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浅谈钢筋混凝土构造柱施工质量控制

来源:意榕旅游网


浅谈钢筋混凝土构造柱施工质量控制

摘要:钢筋混凝土构造柱房屋建筑中的重要部分,然而现实中,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本文将对现浇钢筋混凝土柱存在的质量问题进行探讨,并结合实践工作经验提出了若干有效的质量控制措施。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构造柱质量

钢筋混凝土构造柱是指用钢筋混凝土制成的柱,是房屋、桥梁、水工等各种工程结构中最基本的承重构件,是提髙多层砖房抗震能力的一种措施,但是、当前许多施工单位在混凝土构造柱施工过程中,不注意施工质量,导致其不但不能起到增强抗震能力的作用,还将影响到建筑物的整体性,给建筑物带来隐患。

-、钢筋混凝土构造柱的作用

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在房屋建筑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首先,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可以加强纵横墙间的连接。其次,它可以提髙砖砌体的抗剪能力,试验表明,钢筋混凝土构造柱能提髙砖体的抗剪承载力约为10~30%(提髙幅度与墙体的高宽比,竖向压力应力、开洞情况等因素有关),能约束墙体的开裂,对限其裂缝开展、起-定作用。再次,钢筋混凝土构造柱与圈梁共同作用,加大了建筑物的整体度,类似框架结构,可称为“弱框架”对墙体起了约束作用,墙体的四周处于双向双压状态使墙体横向变形減少,改善墙体受压的稳定性能从而提髙墙体的承载力。

二、钢筋混凝土构造柱的常见质量问题

1.箍筋、拉接筋设置不足规范规定

对于箍筋、拉接筋设置都有严格的规范,按照相关规定,墙与构造柱应沿墙高第50cm设置2根水平拉接钢筋连结,每边伸入墙内不应少于1m;在构造柱与圈梁相交的节点处应适当加密柱的箍筋,加密范围在圈梁上、下均不应小于六分之一层高或45cm,箍筋间距不宜大于10cm;构造柱的竖向钢筋可用绑扎接头,其绑扎接头长度1d,一般为35d,在绑扎段内的箍筋间隙不应大于10cm。然而在现实的施工中,上述几点几乎都无法按质按量,完全符合规定的完成,这直接导致了钢筋混凝土构造柱的质量问题。

2.轴线错位

楼层间构造柱轴线错位是钢筋混凝土构造柱的又一质量通病,造成这一质量问题的主要因素就是施工人员在在浇注混凝土时不认真调整钢筋骨架,在这层砌筑完毕而进行下层砌筑前的放线时,便发现下层构造柱歪了,因此在这一层又给到正位,便造成了上、下层不贯通,轴线请位的现象。

3.构造柱断条

造成钢筋混凝土构造柱断条的因素主要由以下几个:

(1)构造柱内的箍筋、墙体拉接筋、圈梁钢筋等交织在一起,而且钢筋排放、绑扎又不规则,在圈梁和构造柱同时浇注的过程中,定会阻碍混凝土的下落。

(2)“柱腔”内掉进并卡有砖渣,阻碍混凝土的充填。

(3)河石级配不好,有大石块存在,也会使钢筋混凝土构造柱造成“断条”现象。

(4)整根柱子一次浇注,振捣棒下不足,振捣不周。

4.混凝土问题

(1)接搓不好

在混凝土浇筑前应清除模内的杂物,如木屑、碎砖、落地灰等,并用水清洗,而在实际施工中,施工人员往往不规范操作,未清除模内的杂物,这样做直接导致前后两次浇灌的混凝土不能紧密相接,构造柱的整体性不能保证。

