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2018年吉林省中考语文试卷-答案

来源:意榕旅游网
2018年吉林省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考试

语文答案解析

一、积累与运用 1.【答案】不亦君子乎 2.【答案】会当凌绝顶 3.【答案】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4.【答案】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5.【答案】(1)因为 虽然 (2)jí (3)座

(4)一路上我设想过它的容貌。(或一路上我猜测过它的容貌) (5)B

【解析】(1)“它流经的地方是那样偏僻,那样贫瘠”和“每到春天,还是吸引着那么多人”两个分句间应为转折关系,故应将“因为”改为“虽然”。 (2)注意不要将“瘠”读成“jǐ”。

(3)“座”为名词、量词,“坐”常用作动词。

(4)此句为成分赘余,“设想”或“猜测”用词重复,应刪除其一。 (5)问句的各分句之间的标点应用“,”。 【考点】(1)关联词语的运用。 (2)汉字的字音。 (3)汉字的字形。 (4)辨析并修改常见病句。 (5)标点符号的运用。 6.【答案】A

【解析】B.拟人、对偶;C.拟人;D.夸张。 【考点】修辞手法的辨析。 7.【答案】B

1 / 6

【解析】A.抛砖引玉:谦辞,比喻用粗浅的、不成熟的意见引出别人高明的、成熟的意见。谦敬错位;C.称呼不礼貌;D.见风使舵:比喻态度、做法等跟着情势转变方向(含贬义)。褒贬误用。

【考点】语言运用得体及辨析、修改常见病句。 二、阅读

8.【答案】宋代或北宋 【考点】文学常识。 9.【答案】A

【解析】“把酒临风”和A项中的“临”均为“面对”的意思。B.到,到达。这里指登上。C.临近。D.靠近。

【考点】文言实词的含义。

10.【答案】示例:“衔”“吞”两字使洞庭湖充满生命力,生动描绘出洞庭湖的广阔浩渺。(从拟人修辞角度或词语运用角度,表现洞庭湖气势磅礴回答即可。)

【解析】。这句话的意思为:(洞庭湖)包含着远方的山脉,吞吐着长江的流水,浩浩荡荡,宽阔无边。从修辞上看,此句运用了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从炼字上看“衔”“吞”写出了洞庭湖的气势,“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极言水波壮阔,整句话描绘出湖面的广阔和水势的浩荡无涯。

【考点】赏析重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11.【答案】围绕“忧患意识、家国情怀、社会责任感、积极进取、胸襟博大、吃苦在前享乐在后、有远大政治抱负、奋发有为”等任意一方面回答即可。

【解析】作答时,要结合范仲淹的经历以及对关键语句的理解进行体会,如范仲淹“不以物喜 不以已悲”的态度,更多的表达了自己对天下的忧虑,对苍生的关怀,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国忧民意识。 【考点】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12.【答案】示例一:(上联)洞庭湖水天一色 (下联)岳阳楼风月无边

示例二:(上联)登岳阳楼迁客骚人或悲或喜 (下联)怀天下事仁人志土亦乐亦忧 (与文章内容相关,意思对即可)

【解析】首先要把握对联的一些常识:对联讲究上下句结构相同、词性一致。拟写内容,或是赞叹登上岳阳楼看到的壮阔美景,或是对范仲淹忧国忧民、博大胸襟的赞颂等均可。

2 / 6

【考点】拟写对联以及文章内容的启示。 13.【答案】D

【解析】可以将选项代入,联系上下文加以判断。 【考点】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14.【答案】俄顷/旋风卷入云霄中。

【解析】这句话的意思为:顷刻间,龙卷风卷入云霄中。“俄顷”是时间状语,应在其后停顿。

【考点】文言断句。

15.【答案】示例:“尽拔”生动地表现了龙卷风的威力巨大。[围绕“插天、尽拔、卷入、略尽、悉、卷入、移”等任意一个词语,能说明龙卷风威力巨大,破坏力强(危害大)即可。] 【解析】阅读短文,文中“插天”“尽拔”“卷人”“略尽”“悉”“卷人”“移”等动词均能体现龙卷风的破坏力,它摧毁树木、毁坏房屋、使人受伤、夺去许多人的生命。 【考点】筛选、整合文中信息。

16.【答案】示例:第⑤自然段,起承上启下作用(由蒸馒头、冻馒头过渡到冻水果)。(理由围绕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来谈即可。)

