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意榕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披露质量研究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披露质量研究

来源:意榕旅游网
论 坛  l0-00 i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披露质量研究 龙凤姣 摘要:内部控制缺陷是企业内部控制的核心问题,文章以2014—2015年A股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评报告中披露的 内部控制缺陷数据为研究对象,从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内部控制缺陷具体内容及内部控制缺陷整改等三个角度 揭示了目前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披露的质量,从而提出从法律层面完善内部控制缺陷信息的披露及建立内部 控制缺陷披露的内控制度等建议。 关键词:内部控制;内部控制缺陷:披露 一、问题的提出 质量,而王东升则根据内部控制的五目标建立综合评价指标 《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内部控制配套指引》的颁布和实 施,标志着我国企业内部控制标准体系已初步形成。随着股份 制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企业加强内部管理的需求日益加深,内 部控制在我国企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发展之迅猛,影响之 广泛,使得学术界和实务界对其关注度日益提高。内部控制缺 来衡量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深圳迪博企业风险管理技术 有限公司以企业在各种公开渠道披露的内部控制信息构建指 标体系来衡量企业的内部控制质量。国内文献对内部控制缺 陷披露关注较少,究竟是大家忽略了自评报告中缺陷的信息? 还是自评报告缺陷本身不具有信息含量?笔者以为,内部控制 自评报告是获取内部控制缺陷最直接的途径,其内部控制缺 陷披露质量的高低决定了我们是否可以以此作为内部控制有 效性的衡量标准,这无论对企业投资者、债权人还是研究学者 陷是内部控制的重中之重,不论是管理层、投资者还是政府部 门,对企业内部控制缺陷都是极其关注的。而企业外部人员如 何获知企业内部控制缺陷呢?目前最直接的途径是企业披露 的内部控制自评报告和审计师出具的内部控制审计报告,但 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基于此,本文选择2014—2015年在沪 深交易所A股上市的公司为研究对象,对其内部控制白评报 告中披露的内部控制缺陷情况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并结合 我国的市场环境提出相关建议。 二、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披露现状 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几乎是千篇一律的“完美报告”,且标准的 审计意见并不代表企业内部控制是健全的,仅表明企业“在所 有重大方面保持了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往往只有在 企业内部控制存在重要或重大缺陷时才会出现否定意见或保 留意见的内部控制审计报告。而内部控制自评报告中则较多 的披露了一般缺陷,因此,笔者认为自评报告是一个更加直观 的获取内部控制缺陷的途径。然而,如何衡量内部控制是否存 在缺陷,目前学术界有较大的分歧,国外的文献在研究内部控 制缺陷时直接选择内部控制自评报告或审计报告中披露的内 部控制缺陷作为衡量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标准。 ̄nChan发 本文对2014—2015年在沪深交易所A股上市并披露内部 控制自评报告的公司进行统计分析,文中内部控制缺陷的信 息来自迪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数据库,笔者对原始数据进 一步整理,对上市公司披露的内部控制缺陷信息进行分析。内 部控制缺陷意味着企业的内部控制存在问题,而一切问题的 症结在于“如何认定”“是什么”和“怎么解决”三个关键点,因 此,对于内部控制缺陷的披露质量,本文选择了以下三个角度 来分析: (一)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 现内部控制存在缺陷的公司其应计质量也较低,而当内部控 制缺陷得到整改后,应计质量也逐渐提高,Kim研究发现投资 者对内部控制审计报告中内控缺陷披露的反应取决于管理层 之前披露的内控自评报告与之是否一致。而国内文献在研究 内部控制有效性时,通常是采用替代变量来研究内部控制缺 陷,而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披露关注较少,如林兢、耿建 新等选择内部控制五要素的实现程度来评价企业内部控制的 中国农业会计2017_一7 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是内部控制缺陷划分的依据,《企 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对于什么样的缺陷划分为重大缺陷,什 么样的缺陷划分为重要缺陷和一般缺陷没有明确的标准,而 只是要求企业根据自己的实际订立相应的内部控制缺陷认定 论 坛 标准,并且对于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的披露也无强制要求。 