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意榕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以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为指引推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以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为指引推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来源:意榕旅游网


以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为指引推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摘要】本文依据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分析了其对实现大学生全面发展的意义。指出在实际的指导工作中,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思想政治教育要以理论课为主渠道,以校园文化为载体,完善大学生实践机制;要加强高校教师队伍建设,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关键词】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大学生;全面发展 一、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的提出

作为一个伟大的无产阶级思想家,马克思著作等身。他对人的本质问题的论述多散见在其各种著作里,为此我们有必要历史地梳理以探讨其对人的本质的认识历程。

青年马克思在其中学毕业前夕的作业《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几点考虑》中说:“我们并非总能够选择我们自认为适合的职业;我们在社会上的关系,还在我们有能力对它们起决定性影响以前就已经在某种程度上开始确定了。”[1]可见17、18世纪以来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关于人依赖于环境的观点对年轻的马克思有着深刻的影响,因此青年马克思对人的本质的理解是抽象的,带有唯心主义的痕迹。

在“《德法年鉴》时期”,马克思对人的考察更主要的是从社会关系而非自然方面,对人的本质异化的思考更着重从社会政治方面而非宗教,从而某种程度上实现了对费尔巴哈人本主义人的本质观的

超越。

伴随研究的深入和实践的进行,马克思人的本质观有了重大突破。突出表现在:一是在《一八四四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首次提出了劳动是人的本质的内在规定的观点。他指出:劳动的本来意义是人的“生命活动”,是“自由的自觉的活动”,“而人类的特性恰恰就是自由的自觉的活动”。[2]这为科学、完整的马克思人的本质学说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二是深刻论述了人的本质的社会属性。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一书中马克思对人的本质作了经典的概括:“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3]实现了马克思对人的本质认识质的飞跃。

在接下来的从《神圣家族》到《德意志意识形态》;从《哲学的贫困》到《共产党宣言》再到《政治经济学的批判》;最后再经过恩格斯对马克思关于人的学说的阐发,马克思人的本质学说的科学理论体系自此形成。

二、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对实现大学生全面发展的意义 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对当代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和现实指导价值。

那么,如何理解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它又包含哪些内容呢?对此,我们可以从马克思对人的全面发展的界定找寻答案。马克思认为“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也就是说,作为一

个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4]可见,马克思是从人的本质出发,赋予了人的全面发展以全新含义:是人的社会关系的丰富和发展;人的需要的不断满足和不断发展;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的活动及其能力的全面发展;是人的个性的自由发展。即:一个全面发展的个人,既是自由个性的个人,又是在公共生活和市民社会所有领域实践了人类普遍发展的个人。

据此可知,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应包括:大学生社会关系的丰富和发展,大学生才智及其能力的全面发展、以及大学生个性的自由发展。

那么,如何以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为指导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呢?

首先,在实际的指导工作中,要继承马克思人本思想的精华,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为此要在面向全体的同时,尊重学生的人格,做到师生平等,营造民主的师生氛围;尊重学生的权益,让学生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开展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充分考虑学生的家庭环境、教育背景和性格特征,因材施教。

其次,要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主渠道。对于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来说,要尤为关注和重视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学中,通过体系化的教材、明确的教学目标和多样的教学方法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大学生明确身肩的历史使命并在

正确认识国情、分析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的基础上提升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进而使自己努力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第三,以校园文化为载体。校园文化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等,是具有教育导向性的文化,她直接服务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主阵地——大学校园,其良好的校园文化对大学生的人格塑造、思想引导和情感熏陶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学生通过参与校园文化建设和参加校园文化活动,可以弥补课堂知识的单一,可以增强学生的团体协作意识和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决策能力等,还可以加速大学生个体社会化的进程以帮助大学生尽快适应社会。可见校园文化以其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在实现大学生全面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第四,完善大学生实践机制。马克思正是在实践的基础上,通过对人的本质问题的思考,科学地解决了人的价值、人的自由和人的解放等一系列问题,建立了全新的人学理论。所以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也要充分重视大学生实践的重要性,以加强大学生实践能力和社会关系的培养。具体表现在: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以更好的利用社会这个大舞台发挥自己的才能服务社会;重视学生的顶岗实习和实施实习工程以帮助学生较好地实现从“学生”到“职业人”的角色转变和缓解学生的就业压力;高校应积极地通过

校园广播、电台、网络、橱窗、报纸等媒介为学生的就业提供咨询和服务以为学生顺利踏入社会保驾护航。

第五,加强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正可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对于思想还需加强引导、心理还不大成熟的大学生来说,加强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这就要求高校教师要具备坚定的政治立场和过硬的专业素质,还要为学生树立良好的形象,要以自己良好的职业道德形象和人格魅力去影响和感染学生,做学生学会做人做事的导师。

总之,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揭示了人的存在及其发展的价值和意义,确定了社会发展的目标是每个人的全面自由发展。而在当代要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就要继承马克思人本思想的精华,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开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境界。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rrf.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