【解析】“这可是严冬赐予东北孩子的一道‘特产’”说明冻水果是一道“特产”,而第⑤~⑦段是对冻水果的具体描写。“而我更难忘的”承接第④段的蒸馒头、冻馒头,由此可见,此句应放在第⑤段开头,起到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使上下文的衔接更紧密。 【考点】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17.【答案】围绕“对冻梨好吃的赞叹;吃到冻梨时的满足、幸福、快乐”两方面回答即可。 【答案】在冬天吃到味道甜美的“特产”,“暖暖”“清冽匝牙”“肉脆汁肥”“酸爽\",字里行间流露着作者吃到冻梨时的满足幸福与快乐之情。 【考点】体会语句所蕴含的情感。

18.【答案】围绕“冬天蒸馒头;冻馒头;一上冻就开始买各种水果并冻水果;奶奶烧暖炕头让我们坐在炕头吃解冻的水果;爷爷和爸爸喝酒,奶奶端缓好的冻梨给他们解酒、助消化”任意两方面作答即可。

【解析】“生活从不单调”出现在文章第②段,“但生活从不单调,不管是什么样的食材,到了她手里,总能变成一桌美味”,可以围绕文中写到的关于奶奶的事件,组织语言回答即可。如第④段奶奶蒸馒头、冻馒头,第⑤~⑦段奶奶冻水果、让我们吃冻水果,第⑦段奶奶端缓好的冻梨给爷爷和爸爸解酒、助消化。 【考点】筛选、整合文中信息。

3 / 6

19.【答案】围绕“丰富生活,使生活不单调;让家人高兴,感觉热闹、幸福;体现着对生活的热爱;体现着生活情趣;对家人的爱;珍惜与家人在一起的时光;年龄虽大,仍可为家人做街事的欣慰快乐”等任意两方面作答即可。

【解析】奶奶凭借着一手好手艺给家人冻年货,丰富生活,即便九十岁的她还依然为全家人的快乐而忙碌。这既体现出奶奶对家人的爱,又体现出她的生活情趣。 【考点】对文章主旨的理解。

20.【答案】以下三处,写出一处即可:

①“微塑料”的概念——直径小于5毫米的塑料纤维、颗粒或者薄膜。

②“原生”微塑料是指在生产时就是细小的,可直接作为产品或原料使用的塑料微粒。 ③“次生”微塑料是指在自然环境中,由大块海洋塑料污染物因物理、化学或生物作用层层分解破碎而成的细小塑料颗粒。

【解析】下定义必须抓住被定义事物的基本属性和本质特征,多采用判断单句的形式,其格式多为“×××(说明对象)是×××(特点)的×××(本质属性)”。从文中找出符合这一特点的句子即可。

【考点】下定义的说明方法。

21.【答案】围绕“难降解;粒径细小;数量巨大;容易被海洋浮游生物所摄人;高疏水性”答出任意三点即可。

【解析】通读全文,文中对微塑料特性的说明主要在第五段。可以提取“微塑料难降解,除此以外最大的特性就是粒径细小,数量巨大,非常容易被海洋浮游生物所摄人,它的尺寸越小,危害越大,容易堵塞生物食道”“微塑料另一个特性就是高疏水性”等语句,然后概括作答即可。

【考点】概括说明对象特征。

22.【答案】示例:“可能”一词表示微塑料造成的负面影响是推测的,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谨。(围绕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来具体回答即可。)

【解析】解答时先解释词语的性质,再结合语境分析其在句中的作用,最后要说这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可能”表示不确定,说明“微塑料对生态系统造成负面影响”只是一种推测。“可能”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考点】分析说明文的语言。 23.【答案】(1)吴承恩 (2)B

(3)示例一:喜欢,猪八戒憨厚、质朴、善良、可爱。

4 / 6

示例二:不喜欢,猪八戒贪吃好色、懒情、爱挑拨离间,取经意志不坚定。(答案不唯一,围绕猪八戒形象来谈是否喜欢即可。言之成理即可) 【考点】(1)文学常识。 (2)名著情节的把握。 (3)分析人物形象。 【解析】(1)略

(2)抓住语段中的“打死三个人”“骷髅”“白骨夫人”等内容可判断此为“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情节的节选。

