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号
电子课程设计论文
题 目: 简易无线电遥控系统设计
院 (系) 山西煤炭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信息系
专业、年级 10级电子信息工程技术
2013年 5月 20日
简易无线电遥控系统设计
一、设计目的
1、巩固模拟电子技术基本知识,综合运用所学知识;
2、掌握模拟电子线路的调试方法,增强工程实践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掌握数字电子系统控制的方法。
二、设计要求
1、任务
采用专用遥控编解码芯片设计并制作一四路无线遥控系统, 通过发射和接收装置控制四路电灯的开关(电灯可用发光二极管代替)。 2、要求
工作频率:f0=27MHz。
调制方式:AM、FM、FSK方式任选一种。 控制距离:接收机距离发射机不少于10M。 3、参考方框图
发射机方框图
接收机方框图
电源 放大 解调 解码 被控制电灯 控制键 编码 调制 控制键 电源 三、设计时间
设计准备阶段时间:2013年5月
设计准备阶段任务:完成电路的设计和仿真调试(用EDA或Multisim8或Protel或Pspice完成仿真调试;若无仿真调试结果不能进入实际调试阶段)
实际调试阶段时间:2013年暑假
(1)2013年上学期16周开始自行采购元器件。 (2)焊接电路及调试时间:二周 (3)演示时间:一天
设计报告撰写时间:设计调试结束——2013年9月30日前
四、设计报告要求及注意事项
1、写出设计过程计算电路参数、画原理图、列出元件的明细表; 2、拟定调试步骤和选定仪器名称;
3、记录测量数据,整理实验结果,并与设计值进行比较; 4、课程设计报告见附件。
目 录
第一章 绪论…………………………………………………………1
1.1简易无线电遥控系统的发展现状…………………………1 1.2无线电遥控技术的现状……………………………………2 1.3选题意义……………………………………………………5 1.4本设计的工作………………………………………………5 第二章 硬件部分设计………………………………………………6
2.1具体方案论证与设计………………………………………6 2.2主控芯片的简介……………………………………………10 第三章 简易无线电遥控系统的原理………………………………13
3.1无线电遥控发射部分………………………………………13 3.2编码部分……………………………………………………14 3.3无线电遥控接收部分………………………………………15 3.4解码电路和驱动电路部分…………………………………16 3.5发射机省电装置……………………………………………16 第四章 总结…………………………………………………………17 参考文献………………………………………………………………19 致谢……………………………………………………………………20
第1章 绪 论
1.1 简易无线电遥控系统的发展现状
现在大家使用遥控器可以对一些家用电器进行遥控如电视、空调、冰箱等的遥控,无线技术可能更复杂它是对整个家居的控制系统。现在还没有一个大家都认可的无线技术标准,但通过看一些有关无线技术介绍的文章,感觉它的技术比较复杂,一时很难在中国推广使用。通过网络搜索知道一种无线技术应用的代表产品,是高频电力载波类家居控制系统。这种技术是利用发射器发出的信号传到接收器来实现智能控制的,信号传送技术是将编码信号加载到特定的电线,由发射设备将信号送给接收器,每个接收设备都需要预先设定地址码,地址码即使房间码和单元码,可以有200多种组合。采用这套系统不需要额外布线,一切都用遥控器控制,但造价很贵。 很多无线发射技术应用比较普遍,大家通过电视天线接收到的电视信号就是由发射台发射的信号,过去的无线发报技术也是这种原理。大家比较关心的是无线上网技术的使用和发展情况,笔记本电脑使用的无线网络技术我们都了解,最关心的是在家里的台式电脑这么能够摆脱那些线路的影响,如果使用无线上网,把主机和显示屏往屋里一摆就能上网了,一切都使用遥控设备,会感到特别方便。这一定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无线电遥控技术在现代工农业生产、科研、国防等领域有非常广泛的应用,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要求遥控技术越来越精细,需
要设计者整体考虑,优化设计整个遥控系统。自动控制技术、无线电技术的发展与各种设备的紧密结合,逐步促使设备向着自动化、智能化、信息化方向发展。
1.2 简易无线电遥控技术的现状
当前无线遥控组件的应用已渗透到了车用防盗报警器、家用防盗报警器、车库门控器、遥控航模、遥控玩具、遥控家电及工业、农业、交通等众多的领域,极大地方便了用户的操作和使用,但随着各种具有无线遥控功能的电子产品和无线通信产品的大量普及和使用,也 逐步暴露出来了一些急待解决的问题: 一、同频干扰日趋严重
