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广西民歌在当代音乐创作中的运用

来源:意榕旅游网
———————_= ●马莹莹 室 ljI 广西民歌在当代音乐创作中的运用★ [摘 要]许多20—21世纪的作曲家在创作中经常将各种各样的“广西因素”变化运用到自己的作品中去,让不同 民族的文化得以相遇,并产生碰撞。有的作曲家还将当代流行的创作技法与创新思维融入到自己的创作 过程中,创作出了许多奇特的音乐作品。通过分析部分当代作品中对广西地方民歌因素的多样化运用, 可以窥视当代音乐中对“广西因素”的关注。 [关键词]广西民族音乐;广西因素;艺术创新;当代音乐 民歌是劳动人民创造的成果,是人民群众真实 生活与情感的写照,也是音乐文化萌发的一个明显 标志。广西是一个历史悠久、民族众多的地方,众多 各具特色的地方民歌及其音乐暗含着本民族的地 域文化和人文景观。由此,当代作曲家进行创作时, 李广才的马骨胡独奏《欢乐的壮寨》,乐曲采用 壮族民间歌舞《壮采茶》、上林民歌《船歌》和那坡民 歌《今晚凤凰飞过来》的音调改编而成。描写了壮寨 人民在喜庆的节日里打起锣鼓跳起舞,尽情地欢 唱,青年男女互诉衷肠的场景。 经常会引借广西各民族的特色民歌来产生独特的 音响,从而展现当代音乐中的民族风味。笔者立足 于此,试图分析部分当代作品中对广西地方民歌因 谭盾的交响曲《风・雅・颂》中的“风”乐章借鉴 了广西瑶族民歌,运用中国瑶族的古老民歌及古琴 曲《梅花三弄》为音乐素材,以新颖、洗练的作曲手 法,在三个乐章中,表达了伟大的中华民族和他生 存的土地上的风土民情。 作曲家陈怡在下乡采风时,对广西侗族的歌舞 “多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以此为素材,利用现 素的多样化运用,以此窥视当代音乐创作中对“广 西因素”的关注。 一、将广西民歌作为音乐素材 广西少数民族的民歌无论在表现形式上还是 内容上都十分丰富多彩。按照歌谣所反映的内容, 大致可分为引歌、古歌、劳动歌、时政歌、习俗歌、 代创作技法将歌舞曲移植到钢琴曲中,创作了钢琴 独奏曲《多耶》。 广西艺术学院作曲组的老师共同创作的大型 生活歌、情歌、历史传说、故事歌和儿歌等。如按表 现形式分,则不下数十种。少数民族民歌品种繁 杂,有长歌也有短歌;有乐器伴奏的,也有无乐器 交响民族史诗《壮天歌》则展现了壮族民歌深厚的 文化底蕴,如:其中包含的以歌仙刘三姐的演唱方 伴奏的;有单声部的,也有二声部、多声部的;有壮 族的嘹歌、排歌、欢歌,也有瑶族的盘王歌、侗族的 大歌、京族的唱哈词等等。这些都是广西少数民族 很有特色的民间歌调。丰富多样的民歌形式也成 式创作的合唱曲《问天遥》、《藤缠树》;根据当地二 声部的了罗山歌创作的七言四句的对唱、合唱曲 《了罗山歌》;还有根据广西古老的民歌《红水河》改 编的领唱、合唱曲《长长的红水河》等。 二、对广西民歌进行多样化的处理 了当代作曲家为表现民族风情的首选音乐素材, 以下列举几例。 随着时代的进步,广西民歌在维护原生态的基 高守信、罗晋作词,麦丁作曲的歌曲《壮锦献给 毛主席》的曲调是较完整地引用了壮族民歌音调, 础上,也紧跟着现代音乐创作的步伐。民歌的现代 化主要体现在一个“新”字上。而这个“新”,则主要 由广西都安壮族民歌・都阳调《山连山来水连水》发 展而来,体现了20世纪中叶的时代潮流,表现壮族 人民建设家乡的豪情壮志和对伟大领袖毛主席的 无限热爱。 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以传统民歌旋律楷填上新词 原生态民歌旋律虽优美流畅,但因使用本地方 言演唱,外地人对其内容不了解,只能倾听,而不易 ★本文系广西自治区教育厅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2O一21世纪当代音乐中的‘广西因素”’(项目编号:2O101O6O7O5o4M 05)阶段性研究成果。 