(3)此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若喜欢,就围绕其“能随机应变”“可爱”等方面的优点进行阐释;若不喜欢,则围绕其“好吃懒做”“爱挑拨离间”等缺点加以阐释。 三、综合性学习与写作(60分)

24.【答案】(1)围绕“汉字发展呈现由形象到抽象的演变趋势;根据事物的形象造字,是汉字的造字方法之一;汉字具有美感;汉字是表意文字”等任意一方面回答即可。 (2)B (3)略。

【解析】(1)图片呈现了“鸟”字的甲骨文、金文、小篆、楷书及简化字的不同写法,而这些字形体现了汉字的变化特点,即从象形、表意到符号化。还可以结合材料中“只有我们中国的字,个个一样大小,天生成是美术的”得出汉字具有美感的特点。

(2)A.《左传》为史书;B.《说文解字》为许慎所写的解释文字类的工具书;C.《朝花夕拾》为回忆性散文;D.《论语》为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体著作。

(3)开场白的拟写需要注意措辞和气氛的配合,注意要贴合主题。这道题需要围绕主题“走近汉字”展开,所说的语言要有现场感,情感要真挚,同时注意“不少于60字”报的字数要求。

【考点】(1)图文转换。 (2)文学常识。

(3)语言表达连贯、流畅、得体。 25.【答案】略

【解析】(一)审题指导:

这是一道独字式命题作文题。一般写“家”,只限于表现自己家庭的和睦、温馨、幸福。这样写固然可以,但也容易落入俗套。可以抛开“家”的固定含义,拓宽视野,突破常规,充分挖掘“家”的含义,将温馨的集体、可爱的校园、美丽的家乡、亲爱的祖国以及美丽的

5 / 6

地球等纳入“家”的范畴,或表达自己的热爱之情,或表达对现实的反思之意,如此思维就更发散,思路就会更开阔。

具体写作时,可以围绕同一情感选择几件相关事例来抒发亲情。例如写一篇题为“家的温暖”的作文,就可以选取“奶奶为‘我’做棉袄”“妈妈关爱的目光”“爸爸教育‘我’有泪不轻弹”等情节,从写人叙事中融入情感,抒发“我”对家人的热爱之情。可以捕捉生活中真实而又典型的细节,从平凡小事中折射人物的情感,于点滴中见真情;可以运用抒情的方式,通过写人、叙事、绘景来抒发内心情感,使文章含蓄隽永,余味悠长,引发丰富的联想。

选材与立意:

(1)选材:可写家中的温暖和欢乐,一家人的故事,一家人的其乐融融;可写家中老照片的故事,一件珍贵物品的来历;也可以写家庭的小小波折,亲人之间的误会和矛盾。 立意:家是一个充满亲情的地方。

(2)选材:1976年,丁肇中在诺贝尔奖的颁奖仪式上,饱含着对祖国与故乡的热爱,用一口流利的汉语发表演讲,使华夏语言第一次在诺贝尔颁奖大厅响起。2002年,66岁的丁肇中又一次踏上了故乡山东日照的土地。在海滨金色的沙滩上,他深情地抓起一把沙子,用手指来回揉搓着说:“这沙子比夏威夷的还要好……” 立意:爱国爱家。 (二)审题指导:

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此题的材料围绕“蝌蚪”和“青蛙”罗列了一些语句,逐句分析材料,从中提炼出写作的关键点。从“由蝌蚪到青蛙,褪掉尾巴,才能长大”可得出“蜕变”“成长”“舍弃”等写作点;由“从蝌蚪到青蛙,可能转身并不需要华丽,但一定需要彻底”可得出“心态”“坚定目标”等写作点;由“即使能生活在岸上,也不要永远留在岸上;即使能生活在水里,也不要永远留在水里”可得出“奋斗”“改变”“不图安逸”等写作点;由“冬天来了,它也需要蜷伏一个冬季:但春天来了,它一定会发出自己的声音”可得出“蓄积力量”“厚积薄发”等写作点。从以上写作点中,任选一个或多个选材立意即可。 选材与立意:

(1)选材:毛虫转身是蝴蝶,黑暗转身是光明,人生转身是另一种辉煌。 立意:适时转身,收获精彩。

(2)选材:至今已经出版了16部长篇小说,贾平凹近乎每两年一部长篇的创作速度令人惊叹,但他坦言:“我对自己写的还不满意,所以一直寄希望于下一部作品。” 立意:奋斗,就是永不止步。

6 / 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