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探析中国东盟区域经济合作发展对策

来源:意榕旅游网
探析中国东盟区域经济合作发展对策 黄莹莹 封永梅(广西大学商学院 摘要: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已如期建成,中国与东盟区域经济如何 胁论”成为现实,损害它们的利益。 有效合作成为双方共同关注的焦点。文章从利弊两方面来分析在中国——东 由于东盟大多数国家都是与中国毗邻的小国,就目前对一些东 盟自由贸易区背景下双方区域经济合作现状,并提出双方应从加强政治互 盟国家而言,中国现在对它们的最大威胁可能来自经济竞争方面,中 信、构建农产品贸易利益平衡机制和鼓励中国企业到东盟投资等三个方面的 对策建议使双方经济合作朝着健康和谐的方向发展。 国的产品不仅会挤走日本和韩国的产品,而且会挤走东南亚国家的 产品。它不会是彻底的控制,但完全有可能损害东南亚国家的经济。 关键词:中国东盟区域经济合作 2.2敏感的农产品贸易问题众所周知,我国的农业现代化和机 2O1O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全面启 械化水平也不高,在某些地区甚至还不如东盟,所以CAFTA对中国 动,这是由发展中国家组成的全球最大自由贸易区,也是继欧盟、北 不同区域农业发展的影响是不同的,中国北方地区、东北地区和东部 美自由贸易区之后的世界第三大自由贸易区,它标志着由中国和东 地区将从中获益,但是对南方水果蔬菜受到冲击很大,如中泰关于荔 盟1O国组成拥有19亿消费者、接近6万亿美元国内生产总值、4 5 枝、龙眼、芒果等热带水果的零关税贸易,就使中国南方的水果种植 万亿美元贸易额的区域,开始步入零关税时代。这个巨大市场,将给 业面临很大的压力。 中国和东盟的未来发展创造无穷的商机。 农产品贸易的发展取决于双方的比较优势。中国虽然是亚洲最 1中国东盟区域经济发展面临的有利因素 大的农产品出口国,但是东盟10国作为一个整体,其出口规模却大 1.1货物贸易关税大幅降低甚至减免自古以来,由于地理位 大超过了中国,其中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是东盟3个最大的 置和文化习俗上相近,中国与东盟各国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联 农产品出口国,在东盟1O国农产品出口总量中占有近80%的份额, 系一直比较紧密,双方在人员和贸易方面的往来与合作也十分频 在整个亚洲农产品出口中仅次于中国。未来双方在农产品贸易领域 繁。中国——东盟自贸区的正式建成给双方交流合作更是带来了 的争端可能会出现增多的趋势。 新的契机。中国对东盟的平均关税将从之前的9.8%降至O.1%,东 2.3中国与东盟在吸引外资方面的竞争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发 盟6个旧成员国文莱、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 展中国家,东盟成员国大多数也是发展中国家,而发展中国家要想加 国,对中国的平均关税将从12 8%降低到0 6%,4个新成员国越 快本国经济的发展,势必会鼓励利用外资以促进经济的发展。由于中 南、老挝、束埔寨和缅甸,将于2015年达到90%的产品实现零关 国和东盟国家的要素禀赋相似,同时都采取鼓励出口、吸引国际直接 税的目标。 投资的政策发展经济,所以中国和东盟在吸引国际直接投资方面的 1_2中国与东盟之间的贸易能保持较强的流动性东盟的经济 竞争会比较激烈。据统计,到2009年,中国实际利用外资金额达到 总体发展水平与中国相近,产业结构相似,本国经济都具有出口导 900.3亿美元,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 中国在东盟累计投资50亿 向、制造业主导、廉价劳动力成本这三大特性,故其主要的贸易伙伴 美元;东盟在华累计投资550亿美元。从以上数据我们可以看出,我 都是美日欧等发达国家或地区。按照引力公式(G ravity Equation),两 国吸引外资的能力很强,这样的一个不平衡发展势必会引起东盟国 国之间的贸易是与两国的经济总量成正比,而与两国之间的距离成 家心存疑虑,会阻碍双方健康合作,只有平衡发展才能推动CAFTA 反比。