释原曲内涵。如歌舞剧《刘三姐》的主题曲就是根据 广西柳州汉族民歌《石榴青》的民歌旋律改编而成, 并根据内容的需要加入新词的。 (二)迎合当下大众审美而进行改编 用通俗唱法演绎带有浓郁民族风味的民歌。 像歌手斯琴格日乐将广西民歌《山歌好比春江水》 与蒙古长调相结合,加上她那特色的高音嗓音,将 现代摇滚背景融入其中,演绎出别具特色的“新” 民歌形象。还有彝人制造、黑鸭子组合等乐队将传 统民歌加上摇滚、通俗音调重新演绎出来,而这种 “新”形式,使民歌充满了青春气息和时代节拍,民 歌新唱赋予了民歌更深的文化内涵,更能体现民 族的特色。 (三)将民歌向其他民间音乐形式的转化 今天的民歌大多是直接或间接地存在于歌 舞、曲艺、戏曲和民族器乐等传统音乐体裁中,并 且更多的是与现代流行音乐元素相结合,而古老 的民歌单曲传承的形势则逐渐地在淡化。思之,造 成这一变化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城乡经济的发展、 融合,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审美观念的不断 提升,人们的欣赏习惯也就发生了改变,已不再满 足于聆听单一民歌,而是更多地喜爱有人物、有情 节的表演艺术。加上现代教育的提升,各民族的音 乐工作者在研究曲艺、戏曲等艺术形式的同时,将 本民族的民歌融入其中,造成民歌形式的多元化 发展。但是,纵观历史的发展,虽然单一民歌形式 日趋弱化,但贯穿在其他民族音乐体裁中的民歌 却被保留了下来。这样的方式也算是对古老民歌 的传承做出了贡献。 (四)广西民歌艺术的商业化趋势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对音乐的 需求不再仅限于本民族的有限资源,而更多地渴 望得到其他民族的更多的音乐体裁形式。这也是 导致音乐商品化的主要原因之一。音乐商品是指 将音乐这种抽象的精神产品通过进行社会传播加 以物化,使之具有交换的价值,即通过音乐与音乐 载体的融合,使之成为参与市场交换的劳动产品。 随着今天商品经济与多媒体技术的发展,音乐的 商品化被赋予了多样的表现形式。其主要表现形 式有用文字符号记录和印刷的音乐论著形式,用 演奏家等的CD唱片形式,用现代科技手段存储演 唱、演奏家直观图像画面的MTV(音乐电视)录像 带、光盘等形式。另外,还有诸如为宣传民族社会 文化而拍摄的音乐情景剧广告影视音乐的形式, 如:大型情景剧《印象刘三姐》等;为促进民族社会 文化交流而举办的文艺汇演形式,如广西民歌节、 “风情东南亚”等。这些形式的商品在音乐文化市 场中,被摆在商店的橱柜中或以售票的方式出现, 人们需要通过货币交换将其取走。商业化的发展 使人们可以通过更多的方式了解到广西民歌,而 这一趋势也无形中带动了广西的经济发展,有利 于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播,对一些珍贵的古老民歌 艺术的保留和传承也做出了贡献。 三、部分当代歌曲创作中对广西民歌的运用 广西壮族自治区是少数民族聚集的地方,也是 中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壮族的主要居住地。壮 族人民和汉族一起,创造出了多姿多彩的具有本民 族独特形式和风格的民族传统音乐文化。就广西的 歌曲创作而言,民族性已成为作曲家们的首选。广 西现代歌曲能受到区内外人的肯定,大多数是因为 歌曲作品既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浓郁的乡土气息, 又有时代感,唱出了民族的精神和情感。当代广西 歌曲创作中对广西民歌的运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 个方面。 (一)对民歌曲调的运用 民歌曲调作为歌曲创作资源之一,所表现的 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首先,有采用民歌音调直接 加工改编而成的歌曲,如歌曲《壮锦献给毛主席》 (高守信、罗晋作词,麦丁作曲)。这是一首带有壮 族风格的创作歌曲,曲调较完整地引用了壮族民 歌——都阳调《山连山来水连水》的音调。这首歌 体现了20世纪中叶的时代潮流和对伟大领袖毛 主席的无限热爱。其次,也有选用民歌片段和新创 作手段相结合的手法,如广西歌曲《壮族敬酒歌》 (见例la)(梁绍武词,农礼生曲)就是根据广西那 坡民歌《天上月亮带星星》(见例1b)创编而成的。 这两首曲子首乐段旋律相同,而在末乐段中才出 现新的对比性材料。这种做法有些类似于西方的 复乐段,即:“同头变尾”。 一 誊 一 _ 例I:a m  ’’ r , 美好甜蜜的爱情;《赶圩归来阿哩哩》中的“阿哩 戢上 ‘ 十三道湾》(韦苇编曲)曲子中出现了代表壮族风格 “ 。’。 ,。J。 、 二y ’ H 、 。 ’。 V 客 , —i 山歌唱, 贞依 _噬 壬-.—_. .‘ ……”特略右善育佐釉酚椠 构瞎竺竺 r.而 ’ b 谱例 一. 一 一 i哥II一 创作歌曲中的衬腔衬词运用丰富多彩,各民族特色 独特,适当使用确使歌曲锦上添花,既有民族韵味 又有新意。① ~ t-二- f三、 甚戥章颍 心音韵云佯I 一 一 — 核心音在音乐构成和发展中起着主导作用。用 其调性扩展、纵向音高的关系,有利于提升作品的 ^., (二)对民歌衬腔、衬词的应用 整体统一性和结构力。 在广西歌曲创作中,民歌衬腔、衬词的广泛应 用,也是使广西新创作歌曲民族化的艺术表现手法 传统民歌作品中除具有民族五声性,有时也会 与多调性相结合来处理音高关系,实际上,不同民 族的曲调中都暗含着代表本民族的核心音调。如: 之一。如合唱曲《了罗山歌》(见例2)(梁绍武词,吴 远雄、李娜曲)。 例2: 侗族南部方言区的常用调式骨架音La—D0一Re;白 裤瑶族以Do—so—Re作为本民族的核心音集;壮族 民歌常以Do—Mi—so民族曲调的核心音,等等。以下 是歌曲《爱我中华》(见例3)(乔羽词,徐沛东曲)的 片段。 例3: 全曲每句句末的衬词“了了罗”都是来自广西 南宁百济镇、新江镇一带的二声部壮族山歌“了 罗山歌”中常出现的唱词“了”与“罗”。此曲再现 了当地民俗了罗山歌的新形象,歌曲表达了人间 真挚的亲情、爱情,以及田间劳作的乐趣和丰收 后的喜悦。 是 一寡 五十六种语言 汇成一旬话 爱我中华爱我中华 这首歌曲的曲调是在广西都安壮族民歌都阳 调《山连山来水连水》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曲调中 暗含着壮族民歌特有的核心音调Do—Mi—So,并贯 穿在全曲当中,与现代动感节奏巧妙地结合在一 起,将时代的韵律和民族风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综上可以看出,广西当代民族音乐的发展已经 又如《美丽的仫佬山乡》(潘琦词、潘荣生曲)中 多处一连串长长的“恩呀恩呀恩呀哟喂……”,表现 了仫佬族山乡的美丽和仫佬人今天的新生活,很有 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广西民族因素在现代作曲技 法及文化大环境的影响下,冲破了传统与现代、高 雅与流行、东方与西方的隔阂,呈现出民族音乐形 民族特色和区域色彩;《侗家最美风雨桥》(梁绍武 词,郭荣志曲)“也罗也罗”的衬腔衬词占全曲一半 时值,也使这首歌曲抒发出侗家独有的风情;《山歌 牵出月亮来》(胡红一词,何超立曲)中大篇幅的多 声部演唱衬词,“赛罗赛罗赛罗赛罗……摆呀摆呀 呀摆”唱出了穿花彩裙的苗家阿妹和吹木叶的阿哥 式的多元化趋势。