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牛出栏技术大全
养牛喂酒糟 出栏早效益高
38岁的梁海清是个养牛老“牛把式”了,谈起他的养牛经,梁海清自有绝招,那就是“酒糟喂牛法”。他告诉记者,用酒糟喂牛不仅增重快,而且肉质好,商家爱收,效益是饲草喂牛的一倍。
高台子镇酒厂多,仅药王庙村里就有三家,算上周边村屯共有十几家,这也成全了当地养牛户用酒糟喂牛的法子。梁海清是药王庙村最早养育肥牛的,也是最早采用酒糟喂牛的人。如今他的牛场架子牛存栏有50多头,年收入8万元,是村里的养牛“状元”。梁海清告诉记者,其实这法子也没啥特别的,就是在玉米面、豆粕等牛的日常饲料里掺上一定比例的酒糟和棉籽饼,一天喂两次,平均每头牛每天定量20公斤,保准这牛长得快、肉质好。喂饲草牛日增重在2公斤左右,而喂酒糟饲料日增重能达到2.5公斤以上,这样牛长得快,别人养150天出栏,而他的牛100天就出栏了。饲养周期缩短了,每年就能多养一茬牛,效益自然就提高了。现在的育肥牛市场上,酒糟喂的牛明显受欢迎,活牛每公斤能卖8元钱,比普通活牛价格高0.4元。虽说喂酒糟饲料的成本每天要多出1元钱,但利润却能高出2元钱,效益翻了一番,还是这法子划算。
在梁海清的带动下,如今村里的养牛户都开始采用这个法子喂牛,来村里收牛的客商也越来越多,锦州、阜新、天津、香港等地的客商每天都要拉走大约100头育肥牛。梁海清说,“客商管咱这叫‘绿色’牛,咱的牛就是好卖。”
前些日子,见村民养牛越来越火,村里还拉来了保加利亚的外商洽谈投资建养牛场,梁海清头一个报了名,还提前预租了三个牛棚,租金都交了,就等着给牛搬新家。梁海清
笑着说:“要让外国人也尝尝咱的‘酒糟牛’”。
育肥牛出栏时期一般应该在多长时间?
经过3-4个月短期育肥,牛已达到膘肥体壮,一般屠宰率可达58%,净肉率达50%,平均日增重可达1.25千克以上,此时育肥牛已增长到一定体重,如市场价格看好,应迅速出售,卖上好价。否则会增加饲养成本,降低增重速度,影响经济效益。
肉牛多大出栏最好
据专业部门测试,肉牛的生长发育规律是:肉牛在1岁前生长增重较快,1岁后生长速度减慢,特别是1.6—2岁以后生长更慢。以夏洛来肉牛为例,日增重从初生到6个月龄为1.5—1.8公斤,而7-12月龄为0.9—1.05公斤。试验还证明,年龄小的肉牛增重1公斤所需要的饲料较年龄大的肉牛要少得多。因此,从饲料总消耗量和资金及设备利用等方面考虑,饲养年龄小的肉牛较饲养年龄大的肉牛更有利。
因此,对犊牛实行4-6月龄断奶;夏、秋季以放牧为主,适当补充饲料;冬、春季在塑料大棚保温舍饲养,一般在第二年秋末冬初即犊牛出生后1.5周岁,体重达到300公斤左右时为肉牛的最佳出栏时机。梁久梅
肉牛出栏最佳时间
肉牛生长发育规律表明,家畜在1岁前生长增重较快,1岁以后生长速度逐渐减慢,特别是1.6~2.0岁以后生长更慢。以夏洛来牛为例,日增重从初生到6个月龄为1.18~1.50kg,而7~12月龄为1.05~0.90kg。试验证明,年龄小的肉牛增重1kg需要的饲料量,较
年龄大的牛要少。因此,从饲料总消耗量和资金周转及设备利用等方面考虑,饲养年龄小的牛较饲养年龄大的牛有利。目前,在我国广大农牧区,对犊牛实行4~6月龄断奶,夏秋季以放牧为主,适当补饲,冬春季在塑料大棚保温舍饲。一般在第2年秋末冬初即犊牛生后1.5周岁、体重达到300kg左右时出栏比较合适。这时牛的增重速度较快,肉质细嫩,育肥消耗的饲料少,饲养成本低,适合在广大农牧区推广。同时,出栏的架子牛再经过3~4个月的强度育肥,在2.0岁左右体重达到500kg时屠宰,对养牛户和消费者都有利。