那么与中国结盟可以帮助开拓东盟各国商品的出口市场,由于 区域内的和谐发展。 东盟与中国地理位置相距较近,故理论上双方的贸易就能保持较强 3中国东盟区域经济合作发展对策分析 的流动。此外,东盟与中国地缘上的临近性、文化上的同宗性将大大 3.1加强对话与联系,促进政治互信政治上的相互信任是双方 减少贸易和交流的风险。 开展经济合作的基础,只有在和睦相处的区域内环境,政策合作才有 1.3中国与东盟之间互补性贸易极大的丰富双边国内市场东 可能迈出第一步在中国威胁论问题上,针对东盟各国对中国存在的 南亚的矿产资源极为丰富。泰国、马来西亚、缅甸、印尼四国的锡储量 不信任,中国采取了政治上加强对话与联系,通过签订友好条约消除 占世界锡储量的一半左右,印尼、文莱和马来西亚都拥有丰富的天然 东盟的疑虑。为增进中国与东盟之间的关系铺平了道路。中国与东盟 气。此外,东盟国家还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其次,钨、铬、重晶石、萤 领导人于1997年确定了睦邻友好关系的方针,并成立了中国东盟 石、铜、锰、宝石等各类矿产品也盛产于东南亚地区。中国从东盟进口 联合委员会,建立高官磋商机制。中国还将广泛地参与东盟的各种协 的原油、成品油、塑料原料、天然橡胶、铁矿砂和煤炭等能源型商品, 商和机制化的进程。只有这样,在不断扩展成员国经济合作的同时, 可以有效解决中国生产性原材料不足和能源缺口的困境。而东盟国 进一步加强双方的政治对话,才能增进相互问的了解和信任。 家钢材生产成本较高,产能不足。自新世纪初以来,中国就一直是东 3_2构建农产品贸易利益平衡机制中国与东盟双方均将部分 盟钢材的主要供应商。 农产品视为敏感产品,而且在协议中加以规定,鉴于农产品问题的复 东南亚是世界大米的主要生产区,泰国、缅甸、越南被称为世界 杂性,中国可以在执行双方区域协议的前提下,做出适当的让步,通 三大米市。泰国、马来西亚、印尼等国的天然橡胶产量占世界总产量 过农业技术和种业培育之间的实质性合作来平衡农产品贸易利益分 的85%左右。热带水果、热带花卉、咖啡、麻、椰子、木薯、烟草、甘蔗 配不平衡的问题。可以成立农业发展基金,目的是促进中国和东盟的 等经济作物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中国许多资源如:天然橡胶、棕 农产品更多的出口到国际市场中,提升双方的国际竞争力,避免在区 榈油、木材、食糖、大米、绿豆、可可、香料等需要从东盟国家进口。而 域内相互竞争,影响双方区域经济合作的大局。 东盟国家则需要中国的棉花、蔬菜、茶叶、煤、石油、金属矿砂、非金属 3.3鼓励中国企业到东盟投资中国应该鼓励有实力、信誉好的 矿砂、肉类等。 企业到东盟去投资。中国的著名公司比如海尔、TCL,已经通过在印 2中国东盟区域经济合作中面临的不利因素 度尼西亚、越南和菲律宾建厂而在东南亚有了立足点。中国企业在东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区域一体化成为必然,我国与东盟打造 盟国家的直接投资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缓解了中国、东盟在吸引 区域自由贸易区,为促成双方的经济合作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但 国际直接投资方面的竞争。 贸易区内也存在以下这些障碍问题。 首先,中国政府应向国内企业提供东盟市场供求信息,向企业 2.1“中国威胁论”的不和谐因素历史上,中国是东亚朝贡的中 介绍东盟的投资环境和合作项目、促进企业问的交流和沟通、提供 心,随着中国的崛起,东南亚各国对中国和平崛起常常抱有各种疑虑 财政优惠政策;安排部分资金来协助有拓展愿望的企业开拓东盟市 和戒心。菲律宾学者爱玲这样写道:“东南亚担心,不断高涨的民族主 场甚至投资建厂,并为其提供融资上的支持。其次,政府也应加强研 义可能会刺激中国领导人试图支配周边的邻国。极端民族主义可能 究东盟各国的经营环境,确保企业在东盟市场投资的安全,保障在 会促使中国决心成为亚太的军事强国。”让美国学者提出的“中国威 东盟发展的中国企业的利益,增强企业投资东盟的信心;再次,加强 94 危机时代私营外贸企业竞争力的重新审视 徐丽 (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摘要:金融危机给中国出口带来了巨大冲击。