2014年这一比例为35.74%。统计结果说明,一方面,内部控制 根据表1数据显示,近年来在自评报告中公开内部控制缺陷认 缺陷具体内容披露的比率是极低的,披露内部控制缺陷具体 定标准的上市公司越来越多,2014年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价 内容的仅占三层左右,有三分之二的内部控制缺陷具体内容 报告的2586家上市公司中,有1963家公司披露了内部控制缺 被企业隐藏了,另一方面,披露具体缺陷内容的比率还呈现逐 陷认定的定量或定性标准,占1:L75.91%,2015年这个比率高 年下降的趋势,2015年披露比率1:L2014年下降了三个百分点, 达80.79%,比上一年增加了五个百分点,这说明主动披露内 这更说明了上市公司对内部控制缺陷披露内容的逃避态度。 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的公司在增加,大部分公司愿意向投资 内部控制缺陷具体内容的披露是在向市场传递一个“坏 者提供内部控制缺陷的划分依据以增强内部控制自评报告的 消息”,表明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不完善,这表明企业存在未 信息含量。 能控制的风险,可能导致投资者的损失。虽然主动披露内部控 另一方面,根据笔者查阅的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评报告 制缺陷表明了企业信息披露的透明度,但企业详细披露内部 中披露的具体的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而言,笔者发现不同 控制缺陷信息的“诚实行为”所树立的正面形象远远小于披露 公司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在内容的全面性、认定的准确性 内部控制缺陷所带来的负面效应。因此多数企业担心内部控 及披露的透明度方面却存在较大的差异,不少企业制定了详 制缺陷信息披露会引起负面效应而不敢披露或刻意回避披露 细的内部控制缺陷定量标准和定性标准,如根据重要性水平, 内部控制缺陷的具体内容,如万发发展对内部控制缺陷内容 采用利润、总资产和经营收入等财务指标的百分比或选择具 仅简单指出“需加强风险防控”。 体的金额作为评定内部控制缺陷的定量标准而根据缺陷事件 (三)内部控制缺陷整改情况 本身的性质作为内部控制缺陷划分的定性标准。但仍有不少 企业如实披露内部控制缺陷固然勇气可嘉,但信息使用 企业并未设置内部控制缺陷认定的定量或定性标准,或者只 者更关心的是缺陷的整改情况。内部控制缺陷整改反映了企 设置了定量标准而对定性标准含糊不清,甚至有的企业仅以 业健全内部控制的决心,及时的发现缺陷和合理的进行整改 披露内部控制缺陷的定义来替代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 有助于将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因此,内部 控制缺陷整改情况至关重要,但根据近两年内部控制自评报 表1 内部控制缺陷标准披露 单位:家 告中内部控制缺陷整改的披露来看,情况并不理想。根据表3 得知,2014年披露了具体内容的838项缺陷中有594项披露了 相应的整改措施,占tL70.88%,其中仅37.47%整改有效,虽然 这一比例下一年内控自评报告中得到明显改善:2015年开始 整改并且整改有效的比例达到68.28%,这说明内部控制整改 开始得到了企业的重视。但总的来说,内部控制整改信息的披 (二)内部控制缺陷具体内容 露仍然是不够的:近两年仍有将近一半的缺陷未能得到有效 投资者不仅关心企业内部控制是否存在缺陷,更关心存 整改。 在什么样的缺陷,即内部控制缺陷的具体内容。虽然不少公司 内部控制缺陷的整改情况对于企业来说是向市场传递好 都在自评报告中指出内部控制存在缺陷,但值得注意的是,并 消息,所以理论上如果企业对内部控制缺陷进行了整改,就有 不是所有披露存在内部控制缺陷的上市公司都在报告中披露 足够的动机披露内部控制缺陷的整改情况,因此,内控自评报 了相应的内部控制缺陷内容,不少公司虽然承认存在内部控 告中未披露整改信息的企业极有可能未对内部控制缺陷采取 制缺陷,却在内部控制缺陷内容披露方面选择了逃避,从表2 相应的整改措施,说明还有一部分企业未对内部控制缺陷引 数据来看,2015年485家上市公司披露的3583项内部控制缺陷 起重视,披露内部控制自评报告仅仅是为了应付监管需要,并 为例,仅1 154项有具体内部控制缺陷内容,占t:L32.21%,而 表3内部控制整改情况 单位:项 表2 内部控制缺陷具体内容的披露 单位:项 中国农业会计2017_7 固 论 坛 没有实质性的对内部控制进行评价。 三、提高内部控制缺陷披露质量的建议 陷的公司予以警告和处罚,以加强对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的执 行力度。 (二)内部提升:建立内部控制缺陷披露的内控制度 根据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内部控制缺陷的披露已经开始 受到重视,但总体来说内部控制缺陷的披露质量仍是不够理 想。