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广西高校毕业生就业的swot分析与对策

来源:意榕旅游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广西高校毕业生就业的swot分析与对策

作者:李 雨 丁慧珍 叶 昊

来源:《消费导刊·理论版》2008年第03期

[摘 要]本文通过运用swot分析法,对广西区高校的毕业状况进行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的分析,其目的是通过分析,帮助毕业生找准自己的就业方向,找到社会、学校、学生三方共赢的模式,最后达到社会共赢的目的,促进和谐广西的构建。 [关键词]广西高校毕业生 就业 swot分析 对策

作者简介:李雨(1981-),男,辽宁沈阳人,桂林工学院管理学院06级研究生,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丁慧珍(1984-),女,江西九江人,桂林工学院管理学院06级研究生,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叶昊(1976-),男,湖北英山人,桂林工学院土木工程系,讲师。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强调指出:“保持高等院校招生合理增长,要注重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和就业能力、创业能力”,可见已经将高等教育对于人才的培养提到了影响构建和谐社会因素的战略高度,就业能力成为了一种高校毕业生必须具备的能力。

自1999年全国高校开始扩招以来,高校毕业生以倍数增加。根据《关于2004年我区区内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的通报(桂教学生[2004]9号)》、2005年12月5日广西教育工作简报第66期的《2005 年我区区内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通报》以及《关于公布全区高等学校2006届毕业生7月份就业进展情况的通知(桂教学生[2006]33号文件)》所通报的广西高校毕业生人数为2004年全区高校毕业生人数为54848人,2005年为70220人,2006年为85501,2007年达到107609(如下图)。在2004年的基础上翻了一翻,是扩招后第一届毕业生人数的近三倍。就业人数激增,就业形式日趋严峻。

一、SWOT理论概述

SWOT分析法又称为态势分析法,是一种能够较客观而准确地分析和研究一个单位现实情况的方法。在企业战略管理领域被广泛运用,并将其推广于各种组织行为的自我诊断和战略决策。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SWOT四个英文字母分别代表: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遇

(Opportunity)、威胁(Threat),是战略分析的四个要素。针对于四个要素,衍生出四大战略,分别是SO策略,WO策略,ST策略和WT策略。通过四种策略的分析,找出不同情况下,应该采取的措施和办法。 SWOT分析模型

二、当前就业情况的swot态势分析 (一)优势分析(Strength)

1.较强的再学习能力和独立思维能力。现在的高校毕业生,都是80年代后出生的新生代,他们普遍具有较强的接受能力,容易接受新的观点和文化,具有较强的再学习能力。同时他们中的大多数又具有较强的独立性,经过大学的学习和锻炼,逐渐形成为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个体准社会人”。

2.吃苦耐劳的精神。由于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目前社会上相当一部分家庭里面的孩子比较娇生惯养,不具备吃苦耐劳的品质。而目前很多用人单位在招收新员工的时候都要求应聘者能够吃苦耐劳,这恰恰是广西高校毕业生的优势。广西高校的生源大部分来自于广西地区,平均相对家庭经济条件较差,从小养成了吃苦耐劳的好习惯,在困难面前,能够站得出,具有坚强的毅力,从而形成了广西高校毕业生的一个强有力的竞争优势。

3.挑战自我,实现自我的愿望。高校毕业生经过十几年的寒窗苦读,终于可以有了一个发挥自我的空间。他们往往具有强烈的自我实现和自我证明的愿望,具有旺盛的精力和年轻人的活力。

(二)劣势分析(Weakness)

1.缺乏适当的自我定位。当代的大学生,与生俱来的具有一种优越感,延续着“天之骄子”的梦想,却疏忽了残酷的就业现实。在大学生择业过程中,很多人不能正确地评估自己,而是用社会的热点给自己定位,一味追求体面就业、高薪就业、稳定就业,这种错误的自我定位,导致了很多的高校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错过了原本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甚至于不能正常就业。

2.知识结构不够合理。我们现在的大学教育仍然秉承着上个世纪所制定的教学计划,这些知识结构的界定,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3.缺乏足够的社会实践经验。现今,工作经验已经成为了就业过程中的有利要素。尽管在校大学生乐于利用假期时间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乐于通过这样一种方式来汲取相关的社会经验。但这种社会经验和社会所要求的经验还存在着不小的差距。不能够形成真正的短时间内的竞争力。另外,关系网络的构建也十分重要,这一点对于高校毕业生来说仍然也是十分不利的。

(三)机遇分析(Opportunity)

1.西部大开发的实施、中国-东盟博览会的永久落户南宁、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区的构建以及澜沧江-大湄公河次区域的形成为广西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在广西的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产业结构日趋合理的条件下,现代工业和物流产业雏形初步形成。在这一机遇带动广西快速发展的同时,势必会扩大整个广西对于专业人才的需求量。据广西壮族自治区人事厅发布《2007年人才开发目录》显示,2007年广西高素质、职业化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缺口约2000多人,工业设计、制造、研发、软件开发等中高级人才严重短缺,2008年预计需 求量为3000人左右。全区机械制造相关专业的人才缺口达1万多人,而电子信息专业的毕业生的缺口也有3000多人。

