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闻
新闻是对客观发生的事实的叙述。 2、传媒假事件
传媒假事件就是由传媒公开策划并作为新闻进行报道的公共关系活动。其特征有消息来源与报道者重合等。 3、新闻价值
一件事实所具有的足以构成新闻的特殊素质(对媒体来说是可以实现交换价值的选择标准,对读者来说是使用价值)叫新闻价值。 4、舆论监督
相当程度上是传媒代表某级党政权力的监督,在较小程度上是传媒代表公众对各种社会事务的监督。舆论监督是我国独有的一种关于传媒职能的说法。“监督”和“监测”内涵是有差别的。
二、单项选择
1、新闻是报道,表达出新闻的形式;新闻是信息,表达出新闻的(实质) 2、新闻事实中涉及的人物有较高的知名度,就具备了新闻价值中的(显著性) 3、(提供信息)是新闻媒介的首要功能。 4、通常被称为“非个性化报道”的是(客观报道)
三、多项选择
1、新闻选择的主要标准是( )
①新闻定义、②新闻价值、③宣传价值、④新闻法规 2、新闻来源的途径,一般有( ) ①采访他人、②在现场亲眼目睹、③查阅有关资料
3、按时序标准,新闻事实的分类有( ) ①曾在的事实、②现在的事实、③将在的事实 4、以新闻与读者关系来分类,有( ) ①硬新闻、②软新闻
四、是非题
(错)1、突出性新闻是对逐渐发生变化的事情的报道。 (对)2、事实发生的概率越小,便越有新闻价值。 (错)3、新闻之真,重在情真。
(对)4、客观报道通常被称为“非个性化报道”。
(错)5、避免感情用事的最有效办法就是在报道中多用形容词和副词。 (对)6、大众传媒既是重要的舆论工具,又是典型的休闲文化。 (对)7、新闻重事实,宣传重观点。
(对)8、有意不报道公认的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也会造成新闻失实。 (对)9、新闻媒介对某些问题或事件的强调程度与被公众的重视程度成正比。 (对)10、新闻报道存在着时效性与深刻性之间的矛盾。
五、简答
1、事件性事实和非事件性事实的特点
事件性事实有明确的行为主体;有开头、过程、结尾;有具体的原因和结果;时间和地点比较具体和集中;常常带有鲜明的矛盾性和冲突性。非事件性事实恰好相反。
解题思路:掌握要点,能够结合相关的新闻报道,对号入座;“事件性事实”和人们平时说的“事件”不完全是一回事,事件性事实的含义要比事件广一些。 2、事实能够具备新闻价值,需要有哪些“不知”的情形。
不知道的刚发生的事实;不知道的最新的变动;不知道的最新发现;不知道的最新发表的观点;不知道的最新知识
解题思路:时新性是新闻价值要素之一。新闻要反映生活的最新变化,消除受者认识上的不确定性。
3、倒金字塔结构的利弊
倒金字塔结构的基本特点是:把最重要的写在前面;一段只写一个事实;全部陈述事实,不发议论。利是写得快、编辑快、读的快;弊是没有生气。
解题思路:了解倒金字塔结构的来龙去脉;善于辨析具体的倒金字塔报道;能够辩证理解利弊。
4、谈谈对本质真实的理解
本质真实的要求不好把握,新闻的时效性要求不允许新闻去反映和体现本质真实;新闻报道也有反映和揭示生活本质和历史本质的问题,本质真实的要求是有条件的,并不是每篇新闻报道都要做到本质真实。
解题思路:明确新闻真实含义的多样性,了解现象真实本质真实的不同要求。 5、新闻文本表现事态细节要素
细节即细枝末节,新闻事实鲜明、生动的形象要素。有肖像、语言、行动、服饰方面的细节。
解题思路:首先要了解细节的含义;其次要知道在现代新闻文本中,表现事态的要素是那些构成事实的具体的感性的材料。
六、分析题
1、以《取下神像挂地图》为例,谈谈新闻价值的发现和开掘
事实所具有的新闻价值,有两种状况:显性形态、隐性形态。困难之一:某些事实的新闻价值,往往隐含在事物的细微变化之中;困难之二:有时现场情景稍纵即逝,必须对事实的新闻价值作出精确的瞬间判断。新闻价值的开掘是一个由表及里的过程。
解题思路:新闻价值的实现是一个系统工程,新闻价值有赖于发现、有赖于开掘,没有发现和开掘就不能很好地展示新闻事实。要密切结合作品具体分析。
2、分析有关农民工报道的客观性
偏见、歧视。不够客观。容易破坏农民工的社会形象;容易造成城市市民对农民工的“固定成见”;拉大市民和农民工的社会距离。
解题思路:传媒的偏见、歧视直接影响着公众如何观察世界,形成自己的观念。要充分认识到这种报道的危害,防止出现负效应。要善于结合实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