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程说明
课程编号:190910Z10
课程名称:现代舞基训(一)/ Modern Dance Basic Training(Ⅰ) 课程类别:专业教育课程 学时/学分:64/4
先修课程:芭蕾舞基训 古典舞基训 适用专业:舞蹈表演专业 教材、教学参考:
《现代舞技术》 现代舞班 北京舞蹈学院 2004年内部教材 《西方现代舞史纲》 刘青弋 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4年
《现代舞蹈的身体语言》 刘青弋 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4年版 二、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
现代舞基训(一)是舞蹈表演专业的重要必修课程之一,旨在训练学生具备控制肢体运动的移动转换能力;协调肢体各局部的灵活、敏捷的运动能力,并重视各种局部运动与整体的配合;训练学生探索在三维空间概念下从地面到高空的支撑力、运动力、离心力及变化率。
该课程在专业培养体系中设置为必修课,所以它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作用,应当引起高度重视。是专业核心必修课之一。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
知识:掌握三度空间的快速变化,强调动作的质感和质量,要求每一运动的精确性和准确性。
能力:要求达到以下能力:训练身体的软开和力量,掌握不同的运动方式。灵活运用身体的每一个部位,身体的表现力应反映在:张弛结合、刚柔相济、快慢有度、强弱对比的能力把握。
素质:要求获得和深化以下素质:加强身体的控制和协调能力,了解身体运动并能对肢体运动进行语言描述,用身体来进行感情的抒发;通过借鉴吸收,形成自己特有的审美观,由此发展与舞蹈相关的素质和表现能力。
第 1 页/ 共 6 页
四、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及教学设计
章节 教学内容 总学时 学时分配 讲课 实训 实践 教学 重点 教学 难点 教学方案设计(含教学方法、教学手段) 教学思路:通过自然的呼吸,感受身体各个部位的松弛来引导学生进入放松状态。 教学模式:课堂讲解示范、分组表演、比较式教学。 教学思路:通过讲解重心的转换,结合呼吸并示范,引起学生兴趣。 教学模式:课堂讲解示范、分组表演、比较式教学。 第1章 松弛的活动 4 0 0 4 学会把身体先放松下来 让身体进行完全伸展。 第2章 跌倒复起 6 0 0 6 身体和地面的接触 训练腿部力量和膝关节、踝关节的柔韧性。 重点强调动作质量和质感 重心的快速转换 第3章 蹲与倾倒组合 6 0 0 6 教学思路:通过案例讲解,加强对身体重心转换如何松的认识。 弛和紧教学模式:课堂讲解示张交替 范、分组表演、比较式教学。 教学思路:结合身体各个部位的运动,分析运动趋势及原理,加强学生对身体运动的认识。 教学模式:课堂讲解示范、分组表演、比较式教学。 教学思路:通过运动原理分析,加强学生对身体的关注度。 教学模式:课堂讲解示范、分组表演、比较式教学。 第4章 中间组合 8 0 0 8 中段控制力 第5章 流动组合 8 0 0 8 以点带动 肌肉松弛,以骨骼带动。 第6章 移动组合 10 0 0 10 第7章 大流动组合 10 0 0 10 左右脚支撑力教学思路:通过对运动原的转换理的分析,加强学生对身重心移及有幅体的关注度。 动训练 度变化教学模式:课堂讲解示的移动范、分组表演、比较式教重心练学。 习 教学思路:通过讲解示腾空大范,并让学生区别流动大训练学跳和贴小在实际运用中的意义,生各种地大跳达到对流动在实践中的姿态的的控制认识。 旋转能力和爆教学模式:课堂讲解示力。 发力。 范、分组表演、比较式教学。 第 2 页/ 共 6 页
第8章 综合练习 12 0 0 12 精确掌握每一种运动方式,使气息感觉与外部动作相通。 身体在教学思路:通过结合所学放松的内容,进行综合的训练,状态加强对身体的认识及控中,舒制能力。 展优美教学模式:课堂讲解示的完成范、分组表演、比较式教各种动学。 作。
五、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教学过程中采取讲授、讨论、分析、课前导学的方式进行,注重过程考核,考核方式包括:讨论、辩论、课内互动等;过程考核占总评成绩的50%,期末考试点50%。 考核方式 课堂发言、表现 课堂考勤 期末考试 考核内容 基本知识、学习主动性 主动性、团队意识 课程知识和学习能力 成绩比例(%) 25 25 50 备注 随堂录像存档 六、大纲主撰人: 大纲审核人:
第 3 页/ 共 6 页
现代舞基训(二)
一、课程说明
