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意榕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路基填筑工程技术交底

路基填筑工程技术交底

来源:意榕旅游网


邯黄铁路工程二标段二分部

DK50+1——DK+700

路 基 填 筑 工 程

术 交 底

中铁十四局集团邯黄铁路工程二标段

项目经理部二分部 二〇一〇年十一月八日

技术交底书

单位:中铁十四局集团邯黄铁路二标段项目经理部 主送 单位 工程地点 交底目的: 为了规范邯黄铁路工程路基填筑施工的工艺,明确路基施工的要求,保证路基的填筑质量,对路基架子队做如下交底。 交底内容: 一、 施工工艺 路基填筑工程施工顺序:地质复查→ 路基地基加固处理→ 基床以下路堤填筑→基床床底填筑→基床表层填筑→路基修整 1、 地质复查 施工前应对工点进行地形和地质的复查核实工作,如地形地质情况与原设计不符,应及时上报项目部处理。 2、 路基地基加固处理(填前碾压) 先清除地表中植被及草皮,及时修筑排水设施,场地清理包括清除路基范围内的树根草皮等植物根系,直至地基土满足要求为止。对不符合路基填料要求的土体,挖除后外运至指定的弃土场。保证施工场地排水通畅,并按下列要求处理: (1) 地面坡率缓于1:10时,路堤可直接填筑在天然地面上,路堤高度小于基床厚度时,应清除植被土层。 (2) 地面坡率为1:10~1:5时,应清除植被土层。 (3) 地面坡率为1:5~1:2.5时,原地面挖台阶,台阶宽度不小于2.0m,并整平碾压。

- 1 -

路基架子队 DK50+1-- DK+700 工程 项目 日期 路基填筑 2010年

(4)地基表层为松散土层,其天然密度实度小于表2–1的压实标准规定值时,当松土厚度不大于0.3m时,应将原地面碾压密实;当厚度大于0.3m时,应将松土翻挖,分层回填压实,碾压后的压实质量要满足表2–1压实标准的规定值。 表2–1 填料 压实标准 良土 地基系数 K30(Mpa A、B、C组填料或改良土 ∕m) 压实系数k 相对密度Dr 空隙率n(%) 0.90 80 80(80) 120(120) 110(110) 130(130) 细粒土、粉砂、改砂类土(粉砂除外) 碎石类 砾石类 块石类 0.70(0.70) 32(32) 32(32) 备注:1 、k为中型击实试验是压实系数。 2、括号外值为不进水部分路堤压实要求,对浸水部分,填料及压实要求应采用括号内数值。 3、一次铺设无缝线路,路堤与桥台、路堤与涵洞连接处过渡段填料的压实标准应满足过渡段的要求;具体工点地基处理方式按照设计图纸。 3、基床以下路堤填筑 路堤基床以下填料选用C组土填料,颗粒粒径不大于300cm或摊铺厚度得2/3。施工工艺: ① 测出基床基底处理后的标高,依照设计资料准确测放路基边线及线路中心线。打桩标示,每20m一个桩,用浅白灰划出网格。摊铺时必须在路基两侧设标杆,挂上松铺线。 ② 分层上土,填筑时路基两侧各加宽50cm,以保证边坡压实质量。C组土填料基床以下路堤每层压实厚度不大于30cm,

- 2 -

松铺厚度依据路基填筑试验段得出的参数确定; ③ 使用推土机初平,再用平地机精平。使每一摊铺层填料摊铺均匀、层面平整。 ④ 填料含水率较低时,应及时采用洒水车补水;含水率过大时,采取摊铺晾晒措施降低填料含水率。 ⑤ 用重型震动压路机按先两边后中间,先慢后快的原则进行碾压。碾压组合(20t 以上压路机)方式依据路基填筑试验段得出的试验参数来确定。碾压速度控制在1.5~2km/h,最大不超过4km/h。个管段交接处互相重叠压实,纵向搭接长度不小于2米,纵向行与行之间的轨迹重叠不小于40cm,上下两层填筑接头错开不小于3m。如发现有凹凸不平现象,采用人工配合及时补平,是碾压好的路面平整度符合要求。 ⑥ 对不能碾压的部位,采用冲击夯进行夯实。 ⑦ 填筑过程中每层碾压完成后及时恢复中线,进行水平标高测量,检查路基宽度、路面平整度,路基横坡。 ⑧ 在填筑前,按设计要求埋设变形观测设备,按规定要求的观测频数和精度进行观测。施工中注意保护观测设施和试验设施,确保其不受扰动与破坏。 ⑨ 当路基各段不同步填筑时,纵向接头处应在已填筑压实基础上挖出硬质台阶,台阶高0.3m,宽2m,台阶必须保证密实、平整。 ⑩ 为达到排水要求,满足设计4% 横坡,在填筑初期通过控制同一层填筑厚度,以达到尽快调出4%横坡的目的,同层中注意最大压实厚度不超过30cm,最小不低于10cm。图纸上要求的纵坡,应严格控制标高,在填筑初期按照横坡的施 - 3 -

