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0601班 张昭 一、引言 1.1编写目的
医院门诊管理系统开发的目的就是实现小型医疗门诊管理的自动化,提高医院的医疗质量和市场竞争能力,满足患者与医院管理的多种需求,促进医院持续快速稳定发展。该报告的编写主要是对该系统的社会可行性、经济可行性、技术可行性等问题进行研究分析,确定该系统在开发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对项目的最终用户以及开发者提供审核的依据。 1.2背景
(1)所开发的软件系统名称为:医院门诊管理系统
(2)本项目的任务提出者:计算机学院软件0601 张昭、童娜等 开发者:06级软件工程专业2组 用户:****医院
(3)该软件系统同其他系统或其他机构的基本的相互来往关系:该系统为B/S结构,其他终端只需访问服务器即可。 1.3定义
医院门诊管理系统:病人通过挂号、就医、划价、取药、结账等流程完成看病的整个过程。
二、可行性研究的前提 2.1要求
2.1.1功能:要求该软件能够完成挂号管理,药品管理(增、删、该),医务人员资料管理、结账统计功能的管理等功能模块。
2.1.2 性能:要求所开发的系统安全可靠,能够对病人资料进行永久存储。 2.1.3 数据来源:***医院
2.1.4 数据输出:医务管理人员通过合法的输入后登陆到该系统处理日常的业务,数据最终会存储到数据库中。 2.2 目标
2.2.1人力资源:由于原先医院采用的是人工化的管理,该系统对此进行了改进,医院通过引进该系统可以减少2-3人。
2.2.2 处理效率:通过合理的分配,医生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避免了闲忙不均的现象,病人也可以迅速的就医,提高了医院运作的效率;同时可以轻松方便的对药物、医生等进行管理。
2.2.3 服务的改进:对病人提供的服务更加完善和人性化,对各类资料的有效管理对于日后的工作和排查非常有用。
2.3条件、假定和限制
2.3.1 所建议的系统运行寿命的最小值为5年
2.3.2硬件、软件、运行环境和开发环境方面的条件和限制:硬件方面:内存要求1G或以上,硬盘要求示医院的规模而定;软件要求 JDK1.6或其以上版本,Tomcat6.0或其以上版本 2.3.3 进行系统方案选择比较的时间,1周 2.3.4 经费方面 经费不足
2.3.5 系统投入使用的最晚时间:2010年2月1日
三、对现有系统的分析
3.1 现有系统处理流程和数据流程
病人在门诊挂号,持挂号单到指定科室的门诊就医,医生看病开处方,病人持处方单到药房取药,管理
人员开药、划价,收费。示意图如下: 3.2 工作负荷
现有系统为半自动化系统,医务人员每天要处理几百条记录,工作非常繁重,由于现有医疗资源不能得到有效利用,病人等待时间较长,服务质量得不到提高。 3.3 费用开支
(1)人员工资预计120万元/年 (2)医疗器械开支预计 50万元/年 (3)药品开支预计300万元/年 (4)医疗纠纷开支预计 10万元/年 (5)其他开支预计 20万元/年
总计:120+50+300+10+20=500万元/年 3.4 人员
医务人员 20人,门诊管理人员 5人,药房管理人员5人,其他管理人员10人。 3.5 设备
现有系统使用了4台计算机,一台服务器。 3.6 局限性
现有系统只是对门诊的自动生成挂号单据、药品的进出以及划价收费进行了管理。对于无限的病人与有限的医疗资源之间没有进行有效的组合使其达到最优,这样医生在其工作时间内非常空闲,但是病人却因看不上病而在焦急的等待。同时,病人必须持处方取药,导致医生处方外流,造成知识版权的侵犯。
四、所建议的系统 4.1对所建议系统的说明
4.1.1医院门诊管理系统的功能概括
(1) 挂号管理(查询现有医生的工作情况,为病人选择最快捷的就医渠道)
(2) 就医管理(医生通过就诊开据处方,并且将处方存储,同时可以修改、删除处方) (3) 药房管理(管理人员通过病人挂号单查询处方数据信息,并且按处方取药,划价) 4.1.2系统环境以及工具