如何提高肉牛育肥出栏率
妊娠母牛的补饲
繁殖母牛本身不生产肉,只是在淘汰时才屠宰。做好妊娠母牛的补饲,牛群的繁殖率就会提高。目前存在的问题是,农户饲养的妊娠母牛一般不给补料,青草期营养还可以,在冬春季枯草期也同其它牛一样饲养,不配给精饲料,也难有青贮和优质干草,营养水平在维持需要之下,尤其是在怀孕后期颇为不足,严重影响胎儿发育和母牛为哺育幼犊而积累的营养。如果产犊正值枯草期,母牛奶水不足,直接影响犊牛的生长发育,也影响了母牛产后发情,常出现二年一犊或三年一犊现象。故怀孕母牛饲养好坏直接影响出栏率,在整个饲养安排上不可掉以轻心。在怀孕最后2-3个月需进行补饲,喂给青贮饲料或优质干草,每天供给精饲料1.5kg左右。
品种选择
目前一般选用育肥的牛主要是从国外引进的肉用品种的杂交后代,如夏洛来、西门塔尔、利木赞、草原红牛、皮埃蒙特及一些著名地方品种牛,如秦川牛,鲁西牛等,这些牛具有适应性强,耐粗饲,生长发育快等特点,一般日增重在1kg以上。
哺乳犊牛的断奶
哺乳犊牛及时断奶,对母牛是一种保护,因为现在的犊牛多为杂种牛,生长快,体重大。如果母牛是乳用品种或乳肉兼用品种还可以,如果母牛是地方品种,就显得奶水不足,拖延断奶时间,既满足不了犊牛的生长发育,也会影响母牛的健康。更为严重的是影响了犊牛对粗饲料的采食量,使其瘤胃得不到充分发育,这对以后粗饲料的利用,育肥效果都不利,更加延长牛的出栏周转时间。我国农村一般情况下都采取6月龄断奶,如果用人工代乳料代替母牛乳,犊牛可以在3-4月龄断奶,这就为犊牛提前育肥加快出栏创造了条件。
犊牛断奶后的补饲
犊牛如果在青草期断奶,一般情况下不用补饲,采食青草即可满足生长发育。若断奶时为枯草期,这时随群放牧,不补饲体重会下降。断乳后的犊牛如确定为育肥用,则应按育肥牛的日粮配方进行饲养,开始时要质优量少,随着体重的增加要质优量足。
冬季要在暖舍内饲养
在严寒季节,有时育肥牛不但不增重,甚至还会掉膘。因此,冬季低温下育肥牛必须在有取暖设备的封闭式牛舍或塑料暖棚内育肥。
育肥技术和管理
应用肉牛育肥(包括幼龄牛强度育肥和架子牛短期育肥)技术,可以缩短肉牛出栏时间和加快增重速度。幼龄牛强度育肥也叫持续性直线育肥。犊牛断奶后直接转入生长育肥阶段,使其保持很高的日增重水平,直接达到屠宰体重为止。育肥前期必须给足干草或青贮
粗饲料,同时每天补给1.5kg精饲料;育肥中后期随着体重的增加,除了青粗饲料要满足外,每天每头补给混合精饲料2.5-4kg。这样,牛在18月龄出栏时,体重可达450-500kg。架子牛最好是对15-18月龄和27-30日龄的公牛进行短期肥育,满足牛对蛋白质、热能和矿物质、维生素的需要。日粮组成:精饲料3-4kg,酒糟15-20kg,粗饲料3-5kg,添加剂50g。日粮的供给量随体重的增加而加量,直至加到计划喂量。这样,经过3-4个月,牛出栏体重可达500kg以上。另外,在肉牛生产中,使用增重剂(碳酸氢钠、非蛋白氮、瘤胃素、稀土、益生素等)来提高肉牛的增重速度,能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管理上,育肥牛在舍内外应拴系饲养,夏秋季节日喂3次,冬季日喂2次,供足清洁饮水,严禁喂霉变饲料。经常保持圈舍干燥,卫生,做到无粪尿、无积水、每天刷拭牛体一次,饲槽、水槽、用具和牛舍要定期进行消毒。
适时出栏
育肥牛体重达500kg以上即可出栏。
古家齐
育肥优质架子牛 肥牛专业村出栏五万头