本文运用粤浙沪三省市的 般认为,若DRCA >1,表示该地区的私营企业具有较强的竞 数据,比较分析了金融危机前后私营外贸企业的竞争力变化,发现这些省市 争力;若DRCA <1,则表明该地区的私营企业竞争力较弱。 的私营外贸企业竞争力在这次金融危机中得到了相对增强;以此为基础,本 本文选取2006年以来粤浙沪三省市金融危机前后的私营外贸 文以浙江为例对这一现象进行了解析。 企业出口数据进行年度平均DRCA 比较,相关数据均根据海关、各地 关键词:金融危机私营外贸企业竞争力 统计局和外经贸部门公布的数据整理而得。 一1问题的提出 粤浙沪三省市在2006—2009年间的年度平均DRCA。依次分别 在此次金融危机中,中国出口增长充分暴露了抗击外部冲击的脆 为:广东一0.71,0.72,0.66,1.44;上海一0.46,0.47,0.48,0.88;浙江 弱性。自2008年11月以来,截至2009年1 1月份,中国出口贸易连 1 55,1.54,1.64,3.44。 续下降了13个月,月均下降高达15%以上。而在此之前,中国出口贸 2.2结果分析从上述结果来看,三省市私营外贸企业的年度平 易呈现出持续的繁荣。在20世纪9O年代,中国出口年均增长 均DRCA 显示出两个明显特点: 11.9%,尤其是2001—2007年问,中国出口年均增长高达25I8%。显 是从2009年以来,三个省市的DRCA 均有显著提高。此前, 然,仅仅以外部需求萎缩来解释这一现象是缺乏足够说服力的。 广东、上海两省市的DRC4 一直小于1,只有浙江的朋CA 一直稳 林毅夫等(1 994)基于新古典贸易理论框架从劳动力比较优势 定在1.54—1.64之间。2009年以来,三个省市的DRCA 均有显著提 的角度对中国的出口增长给予了经典的解释;Rodrik(2006)、Schott 高,尤其是浙江和广东两省的DRCA 都翻了一番。这在一定程度上 《2006)、Xu(2006)以及姚洋和章林峰(2007)等认为,中国出口产品复 反映了私营外贸企业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小于其他所有制形式的外贸 杂性的提高和出口技术含量的提升对于理解中国出口贸易增长非常 企业,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私营外贸企业较强的抗外部冲击能力。 重要;朱希伟等(2005】则认为,中国出口贸易的强劲增长是严重的 二是浙江私营外贸企业的DRC4 明显高于另两个省市。2008 国内市场分割导致企业无法依托巨大的国内需求发挥规模经济而被 年底之前,广东、上海的私营外贸企业竞争力相对较弱,到2009年 迫出口的一种扭曲现象。 广东私营外贸企业的DRC4 才大于1。而浙江私营外贸企业的DR一 上述研究都无法有效地解释:为什么中国的出口增长极易遭受 则一直在1 54以上,拥有较强的竞争力,2009年私营外贸企业 外部冲击的影响?中国是一个中小企业主导的经济体,中小外贸企业 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甚至突破3,形成了很强的竞争力。这一方面 因其数量众多、分布广泛,在出口贸易中占有重要地位,已成为名副 说明了浙江私营外贸企业具有更强的抗风险能力和更强的生命力, 其实的“经济增长引擎”。但中d\Yl"贸企业本身普遍存在经营规模小, 尤其是在面对金融危机的强烈外部冲击时,显示了出色的抗冲击能 经营能力弱,抗风险能力差等问题。本次金融危机的影响对各种所有 力;另一方面也隐含着,浙江国有外贸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的竞争力 制企业的出口都带来了巨大冲击,作为中小外贸企业代表的私营外 明显弱于广东和上海。 贸企业也不例外。然而,金融危机给各种所有制企业的竞争力会产生 3对浙江现象的解析 不同冲击力。因此,要全面理解中国出口增长抗击外部冲击的脆弱 从以上分析可以发现,浙江私营外贸企业一直有较强的竞争力, 性,需要客观地评估金融危机以来各种所有制外贸企业的竞争力变 尤其是在金融危机时期表现出了出色的抗外部冲击能力。造就浙江 化。本文基于金融危机以来广东、上海、浙江三地的出口数据,比较分 私营外贸企业强大竞争力的原因主要归结为: 析其私营外贸企业竞争力变化,希望对保持中国出口贸易健康、稳 3_1浙江私营外贸企业具有传统产业集群优势。对于发展中国 健、持续发展有所裨益。 家和地区而言,传统产业集群主要由本土企业构成,新兴产业集群主 2粤浙沪私营外贸企业竞争力的比较分析 要由外资企业构成。