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中文名称《实用翻译》课程教学大纲

来源:意榕旅游网


中文名称:《 实用翻译 》课程教学大纲 英文名称: Practical Translation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编号: (留空,不填),课程性质: 硕士课程 . 2.课程学时:总学时 48 ,其中实验学时 。 3.课程学分: 3 . 4.开课季节: 秋季 . 5.开课院系: 外国语学院 (系或教研室) 6.课程类别: 公共选修课 . 7.课程类型: 理论课 . 8.考核方式: 考查 ;考试方式: 开卷 . 9. 成绩计算方式:考勤10%+作业20%+期末70% . 10.适用学生(授课对象): 非英语专业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 . 11.适用学科、专业(领域):学科 级 专业(领域) . 12.教学团队成员:文 珊 ,何高大 。

二、课程性质与地位(需注明课程的性质和地位,课程在人才培养计划中的地位和作用,主要教学任务)

《实用翻译》课程是面向已修完大学英语四级的非英语专业研究生开设的一门公共选修课,是翻译基

础理论课,注重系统性和实用性,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对各种实用文体翻译(笔译)的实际操作能力。课程的教学任务是讲授翻译的基本理论和技巧,通过提出翻译实践所涉及的主要问题,讲授各种实用文体的特征及其翻译策略、方法和技巧;让学生进行大量的翻译实践, 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了解和理解翻译, 通过“实践——理论——实践”这样一种反复循环,使学生从中找出一般规律和方法,潜移默化地把握翻译的要点,使学生具备笔头翻译的基本能力。

三、课程教学目标及学生应达到的能力

1.学生通过系统的英汉翻译理论的学习和实践,能对汉语文章进行准确的语义分析,从文体角度把握源语(source language),能够独立完成课程中的各种翻译练习,将中等难度的各类实用文本或段落译出。译文忠实于原文,语言通顺、连贯。

2.使学生具备中级英语翻译证书考级、出国留学深造、从事各类涉外事务、科学研究及国际交流等方

面所必须的汉英互译知识和基本理论。

3.培养学生对译文赏析和评价的能力,且具有解决实际翻译问题的初步能力。

4.能够了解翻译的基本原理和技巧、常见实用文体的特征及其翻译策略;能够根据文体特征和利用翻译的基本方法和技巧,翻译中等难度的英汉语实用文体文章,做到忠实、通顺。速度为每小时350词。

四、课程教学内容简介、基本要求及学时安排

翻译是一个语言学习者的语言和知识面等综合能力的体现,因此要求学生大量阅读,拓宽知识面,尤其注意阅读英汉对照读物,从中学习他人的翻译基本技巧;养成严谨的学术作风,学会使用工具书,辨别正确与错误,划分优劣,认真完成教师所布置的翻译作业,并养成自我修改的能力,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同学作业的互相批阅,通过勤学多练提高翻译能力。

授课(实验)章节和内容 摘 要 Unit 1课程介绍、要求及翻译导论 Unit 2翻译学核心概念介绍 Unit 3英汉语言对比 Unit 4 英汉语言对比 Unit 5 翻译技巧: 词义处理 Unit 6 翻译技巧: 增补与省略 Unit 7 翻译技巧: 转换及长句处理 Unit 8 翻译技巧: 文化词语处理 Unit 9翻译技巧:专有名词及术语处理 Unit 10小说翻译案例 Unit 11诗歌翻译案例 Unit 12新闻及广告翻译案例 Unit 13旅游宣传翻译案例 Unit 14科技文体翻译案例 Unit 15总复习 Final Exam

计划学时数 授课教师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6 3 文珊,何高大 文珊,何高大 文珊,何高大 文珊,何高大 文珊,何高大 文珊,何高大 文珊,何高大 文珊,何高大 文珊,何高大 文珊,何高大 文珊,何高大 文珊,何高大 文珊,何高大 文珊,何高大 文珊,何高大 文珊,何高大等 五、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注明授课方式:课堂讲授、实验室授课、学生参与讲授、课程讨论、校内外教学参观与考察等)

课堂以讲授、小组讨论、随堂翻译实践为主要形式。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讲、练结合的方式,遵循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贯彻互动式、启发式教学方法,充分运用教学课件、网络、多媒体等媒介组织和实施教学。通过大量练习和实践,逐步提高学生的翻译水平。

本课程在对每一部分讲解后都会布置一定量的翻译作业,要求学生课后完成。课外要求学生阅读不同题材的中英文本,体会不同题材的汉英互译技巧。

六、学习要求、课程考核与成绩评定(包括课前课后学习要求,课堂讨论要求,作业要求,课程考核形式、考核要点,成绩评定比例等)

本课程是实践为主、理论为辅的课程。理论讲解少而精,实践的方式应多样化。考查主要采用开卷方式,考试范围应涵盖所有讲授的理论和实践内容,应能客观反映出学生对本门课程的掌握程度。考查形式为3000-5000字的实用翻译实践. 总评成绩:考勤10%+作业20%+期末70%

七、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预修课程、相关课程等)

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决定着与其它课程的紧密联系,翻译需要相关课程的背景知识,对于理解原文和翻译、语码转换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本课程任务是培养翻译理解能力、翻译能力。

八、建议教材及教学参考书(包括主要参考期刊、主要参考网站,正式出版教材要求注明教材名称、作者姓名、出版社、年份;自编教材要求注明是否成册、编写者姓名、编写者职称、字数等) 1.建议教材

《英译汉教程》,连淑能,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主要参考书

(1)《实用翻译教程》,冯庆华,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2)《新编汉英翻译教程》,陈宏薇、李亚丹,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3)《文体与翻译》,刘宓庆,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3 (4)《英汉翻译教程》,张培基,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1 (5)《汉英翻译教程》,吕瑞昌,陕西人民出版社,1993

(6)《研究生英语实用翻译教程》(第二版),许建平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7)《英汉—汉英应用翻译综合教程》,方梦之、毛忠明主编,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主要期刊:

《中国翻译》、《中国科技翻译》、《上海翻译》、《语言与翻译》、《东方翻译》、《译林》等 主要网站:

:8085/

九、审核

课程责任教师签名:

教学团队成员签名:

一级学科带头人意见:

学院分委会主席: ( 学院盖章)

年 月 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