工方式调整。 ⑪ 雨季施工时在路基两侧设排水槽。 ⑫ 基床以下路堤填筑压实标准见表2-1. 4、土工格栅施工 第二层填料压实后铺设土工格栅,铺设前路基面应平整,密实并清除表面坚硬凸出物,土工格栅采用极限抗拉强度不小于30KN/m的双向拉伸塑料土工格栅(TGSG30-30PP),铺设时沿路基横向铺设,铺设宽度为3.0米,纵向搭接宽度30cm,土工格栅铺设时,必须拉紧展平插钉固定,并应与路基面密贴、不得有褶皱、扭曲。 土工格栅铺设完成并经监理工程师验收后,进行第三层土施工,严禁碾压及运输等设备直接在土工格栅上碾压或行走作业,铺设时随铺随覆盖,土工合成材料铺设48小时内要上铺填料层覆盖,再采用轻型压路机碾压密实。 1:mB基床表层基床底层 平铺土工格栅 0.60.60.60.6基床以下填料3.0 路堤边坡平铺土工格栅示意图纵向接头0.3不小于3.0m0.3不小于3.0m0.3

- 4 -

纵向搭接示意图h

5、路基基床底层及表层填筑 路基基床分为表层及底层,表层厚度为0.6m,底层厚度为1.9m,总厚度为2.5m。基床底层的顶部和基床以下的填料的顶部均应设4%的人字排水坡。根据本线实际,基床结构设计为基床表层采取上部填0.5m厚A组土或级配碎石,(DK52+731.91~DK76+550.4为A组土,DK76+550.4~DK+700为级配碎石),下部填0.1m厚中粗粒,并于中粗砂间铺一层复合土工膜;在缺乏 A、B组土地段,基床底层上部0.5m采取改良土,下部1.4m采用C组土。施工工艺: ①测出基床以下路堤填筑后的标高,依照设计资料准确测放路基边线及线路中心线,打桩标识,每20m一个桩,用浅白灰划出网格。摊铺时必须在路基两侧设标杆,挂上松铺线。 ②分层上土,填筑时路基两侧各加宽50m,一保证边坡压实质量。基床底层1.4m高度C组填料、基床底层上部0.5m改良土、基床表层0.5m厚A组填料、或级配碎石每层填筑厚度不大于30cm,不小云10cm,填筑前,沉淀观测装置及各种试验仪器埋设点周围1.5m见方范围内必须先上料,再分层用打夯机夯实(每层厚度不宜超过15cm),该部分调料必须人工进行填筑。以免在填料过程中对沉降观测装置造成破坏,影响观测数据。 ③使用推土机初平(对填料不均匀的地方进行人工搅拌),再用平地机精平。物理改良土、A组土、级配碎石在摊铺整平过程中尤其注意注意防止防止填料离析,使每一摊铺层填料中的粗细料摊铺均匀、层面平整。对粗集料窝现象可采用小碎石或石屑等填料密实,并使层厚均匀层面平整。 ④调料含水率比较低时,应及时采用洒水车补水;含水率过 - 5 -

大时,采取摊铺晾晒措施降低填料含水量。 ⑤用重型振动压路机按先两边后中间,先慢后快的原则进行碾压。碾压组合(20t以上压路机)方式依据路基填筑试验段得出的试验参数来确定。碾压速度控制在1.5~2km/h,最大不超过4km/h。各管段交接处互相重叠压实,纵向搭接长度不小于2m,纵向行与行之间的轮迹重叠不小于40cm,上下两层填筑接头错开不小于3m,如发现有凹凸补平现象,采取人工配合及时补平,使碾压好的路面平整度符合要求。 ⑥对不能碾压的部位,采用冲击夯进行夯实。 ⑦填筑过程中每层碾压完成后及时恢复中线,进行水平比标高测量,检查路基宽度、路面平整度,路基横坡。 ⑧填筑前,按设计要求埋设变形观测设备,按规定要求的观测频数和精度进行观测。施工中注意保护观测设施和试验设施,确保其不受扰动与破坏。 ⑨路基各段不同布填筑时,纵向接头处应在已填筑压实基础上挖出硬质台阶,台阶高0.3m,宽2m,台阶必须保证密实、平整。 ⑩达到排水要求,满足设计4% 横坡,在填筑初期通过控制同一层填筑厚度,以达到尽快调出4%横坡的目的,同层中注意最大压实厚度不超过30cm,最小不低于10cm。图纸上要求的纵坡,应严格控制标高,在填筑初期按照横坡的施工方式调整。对碾压完成后还有集料窝现象和软弹现象,经处理效果不明显时,必须翻起返工。 基床表层厚度及压实标准见表4-1,基床底层材料及压实标准见表4-2 - 6 -