(2)露筋

造成露筋的原因是施工人员在支模前没有在钢筋骨架上绑扎混凝土保护层垫块,致使钢筋保护层厚度不足,另外,钢筋位置不准,也会造成露筋现象。

(3)麻面

混凝土浇筑前,模板和马牙搓砖墙未作充分湿润,混凝土中的部分水分,被砖墙和模板吸走,混凝土表面出现麻面和酥松现象。(4)(4)跑浆

跑浆主要是马牙搓两侧面的砖墙表面不平整,模板与砖墙之间缝隙大,模板拼缝不严密造成的。

(5)空洞和“断层”

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浇捣混凝土时盲目采用采用摇晃钢筋骨架和敲打模板,代替振捣。这样做直接造成马牙搓内混凝土不到位,砖墙与构造柱结合不紧密,拆模后,空洞和“断层”现象多。除了造成空洞和“断层”外还会导致钢筋骨架普遍出现“散架”和移位。

三、钢筋混凝土构造柱的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1.在钢筋绑扎方面

在钢筋绑扎方面必须做到以下几点:构造柱必须与砌体连结成可靠整体,构造柱的主筋与柱头的预留主筋的接驳长度应按受拉钢筋要求进行搭接,构造柱最小截面可采用240x180mm,纵筋宜采用4qb12,箍筋间距不宜大于250mm,且在柱上下端宜适当加密;7度时超过六层、8度时超过五层和9度时,纵筋宜采用4~b14,箍筋间距不应大于200mm;纵筋搭接处采用箍筋加密绑扎(绑扎间距不大于l00mm);在与圈梁连接处,纵筋应穿过圈梁,保证构造柱纵筋上下贯通。墙体拉结筋的埋设一般沿墙高每500ram设置2qb6,每边伸人墙内不少于l000mm,拉结筋必须直,并牢固地埋设于水平砖缝的砂浆内,避免受到外力时拉结筋松动而影响构造柱的作用。

2.模板安装方面

构造柱以每层作为一个施工段来分段施工,柱段的高度适宜在2.5m左右,如房高大,应在构造柱模板的适中部位预留混凝土捣制口。且在每层柱模的底部预留清扫口以便在浇捣混凝土前清理构造柱头内的砂浆、砖碎、木屑等杂物,确保柱头不夹碴断层,模板的加固应沿柱高每lO00mm处采用16#铁线穿柱与顶木拧紧进行加固以确保模板的密封及牢固。

3.混凝土的捣制

粗骨应用3#以下碎石,配以中粗砂,按相应的配合比,准确下料搅拌时,水灰比要适度,塌落度控制在5—7cm。构造柱必须和圈梁同时浇捣,在每层圈梁面衔处,新的混凝土浇捣前,旧混凝土面必须清去松动石子并用水冲洗,再用同比例水泥砂浆,销在旧混凝土面上,厚度为1—2era,确保衔接处可靠地结合,混凝土应分层浇捣振实,振捣时,应避免碰撞砖砌体和钢筋,以免造成墙体的松动和钢筋的错位变形。

4.构造柱轴线截面控制

构造柱是先砌墙体后浇捣混凝土,砌筑墙体时预留出构造柱的位置。随着墙体和圈梁的分层砌筑和浇注,分段施工,为了确保构造柱的截面及中心线的垂直,预留的”柱腔”位置必须准确,砌筑时要经常检查砌筑接触面。构造柱骨架的垂直度,吊直校正钢筋后,要用墙体拉结筋固定钢筋骨架位置,浇捣混凝土前,按墙的轴线引向圈梁模板上。保证钢筋骨架中心与柱中心线对齐,确保构造柱的位置准确。

5养护

捣制完成混凝土,要安排专人浇水养护,白天3次,晚上2次,如气温高应适当增加养护次数,保持混凝土表面湿润,养护时间不少于七昼夜。

参考文献:

[1]胡文伟.多层砖混房屋钢筋混凝土构造柱施工质量控制[J].《山西建筑》2009年 第15期

[2]肖海明 .钢筋混凝土构造柱施工质量控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年 第8期

[3] 杨超 .构造柱施工的质量控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1年第26期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用PDF形式查看。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