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意榕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审美文化导论

审美文化导论

来源:意榕旅游网


孙老师,您好!请允许我向您表达我真诚的敬意,我为有您这样的老师而自豪。审美文化导论这门课带给我的有惊喜也有纠结。首先,我是一个热爱艺术的人,虽然不是也不可能是纯正的艺术家,可是我却有着同样的热情与灵感。我热爱生活,也有很多关于人生和社会乃至世界宇宙的思考,这也是为什么您的课带给我以惊喜和纠结的原因。让我惊喜的是,对于很多问题我们有着同样的思考,虽然我没有您的理论深度,可是我能感受到,我们的心是一样的。让我纠结的是暴露出很多我没办法解决的问题。我像一只逆流而上的鱼,我的挣扎在人流中闲的微不足道,然后被吞没。于是,正如鲁迅所讲,我成了那间黑屋子里醒悟的囚徒,拍打着牢笼望着窗外的世界绝望的死去,每次上您的课,我都是怀着朝圣的心情,我觉得您是一个闹市中的隐士,一个不愿融入世俗,超然物外的有良心的知识分子。对于作业,我只是说出了我所有真实的想法,希望和您做最真诚的沟通,或许我的想法显得幼稚没有深度,可是请别怀疑我的热情与真诚。按照您的划分,我是一个倾向于古典艺术的人。我喜欢古典艺术带给我的那种纯美的感受,那种无法言传的幸福。我热爱音乐,热爱绘画,热爱美好的一切。下边我将根据上课的情况以问题的形式展开。

写在作业前的话

这是一个娱乐至死的年代,在时代,艺术会因为和秩序的对抗而成全自身的自由,在消费时代,艺术会因为与消费秩序的合谋,而死于无边的娱乐与自由。消费意识形态是实现一元化控制的新的者,他通过利用人的消费与娱乐欲望来实现对人的控制。

这是一个充满了铜臭气的时代,也是一个娱乐至死的时代。诸多的社会现象也就不列举了,因为不胜枚举。我看到的是,社会变得越来越庸俗,玩游戏玩到笑抽,看美女看到作呕。人生变成了一个存在的偶然,没有高尚的追求,没有自我意识。真的可悲。常常会有一种感觉,一觉醒来,变的彷徨空虚无所适处,焦虑着,然后就失眠了。我的未来在哪里?由此陷入深深的惶恐不安。

人是自由的,可是如果离开了必要的张力和抉择自由便与虚无直接相遇最沉重的负担同时也成了最强的生命力的影响,负担越重,我们的生命越贴近大地,他就越真切实在。记得以前的岁月,为了考大学不辞辛苦,那时候最开心的就是每一天都很充实,只要充实就很开心,为着目标奋斗。大学以后,真的就像入海口的河流,没有了穿越峡谷翻越高峰的激情与冲劲,而变得消沉,漫无目的。直到快要大二了,我没拿到奖学金,才发现自己是多么球,于是我不再无所是从,因为我有了方向。

苍白的姿势,一只空碗。这样的比喻让我想起了现在的政治,苍白的姿势,一只空碗,,虽然我不是愤青,可是作为一个正常的青年人,我有自己的思考,自己的善恶观。

我们需要怎样的艺术?我希望艺术是超越意识形态的服务于全人类的。我希望艺术是纯美的,而不是浮躁的怪诞的。

影响其发展的因素有哪些?政治制约着艺术的兴衰,历史决定着艺术的方向,文化影响着艺术的形态,人们的态度觉定了艺术的生存。

艺术有界限吗?时间上空间上艺术都是无限的,艺术是人们对于呈现在人类视野中所有美的概括,他只是个名词,而美是无处无时不在的,只要有美,就有艺术。

现代人莫名的恐惧,其实我一直觉得人类的生存环境是与日剧下的,工业带来优惠的同时,带来的还有灾难,各种环境污染,衣食住行无不充满了威胁。日益发展的科技,核危机,生化危机,更甚的是经济化社会带来的人与人关系的淡漠与不信任,让我们的人生充满了凄凉。

艺术由神圣到世俗再到恶俗。社会结构型转型期的价值迷乱。艺术成为经济的婢女和文化大众的玩偶。消费意识形态下的恶俗化癌变。艺术边缘处境下的消极反抗,这些在我看来真的是潮流所致,我们能改变么?不能,我们能做的只是自我的保全,在内心保留一份天然纯真。

中国自古就是礼仪之邦,礼制大于法制,走到现在,商品经济的世界大潮让人们的道德轰然倒塌,在法制不健全额情况下就出现了各种迷乱。这也是为什么现在我国各种社会问题突出的原因。

由杜尚的蒙娜丽莎想开去

在课上,我看到这样一幅画。左边是我们熟知的达芬奇的名画蒙娜丽莎,右边也是一副蒙娜丽莎画作,所不同的是,这位蒙娜丽莎留着金发,一脸媚笑,还有她高高隆起的胸部。作者是杜尚。我不懂艺术,因而不敢妄加评论,只是作为一个能思考,还尚有忧天下之心的人,而说说我的看法。

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属于古典主义艺术,叔本华曾谈到过其优美,而杜尚的作品则是明显的后现代主义风格,具有一种媚美。还是那句话,我无资格对其褒贬,只是说出我的感受罢了。我讨厌杜尚的蒙娜丽莎。

