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雾灵山野外实习报告

来源:意榕旅游网
 雾灵山野外实习报告 ——雾灵印象 作为一名地理专业的学生,最为人羡慕的便是有更多的机会走访全国各地的名山大川、文物古迹,领略自然美景和人文风光。今年夏天,我们2007级地理科学专业的同学们有幸来到承德雾灵山参与野外实习,一个星期的实习给我留下了诸多印象。 雾灵印象之五天行程 1. 莲花池宾馆附近

内容: 识别植物种类,熟悉土壤群落的调查方法,熟悉土壤剖面的描述方法.

2. 莲花池--歪桃峰--返回

内容: A瞰雾灵山全貌(地貌形态,山势山地夷平面,冻融风化,人工地貌)

B测高山草甸和山地草甸土 3. 莲花池--龙潭瀑布--返回

内容: A察沟谷形态,切割程度,石栏,瀑布,深潭,岩壁. B察植物群落类型 4.莲花池—主峰—返回

5.莲花池--仙人塔--十八潭--实习结束 内容: A被和土壤的垂直分布 B带植物群落特征及土壤性状

雾灵印象之体验别样生活

在盘山公路上一路盘旋,我们终于到达了我们的驻地——小木屋,给长期居住在钢筋水泥房中的我们从未有过的新鲜感。雾灵山是个奇幻的世界!这里的一草一木、一花一叶似乎都沾染了雾灵的仙气,让我们暂时忘却了旅途的疲劳,短短的一周就让我们爱上了这个世外桃源。

从深受太行山焚风影响的石家庄过渡到海拔1800米的莲花池宾馆,从酷热到清凉,两个季节,两种生活,再加上每日多至五六次,少至一二次的小雨,更给我们的实习加让了一种梦幻的浪漫色彩。

漫山遍野的绿色植物,形成“天然氧吧”,各种各样的奇花异草也是让我们倍感新奇,一团团雾气,总是在猝不及防的时候轻轻飘过你的头顶,薄如蝉翼,晶莹,空灵,恍惚之间便觉得自己身在仙境。

雾灵印象之学习科学的野外考察方法

听老师讲解调查方法后,我们小组成员亲自到各样地运用10米*10米的样方对所选华北落叶松林进行调查。测量出每块样地的坡向、郁闭度、样地内每株落叶松胸径,以及在每个样地选取2~3株平均木,测量出树龄、高度,以代表整个样地的平均树龄和平均树高。通过对样地数据进行处理,对各样地数据汇总之后归纳为表格。野外实习结束后,根据记录下来的重要数据,分析表格进一步进行分析、讨论了植被的演替与发展规律。通过采集土壤样品,分析了雾灵山土壤最主要是森林土壤的特点,并学会采集土壤的科学方法。

雾灵印象之磨练意志

作为居住在城市中的我们,步行日益被各种便捷的交通工具所取代,而雾灵山野外实习,每天步行几公里甚至十几公里,实在是对意志的考验。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去龙潭瀑布那一天,为了亲眼看看高老师所描述的100层楼高巴掌宽的瀑布,我们循着小径,追随着潺潺的流水声,终于一睹瀑布的风姿,运气还算不错,今年可能是雨水丰沛,瀑布还算是比较宽,没有愧对我们的一路辛苦。走上去就不是那么容易了,走下去300米是痛不欲生,走上去300米是生不如死,每个人红通通的脸上淌着大颗的汗珠,腿已经好似不是自己的,完全是凭着惯性向前走,几乎要放弃的时候都鼓励自己“坚持下去,终点就在前方”。凭着自己的坚持,终于活着走上终点。又累又饿,却不仅为自己高兴,能看到这龙潭瀑布的同学们都是好样的,我们成功的通过了这次意志的考验。 雾灵印象之学习收获

此次实习主要是识别植物种类,观测山地草甸土及沟谷形态,通过老师讲述和查阅资料,我们了解到雾灵山一带主要土壤类型为褐色土和棕色森林土,在褐土带内,由于降水和地形的影响,使褐土发生程度不等的淋溶作用。山地棕壤是森林植被最典型茂密、最集中、人为破坏较轻,土层较厚,肥力较高的山地土壤,原生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在温带落叶阔叶林及湿润气候条件下,棕壤的淋溶过程、粘化过程和腐殖化过程明显,自然植被下的棕壤,侵蚀较轻,土层较厚,多为30-60cm,厚度达1m。山地生草棕壤亚类,由于山地棕壤森林的

破坏及水土流失的加重,一些地区原有落叶阔叶林为灌草植被取代,从而发育了生草棕壤。山地粗骨棕壤剖面层次不完整,一般无明显的枯枝落叶层,土壤薄,地面多裸岩出露,由于发育不良,淋溶较弱,呈中性反应,较山地棕壤为强,无明显呈微酸性反应的淀积层。

雾灵山有众多的植物,山刺玫、石竹、金莲花、胡枝子、花楸、丁香、锦带花、黄芪、歪头菜,近百种植物在短短几天内我们就能一一辨别,最有意义的就是终于明白了家乡普遍生长的松树叫做油松,对平常的生活产生了指导作用。雾灵山植物群落多样,主要植被类型有草丛,灌丛,落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山顶草甸,农田等植被类型,森林群落以油松林,华北落叶松林,云杉林,山杨林,桦木林等群系或群系组为主.群落结构发育完善,盖度较大。1500m-1800m的沟谷中分布着以云杉占优势的针叶林,在山地的阴坡以青杄、白杄为主,其间有华北落叶松混生,由于人为影响,原有的云杉林多遭破坏,呈散生状态存在,针叶林中华北落叶松占优势,在山地阳坡分布着华北落叶松林,尤其在1800m以上常形成纯林并可一直分布到山顶,如莲花池一带可见到呈岛状分布的华北落叶松林。本区植物群落较多,垂直分布较明显,雾灵山原系满清“东陵”风水禁区,二百多年间无居民居住。“开禁”后由附近各县迁徙而来,人为活动使原始景观屡遭人为破坏和干扰,群落分布呈犬牙状交错状态,一个群落既有天然次生植被又有人工植被,原始植被已不复存在,所以在旅游开发过程中仍然需要对生态环境进行保护。

这次雾灵山之行,不仅让我们学到了专业知识,而且让我们领略了大自然的旖旎风光,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学会了克服困难、超越自我和团结合作,雾灵印象终会停留在我们的脑海中,成为人生中的美好回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