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意榕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部编本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综合性学习《孝亲敬老 从我做起》教案(第一课时)

部编本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综合性学习《孝亲敬老 从我做起》教案(第一课时)

来源:意榕旅游网


教案序号: 课题:综合性学习:孝亲敬老 从我做起 备课日期: 年班:七年级 教学目标: 1.理解“孝”的文化内涵,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的孝文化。 2.反省自己的“孝”行,增强学生“孝亲敬老”的意识。 教学重点: 理解“孝”的文化内涵,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的孝文化。 教学难点: 反省自己的“孝”行,增强学生“孝亲敬老”的意识。 师生活动 第一部分——激发:唤醒“孝”之心 一、故事引入,唤醒“孝”心 PPT显示:(配乐:《心肝宝贝》) 在一个偏远的山区里,住着几十户人家,那年大旱,家家都没什么收成,所以食物就成了大家最关心的问题。 村口住着一大家子,最年长的母亲已经60岁了,因为疾病,做不了重活,所以没办法下地干活;孙子也外出求学去了,所以他们家的劳动力只有老母亲的儿子和儿媳。 因为干旱,粮食不够吃,俄死人的事情时常发生。男子家中的粮食也即将告磬,每日只得上山挖野菜。这天,男子从山上好不容易挖了些野菜回来,一家人煮成汤喝了。当天晚上男子决定,明天上山挖野菜时把老母亲背上,带上山扔掉,好减轻家里的负担。 第二天,儿子说要背母亲去山上走走,母亲吃力地爬上了儿子的背。 儿子背着母亲朝山上走去。儿子一路都在想,这次走远点,爬高点再把母亲丢掉,这样她就不会找到路走回来,所以儿子背着母亲越走越远。 忽然,他发现母亲在他背后偷偷地往路上撒着石子,他生气地问道:“你撒石子干什么?” 母亲说:“ 。” 设计意图 激发兴趣,引发学生对“孝”的思考,为下面的教学奠基。

二、比较悟情,激发“孝”意 1.学生将自己所填内容与原文内容比较,看看区别在哪里。并思考:这样的区别说明了什么? PPT展示原文内容: 母亲和蔼地说道:“傻儿子,我怕你等会儿一个人下山会迷路啊!” 学生比较谈原因。 (明确:对母爱的认识比较浅薄) 2.思考:母爱是天底下最纯粹的情感。孩子是母亲心中最亮的星辰。母亲含辛茹苦、耗尽心血养大儿子,可这个儿子却要丢掉母亲。这个儿子丢掉的仅仅是母亲吗?他还丢掉了什么呢? PPT显示: 孝 PPT展示: 原文结尾—— 男子听完母亲的话后,泪水止不住了,一下跪在了地上,大哭道:妈!我不孝啊!我就是个畜生。 第二部分——领悟:“孝”义入我心 一、观看短片,初识“孝”义 什么是“孝”?请学生观看中央电视台公益广告《爸爸的谎言》并思考:视频中的女儿与上文的男子相比,她“孝”还是不“孝”? 学生各抒己见,老师不下结论。 二、走进传统,深识“孝”义 1.请仔细观察下面的图片,说说你对“孝”的理解。 PPT展示:

引导学生逐 甲骨文的“老”字 甲骨文的“孝” 楷书的“孝”字 老师提示:甲骨文的“老”是个象形文字,指长发长者头发散乱、手拄拐杖的样子;甲骨文的“孝”,老人加“子”(后代),老人在上,孩子在下,表示儿孙搀扶老人。 明确:儿孙搀扶老人,服从和奉养父母、长辈,即为“孝”。 PPT展示: 孝——养 明确:“孝”,即养其身,自觉赡养老人,满足老人物质生活上的基本需求。 2.“孝”仅仅是赡养父母赡养长辈吗?请阅读下面的内容,说说你的理解。 PPT显示: (1)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论语·为政第二》 〔大意〕孔子说:“现在人们认为的孝,只是说能够供养父母就行了。就是狗马,都能得到饲养。若对父母不尊敬,那供养父母和饲养狗马有什么区别呢?” (2)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 ——《孟子·万章上》 〔大意〕孝子行孝的极点,没有超过尊奉双亲的。 (3)老莱娱亲 周老莱子,至孝,奉二亲,极其甘脆(尽拣美味供奉双亲),行年七十,言不称老。 常着五色斑斓之衣,为婴儿戏于亲侧(常穿着五色彩衣,手持拨浪鼓层深入,多层次理解\"孝\"的内涵,了解中国传统的“孝”文化。

