肆意抬高物价形成垄断经营,反而使得居民得不到优质服务,这种违背商业经营规律的做法使二者的利益都受到损害。目前,已有越来越多的研究者意识到这一点他们倡导增加公共空间的‘可见性.,具体措施往往是:较小规模的社区(邻里社区)可以将服务设施、公共空间置于社区边缘的街道两侧‘而较大规模社区也应确保这些设施场所(商店、公共广场等)可以被人较容易地从主要道路或公交车站看到。并较容易到达。文中对住区公共设施的布局原则从使用上、行为上、心理上、形象上、景观上及视觉上六个方面进行了一些探讨,让更多的人来关心我国社区公共设施的建设,为建设共同的美好家园而努力。参考文献IllI丹1扬󰀀盖尔.交往与空间,何人可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21窦以德.回归城市—对住区空间形态的一点思考,建筑学报,2004(4);32一35.[31荆子洋.以连续性公共空闻组织为主线的小区规划,建筑学报,2006(4):90一91.2在行为上要满足人际交往的器求美国著名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将人的需求划分为5个层次从低到高依次为生理的需求,安全的需求、爱和归属的需求、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在现实生活世界中.人不是独个存在的,社会交往是人的根本属性,也是社会形成并发展的根本方式。从某种意义上讲,居住杜区整体管造的过程,就是在人与人的交往过程中进行人与自然空间环境关系界定并发展的过怪。在我国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挤转轨,城市化进程加快过怪中,在一段时间内,人们对居住的需求一度集中在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这些较低层次的生理、物质需求上,而居住环境、居民交往等较高层次需求相对缺乏。伴随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较低层次需求得到满足后,居民之间的相互交往、尊,以及自我实现等更高层次需求峪来越成为必需。4在形象上具有地方感与标志性一个独特的地方就是一个独特的空间,井可以发展社会、文化和政治价值和行为的稳定的系统。一个适宜居住的杜区必须要有一个独特的地方感觉,也就是说它有一个可以被人们认知的特点,而人们身临其中时有某种愉快的享受。创造一个有地方感的社区就是要建设一个独特环境。其中,主要有两大方面.一个是物质环境,另一个是社会文化。创造地方感(Placemaking)目前已成为社区和城市魄设的重要内容,创造出一个具有独特风格令人难忘的“地方.,是形成社区的重要内容.除地方性之外,社区公共设施的布局及形象还应具有易辫认性。凯文󰀀林奇的《城市意象》中概括出城市惫象的五个要泰:路、边缘、区城、节点、标志.环境的意象与人的活动系统存在紧密的联系。清晰、完整的意象170科技资讯SCIENCE&TECHNOLOGYINFORMATION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