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作品展示风波
案例背景:
为了能更好地与家长沟通,我们将活动室门口的“家园联系窗”更换成整面墙的“家园互动墙”,上面不但有和我们的各类计划、通知、幼儿园的动态、家园互动信息、还有当下的教育小知识,更多是我们孩子的作品展示和操作过程的照片。这一变,我们活动室门口可就热闹了,平常从不关注“家园联系窗”的爷爷奶奶也喜欢拉着孩子来看,隔壁班的家长也常常三五成群的来“凑热闹”。显然他们对我们的这一版块很是感兴趣的,而他们讨论的焦点就是孩子的作品和照片,他们纷纷的对这一改动表示赞许。然而,赞许声未落,“问题”也就不客气的来了„„ 案例描述: 场景一:
时间:10月16日 星期二 下午离园时间 地点:中(3)班活动室门口
我在活动室门口跟一位家长在讨论孩子最近的表现,听到外面一个“爸爸”生气的声音“你画的什么啊?跟乌龟一样!走!回家„„”糟了!是吴可可的爸爸,他可是个急脾气,我赶紧跑出去。已经迟了,吴可可已经捂着屁膜在摸眼泪了。“怎么啦?怎么啦?”我赶紧给她擦眼泪,可可的爸爸不吭声,我回头一看墙面布置,明白了!看来是
今天早上孩子们画的《我和蒲公英》闯的“祸”。可可的画画得很好啊。星空下,草地上微笑着奔跑的小女孩,表情自然,动作洒脱,虽然没有按要求表现出蒲公英,这的确是很成功的一件作品啊。我赶紧跟可可爸爸解释:可可今天画得很好,早上还得了一颗小星星呢„„可可爸爸也觉得自己打孩子不对,没等我仔细解释就表情尴尬地推说自己还急事,匆匆的拉着孩子走了„„
此后,又陆续听到一些家长针对孩子的画的一些评论,褒贬不一,真是“几家欢喜几家忧”啊,我只好站“互动墙”前面一一的向他们解释和评价孩子的作品。 分析:
孩子的作品是家长了解孩子表现的重要的“信息源”,家长对它非常重视,这也是我们所希望的。我们在活动室之外设置“作品展示”的初衷就是让家长更多的了解孩子目前的自身发展状况,同时也让家长将自己的孩子与其他的孩子有一个纵向的比较,知道自己的孩子的水平如何。
如今,许多的孩子都是女生子女,有的更是“独二代”(即第二代独生子女),所以家长对孩子注入了太多的关注和急切期盼,有时候过渡的期盼在一些家长形成了一种焦虑的心态。那么如何让家长摆正心态,在了解自己的孩子的过程中,给孩子一个正确的合理的评价,从而引导孩子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呢?
从今天的家长的反应来看,情况并不乐观。针对家长给孩子的评价情况来看,我大致将家长大致分成5类:1、理解型家长,这类的
家长位数较少,他们对现阶段孩子的教育知识比较丰富,能比较理性的看待孩子的作品,并给出比较合理的评价,会比较耐心鼓励孩子,给孩子信心。2、询问型家长,这类家长对自己的教育方式不太自信,所以遇事喜欢询问老师,老师说的便是真理。3、自负型家长,对自己的教育观相当自信,不仅喜欢评价自己孩子的作品,也会对其他孩子给出许多评价,其中不乏的评价,也有部分不太科学的评价。4、武断型家长,这样的家长通常没有深入了解孩子的状况下,迅速的作出评价,并急切的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情感。5、不管不顾型家长,这样的家长很少,他们通常来去匆匆,很少关心孩子的在园情况。
看来与家长共同良好的评价方式来评价孩子的作品是势在必行的了。从我今天向家长解释的情况来看,我的解释还是有些效果的,一些家长,或者点头表示理解,或者微笑表示接受,有的则跟老师探讨怎样的幼儿作品才是好的。但老师不可能时时刻刻守着“家园互动墙”啊。以前,也曾在“家园联系窗”中张贴过许多头 于幼儿评价的文章,不过效果一直不太好,这怎么办呢? 对策:
针对以上情况,我采取以下策略:除了继续家长交流评价心得和张贴一些关于如何正确地评价儿童美术作品的文章和图片以外,我针对孩子的作品,以与孩子对话的口吻进行文字评价,给每个家长一个正确的评价范例,将理论联系到实际,将评价落到实处,使家长真正了解儿童画,学会如何针对孩子的画与孩子进行交流和沟通。 情景二:
时间:10月17日 星期二 上午幼儿入园时间 地点:“家园互动墙”前
家长们又三五成群的聚到了一起,看老师在小朋友作品旁边贴的小评语。“你微笑表情告诉我,在草地上奔跑是很快乐的!你画的草地真美,漂亮的蓝月亮,星星和小鸟都出来了,真好„„”有家长抱着孩子轻声的念着。“老师写得真好!”另一个声音在说:“浩铭,老师说你颜色选得很好哦,你画得表情也很可爱”,“你看,力文画的蒲公英会跳舞呢„„”“瞧,你们家周奕玲画的女孩衣服飘起来了呢”,真不错!“靖斐,快来!给妈妈说说你的画?你张开的双臂是要给我一个快乐的拥抱吧?你低垂的眼睛在看什么有趣的东西呢?画里的两个太阳在干什么呢?白色的线条是蒲公英在跳舞吗?”家长试着利用老师评语和孩子沟通。
孩子们和家长们的脸上是和谐而快乐的笑脸。 尾声:
几天以后,可可的妈妈悄悄告诉我,可可爸爸改变了许多,他也开始慢慢的开始询问孩子“为什么这么画?”“这是什么?”了。可可也越来越喜欢和爸爸在一起了。
此后,我坚持给每个孩子们写对话式的评语。在家长和我的交流中,也更多的提到关于如何评价幼儿作品的问题。家长也常站在幼儿作口展示栏前与孩子们讨论他们的作品,而更让我欣喜的是孩子们也逐渐的参与到我们的评价活动中来了,他们也有模有样发表着自己对同伴的作品的看法。快乐和满足在他们的脸上如花般绽放„„
案例分析:
以往,把很多关注的目光投向教师的各类评价中,却很少用心聆听家长的声音。一个小小的“家园互动墙”,引来了那么多关注的目光,不仅反映出家长对孩子发展的重视,也让我们听到了更多家长对孩子的评价。家长作为孩子最亲密的人,他们对孩子的评价的重要性自然是举足轻重的,《纲要》中指出:“管理老师、教师、幼儿及家长均是幼儿园教育评价工作的参与者,评价过程是各方参与,相互支持与合作的过程。”
如何使我们(教育工作者、家长和孩子们自己)的评价更有利与幼儿的发展呢》如何让我们和家长、和孩子之间形成有效评价信息的互动呢?