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余粮堡镇农民王庆权今年春节后第三次托人卖奶牛了,正值奶牛产奶的高峰期,王庆权有点心疼。随着他将最后的这三头奶牛卖掉,村里最后一个奶牛户也将就此消失。
余粮堡镇交通便捷,养架子牛育肥是村里人的老传统,过去,村里人都是通过镇上的
牲畜交易市场买回当地的蒙古牛品种育肥,养三四个月,长不了一百来斤肉,在市场上没有竞争力;供给本地的风干牛肉干市场,也因蒙古牛产肉少,肉质太老不好卖。后来,王庆权听说通辽市建起了几家大型牛奶厂,正愁奶源,便和媳妇商量养奶牛。20头奶牛,一天光产奶就能达到400元的纯利润,再算上产奶犊卖的钱,比给蒙古牛育肥赚钱多。
就在村民纷纷转行喂养奶牛的时候,农民王井玉却继续给架子牛育肥,因为他到交易市场无意间买回的10头新品种牛,在育肥的3个月里,产肉率比蒙古牛增长了一倍。他的一头牛卖出了两头牛的价钱;肉质还受到牛肉干市场的欢迎。这是当地畜牧局将蒙古牛跟西门塔尔牛杂交后的新品种,有人将村里的这种牛育肥到600公斤后卖到香港,利润达到1000元。
供港牛吸引了外地客商前来抢购,价格达到每公斤10.6元,一头育肥牛三四个月能挣上四五百元,于是村民们又拾起了给架子牛育肥的老传统。当初养奶牛的王庆权因为饲养技术不到家,死过三头奶牛。现在他又打算养育肥牛了。他说,养100多头就多赚四五万元。黄牛好养,奶牛娇气,容易得病,养肉牛三个月出栏就完事了。
现在,余粮堡镇有10多个育肥牛专业村,年出栏育肥牛五万多头,吸引了来自北京,辽宁,山东,湖北等地的客商。摘自央视《致富经》
文章来源: 农民日报 日期:2007-07-23
肉牛效益好 出栏要适时
肉牛适时出栏是降低饲养成本,提高养牛经济效益的重要环节。
一般肉牛的生长发育规律为:在1岁前生长迅速,增重较快;1岁以后生长速度逐渐减慢,特别是1.5-2岁以后生长更慢。一般地说,第二年增重仅为第一年的70%,第三年增重仅为第二年的50%。随着年龄的增长,不仅增重速度减慢,而且2岁以后肉质也渐粗硬。以夏洛莱牛为例,日增重从出生到6月龄为1.18~1.1公斤,而7-12月龄为1.05-0.9公斤。试验证明,年龄小的肉牛增重1公斤所需要的饲料量较年龄大的牛要少。据美国加州试验证明,犊牛在后半期,每100公斤胴体增重消耗饲料量仅比前期多18%,而阉公牛1岁时,后半期比前半期多耗饲料35%,2岁时多耗饲料42%,3岁时多耗料69%。可见,从饲料总消耗量和资金周转及设备利用等方面考虑,饲养年龄小的牛较饲养年龄大的牛更有利。
目前,我国育肥牛的年龄偏大,多为3~5岁的架子牛。不仅牛群周转慢,浪费大量的饲料和人力,而且也降低了牛肉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据推算,如把牛的出栏年龄缩短到2岁,繁殖母牛比例可达到45%,出栏率可达到25%以上;若把出栏年龄缩短到1.5岁,繁殖母牛比例可提高到60%,出栏率可达到40%以上。由此可见,缩短牛的饲养期,不仅可以提高出栏率,而且还可以增加牛群的母牛比例和产犊数量,明显提高肉牛的商品率和养牛经济效益。因此在我国广大农牧区,对犊牛实行4-6月龄断奶,夏秋季以放牧为主,适当补饲,冬春季在塑料大棚保温牛舍内补草料,一般在第二年秋末冬初即犊牛1.5岁体重达到300公斤左右出栏比较合适。这一时期牛的增重速度较快,饲料报酬高,肉质细嫩,育肥消耗的精料不多,饲养成本较低,适合在农牧区推广。同时出栏的架子牛再经过3-4个月的强度育肥后在2岁左右体重达到500公斤屠宰,是高档牛肉的货源,对养牛户和消费者都有利。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