据粗略的统计,目前国内带有无线遥控功能的产品(包括车用及家用防盗报警器、车库门控器、遥控开关、遥控玩具、航模等产品)正以每月数百万套(件)的速度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而在这些产品中,无线遥控部分几乎都是采用标称频率为315.000 或433.920MHz 的载波频率,如此众多的遥控产品都工作在这两个频率上,而接收机又往往是宽带调幅(或ASK)制的,抗干扰能力极差,极易形成同频干扰,因受同频干扰而误控、失控或系统暂时失效的事件时有发生,特别是对可靠性和稳定性要求较高的各种防盗报警系统和工业遥控产品的安全性及可靠性构成了严重的威胁:
1、系统失效 2、 系统失控 3、 系统误控
4、抗干扰能力差:
(1)发生同频干扰的概率极高遥控操作时灵时不能灵,遥控距离时远时近,有时根本就不能遥控。这是因为社会上有大量的同频率的同类遥控器在使用,接收机只要在同一时间收到两个以上的发射机发出的信号时就会因数据冲突而不能解码,而一旦干扰信号消失了,就又可正常工作了。 (2)抗干扰能力差:
这里所说的干扰是指由工作环境产生的电磁干扰;实际的应用系统中遥控接收机总是与一定的电气组件相连的,电机、节能灯、可控硅调压器、开关电源、单片机、电脑等电工电子产品均会产生一定的电磁干扰,而ASK 制式的接收机对幅度变化的信号很敏感,其接收带宽又很宽,只要这种干扰信号进入接收带宽内就会对接收机形成干扰,在实际中的具体表现是:接收模块单独工作时遥控距离很远,而一旦与用户系统相连后即变得很近,甚至完全不能遥控,其受影响的程度与接收机的接收带宽大小及有无AGC(自动增益控制)电路有关。 二、环境适应性差:
在ASK 制接收机中,目前以超再生式接收机为主流产品,因为这种接收机成本最低(目前一个不带解码的超再生式接收模块的批量价仅RMB3元左右),接收灵敏度也较高,市场占有率也最高,但由于超再生式接收机的工作频率取决于LC回路的谐振频率,无稳频措施,当其天线或谐振回路靠近其它物体时会引起分布电容或分布电感的变化,从而导致工作频率发生漂移,遥控距离变近;另一方面,环境温
度、湿度、电源电压的变化也会导致频率漂移、距离变近。严格地说,超再生式接收机应属于玩具级的产品,一般用于低档无线遥控玩具中,但是在市场竟争日趋激烈的今天,一些厂家为了降低产品成本,把这种玩具级的组件也用到了民用、甚至是工业产品中的,从而对产品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埋下了隐患;我们认为在民用产品和工业产品中使用超再生式接收机是不适合的。
普通遥控产品采用三态或四态地址编 /解码器也是导至环境适应性和抗干扰能力差的原因:在三态或四态地址码中有一个状态是悬空态,即高阻态,这个状态在遇到空气潮湿或受到强电磁干扰时就会在短时间内变成低电平或高电平,从而引起系统的错误判断,造成失控或误控。
三、在微功率条件下无线遥控距离达不到用户要求:
现代无线通信设备正朝着超小、超轻、低电压和超省电的方向发展,其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
1、低电压、微功率条件下可大幅度减小设备的体积、重量和功耗,环保节能:
随着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和各种新型电子器件的广泛应用,无线通信产品中机芯部分的体积和重量都越来越小了,相比之下,电源(电池)部份的变化却不太大,特别是对移动(或便携式)无线通信产品,电池(组)所占据的空间及重量比例也更加突出,如果继续沿用过去的高电压供电,较大的功率发射,则对设备的体积、重量、连续待机时间的改善都极为不利,最为有效的改进措施就是采用低电压供电,并
尽可能提高在微功率条件下的无线通信距离,只有这样才把产品做到超小、超轻、超省电;
2、FCC、EN 等技术标准对发射功率有严格的限制:
大家知道,在接收机一定的前题下,发射功率越大,无线通信距离就越远。做出口产品的厂商就常遇到这样的问题:一方面是产品的发射功率已经超出了FCC 或EN 等标准的限制了,必须减小,另一方面是在发射功率超标的情况下无线通信距离还不能满足用户的要求,如果再减小发射功率就更不能满足用户对通信距离的求要了;如果要妥善地解决好这一矛盾就必须做到产品在微功率发射的前题下就有足够的通信距离。
1.3 选题意义
1、巩固模电、数电、高频电子线路基本知识,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电路的设计。
2、掌握模拟电子线路、高频电子线路的调试方法,增强工程实践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掌握简易无线电遥控系统的传输方法和原理。
4、了解现代无线电遥控系统的现状及发展趋势,运用一些先进的技术设计电路。
1.4 本设计的工作
1.设计电路框图,画出原理图并确定元器件类型和参数。 2.进行仿真实验,购买元器件及所需的工具。
3.焊接电路板,确定好调试方案,选择测试仪器,记录测量数据,
