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 字词书写 (共1题;共1分)
1. (1分) 根据拼音写汉字
六月是个离别的季节。回首(shì)________去的日子,心头不免(yǒng)________起怅惘缕缕。但人的一生必定要走过许多“(yì)________站”,从而寻求新的征程。听听那首《毕业歌》:“我们今天是桃李芬芳,明天是社会的栋(liáng)________;我们今天是弦歌在一堂,明天要掀起民族自救的巨浪!”相信吧,那过去了的,都是亲切的怀恋。
二、 句子默写 (共1题;共5分)
2. (5分) (2012·云南) 根据提示填空。 (1)
________,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无题》) (2)
斯是陋室,________。(刘禹锡《陋室铭》) (3)
面对生活学习中的困难,我们应该具有李白《行路难》中“________,________”的自信心和远大理想。 (4)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达诗人舍己为人的高尚情怀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5)
请你写出古诗词中表现诗人淡泊名利,追求宁静生活的连续的两个句子“________,________”。(课内外均可)
三、 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22分)
3. (1分) (2018九上·温州期中) 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划线词。 ①吾谁与归________ ②往来而不绝者________ ③作亭者谁________ ④及下船________
4. (21分) (2018七下·南宁月考)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议论,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
第 1 页 共 6 页
友而别。
(1) 下列句子划线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博士:学位名称。 B . 但当涉猎 , 见往事耳。 涉猎:粗略地阅读。 C .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孤:古代王侯的自称。 D .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当涂:当道,当权。 (2) 下列句子划线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蒙辞以军中多务。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 B .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C .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D .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康肃笑而遣之。 (3) 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 孙权劝吕蒙学习,为吕蒙确定的学习目的是“见往事耳”,学习方法是“但当涉猎”。
B . 吕蒙的答话以“士别三日”“ 刮目相待”显示出既显示了他颇为自得的神态,又巧妙地接应了鲁肃的赞叹,表现出一种当之无愧的坦然态度。
C . 鲁肃之所以与吕蒙结友是因为鲁肃为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表明鲁肃敬才、爱才,两人情投意合,从侧面表现了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
D . 本文主要通过动作描写的方法表现人物的性格性格特征。 (4) 把第Ⅰ卷文言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②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四、 名著阅读 (共1题;共5分)
5. (5分) 走近名著。 (1)
阅读下面一段选文,回答问题。
有结婚的,他替人家打着旗伞;有出殡的,他替人家举着花圈挽联;他不喜,也不哭,他只为那十几个铜子,陪着人家游街。穿上杠房或喜轿铺所预备的绿衣或蓝袍,戴上那不合适的黑帽,他暂时能把一身的破布遮住,稍微体面一些。
选文中的“他”是谁?此时的他已经堕落成为了一个怎样的人? (2)
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 《红岩》刻画了许云峰、江姐、“双枪老太婆”、甫志高、华子良等众多的英雄形象。
第 2 页 共 6 页
B . 《居里夫人传》的作者是居里夫人的小女儿艾芙·居里。因发现放射性元素镭和铀,1903年居里夫人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1911年她又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C . 鲁迅在《琐记》这篇文章里主要回忆了去南京求学的过程。在文中作者记述了如饥似渴地阅读《天演论》的情景,表现出探求真理的强烈欲望。