在这里,教师采取了三种措施同时进行的策略:1、与家长面对面的交流。2、理论的指导。3、教师对幼儿作品的评价实例的展示。
这样以来我们就形成了理论指导下,教师与家长、教师与孩子、家长与孩子形成了有效的评价互动。
孩 子 孩 子 家 长 教 师 理 论 这样多形式的立体互动形式,符合了不同类型的家长评价能力的发展需要:理解型的家长,对幼儿教育评价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个别家长还为此上网搜索有关资料,查找书籍来,并积极的与老师相互交换意见;询问型的家长不仅了解了理论知识,更得到了简单易懂的学习评价的范例,在与老师和其他家长的交流中他们的评价水平得到了提高,也逐渐变得自信起来;自负型家长有了民用工业示自我的机会,同时他们也更注重自己的评价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了;武断型的家长也在理论和的攻势下悄悄的改变着,他们也会模拟老师的口吻和孩子沟通,逐渐体验到以平和的心态和孩子交流的乐趣,与孩子的距离也更贴近了;不管不顾型的家长在老师的劝说下,偶尔也能放慢勿勿的脚步,开始和其他家长讨论起来了。在这样的过程中,老师的评价水平也得到了提高。而受益最多的还是我们的孩子,他们越来越喜欢画画了,也渐渐的学会欣赏同伴的作品了。
吹面不寒杨柳风,润物无声似春雨,我和我的家长、孩子们都在这温和的气氛中相互鼓励,共同成长着„„
参考数目:
2002年9月 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
2001年4月 山东美术出版社出版 《萌动与发展 儿童美术教育学研究》
附:部分作品和评价的展示
可可:老师很喜欢你的画,你在草地上跑的样子,真潇洒!你微笑表
情告诉我,在草地上奔跑是很快乐的!你画的草地真美,漂亮 的蓝月亮,星星和小鸟也都来了,真好!我也想去玩一玩呢, 可是草地上的蒲公英哪儿去了呢?
力文:每次看到你的画,就可以象到文静的你。看得出来,你在画画
的时候动动脑筋了,你画的蒲公英会滴溜溜的转哦,你真是个 聪明的小画家。
靖斐:你张开的双臂是要给我一个快乐的拥抱吗?你低垂的眼睛在看
什么有趣的东西呢?画里的两个太阳在干什么呢?白色的线 条是蒲公英在跳舞吗?你的画让我很好奇,快来跟我说说你画 里的故事吧。
浩铭:你进步了,老师真高兴。你看,你选得颜色有多样,白色、桔
黄色、粉紫色这些颜色画在黑色的卡纸上都很鲜艳。你画的“自 己”动作象在跳舞,那调皮的笑脸,跟平时的你一样可爱哦!
琪琪:你在跳舞吗?你飞扬的头发告诉我,你很快乐!这样画画真好!
你画的蒲公英也很精彩哦!瞧,近处的蒲公英象开放的菊花一
样美,而远处的菊花想个会飞的小白点,真美!
小语:画中的你的头上的白蝴蝶结真漂亮,好像一只白色的蝴蝶停在
你的头上,它和白色的蒲公英一样的洁白美丽!看你画的红头 发飘起来了,真好看!
志豪:你歪着小脑袋在想什么呢?你拿着小红旗准备做些什么呢?你
的画画进步了很多,以前你总是在没有画完的时候放弃,瞧, 你现在画的有多棒!继续加油哦!
新余:这画里的小朋友是你吗?很好!你给裙子画上了白色的蕾丝花
边,这件裙子是今天的画里最漂亮的一件裙子了哦!你画的舞 蹈动作也很美,区角活动的时候,可以为我们大家表演下吗? 我也很想学一学呢!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rrf.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