整理实验结果,与设计值进行比较并撰写设计报告。
第2章 硬件部分简介
2.1 具体方案论证与设计
根据试题要求,系统从结构上考虑,有无线电遥控发射机和无线电接收机两大模块,从功能上讲有无线信号传输部分和控制部分。下面分别从这两个方面阐述方案的设计思想。
1.无线信号传输部分 1)调制方式的选择
根据要求,控制对象是7盏灯,因试题对频率宽度没有限制,为了提高抗干扰能力,实现方法简单,载波传输采用FSK调制方式。
2)发射机主振电路型式的选择
主振可采用晶体振荡或LC振荡。试题要求载频为27MHz。若采用普通晶体倍频方式,假设为三倍频,则晶体频率要低于3。33MHz,在这种情况下难于获得足够的频偏。例如,用摩托罗拉公司的单片集成FM调制芯片MC2833实现2.5MHz电抗管晶体三倍频调频时,实测三倍频后的最大频偏为420Hz。若采用专用调频晶体,价格又太高。因此本设计选择了变容二极管直接调频的西勒电路,既可获得较大的频偏,又可保证一定的频率稳定度。
3)发射机功放电路的选择
功率放大器一般可由推动级、中间级和输出级组成,具体级数应由所要求的总功率增益而定。考虑到前后级影响的问题,在振荡器与功放间加入了一级射随器,起隔离和激励作用。鉴于输出功率低,
兼顾效率,功放管工作状态选为甲乙类。
4)接收机高频放大器
为保证接收机具有较高的灵敏度,选用低噪声高频晶体管2SC763。为获得一定的电压增益,采用共射极谐振放大电路。
5)接收机解调器
通过查阅资料,选择了摩托罗拉的单片集成窄带FM解调芯片MC3361构成解调电路。MC3361的特点为低功耗、低电压和高灵敏度,在窄带语音和数据通信中有良好的镜频抑制能力。
2.控制部分
控制的对象是7路设备,7路只有开关两种状态。如下表所示,采用三位二进制码表示各控制状态。
编号 1 2 3 4 5 6 7 A 0 0 0 1 1 1 1 B 0 1 1 0 0 1 1 C 1 0 1 0 1 0 1 功能说明 一路工作,其余不工作 二路工作,其余不工作 三路工作,其余不工作 四路工作,其余不工作 五路工作,其余不工作 六路工作,其余不工作 七路工作,其余不工作 经查阅资料,MC5026和MC5027是专门设计用于遥控电路中的编/解码器。MC5026可以接收四位并行数据,再编码后串行输出,在每一个编码周期中,发送两次数据,以提高可靠性。MC5027解码器接收串行数据,前五位二元码是地址码,剩下的为四比特的二元数据码,当接收到的地址码与本地地址码相等时,并行输出数据码。用
MC5026和MC5027可以满足控制信号的再编码与解码。
类似MC5026/MC5027专门用于设计遥控电路中的编码/解码集成芯片有许多种,例如PT2262/PT2272、YYH26/YYH27等均可胜任。
3.关于传输距离的分析
传输距离是简易无线电遥控系统的综合性技术指标,也是本设计的重点与难点内容。单工无线通信最大作用距离公式为
RmaxKPtGtGr (14.1.1) Sminmin式中,Pt为发射机天线端辐射的有效功率;S为接收机的最小检测功率;G、G分别为发射机天线和接收机天线的增益;K值在发射机
tr频率为定值,实验环境确定的情况下基本上为常量。要增大作用距离应从如下几个方面考虑:
1)尽量提高发射与接收天线的增益
因题目对天线的形状、尺寸未作规定,故天线的设计可以大做文章,下大工夫。由式(14.1.1)可知,传输距离是与G、G形成正比。
trGt、Gr分别增大两倍,则作用距离也增加两倍。这是非常可观的。
2)尽量提高发射机天线端有效辐射功率Pt
根据题目要求,在发射机输出端接上75的假负载,其输出功率不应大于20mW去除假负载,接上发射天线,则被天线辐射出去的有效功率Pt比20Mw要小。
以单振子天线为例,如图14.1.2所示。当l2时,A、B两端
所呈现的阻抗为300左右,必须接一个4:1的阻抗变换器才能与发射机阻抗匹配。自然这样的效果最佳。然而根据题目的要求,工作频
率f在27MHz左右,则波长为
0
c310833.3(m),l16.65(m)
f0271062要架这么长的天线是不实际的。
一般情况下,发射机采用拉杆天线, 其总长度约为1.5m左右。经过MATLAB 仿真计算可得,拉杆天线的等效阻抗Zr 为: ZrRljXl
Rl不到10,Xl超过100 。它与发射 图14.1.2 单振子天线
机严重失匹,而且天线呈容性阻抗。因此在发射机输出端和拉杆天线123之间必须加装阻抗变换器,且要抵消天线容性的影响。其示意图如图D14.1.3所示。 L 发射机 降阻网络CL 当然还可以采用天线增益更高的天线。例如双拉杆天线、环形天线等。不管采用任何形式的天线,均存在发射机与天线匹配的问题。 图14.1.3 天线匹配示意图 CRL 接收机同时也存在接收天线与高频放大器之间的阻抗匹配问题,这里不再重复。 B 3)提高接收机的灵敏度 由式(14.1.1)可知,提高接收机的灵敏度(即降低接收机的Smin)与提高发射机天线的辐射功率Pt对增加传输距离是同等重要的.故A接收机采用超外差体制,且加装一级低噪声、高增益高频放大器,同123
时接收机要调准,使接收机灵敏度达到最高。 最后,还要使收发天线极化一致,方向对准。