2.广西的吸引人才措施--人才小高地。2004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政府在全区人才工作会议上做出了实施“人才强桂”战略的重大决策,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吸引人才的优惠政策。经过几年的发展,人才小高地已经成为了广西吸引高级人才,培养专业人才、技术骨干的有力阵地。

3.西部计划及选调生计划。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在全国实行的大学生西部计划以及由中组部开展的选调生计划为广大的优秀大学毕业生提供了广阔的基层工作平台,给了大学毕业生一个锻炼自我,重新认识自我的机会,逐渐成为了大学毕业生就业的一种途径。

4.国家对大学生自主创业的鼓励。针对于可以进行自主创业的大学毕业生,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鼓励措施和优惠政策,为符合创业的大学生提供了机会。 (四)威胁分析(Threat)

1.外省同质大学毕业生的竞争。由于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各地生源的不断融合,使得各地的大学毕业生在一定程度上趋于同质性,导致了不同学校课程、实验开设雷同,专业能力水平存在相近因素,这在一定程度上给大学生就业带来了竞争。

2.行业性就业困难。由于教育产业是滞后产业,即大学生的培养一般要经过四年的培养周期,而在一届大学生毕业之后,人才市场的总需求和总供给发生变化,供求关系发生逆转。有些专业出现无人问津的情况,而有的专业出现了供过于求的局面。从而导致了人才的极度浪费,同时也形成了行业性就业困难。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3.有经验的二次从业人员。在就业市场内,有些行业是需要有经验的人员进行从业的,有的企业为了节省培养费用,甚至直接招收有经验的工作人员。而二次从业的人员恰恰满足了这一要求。相对于应届大学毕业生,二次从业人员具有丰富的经验和对现状不满而产生的强大动力,这就给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三、毕业生择业SWOT战略对策

通过上面对广西高校毕业生的SWOT分析,我们得出了目前情况下,广西高校毕业生存在的优势和劣势,以及在广西发展过程中,对于高校毕业生就业所出现的机遇和挑战。从而建立了广西高校毕业生就业的SWOT战略框架。即SO战略,WO战略,ST战略,WT战略。这里针对于不同就业环境进行讨论。

SO战略。这种战略是四种战略当中最有利的情况。符合这种战略的毕业生往往自身具有很强的专业、社会优势,能够清晰自己的就业定位,同时具有良好的外部机遇。此时毕业生应该合理规划,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和把握外界机遇,选择一些大中型企业供职。这种战略选择,有利于高校毕业生在今后的发展道路上为企业,为地方创造更多的价值,从而实现自我价值。 WO战略。这种战略是自身劣势和外部机遇的组合。符合这种战略的毕业生往往自身优势不够明显,专业特点不够突出,自我定位不够清晰,容易导致机会的错失。因此 毕业生应该调整自我,利用国家的有利政策,选择在对自己有利的行业进行自主创业,或者参加国家号召的西部计划或选调生,从而有利于高校毕业生进一步的完善自我,增长经验和知识,为下一步的再就业做好扎实的准备。

ST战略。这种战略是自身优势和外部威胁的组合。符合这种战略的毕业生一般自身具有较强的专业优势或学习优势等,能够清晰的看清自己的位置,但外部的环境相对不是很有利。此时毕业生应该对不利环境深入分析,尽量规避就业威胁所带来的不利。选择在中小企业工作,先就业,再择业,寻找适合自己发展的机会,伺机而动。

WT战略。这种战略是四种战略中最不利的情况。这种情况下一般自身存在着不足,同时外部就业环境也不是很理想。此时,毕业生需要另辟蹊径,尽量克服自身的劣势和环境所带来的影响,暂时选择延迟就业,通过考研、出国留学等继续深造的途径来延缓就业,从而达到自我的最优规划。 四、结语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就业问题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也直接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和社会的进步,是需要政府、高校和毕业生本人共同努力才能完成的工程,是需要全社会广泛关注的社会问题。通过以上的分析和策略研判,不难看出这其中,政府、高校和毕业生本人都起着重要的作用,也需要这三方在就业过程中共同做好协调努力。

(一)作为政府,要不断完善和坚决执行相关的毕业生优惠政策以及对企业单位的大力扶植,提高就业层次,扩大就业市场需求,同时增大对高校办学的投入,做好人才市场的需求预测,为高校办学提供可行性依据。

(二)作为高校,要不断加强人才需求的调查,充分做好办学周期内人才需求的预测,根据未来市场的需求来拟定专业的设定和招收的人数,从而避免结构性就业难的问题的发生。要不断加强专业人才培养的力度,突出自己的办学特色,从多方面、多角度培育自己的特色人才。要不断增强毕业生的就业竞争能力和提高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同时高校还要不断地加大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力度,帮助他们做好就业分析和就业准备。

(三)作为毕业生,要不断地努力学习,要有目标、有行动、有实效地做好自己的大学四年规划,不虚度光阴,不流俗于世。要广泛地摄取外界知识,掌握外部就业环境的动态,从而增强自身的综合实力。同时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给自己界定一个清晰的人生定位和就业定位,从而为社会、为国家做出更多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陈岩松,大学生就业影响因素调查与分析[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