当代音乐家的作品在保存浓郁的 民族特色和地域风情的基础,不断创新、吸收外来 创作技术和文化理念,有助于提升民族音乐的发展 潜力,适应时代发展的新要求, (下转第37页J ①黄志豪:《广西歌曲民族化创作手法分析》,栽《艺术探索》20o4年s2期。 参考文献: [1]吕骥主编,中国民间歌曲集成・江西卷编委会编.中国 民间歌曲集成・江西卷[M].北京:中国ISBN中心, 1996. 谱例9是湖南花鼓戏音乐《卖杂货》为 4+4+5+3的四句类非方整性乐段,G徵调式。 谱例8为6小节过门+(2+3+4)+6小节尾奏 的结构,e羽调式。此曲的旋律形态主要来源于湖 南花鼓戏的《卖杂货调》(见谱例9)。谱例8的过门 和尾奏运用谱例9中第5、6小节的1356音列,谱 例8中第一句的6561的四音列来源于谱例9中第 3小节的第二拍,谱例8第二句的动机来源于谱例 [2]吕骥主编,中国民间歌曲集成・广西卷编委会编.中国 民间歌曲集成・广西卷[M].北京:中国ISBN中心, 1996. [3]李西安,军驰编著.中国民族曲式[M].北京:人民音 乐出版社,1985. [4]上饶专区采茶剧团编.赣南采茶戏音乐[M].上饶:江 西人民出版社。1959. [5]广东省戏剧研究室主编.粤剧唱腔音乐概论[M].北 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4. 9的11、12小节,谱例8第三句的旋律来源于谱例 9的第1小节动机。 三、结语 [6]湖南文化局戏曲工作室编.长沙花鼓戏音乐[M].长 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58. [7]北流县采茶资料汇编小组编.北流县采茶资料汇编 玉林采茶大例《采茶歌舞》在表演的实践中不 断地完善。它孕育于江西赣南采茶曲中,置身于繁 荣的茶叶经济、文化中,借助时空的转变,人潮的流 [M].北流:内部发行资料,1981. (易俏,女,广西师范学院师园学院教师) 责任编辑韦苏娜 <>●<>●<>●<>●<>●◇●0●<>●<>●o●0●<>●◇●<>●0●<>●<>●◇●0●<>●<>●0●0●<>●<>●o●<>●◇●0●0●<>●<>●0●0●◇●<>●0●0●<>● (上接第33页)对挽救濒临灭绝的一些广西原生态 音乐具有重大的意义,也为传统民间音乐的继承和 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参考文献: [5]杨秀昭主编.广西少数民族音乐暨广西音乐创作民族 化研究论文集[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6. [6]黄志豪.广西歌曲民族化创作手法分析[J].艺术探 索,2004.(s2). [7]梁绍武.透视“歌海”——广西民族音乐创作现状及思 考[J].南方文坛,2001,(6). [8]杨秀昭主编.纪念广西艺术学院建院六十周年——音 乐作品集[M].南宁:接力出版社,1999. [9]苗晶.论近现代民歌在发展中的变化及对其未来的展 望[J].中国音乐学,1991,(2). [1]广西艺术学院音乐作品集.流淌的旋律[M].南宁:接 力出版社.2009. [2]杜森.从比较研究的视角看原生态民歌与新民歌[J]. 济宁学院学报,2007,(6). [3]广西艺术学院音乐作品集.交响史诗壮天歌[M 3.南 宁:接力出版社.2006. [4]广西艺术学院音乐学院教师作品集.鹿鸣集[M].南 宁:接力出版社.2006. (马莹莹。女。广西艺术学院音乐学院2008级硕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 韦苏娜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