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意榕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初中语文 古诗文赏析 浅析古典诗词的美

初中语文 古诗文赏析 浅析古典诗词的美

来源:意榕旅游网
浅析古典诗词的美

浅析古典诗词的美

伍艳萍

一、古典诗词的“阳刚美”与“阴柔美”

我们赞叹“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磅礴气势,也感叹“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的孤寂离愁;我们既惊诧“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雄奇瑰丽,也沉浸于“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清新幽雅……蕴涵在古诗词中的美是多姿多彩的。我国古典美学家根据不同的审美特征,把美分为“阳刚美”与“阴柔美”,这两种典型的不同形态的美在古典诗词中是普遍存在的。王维的“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孟浩然的“绿树村边合,青山廓外斜”,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韦应物的“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等无不给人以柔和优美的感觉;而孟浩然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李白的“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辛弃疾的“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等则给人豪迈的感受和震撼人心的艺术感染力。因此,我们很有必要把握这两种不同形态的美。

先说“阳刚美”。

阳刚美是一种庄严而又刚强的美,它往往“透露”出一种阳刚之气。它在形式上表现为粗犷、激荡、刚健、有力、大气的特点,给人们以雄伟、豪迈和惊心动魄的感受。

李白的《蜀道难》极其明显地表现了这种特征。大胆而富于想象的描绘——“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突出蜀道“难于上青天”的艰难,使诗篇涂上了神秘的色彩,产生了动人心魄的艺术感染力。表现瀑流的声势之猛——“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令人心惊动魄,惊骇异常。第三段则突出了蜀地地势的险要——“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环境的险恶——“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粗犷有力,气势开阔。通观整首诗,它以酣畅奔放的语言,丰富瑰丽的想象,热情豪壮的感情和新奇大胆的夸张,给人以雄奇豪放、惊心动魄的艺术感受,表现出绚丽的阳刚之美。

再说“阴柔美”。

阴柔美是一种和谐、秀雅的美。它往往表现出柔和、平静、轻快、细腻的特点,给人宁静愉悦和心旷神怡的审美感受,柳永的《雨霖铃》非常典型的表现了这种美。

词的上片通过“寒蝉”“长亭”“骤雨”“烟波”“暮霭”等冷落、孤寂的景物渲染离情别绪,再通过“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两句,把恋人恨别时的动作、神态勾画得极为生动传神,把离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呈现出细腻、典雅的特征。词的下片以“伤离别”点出题意,以“冷落清秋节”言明时间,通过“杨柳”、“晓风残月”将无限伤感之情刻画入微,给人以凄切、哀婉的感受。整首词语言凝练优美、清新细腻,上下两片浑然一体,如行云流水,表现出典型的阴柔之美。

正因为阳刚美和阴柔美在古诗词表现出两种截然不同的风格,便使得我们区分这两类诗词显得较为容易。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江城子·密州出猎》、辛弃疾的《破陈子·为

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李白的《行路难》(其一)、毛泽东的《沁园春·雪》、杜甫的《望岳》、曹操的《观沧海》、李贺的《雁门太守行》、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这些诗词的阳刚之美显而易见。古诗十九首中的《迢迢牵牛星》、杜牧的《泊秦淮》、陶渊明的《饮洒》、王维的《山居秋瞑》、孟浩然的《过故人庄》、李清照的《声声慢》、李煜的《虞美人》……这些词柔和谐调,阴柔之美也非常明显。

还有一些诗词,由于审美对象的复杂性和作者思维的变换等因素,阳刚美和阴柔美或交替出现,或杂然其间。如白居易的《琵琶行》、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

二、古典诗词的意境美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给人以景色辽阔而凄凉的感受,“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给人以激昂豪放的感觉,“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则字字沉痛,句句悲哀……这就是诗词所表现出来的境界,我们把称之为意境。

诗词的意境美因其思想内容和情绪的差别会表现出很大的差异。如温庭筠的《菩萨蛮》写一个独处闺中的妇女从起床到梳妆和穿衣的动态,通过“懒起”“迟”“照花”等动作和形象的描写刻画了她孤寂苦闷的心情,显得细密而又含蓄;而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则通过“雄姿英发”“羽扇纶巾”等词语极力渲染周瑜少年英俊的形象,其豪迈的气概跃然纸上。

诗词的意境美之所以有差别,是因为每首词的意象是不同的,而意象的不同决定了意境的差异。如王维的《山居秋暝》,诗人通过“空山”“新雨”“明月”“清泉”“浣女”“渔

舟”等意象,勾勒出一幅宁静清新的晚秋画图,构成了优美恬静的意境美;而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诗人通过“云霞”“绿水”“云梯”“天鸡”等一系列意象创设了一个浪漫无比的“仙境”,让人产生了眼花缭乱、瑰丽奇特、惊心动魄的意境美。

朗诵能把人引入到诗词的优美意境之中。尤其是放开嗓子高声朗诵。怎样进行古诗词的朗诵呢?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要入“情”。即把握诗词的感情基调,这是进行古诗朗诵的前提。古诗词根据其情调的不同,可分为激昂、忧愤、悲怨、愉悦、闲适、愁苦几类。如《将进酒》、《江城子·密州出猎》的激昂;《书愤》、《渔家傲》的忧愤,《酬乐天初逢席上见赠》、《相见欢》的悲怨,《归园田居》、《饮酒》的愉悦;《山居秋暝》、《清平乐·村居》的闲适;《登高》、《声声慢》的愁苦等,这些诗词感情的差异,我们首先得掌握。只有在感情上与诗人(或词人)形式“和谐共振”,才能把学生带到诗词的意境中去。

二要合拍。即把握诗词的节奏,这是进行古典诗词朗诵的关键。诗词和音乐一样,具有很强的节奏感。而诗词的节奏感与抒情是密不可分的。因此在朗诵时需要根据诗词的感情基调来确定朗诵的节奏和语调。如《蜀道难》、《将进酒》、《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等,这类诗词感情激昂豪情,以采用明快、紧凑、有力的节奏为好,而《虞美人》、《一剪梅》、《春望》等这类诗词抒发的是深沉、哀婉的感情,需要采用平和舒缓的节奏。还有一类诗词,凄凉豪迈的感情夹杂在一起,如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前两句朗诵应凄惨、低缓,后两句则悲壮激越,这也是我们在朗诵时必须注意的。

三要得“体”,即体态要自然。体态,主要通过眼手及身体的动作来表现。它和语言一

样有着重要的表达感情的作用,它是诗歌朗诵不可或缺的“辅助语言”。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朗诵时要不断地用眼神与学生进行感情交流,将学生引入到诗词的意境中,手和身的动作则不需要太多,以自然适度为宜。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rrf.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