2.2 主控芯片的简介
一、编/解码芯片VD5026/VD5027:
VD5026编码器是一种8位编码发射器。它的第1~8脚是编码的输入端,每个输入端可以有3种状态,即“0”、“1”或“开路”,其中“0”表示为低电平,“1”表示为高电平,因此8个脚可以组成
38=6561个不同的编码。如果需要更多的编码,可将输入端改为4态连接方式,这时第1脚是第4种状态的公共连接脚,第2脚~第8脚与第1脚连接时为第4种状态。所以第2脚~第8脚都可以有4种状态,即“0”、
“1”、“开路”、“接1脚”。在这种情况下可以组成47=16384个编码。第10脚~第13脚也可作为编码地址线,与第1~第8脚联合起来组成12位编码地址线,这时编码数可高达411=4194304个。本文要介绍的是VD5026与VD5027配合应用,VD5026的第10~第13脚用作数据输入线,根据需要这几个脚可以置“0”或置“1”。第14脚是发射指令端,当此脚接地时,VD5026输出端则发出一组编码脉冲。第15脚、第16脚是一个内置振荡器,外接几十到几百千欧的电阻即可产生振荡,振荡频率为fosc=1600/R(KHz),式中R为外接电阻,单位为千欧。第17脚是编码输出端,第18脚、第9脚分别是电源的正、负极。
VD5027接收解码器有相应于VD5026的12位信息。第1脚~第8
脚是地址线。当VD5026发出的地址编码与VD5027预置的编码相同时,则在VD5027的第10脚13脚有数据输出,该输出信息与VD5026的第10第13脚所置的数据相同。第14脚为输入端,第15脚、第16脚
是振荡器,外接电阻值应与VD5026完全相同。第17脚是输出端。编码器VD5026发射时,如果密码相同,VD5027就会输出高电平。
二、单片窄带调频接收电路MC3361:
(1)MC3361简介:
MC3361是美国MOTOROLA公司生产的单片窄带调频接收电路,主要应用于语音通讯的无线接收机。片内包含振荡电路、混频电路、限
幅放大器、积分鉴频器、滤波器、抑制器、扫描控制器及静噪开关电路。主要应用在二次变频的通讯接收设备。其主要特性如下: ①低功耗(在Vcc=4.0V,耗电典型值仅为3.9mA) ②极限灵敏度:2.6uV(-3bB)(典型值) ③少量的外接元件 ④工作电压:2.0—8.0V ⑤DIP16和SO-16两种封装形式 ⑥工作频率:60MHz(max)
(2)MC3361单片窄带调频接收电路工作原理:
MC3361的内部振荡电路与Pin1和Pin2的外接元件组成第二本振级,第一中频IF输入信号10.7MHz从MC3361的Pin16输入,在内部第二混频级进行混频,其差频为:10.700-10.245=0.455MHz,也即455kHz第二中频信号。
第二中频信号由Pin3输出,由455kHz陶瓷滤波器选频,再经Pin5送入MC3361的限幅放大器进行高增益放大,限幅放大级是整个电路的主要增益级。Pin8的外接元件组成
455kHz鉴频谐振回路,经放大后的第二中频信号在内部进行鉴频解调,并经一级音频电压放大后由Pin9输出音频信号。
Pin12——Pin15为载频检测和电子开关电路,通过外接少量的元件即可构成载频检测电路,用于调频接收机的静噪控制。MC3361内部还置有一级滤波信号放大级,加上少量的外接元件可组成有源选频电路,为载频检测电路提供信号,该滤波器Pin10为输入端,Pin11为输出端。Pin6和Pin7为第二中放级的退耦电容。
第3章 简易无线电遥控系统的原理
3.1无线电遥控发射部分
电路如图1.1.1(上半部分)所示。主振级由晶体管VT1与电容C2、C3、C4、C5、变容二极管C3和电感L1组成西勒振荡器。振荡信号由C7弱耦合到射随器,然后送至功放。功放的工作状态为甲乙类,R8、R9给VT3提供偏压,输出匹配网络采用简单的T型网络,其中L4与C10和天线等效电容谐振于载频,L3与L2起阻抗变换作用,以使输出功率最大。调频采用变容二极管电路。
图1.1.1 无线遥控发射机
在本设计中,调制信号为二元单极性码,即只有高低两个电平,故对调制线性度要求不高。因此本设计采用了变容二极管部分接入及对变容二极管不外加反偏压的电路结构,电路如图1.1.2所示。Cj为变容二极
管的结电容,可求得Cj对主振回路的接入系数P为 pC5
C5Cj 若调制信号引起的结电容变化为C,则引入主振回路的电容变化量为p2C,可求得由此引起的振荡频率的变化为
p2Cfg fg2C式中C反。
C5CjC4为主振回路总电容。负号表示C与f的变化相C5Cj本设计中C5=3Pf, Cj=21Pf,可得P1,即变容二极管参量的变化对振荡频率的影响较小,频率稳定度大大提高。、
由此引入的问题是如何能得到足够的频偏,也就是如何使变容二极管的结电容变化较大。解决的办法是对变容二极管不加反偏压。如图14.1.5所示,在不加反偏压时可获得最大电容变化量.由于无外加偏压,避免了由偏压变化引起频率漂移,同时简化了电路。 3.2 编码部分