运行环境:windowsxp 编程语言:java 数据库:Derby 4.2处理流程
采用该系统,病人的就医流程不变,只是医务人员工作流程有部分变化,这有助于用户对系统迅速适应。 4.3 改进之处
该系统与现行使用系统的主要区别是增进了医院各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提高了医院系统的运作速率,从而提高了医院的效益。 4.4 影响
4.4.1 对设备的影响
使用该系统时,只需要在各个科室有一台与服务器相连的终端,一般的电脑均可以满足终端的要求。原来的电脑和服务器均可用,只需要将该软件安装即可。 4.4.2 对软件的影响
只需要将以前数据库中的数据导入到新数据中即可。 4.4.3 对用户单位机构的影响
该系统界面友好,对使用者要求很低,一般具有电脑常识的人员都可以即装即用。 对原单位的组织机构来说,可能会精简部分人员,总体的结构不变。 4.5 技术可行性
4.5.1 小组成员对Java语言的掌握较熟悉。
4.5.2 小组中,部分成员对数据库的操作较熟悉。 4.5.3 掌握了html语言。
因此,在规定的时间内,可以克服困难,按时完成任务。
五、可选择的其他方案
5.1在国外,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已经非常成熟,普通人都可以通过医疗传感器、远程就医等医疗设备足不出户而看病就医,医院的管理非常的规范。但是考虑到该医院目前的实际条件以及病人的实际通讯限制,该方案不可行。
5.2在国内一些大医院也使用了相关的管理软件,但是由于资金、硬件、医疗设备以及现有资源等条件的制约,最终这种方案也被放弃了。
选择该方案是该医院步入信息化管理的过度桥梁,该医院目前的软硬件资源也比较适合,该方案可以使该医院在目前的状况下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收益。
六、投资及效益分析 6.1 支出
6.1.1 硬件支出:由于使用到医院原有的硬件资源,因此,硬件支出较小,主要包括1)计算机 5台5*0.4=2(万元)2)布线 0.5 万元,其他0.5万元,共计3万元 6.1.2 其他一次性支出
1)开发费用:开发工期为14人/月,2000元/月,工资共计14*0.2=2.8万元 2)数据库的建立:0.3万元
3)检查费用和技术管理费用:0.4万元 4)软件实施人员所需费用:0.3万元
5)其他费用支出:0.2万元 共计4万元 6.1.3 非一次性支出
(1)设备及软件维护费用:0.3(万元/年)*5(年)=1.5万元 (2)设备更新:0.3(万元/年)*5(年)=1.5万元 共计3万元 总支出为:3+4+3=10万元 6.2 收益
6.2.1 一次性收益
使用该系统后,医院的人员可减少3-5人,按平均4人计算,2万元/人(每年)。5年可节约成本共计:5*4*2=40万元 6.2.2 非一次性收益
采用该系统后,由于运作速率提高,每年可净增加3万元收益,共计3*5=15万元 6.2.3 不可定量的收益
1)采用该系统后,由于服务质量提高,病源数量增加,每年预计净增加3万元,共计3*5=15万元。 2)由操作失误引起的医疗纠纷率降低,每年可节约5万元,共计5*5=25万元 收益共计:40+15+15+15=85万元 6.3收益/投资比 收益/投资=10/85=11.8% 6.4投资回收期
85/5=17万元,第一年回收资金,第二年开始盈利。
七、社会可行性 7.1使用方面的可行性
医院门诊管理系统是为了提高医院的运行效率,方便医生以及病人操作的一个信息系统,它的施行对于促进社会信息化建设非常有益,没有违反相应的社会道德舆论,因此可行。对于使用者而言,由于该系统的操作流程与原系统基本保持一致,并且对医务人员的计算机水平要求不高,所以,在使用方面,该系统可行。 7.2法律可行性
该软件的开发不违反社会法律法规,并且没有侵犯版权以及专利,已就此在法律上可行。 八、结论
经过以上的分析,可以断定该软件可以立即开始进行。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