D .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这段文字出自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
五、 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26分)
6. (26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宽容是美德
①看到这个题目,不禁想起了周恩来的一个故事:一次,理发师给周总理刮脸,总理咳嗽了一声,刀子把脸刮破了,理发师十分紧张,不知所措。周总理和蔼地说:“这不能怪你,我咳嗽前没有向你打招呼,你怎么知道我要动呢?”这桩小事,使我们看到总理身上的美德——宽容。
②宽容是一种美德。留心一下,不难发现在人际交往中,凡能做到宽以待人者,一般都深受众人的欢迎。像周恩来这样的好总理,待人宽容,平易近人,当然受到全国人民的爱戴与尊敬。人与人交往,难免会有些小摩擦。只要是无恶意的,就应该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像周恩来那样主动承担责任,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所致,每个人都会有这样那样的过错,如果在日常的相处中,对别人的过错能以宽容对待,就等于给对方提供改过的机会。在中国历史上,李世民在一定意义上就是依靠这一点得到众臣鼎力相助的,从而开创了唐代盛世。在唐朝王室争权中,魏徵曾鼓励太子李建成杀掉李世民,李世民发动玄武门政变夺取帝位后,不计旧恶,量才重用,使魏徵觉得“喜逢知己之主,竭其力用”,为唐朝盛世的开创立下了汗马功劳。再说秦王嬴政,若不是听取了李斯“海河不择细流,故能成其深”的喻谏,收回逐客令,实行不计前怨,广纳贤才的政策,恐怕就会失去李斯等一大批客臣的支持,难以顺利完成统一天下的大业。纵观历史与今天,如果没有“海纳百川”的宽宏气度,不具备宽容的美德,开创一方事业只能是一句空话。
③有的人就不具备宽容的美德,他们心胸狭隘,凡事斤斤计较,不肯吃亏。如慈禧太后,仅因为与一大臣下棋时,对方无意中说了一句:“我杀老佛爷的马。”就勃然大怒而起:“你杀我的马,我杀你全家”,于是这位大臣被满门抄斩,惨不忍睹。像这样的狭隘心胸,这样的暴行,又怎会不遭人唾弃呢?当今社会上有一些人,也是这样,你不小心碰了他一下,他就会破口大骂,甚至大打出手,还有的人对别人的过失总是耿耿于怀,时时想着揪别人的小辩。这样的人,典型的“小肚鸡肠”,心胸狭隘,待人刻薄,根本没有一点宽容之心,这种人还能谈什么成大器,立大业呢?
④总之,宽容是一种美德。只要我们本着“和为贵”的原则,决不斤斤计较别人的过失,又多为别人考虑,就能确立起友善的人际关系,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
⑤当然,对于那些蓄意冒犯他人的违法犯罪行为,或是破坏人民安定生活的破坏分子及人民的敌人,就不能盲目地宽容,以致重演“农夫救蛇”的悲剧。一定要利用法律力量予以重锤打击,绝不心慈手软。
第 3 页 共 6 页
⑥宽容是美德,当今社会大有发扬之必要。让我们大家都来讲一点宽容,使我们的社会变得更美。 (1)
第①段引用周总理的故事,有何作用? (2)
周恩来、李世民、秦始皇宽容的美德各是什么?请分别用8个字概括。 (3)
第③段运用的论证方法是什么?其作用是什么? (4)
第⑤段中提到的“农夫救蛇”的故事给人们的启示是什么?请举一现实生活中的例子说明我们如何做才能避免这类悲剧的发生。
六、 诗歌鉴赏 (共1题;共11分)
7. (11分) 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相关问题。 浣溪沙 秦观
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 (1)
上片哪个词写出了词人对春寒的讨厌?下片哪个词写出了词人百无聊赖的情绪? (2)
这首词被入选50首最凄美的宋词,请你说说缘由。
七、 命题作文 (共1题;共1分)
8. (1分) (2019七下·长春开学考)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作文的内容来源于生活,我们应学会从生活中找“米”,只有随时留意我们周围的生活,经常细心观察我们的生活,才会有感而发,抒发我们的真情,最终写出打动人的文章来。请调动你的积累,搜索你的记忆,采写你熟悉的人和事,说真话,抒真情。
请以“心灵深处的__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可填写“秘密”、“回忆”、“烦恼”、“快乐”、“伤痛”……②说真话,抒真情,不少于600字。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第 4 页 共 6 页
参考答案
一、 字词书写 (共1题;共1分)
1-1、
二、 句子默写 (共1题;共5分)
2-1、2-2、
2-3、
2-4、
2-5、
三、 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22分)
3-1、4-1、 4-2、 4-3、 4-4、
四、 名著阅读 (共1题;共5分)
5-1
、
5-2、
五、 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26分)
第 5 页 共 6 页
6-1、6-2、6-3、6-4、
六、 诗歌鉴赏 (共1题;共11分)
7-1、7-2、
七、 命题作文 (共1题;共1分)
8-1
、
第 6 页 共 6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