如图1.1.1下半部分所示,控制键包括七个常闭按键和一个单刀双掷拨键K,拨键用来选择被控对象,7个常闭按键用来表示被选中对象的7种状态。采用CD40147 10—4线优先编码器,只对按键进行编码。目前只有其中的8—3线部分,其余的可以留给以后扩展用。利用VD5026和VD5027对控制信号进行再编码和解码,以利于码元在无线信道中传输,VD5026产生占空比随传0、传1改变的单极性码,一组编码包括5位地址码和4位数据码。在本设计中MC5026的地址码四位是设定的,
另一位由拨键控制,用来选择控制对象是七盏灯。相应的MC5027也有5位地址码,只有与MC5026地址码相同的MC5027才会有解码输出。
3.3无线电遥控接收部分
如图14.1.6所示,
图14.1.6 无线遥控接收电路 接收机的模拟部分可分为三大模块:
① 高频放大电路采用了典型电路,为一级共发射极谐振高放。为提高接收灵敏度使用了低噪声的三极管2SC763。 ② 鉴频电路采用MC3361。本振为27MHz,与高放送来的信号进行混频,产生500KHz的中频信号。此信号通过窄带陶瓷滤波器(FL)送回MC3361进行鉴频。MC3361的外围元件值的确定参考了《Motorla Telecommunications Device Data》一书中所给出的MC3361的典型电路,省去了静噪部分。 ③ 比较电路,码型在传输过程中可能出现畸变,所以应通过比较电路使信号恢复成只有高低电平的数字信号。这样,提高
了接收机的抗干扰能力,并与后级数字电路匹配。比较器门限电压由鉴频器输出经RC低通滤波器获得,其电压相当于信号中的直流分量电压。此方法有一定的自适应功能,在实际应用中表现出较强的抗干扰能力。
3.4解码电路和驱动电路部分
(1)解码部分
如图14.1.7所示,在接收端用一片VD5027对解调后的信号进行解码。
图14.1.7 解码部分电路 (2)驱动部分
如图14.1.7所示,LED工作电流小,采用74LS138译码输出直接驱动小电灯的亮度调节。 3.5发射机省电装置
由于发射机功耗较小,工作电流小于28Ma,故可用一个三极管VT4来作为整机的电源开关。具体装置如图14.1.3所示。在按键未按下时,VT4处于截止状态。按键按下时,VT4饱和导通,电源接通。
第4章 结论
由于这次课程设计的时间安排得比较早,有充足的时间给我思考和查阅资料,利用暑假的时间我能够好好的构思和策划,在电脑上用Multism软件把原理图做好。所以在本设计中能够很快的就取得的成功,其最大的优点时仿真振荡器及编/解码电路时没有出现大的故障,一次性就能取得成功,没有了很多的调试环节,另外我还采用的集成块的管座,这样换集成块就方便多了等等。
本设计中的不足与改进建议:
(1)本设计存在的缺点是焊接点不漂亮。因此,应该好好的多多练习焊接。
(2)买元件时没有考虑周到,很多元件都没有买齐就开始连接实物图了。开始焊接的时候也没有考虑排版,拿到元件就根据原理图从左至右焊接了起来。导致后面电路出现故障,增加了检查问题的难度。
(3)在买元件的过程中,遇到电路图中的所有电感和中周没有相应型号卖,所以不得不买相应的材料自己做元件,从而给设计的过程中增加了不少难度,而且耽误了许多时间,但是从中学到了很多知识,比如电感及中周的绕法以及一些注意事项。
(4)本设计中,主要遇到的问题是接收电路,鉴频电路输入正常,参数都满足要求,但是输出无法达到中频频率,分析可能是MC3361集成块的故障,另外可能是FSK调制时的问题。
设计心得:
我做本次试验一共花费了我半个月的时间。经过了七个环节,查阅资料、原理图的绘制、购买元件、元件布局、焊接元件、电路布线、电路调试。
第一步、我翻阅了数字电路方面的一些书籍。主要电路参考了《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培训系列教程------高频电子线路设计》一书,
第二步、我把电子书中的主体部分绘制成原理图。用Multism软件仿真,我根据试验的要求把报警系统电路和按钮控制电路。然后实现仿真。用虚拟表接在电路上面后能够实现其功能。
第三步、电路图绘制好了以后,列出清单,购买元件。 第四步、元件买回来以后,我开始对元件进行布局。我根据原理图的方式把元件接到万能板上面。我想这样会更加的容易实现我的布线。因为我的线比较的多,布起来的话就会容易弄错,我只好按照原理图的位置来实现布局。
第五步、焊接元件还是过得比较的轻松。就是以前没有练习过,所以焊接出来的不漂亮。花费的时间比较的多。
第六步、在做发射和接收天线时,要注意阻抗匹配的问题,不然会发射不出去或者传输距离不远等一系列的问题。
第七步、实际仿真和连接实物图总会有一定的差距,由于导线之间存在电感和电容,故存在误差。
参考文献
[1] 杜坤梅. 李铁才. 机控制技术[M]. 哈尔滨: 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 2000 [2] 谭建成. 电机控制专用集成电路[M].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1999 [3] 李仁定. 电机的微机控制[M].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1999