课程编号:190910Z20
课程名称:现代舞基训(二)/Modern Dance Basic Training (Ⅱ) 课程类别:专业教育课程 学时/学分:64/4
先修课程:芭蕾舞基训 古典舞基训 适用专业:舞蹈表演专业
教材、教学参考书:
《现代舞技术》 现代舞班 北京舞蹈学院 2004年内部教材 《西方现代舞史纲》 刘青弋 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4年版 《现代舞蹈的身体语言》 刘青弋 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4年版 二、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
现代舞基训(二)是舞蹈表演专业的重要必修课程之一,旨在训练学生肢体协调能力、肌肉控制能力与个人的整体素质。使学生了解身体从而达到解放身体的目的,提高素质能力。该课程在专业培养体系中设置为必修课,所以它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作用,应当引起高度重视。是专业核心必修课之一。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
知识:掌握三度空间的快速变化,强调动作的质感和质量,要求每一运动的精确性和准确性。
能力:要求达到以下能力:改变学生对紧绷和松弛张力的理解,随心所欲运用呼吸。灵活运用身体的每一个部位,身体的表现力应反映在:张弛结合、刚柔相济、快慢有度、强弱对比的能力把握。
素质:要求获得和深化以下素质:学会现代舞发力方式,加强对自己身体的认识,对呼吸的掌握,提高身体灵活性;通过借鉴吸收,形成自己特有的审美观,由此发展与舞蹈相关的素质和表现能力。
第 4 页/ 共 6 页
四、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及教学设计
章节 教学内容 总学时 学时分配 讲课 0 实 训 0 实践 4 教学 重点 教学 难点 教学方案设计(含教学方法、教学手段) 第1章 放松组合 4 第2章 擦地组合 4 4 第3章 蹲组合 6 0 0 6 第4章 中间练习组合 10 0 0 10 第5章 移动组合 8 0 0 8 第6章 转组合 10 0 0 10 第7章 跳跃组合 10 0 0 10 第8章 综合练习 12 0 0 12 放松要教学思路:通过呼吸的配学会如配合一合,学会什么是放松。 何完全些呼吸教学模式:课堂讲解示的放松等,不范、分组表演、比较式教身体 是松弛 学。 教学思路:通过讲解示范,学会在保持上身姿态脚尖带擦地的的同时,通过脚尖和脚后动及脚过程方跟带动前擦旁擦和后擦后跟的向及上地。 带动运身姿态 教学模式:课堂讲解示用 范、分组表演、比较式教学。 训练腿注意膝教学思路:通过讲解和示部力量盖的用范,学会运用膝盖及大腿和膝关力方式内侧来占领空间。 节、踝及蹲的教学模式:课堂讲解示关节的空间占范、分组表演、比较式教柔韧领 学。 性。 教学思路:结合身体各个部位的运动,分析运动趋重点强势及原理,加强学生对身调动作中段控体运动的认识。 质量和制力 教学模式:课堂讲解示质感 范、分组表演、比较式教学。 教学思路:通过对重心转通过重化的分析,加大学生移动心转化重心移的幅度。 加大移动训练 教学模式:课堂讲解示动的幅范、分组表演、比较式教度 学。 教学思路:将转融入组训练学合,通过改变方向及节生各种控制力奏,加强学生对转在组合姿态的和旋转中的运用的能力。 旋转能的运用 教学模式:课堂讲解示力。 范、分组表演、比较式教学。 教学思路:通过讲解与练中段控习,加强大腿内侧肌肉的腾空的制和大能力,达到跳跃的腾空和爆发和腿内侧停顿的训练效果。 空中的的发力教学模式:课堂讲解示停顿 点 范、分组表演、比较式教学。 精确掌身体在教学思路:通过结合所学握每一放松的内容,进行综合的训练,种运动状态加强对身体的认识及控方式,中,舒制能力。 第 5 页/ 共 6 页
章节 教学内容 总学时 学时分配 讲课 实 训 实践 教学 重点 使气息感觉与外部动作相通。 教学 难点 教学方案设计(含教学方法、教学手段) 展优美教学模式:课堂讲解示的完成范、分组表演、比较式教各种动学。 作 五、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教学过程中采取讲授、讨论、分析、课前导学的方式进行,注重过程考核,考核方式包括:作业、讨论、辩论、课内互动等;过程考核占总评成绩的50%,期末考试点50%。 考核方式 课堂发言、表现 课堂考勤 期末考试 考核内容 基本知识、学习主动性 主动性、团队意识 课程知识和学习能力 成绩比例(%) 25 25 50 备注 随堂录像存档 六、大纲主撰人: 大纲审核人:
第 6 页/ 共 6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