根据信号传递理论,企业管理层通过披露的信息向投资 者、债权人传递相应的信号,内部控制缺陷的披露是在向市场 1.建立由内审部门领导的内控缺陷管理小组。仅仅发现 内部控制缺陷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对于评价出的内部控制 缺陷该如何处理、由谁来处理,笔者建议有条件的企业在内部 审计部门下设专门的内部控制缺陷管理小组,小组的主要职 传递一个企业内部控制不完善的坏消息。因此,企业管理层有 隐藏坏消息的动机,我国内部控制自评报告中内部控制缺陷 责包括制定内部控制缺陷认定的定量标准和定性标准、对内 部控制缺陷具体内容进行分类并依据严重程度及时上报审计 委员会和董事会、针对内部控制缺陷制定相应的整改计划并 报董事会审批、监督内部控制缺陷整改计划的进行、测试内部 控制缺陷整改计划的有效性及监督内部控制缺陷信息的披露 等。 的披露存在“自选择性”,企业对内部控制缺陷信息的披露仍 持有逃避态度,现阶段内部控制缺陷披露的质量有待提高。基 于统计中发现的内部控制缺陷披露问题,笔者建议从外部监 管和内部提升两个角度来完善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信息的 披露。 (一)外部监管:从法律层面完善内部控制缺陷披露 2.制定内部控制缺陷信息披露制度。企业应制定一个详 细的内部控制缺陷披露制度,确定内部控制缺陷内容披露的 具体格式,完善内部控制缺陷整改计划的披露要求,可根据内 部控制缺陷的性质制定不同的信息披露制度,缺陷越重大则 披露的要求越高:对重大缺陷和重要缺陷披需披露相应的整 改措施、何时开始整改,对整改已经完成的,测试整改的有效 性;对整改尚未完成的,披露截止报告基准日或自评报告发出 日整改的进度及计划完成时间。而对一般缺陷则至少应披露 整改措施以及截止报告日整改是否有效。 内部控制缺陷信息披露的质量不高,归根结底,还是因为 我国内部控制发展还处于不断摸索和完善中,因此首先要从 法律层面细化和完善内部控制缺陷披露: 1.订立统一的、可操作的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内部控 制缺陷认定标准是衡量内部控制缺陷的一杆标尺,标尺刻度 的准确性和统一性至关重要。在缺乏具体可操作的内部控制 缺陷认定标准情况下,不同企业制定的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 准必然差异巨大,由于不同企业采用不同的内部控制缺陷认 定标准,可能使得同一缺陷在一个企业被认定为重要缺陷,却 在另外一个企业被认定为一般缺陷,从而导致不同企业披露 的内部控制缺陷信息缺乏可比性。笔者建议按照企业所处的 主要参考文献 [1]Kam C.Chan,Barb啪Farrell,and Picheng Lee,Earnings Management of Firms Reporting Material Internal Control deft- 行业划分为A、B、c、D、E五个风险等级,分别代表高风险行 业、较高风险行业、中等风险行业、较低风险行业以及低风险 行业,再针对不同风险等级的行业制定具体的内部控制缺陷 ciencies under Section 404 of the Sarbanes-Oxley Act[J].American Accounting Association,2008(2):161-179. 【2]Kim Ittonen,Investor reactions to disclosures of material internal control deficiencies【JJ,Managerial Auditing Journa1. V01.25 No.3,2010:259—268 认定定量标准和定性标准,相应的,风险等级越高的企业,其 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应该越严格,风险等级低的企业,其内 部控制缺陷标准相对更宽松。 2.强制披露内部控制缺陷的具体内容。投资者不仅关 心企业内部控制是否存在缺陷,更关心存在什么样的缺 陷,即内部控制缺陷的具体内容。但根据本文的描述性统 【3]林兢,苏金香.内部控制缺陷的判定——基于COSO新 内部控制框架研究[J].财会通讯.2016(12):111-117. 】黄胜,耿建新.我国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缺陷及应对措 施——基于2012 2014年主板上市公司数据[J】.财会月刊.2016 (10):57—60. 计。现阶段披露了内部控制缺陷的具体内容的企业仅占三 分之一,这样的信息含量是远远不够的,内部控制缺陷内 容的披露应具有普遍性,基于此,笔者建议出台相应的法 规强制要求内部控制存在缺陷的公司必须披露内部控制 缺陷的具体内容,并给出内部控制缺陷内容披露的格式或 范本,且对自评报告中具体缺陷内容的披露规定相应的篇 幅。此外,再建立相应的奖惩措施,对于积极有效披露内部 控制缺陷内容的公司予以奖励,对于消极或者恶意隐藏缺 【5]王东升,杨小琴.内部控制有效性测度:回顾与展望.会 计之友.2015(09):44—49. [6】迪博企业风险管理技术有限公司.中国上市公司内部 控制白皮书[EB、OL].http://www.ic—el3"n.com(2016—07—13) 作者单位:闽江学院 (责任编辑:广大) 囡 中国农业会计2o1卜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rrf.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