[4] 李晶皎. 嵌入式语音技术及凌阳16位单片机应用[M]. 北京: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2003
[5] 薛钧义,张彦斌,虞鹤凇,樊波. 凌阳十六位单片机原理及应用[M]. 北京: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2003
[6] 易克初,田斌,付强. 语音信号处理[M]. 北京:. 国防工业出版社. 2000 [7] 胡航. 语音信号处理[M]. 哈尔滨: 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 2000 [8] 林焘, 王理嘉. 语音学教程[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2
[9] L.R.拉宾钠, R.W谢弗. 朱雪龙等译. 语音信号数字处理[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83
[10] 丁玉美,高西全. 数字信号处理[M]. 西安: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1
[11] Kris Jamsa,Lars Klander. 张春晖译. C/C++程序员大全[M]. 北京: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1999
[12] Andrew Bateman, Iain Paterson-Stephens. Algorithms, Applications,
and DesignTechniques[M]. Beijing: China Machine Press [13] http://www.21ic.com [14] http://www.unsp.com.cn [15] http://www.51ic.com [16] http://www.61ic.com
致谢
本设计到最后能够调试成功,与我的指导老师李通、韩建萍的精心辅导是离不开的,因为他们的建议打开了我的思路,让本设计进一步得到完善。还有我要感谢我的合作伙伴黄小军、王志刚的积极配合,以及班上向我提供技术帮助同学。
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我个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组织已经发表或公布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我为获得 及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学历而使用过的材料。对本研究提供过帮助和做出过贡献的个人或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作 者 签 名: 日 期: 指导教师签名: 日 期:
使用授权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 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即:按照学校要求提交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在不以赢利为目的前提下,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作者签名: 日 期: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 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涉密论文按学校规定处理。
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导师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指导教师评阅书
指导教师评价: 一、撰写(设计)过程 1、学生在论文(设计)过程中的治学态度、工作精神 □ 优 □ 良 □ 中 □ 及格 □ 不及格 2、学生掌握专业知识、技能的扎实程度 □ 优 □ 良 □ 中 □ 及格 □ 不及格 3、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专业技能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优 □ 良 □ 中 □ 及格 □ 不及格 4、研究方法的科学性;技术线路的可行性;设计方案的合理性 □ 优 □ 良 □ 中 □ 及格 □ 不及格 5、完成毕业论文(设计)期间的出勤情况 □ 优 □ 良 □ 中 □ 及格 □ 不及格 二、论文(设计)质量 1、论文(设计)的整体结构是否符合撰写规范? □ 优 □ 良 □ 中 □ 及格 □ 不及格 2、是否完成指定的论文(设计)任务(包括装订及附件)? □ 优 □ 良 □ 中 □ 及格 □ 不及格 三、论文(设计)水平 1、论文(设计)的理论意义或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指导意义 □ 优 □ 良 □ 中 □ 及格 □ 不及格 2、论文的观念是否有新意?设计是否有创意? □ 优 □ 良 □ 中 □ 及格 □ 不及格 3、论文(设计说明书)所体现的整体水平 □ 优 □ 良 □ 中 □ 及格 □ 不及格 建议成绩:□ 优 □ 良 □ 中 □ 及格 □ 不及格 (在所选等级前的□内画“√”) 指导教师: (签名) 单位: (盖章) 年 月 日