如小孩子般!戏耍,以博父母开怀)。又尝取水上堂,诈跌卧地,作婴儿啼(假装摔倒,躺在地上学小孩子哭),以娱亲意。 ——《二十四孝》第七则! 明确:“孝”,即养其心,不仅是赡养,还应敬养。要尊重恭敬、和颜悦色地对待长辈,使长辈身心愉悦。 孝—敬(顺) 3.从赡养到敬养,我们对“孝”的理解更深了一层,但这还不是“孝”的最高层次。请阅读下面的句子,说说“孝”还有怎样的含义。 PPT展示: “夫孝,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 ——《礼记•中庸》 〔大意〕所谓的孝,是善于继承先人的志向,善于继承先人未竟的事业。 明确:“孝”,即养其志,实现长辈心底的愿望,让他们的精神志向延续传承,发扬光大。 PPT展示: 养——敬(顺)——承 小结:能养、赡养是孝的最低要求;敬养爱亲是孝的较高层次;承志承业才是孝的最高表现,是文明传承的基础。 4.请学生重新思考:视频中的女儿“孝”还是不“孝”? 明确:不“孝”。虽然她也关心父母,但是母亲病痛她不知,父亲孤独她不晓,遥远的一个电话不能解决父母生活中的实际困难。 5.出谋划策:这位女儿应该怎么做才是尽“孝”? (示例:或接父母于身边,细心呵护;或请保姆住家,天天照料,并时常回家看看;或送父母于敬老院,由专业人士守护,并常去探望陪伴) 第三部分——省察,咀嚼自我之“孝” 一、吟诵诗歌,感悟“孝”心 “孝”一直流淌在中华民族的血脉里,浸润在华夏儿女的骨髓中遥远而古老的《诗经》就吟唱着儿女因父母早逝不能报答父母恩德的哀伤。请 通过这一活动,引发学生的反

学生动情地朗读《诗经·蓼莪》。 PPT显示: 蓼莪 蓼蓼者莪,匪莪伊蒿。 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蓼蓼者莪,匪莪伊蔚。 哀哀父母,生我劳瘁。 瓶之罄矣,维罌之耻。 鲜民之生,不如死之久矣! 无父何怙?无母何恃? 出则衔恤,入则靡至。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 拊我畜我,长我育我。 顾我复我,出入腹我。 欲报之德,昊天罔极! 南山烈烈,飘风发发。 民莫不縠,我独何害! 南山律律,飘风弗弗。 民莫不榖,我独不卒! 二、反省自身,察己“孝”行 1.回味亲情,感受恩德。 PPT播放一组幻灯片(老师准备一些;提前布置学生搜集,课堂上最好用学生的图片)。(配乐:《时间都去哪儿了》)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父母用辛劳、用挚爱,倾尽所有,让我们成长的每一步都温暖如春。 他们的爱,如一根坚靭的藤,遒劲的枝蔓里写满呵护,凝聚着希冀,葱茏了我们的每一次拔节。我们,攀附着他们逐渐长大,可是今天啊,蓦然回首——他们韶华已逝,英姿不再。 我们应该怎么对待他们?我们又是怎么对待他们的呢? 思,加深学生对“孝亲敬老”的认识,使学生明白,“孝亲敬老”就是要在日常的生活小事中体谅父母、关心父母、孝敬父母。

2.学生看材料,谈看法。 PPT显示: 某大学生给农村的父亲写了一封信,信的内容是:“爸,钱。儿子X。” 3.学生自察,回答问题。 请学生真实地回答下列问题,并给自己打分。 PPT显示:(温馨提示:下面1—4、6题中的“他们”是指父母、爷爷奶奶、外公外婆) 1.你一定知道一些明星的生日和星座,可你知道他们的生日和星座吗? 2.在他们生日的时候,你主动送上祝福了吗?主动拥抱过他们吗? 3.你知道他们的身高、体重吗? 4.你知道他们喜欢吃什么吗? 5.你知道父母做什么工作吗?他们的劳动强度有多大,工作时间有多长? 6.你主动为他们端过茶、盛过饭、洗过脚吗? 7.你主动帮父母做过哪些家务? 8.你无理顶撞过父母吗?朝父母无端发过脾气吗? 9.节假日里你是忙着和同学玩耍,还是一定要抽时间陪伴父母? 10.父母对你的希望,你是怎么对待的? 4.制订方案,践行“孝”义。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今天,我们应该怎样孝亲敬老? 请学生从“孝”的三个层次,制订一份“孝亲敬老,从我做起”活动方案,方案要包括活动目的、活动时间、活动形式、活动的具体内容等,下节课交流展示。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rrf.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