浙江的产业集群多为传统产业集群,而广东、上 2.1显示性比较优势的统计分析竞争优势本质上是指企业相 海的产业集群则以新兴产业集群为特色。浙江本土私营企业单个企 一一对于竞争对手而拥有的优越条件或地位,它可以是内生的,也可以是 业规模均不大,生产出口的主要是科技含量低、资金投入不大的劳动 外生的。而企业的竞争力是指这种竞争优势赋予企业产品以某种力 密集型产品,如义乌的小商品、温州的打火机、永康的小五金等。这些 量,并投入市场后在与同类产品的竞争中所表现出来的市场扩张能 产品具有价格低、需求弹性小的特点,外部需求萎缩对该类产品的出 力与获利能力。在国际上,有多种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常用的有 口冲击相对较小:同时,浙江形成了“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产业集 层次分析法、专业化贸易指数指标和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指标等。本 群,拉长产业链,集群内企业形成了精致的分工协作网络,产生了显 文采用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来衡量三地私营外贸企业的竞争力。 著的集聚经济效益,形成了明显的区域特色;此外,浙江所走的是一 本文借鉴Balassa提出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采用一个地区 条“小商品,大市场”的外贸路线,小商品经营发达,加工基础好,增强 私营企业出口额占该地区出口总额比重与整个国家私营企业出口额 了其竞争力。广东和上海虽然也有一些传统产业集群,如石湾、南庄 占该国总出口额比重的比例来代替原先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中的某 的陶瓷、阳江的刀具、中山古镇的灯饰和灯具、上海的人造花产业集 国产业出口额占一国出口总额比重与世界该产业出口额占世界总出 群、地毯产业集群等等,但这些传统产业群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产业 口额比重的比例。据此,本文构建了一个私营企业地区间的显示性比 集群,集群效应远没有浙江的“块状经济”那么明显。此外,广东、上海 较优势指数(DRC4 ),其计算公式为:某国i地区私营企业出口额 更多的是以外资企业为主体的新兴产业集群,如顺德的电子企业群、 (置 )占该地区出口总额( )的比重除以该国私营企业出口总额( ) 深圳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上海的fT产业集群等。尽管这些新兴产 占该国出口总额( )的比重。 业集群活跃了区域经济,但与浙江的传统产业集群相比,它们尚存在 (上接第94页) 参考文献: 中国商会的作用,与东盟各国商会建立广泛、密切、长期的合作关 …韩冬,刘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利弊分析【J】_工会博览:下旬.2010(1). 系,共同举办促进经贸合作的研讨会、展销会、洽谈会、招商会、论 【2】陈悦中国——东盟区域经济合作健康发展对策分析[JI.现代商贸工 坛,为企业提供商务信息和中介服务;充分利用华侨华人资源,为企 业.2010(5). 业在当地投资扩展融资渠道、提供投资信息,使企业更好更快投资 【3】冯伟杰,魏磊.中国与东盟区域经济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对外 当地市场,降低交易成本。最后,健全完善我国企业对外投资的法律 经贸实务.2010(2) 环境,尽快制定促进中小企业出口和国际化战略的法律法规,有针 【4】陈清萍.中国东盟经贸合作发展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08(7). 对性地实施产业和贸易政策,建立和完善适合我国国情的对外投资 f5】李建伟.中国企业投资东盟策略分析【J】.社会科学家.201 Of2)l 风险保险制度。 作者简介:黄莹莹(1981一),女,广西南丹人,教师,研究方向:国际贸易。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