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纨能嫁进贾府,并不是一个普通人,她出身金陵名宦之家,父亲曾为国子监祭酒(相当于现在的清华北大等最高学府的校长),族中男女无有不诵诗读书者。按理说,出身这样一个书香门第,李纨应该满腹诗书才华、思想更先进才对,但偏偏她的父亲说“女子无才便有德”,只不过令其读些《列女传》之类的书,使她认得几个字,不当睁眼瞎罢了。
她是个夹缝中的人,说她是“小人物”,但来头一点也不小,位列“金陵十二钗正册”,跟宝黛凤齐名。可是,你要说,全书一百二十回,她有什么突出的事件,让人印象深刻的记忆点,一时半会还真说不上来,只记得她年轻守寡,带着年幼的儿子生活。
正是从小受了这样根深蒂固的封建思想教育,李纨的人生也就一辈子被打上了遵循“三从四德”的烙印。她老实本分,听话懂事,青春丧偶后,惟知侍奉长辈,抚养儿子,闲时陪小姑子们做做针线活,读读书而已,她不会有非分之想,也不敢有逾越之举。
书中她出场的时候,儿子贾兰年方五岁,按照旧时早婚的习俗,推断李纨也不过是个二十多岁的人,正值青春年华,但她却“居处于膏粱锦绣之中,竟如槁木死灰一般”。作者在刻画她的人物形象时,也是非常细致,衣着打扮特点、住所装饰风格,贯穿全书。
这一群美人中,大家都穿得色彩明艳,富丽堂皇。黛玉穿的是“大红羽纱面白狐狸里的鹤氅,束一条青金闪绿双环四合如意绦”,宝钗穿的是“一件莲青斗纹锦上添花洋线番羓丝的鹤氅”,宝琴穿的是“金翠辉煌,野鸭子头上的毛织的斗篷”,湘云穿的是“貂鼠脑袋面子、大毛黑灰鼠里子、里外发烧大褂子”,其余众姊妹也都是一色大红猩猩毡与羽毛缎斗篷。这里面只有两个人例外,一个是邢岫烟,因为家贫,仍是家常旧衣,并无避雪之衣;另一个就是李纨,穿一件青哆啰呢对襟褂子,颜色款式无一不在宣告:这是一个丧偶的守寡之人。
关于李纨的行为,红学家们有不同的解读。有人说她年轻守寡,难耐寂寞,喝了酒后一时放纵,在平儿身上摩挲,找到一点肉体上的慰藉。也有人说,钥匙是象征着权力,从前她的丈夫贾珠还在的时候,作为珠大嫂子,李纨也是能够掌管钥匙当家做主的,而现在,随着丈夫的离世,她的人生也渐如死灰。
李纨的难受和委屈,从不曾表露出来,只有借着醉酒,才有一丝丝的宣泄。从小接受的教育,让她会在“正确”的路上,一直走下去她终其一生,得到的也不过是死后的一座贞节牌坊,而这,也未必是她真心想要的!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