评阅教师评阅书
评阅教师评价: 一、论文(设计)质量 1、论文(设计)的整体结构是否符合撰写规范? □ 优 □ 良 □ 中 □ 及格 □ 不及格 2、是否完成指定的论文(设计)任务(包括装订及附件)? □ 优 □ 良 □ 中 □ 及格 □ 不及格 二、论文(设计)水平 1、论文(设计)的理论意义或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指导意义 □ 优 □ 良 □ 中 □ 及格 □ 不及格 2、论文的观念是否有新意?设计是否有创意? □ 优 □ 良 □ 中 □ 及格 □ 不及格 3、论文(设计说明书)所体现的整体水平 □ 优 □ 良 □ 中 □ 及格 □ 不及格 建议成绩:□ 优 □ 良 □ 中 □ 及格 □ 不及格 (在所选等级前的□内画“√”) 评阅教师: (签名) 单位: (盖章) 年 月 日 山西煤炭职业技术学院
教研室(或答辩小组)及教学系意见
教研室(或答辩小组)评价: 一、答辩过程 1、毕业论文(设计)的基本要点和见解的叙述情况 □ 优 □ 良 □ 中 □ 及格 □ 不及格 2、对答辩问题的反应、理解、表达情况 □ 优 □ 良 □ 中 □ 及格 □ 不及格 3、学生答辩过程中的精神状态 □ 优 □ 良 □ 中 □ 及格 □ 不及格 二、论文(设计)质量 1、论文(设计)的整体结构是否符合撰写规范? □ 优 □ 良 □ 中 □ 及格 □ 不及格 2、是否完成指定的论文(设计)任务(包括装订及附件)? □ 优 □ 良 □ 中 □ 及格 □ 不及格 三、论文(设计)水平 1、论文(设计)的理论意义或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指导意义 □ 优 □ 良 □ 中 □ 及格 □ 不及格 2、论文的观念是否有新意?设计是否有创意? □ 优 □ 良 □ 中 □ 及格 □ 不及格 3、论文(设计说明书)所体现的整体水平 □ 优 □ 良 □ 中 □ 及格 □ 不及格 评定成绩:□ 优 □ 良 □ 中 □ 及格 □ 不及格 (在所选等级前的□内画“√”) 教研室主任(或答辩小组组长): (签名) 年 月 日 教学系意见: 系主任: (签名) 年 月 日
- 1 -
山西煤炭职业技术学院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已经特别注明引用的内容和致谢的地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注明并表示感谢。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本人签名): 年 月 日
学位论文出版授权书
本人及导师完全同意《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出版章程》、《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出版章程》(以下简称“章程”),愿意将本人的学位论文提交“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在《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全文发表和以电子、网络形式公开出版,并同意编入CNKI《中国知识资源总库》,在《中国博硕士学位论文评价数据库》中使用和在互联网上传播,同意按“章程”规定享受相关权益。
论文密级:
□公开 □保密(___年__月至__年__月)(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协议)
作者签名:_______ 导师签名:_______
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 2 -
山西煤炭职业技术学院
独 创 声 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本人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成果不存在知识产权争议。尽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设计(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 二〇一〇年九月二十日