我一直相信一种感觉,认为人类必将走向自我毁灭。因此,在这一认识的支配下我对很多所谓现代的东西都很排斥。就拿蒙娜丽莎来讲,达芬奇的作品,诞生以来一直为人所称道,这自有它的原因,在此不必赘述,只是因为看着它,能给我一种美感,我看着她的微笑,而感到快乐,感到满足,我会想到慈爱的母亲,想到楚楚动人美丽的少女,想到一切的美,在不懂艺术的我看来,这就是艺术了,不需要任何其他的定义。它美,所以它是

艺术。然而,再看杜先生的画作,我看到的是一个性感的女郎,她让我想到性,让我不住地留恋着她的胸部,猜测着衣服里面的风景。她让我躁动,让我不安,让我联想到美国大街上性感的女郎,让我想到妓女,让我想到跳钢管舞的裸体女人。甚至,我会感到厌烦。这不是艺术,至少在我眼中。

前者,充满了人性,亲近着自然,让我们接近幸福的所在,让我们回归心灵的本真。在她面前,我们是欣赏和被欣赏的的关系,是美的互动。而后者却充斥着欲望,与浮躁,我与她变成了占有与被占有的关系。是人欲的狂欢。

所以,我不喜欢后者,可环顾身边的世界,却被千千万万的“她”包围着,原来,整个世界都是这样,由不得我的爱憎。这是一个媚俗的世界,这是一个浮躁的世界,这是一个艺术死亡了的世界。

自从人类进入阶级社会,那种和平,自然,人性的东西就开始不断消解,对于金钱地位美女权利的追求则日甚一日。我看到的是人性在扭曲,人将不人,世界变得面目全非。这是经济的发展带来的历史必然,商品经济的到来宣告一种新的价值体系的诞生。人与人不再是简简单单的血缘关系的连接物,而被打上了消费者与生产者,剥削与被剥削的烙印。于是乎,金钱在人们心中的地位日高于一日,金钱至上深入人心,人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趋向于单一,人类做了金钱的俘虏。

我很伤心,痛心,曾记否,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商业只是生活的补充。曾记否,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处处是美景。再看现在,全民皆商,忙碌奔波,头破血流,唯钱是命。家长不像家长,老人不像老人。争先恐后,满眼是钱。任凭你如何微笑,如何服务周到,不就是为了我腰包里的钱吗?再美的微笑也掩饰不了你内心铜臭气的燃烧。

这是一个狂欢的时代,一群狂欢的人寂寞着,在火热的冰冷里消沉。人类将何去何从?一想到发生了的911事件,日本核泄漏,美国墨西哥湾漏油事件,中国的漏油事件,以及无时无刻发生在世界每一个角落的那些人祸,那些“天灾”,我就不寒而栗。有一天,我们会怎样死去?会怎样“尊严”地消失在这个星球?

想至此,我似乎看到了蒙娜丽莎狰狞的魔鬼般的微笑。

小谈名著翻拍

随着新版四大名著的上映,有个问题就出现在我们面前了,我们都知道,旧版的四大名著拍得都很成功,可以说难以超越,可是为什么他们还要翻拍呢?众说纷纭,有的说国内的政治压力大,有才华的导演想做大手笔不容易,所以就把心思放在了名著翻拍上,还有的说纯粹是造星运动。且不管他们谁说的对。看看网友的评论不外乎以下几种,有的批新捧旧,把新的一棒子打死,有的认为新版的好,不过这部分人很少,还有的是用批判的眼光在看这个问题。对此不作评论。只谈自己的观点。

旧版的名著我都看过,无论是演员的选择,还是艺术的造诣,我都认为是不可超越的。固然有先入为主的因素在里面,可是我始终认为,这是一个世风日下,人心不古的时代,所以旧的比新的要好。这样讲并不是空穴来风,缘由待会再说。当然新版的也并非一无是处,只是从总体上不如旧的好。

以红楼梦来讲,世人对旧版的评价可谓很高。我的观点亦是如此,首先演员的挑选形似,神更似,金陵十二钗各有特色,形象分明。贾母有贾母的慈眉善目,可是有无不透漏出果断有力,当年的风姿犹在眼前,宝刀不老。在至王熙凤的可爱与可怕,元春的高贵,迎春的软弱随和,探春的干练要强,宝玉的多情,黛玉的俏皮可爱,弱不禁风,以及宝钗

的内外分明的性格,还有那个开心果史湘云,等等。还记得黛玉一出场是眼角闪动的泪花,一下子就震撼了我,这可不就是黛玉吗?以及他们的装束和屋宇,都很好。但我看来唯一的不足就是在那个物质不丰富的年代,他们的拍摄有很多从简之处,还没有把那种奢华表演到极致,当然这是时代的局限,我们无可非议。

再看新版红楼,我认为可取的地方之一是演员的年龄更接近原著,也把那种奢华表演了出来,可是怎么看也不如旧版的神韵好。虽美女如云,可是却无风格,再者她们的装束更是怪异,生活气息不足,人员的选定是以现在的审美观来考量古人的审美观。就好比一群穿着古装的现代人演绎着现代人的生活。难道古人每天都是穿成唱戏的似地生活吗?还有贾母,不够慈祥,宝玉不够贵气,因为在我的观念里,微胖才显贵气,等等。

深层下凸显的是价值观的不同。那个年代演绎的是经典,他们是一群有着真正意识追求还未被经济大潮污染的艺术家。这个年代演绎的是什么?是一群所谓的美女为着赚钱为着出名而借经典之名演出的闹剧罢了。

肯定,导演有导演的看法,群众有群众的议论,我有我的见解。谁都没必要说服谁,也无所谓绝对的错与对,见仁见智罢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rrf.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