表4-1 压实标准 填料 厚度(m) 地基系数K30(MP/m) A组土(沙砾类、碎石类) 及配碎石或级配沙0.5 砾石 中粗砂 0.1 ≥130 <18 路堤 ≥150 <28 0.6 ≥150 <28 空隙率n(100%) 使用范围 表4-2 填料 厚度 压实标准 地基系数K30(kp/m) A、B组填料及改良土 改良土 总厚1.9m其中:上部压实系数K 相对密度Dr 空隙率n(%) 注:1、k为重型击实试验的压实系数。 2、改良土除满足地基系数和压实系数要求外,还满足设计提出的无侧限抗压强度的要求。 3、有括号的为路床基层下部位1.4m采用C组土填筑的压实标准。 - 31 31 100(90) 0.93(0.91) 0.75 - - - 100 120 130 150 改良土、细粒土 砂类土(粉砂除外) 碎石类 砂石类 块石类 6、 过渡段施工 过渡段基床表层填料与压实标准应与相邻基床表层相同;基床表层以下应选用与相邻基床表层相同的填料,即A组填料或级配碎石,压实标准应符合基床层底的要求当过渡段进水时,浸水部分的填料还应满足渗水土的要求。 过渡段用倒梯形过渡,桥台过渡段台背倒梯形底部宽5.0m,过渡段长度按下式计算:L=5+(H-0.6)×2,坡度按1:2收坡;横向构筑物过渡段倒梯形底部宽2.0m,过渡段长度按下式计算:L=2+(H-0.6)×2,坡度按1:2收坡.在桥台与路堤本体过渡段间设置由无砂混凝土渗水板、无砂混凝土渗水板基础、软式透水管、

- 7 -

软式透水管基础(C25混凝土)四部分组成的排水系统,软式透水管将水引出路基以外。横向结构物基坑应以混凝土或A组土回填。 横向结构物过渡段回填示意图 过渡段填筑的有关要求: (1) 过渡段基底处理与桥台及相邻路基的地基同时尽行,过渡段填筑与相邻路堤按相同施工段同步施工。 (2) 将填料生产场拌合好的混合料用自卸车尽快运输到现场,防止水分蒸发损失过多。 (3) 台后2m范围不得使用重型压路机,每层摊铺机厚度为相邻路堤分层摊铺厚度的1/2,采用小型手扶式振动压路机或冲击夯按工艺试验确定的参数进行碾压夯实。台背后在设计要求长度范围内进行分层填筑。 (4) 桥台与路堤过渡段填料同路基各部分填料要求,采用人工摊铺,手扶式振动压路机配合冲击夯碾压夯实,压实标准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 (5) 涵路过渡段必须同时对称进行过渡段施工。涵身后2米范围内 摊铺厚度为相邻路堤分层摊铺厚度得1/2,并采用小型手扶式振动或冲击夯进行碾压夯实。 - 8 -

(6)当横向结构物与线路相交时,应以A组土或级配碎石补齐斜交部分,过渡段的尾部保持垂直线路。 二 、施工安全 1、地基处理施工前,必须探明地下管线、结构物等位置,并采取相应措施后进行施工。 2、地基处理段落内有架空电线、高压线等地段,施工时严格控制施工机具局带电体的安全距离,保证施工机具及人员的安全。 3、在既有线附近施工前,必须详细调查地形地貌、查清裂缝、滑动面、地表和地下水源、交通情况。在既有线路附近施工时,调查行车情况。线路坡度、原填方土质情况,考虑对既有线的影响,必要时就施工对附近的既有建筑物是影响进行评价,并制定出安全措施后,放准施工。 4、在既有线路附近施工时,施工机具不得放置于既有线上,严禁将机具横跨在钢轨上。 5、在交通通道附近挖基时,在工地附近设置围栏,并在夜间安设警示标志,但不得与交通信号混淆。 6、在大雨后及冰雪融化期间,一般严禁夜间施工,必要时应有良好的照明及安全措施。 7、基坑挖好以后,及时检查坑口上部边坡有无裂缝,发现裂缝后,应放缓边坡或加设临时支撑以防坍塌。 8、基坑弃土或坑边材料的堆放位置与高度应不影响基坑的稳定,基坑挖出的土堆放位置和坑边堆放材料距坑边不小于1m,高度不超过1.5m。 9、施工现场管理和施工应有专人统一指挥,并制定安全保证措施和事故应急预案。

- 9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rrf.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