毕业设计(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滨州学院关于收集、保存、使用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
本人愿意按照学校要求提交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同意学校保存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或采用影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设计(论文);同意学校在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前提下,建立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系统,公布设计(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允许他人依法合理使用。
(保密论文在解密后遵守此规定)
作者签名: 二〇一〇年九月二十日
- 3 -
山西煤炭职业技术学院
致 谢
时间飞逝,大学的学习生活很快就要过去,在这四年的学习生活中,收获了很多,而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和一直关心帮助我的人分不开的。
首先非常感谢学校开设这个课题,为本人日后从事计算机方面的工作提供了经验,奠定了基础。本次毕业设计大概持续了半年,现在终于到结尾了。本次毕业设计是对我大学四年学习下来最好的检验。经过这次毕业设计,我的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比如操作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合作精神、严谨的工作作风等方方面面都有很大的进步。这期间凝聚了很多人的心血,在此我表示由衷的感谢。没有他们的帮助,我将无法顺利完成这次设计。
首先,我要特别感谢我的知道郭谦功老师对我的悉心指导,在我的论文书写及设计过程中给了我大量的帮助和指导,为我理清了设计思路和操作方法,并对我所做的课题提出了有效的改进方案。郭谦功老师渊博的知识、严谨的作风和诲人不倦的态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他身上,我学到了许多能受益终生的东西。再次对周巍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
其次,我要感谢大学四年中所有的任课老师和辅导员在学习期间对我的严格要求,感谢他们对我学习上和生活上的帮助,使我了解了许多专业知识和为人的道理,能够在今后的生活道路上有继续奋斗的力量。
另外,我还要感谢大学四年和我一起走过的同学朋友对我的关心与支持,与他们一起学习、生活,让我在大学期间生活的很充实,给我留下了很多难忘的回忆。
最后,我要感谢我的父母对我的关系和理解,如果没有他们在我的学习生涯中的无私奉献和默默支持,我将无法顺利完成今天的学业。
四年的大学生活就快走入尾声,我们的校园生活就要划上句号,心中是无尽的难舍与眷恋。从这里走出,对我的人生来说,将是踏上一个新的征程,要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
回首四年,取得了些许成绩,生活中有快乐也有艰辛。感谢老师四年来对我孜孜不倦的教诲,对我成长的关心和爱护。
学友情深,情同兄妹。四年的风风雨雨,我们一同走过,充满着关爱,给我留下了值得珍藏的最美好的记忆。
在我的十几年求学历程里,离不开父母的鼓励和支持,是他们辛勤的劳作,无私的付出,为我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我才能顺利完成完成学业,感激他们一直以来对我的抚养与培育。
最后,我要特别感谢我的导师赵达睿老师、和研究生助教熊伟丽老师。是他们在我毕业的最后关头给了我们巨大的帮助与鼓励,给了我很多解决问题的思路,在此表示衷心的感激。老师们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严谨的治学精神和深厚的理论水平都使我收益匪浅。他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给与我很大的帮助,使我得到不少的提高这对于我以后的工作和学习都有一种巨大的帮助,感谢他耐心的辅导。在论文的撰写过程中老师们给予我很大的帮助,帮助解决了不少的难点,使得论文能够及时完成,这里一并表示真诚的感谢。
- 4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