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来源:意榕旅游网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体育课程的设置旨在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良好的心理承受力,为学生学习其他课程奠定坚实的基础。保持体育健康是学生树立世界、人生及价值观,形成了良好个性的重要前提之一。为了培养学生脚踏实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能力,体育课程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一经发布,反响强烈。我作为一线体育教师,认真研读本版课标是当下我们迫切要做的事。较之以往的课程标准变化明显,新课标强化了课程的育人导向,完善了课程内容结构,增强了教师对学生的指导性,加强了学生各个学习阶段的衔接。我认为新课表的内容明确了以我们作为体育老师要以发展学生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为教学的出发点。

我发现健康教育的五个领域的内容也被写入了本版的课程标准中。在我看来,这是从体育到真正的体育与健康的质的飞跃。此外,还增设了跨学科主题学习模块,解决了各科各自为战、分离割裂、学而无用的问题,有助于实现体育与智育、美育、劳动教育以及国防教育综合性融合,多措并举,促进了学生们的全面发展。特别是在落实“教会、勤练、常赛”这一理念里,指导师生以赛促练、以赛促学,学、练、赛融会贯通。

课程标准文件是《大纲》,指导我们作为教师的前进方向;课标文件也是灯,在黑暗中指引我们抓住教学的重点。理解和把握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具有很重大的意义,从课程标准中,我体会到了以下几个方面:

1、 教师需要加强自身的理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研究新课程改革,把握教学改革趋势。作为一名普通的体育教师,同样需要认真学习新课改的有关书籍,进一步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努力明确体育教学的未来发展方向。不仅如此,我们还应该认真学习与体育教学相关的教育理论和专业杂志。我们应该在学习中积极提高理论修养。利用多媒体等形式进行讲座,相互交流经验。将自己所拥有的资料与教师团队资源共享、沟通交流,做知识型教师,并做善于积累与反思型体育教师。

2、 深刻把握体育教学新课程理念。 强化学校进行体育教育的主阵地作用,回归教育的本质,激发学生对体育的热爱,我们教育的本质便是精神的传承,让学生激发自身的活力。我们需要不断地激励、不断地指导,学生才能在一个个原点中得到进步和提升。教师不但要履行好教育教学的重要责任,更要引领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价值导向。全面落实立德育人根本任务,促进学生自尊、自信、自强、自立,实现最大发展。正如《课程标准》所说,“确保学生学习和掌握结构化的基本运动技能、身体素质、专项运动技能和健身技能,为学生参

与体育运动和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奠定基础。

3、 确保学生日常体育安全健康知识学习。许多健康的行为需要日常体育教育来培养学生。不仅我们要保证学生在学校的健康运动,我们还要传授学生健康生活的良好生活习惯,日常生活中一系列有益于健康的行为,积极锻炼、积极休息、适量睡眠与健康娱乐等。体育与心理教育、体育与健康教育的融合,“健康第一”是健康教育的基本教育理念。新时期中国学生发展的核心素质是以德育人,引导学生形成健康安全意识和良好的生活方式,促进学生身心健康、身体健康和全面发展,为核心素质教育的根本任务作出贡献。

例如,它是根据校园教学环境的特点设计的。针对学生“久坐”问题,我们可以在体育课程中设计俯卧撑、下蹲等活动,以锻炼腰部,抵消久坐对学生产生的身体隐疾。针对学生不良学习方式产生的问题,如咽喉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和多言耗气的气虚问题,课程学习融入改善此类健康问题的锻炼内容,如通过“球类运动”练习,可以帮助学生增加肺活量,调整身体疲劳,以此增加老师与学生的团结参与感,让校园身心健康在师生中全面发展。

四、课堂模式的转变。课堂不再是教师表演的舞台,而是师生交流互动的舞台。在以往的体育教学中,教师牢牢地主导着课堂,学生总是由教师带领,课堂气氛十分沉闷。在目前的体育课上,你看到的老师作为向导、组织者和合作者出现在学生面前。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一切教学活动都是围绕学生展开的。教室不再是训练学生的地方,而是引导学生的地方。培训等同于教学,被视为课堂上的主要行为,这是我们课堂上的普遍现象。这种现象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个体差异。体育教学需要实践,但更需要兴趣。过去,体育教学是教师希望学生学习的内容。新课程改革后,学生的求知欲开始上升。

最后,课堂不仅是传授知识的地方,也是探索知识的地方。学会学习,掌握学习方法,养成不断求知的习惯,培养终身学习的意识,是时代对学生的期望。我国体育课程改革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和习惯。我们应该更加注重让学生体验体育锻炼的价值,牢固树立终身体育的理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