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
1.下列人物及其成就搭配正确的是
A.牛顿—万有引力定律 B.麦克斯韦—《医学集成》 C.巴尔扎克—《战争与和平》 D.托尔斯泰—《人间喜剧》
2.1889年,第四届世界博览会在法国首都巴黎举行。为迎接这次经济盛会,巴黎修建了300米高的埃菲尔铁塔作为新的标志性建筑。下列关于这次盛会与埃菲尔铁塔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铁塔上有可能采用电灯照明技术 B.展品中有以汽油为燃料的内燃机 C.看到巴黎上空有飞机在飞行 D.参会人员采用电话进行联系 3.第二次工业革命最显著的成就是( )
A.蒸汽机的发明 B.内燃机的发明 C.电力的使用 D.化学工业的产生 4.德国外交大臣皮洛夫曾表示德国“也要求阳光下的地盘”。推动德国调整外交战略,在全球范围内争夺殖民地的重要历史因素是( )
A.德国完成统一 B.第二次工业革命 C.南北战争的爆发 D.三国协约的建立 5.1883—1889年,德国颁布疾病保障、意外工伤保险等社会立法条例,1887—1889年,英国政府参与议会会议次数占全部会议次数的84.5%,1885—1889年,美国克利夫兰否决国会议案324项目。这些现象
A.表明早在19世纪末期福利制度在西方国家已经形成 B.体现了19世纪末资本主义行政权力日益增长的趋势 C.说明19世纪末资本主义国家行政权力凌驾于议会之上 D.体现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19世纪末期己大规模应用
6.有人说:“自达尔文之后,一切自诩永远伟大光荣正确的上帝。天庭及其他神灵统统灰飞烟灭,人类,终于可以自信地挺直腰杆翻身做主人了。”这样说是因为达尔文
A.论述了万有引力定律 B.认为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可以互相转化 C.提倡顺应自然,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D.主张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7.近代自然科学的殿堂中群星璀璨。以下人物应列入其中的是( ) ①牛顿 ②贝多芬③巴尔扎克④达尔文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8.在一节历史活动课上,同学们通过比较第一、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主要发明,总结出第二
次工业革命的如下特点,其中正确的是
①从轻工业开始,扩展到其他领域 ②美国和德国的成果突出 ③科学研究与工业生产紧密结合 ④技术和发明超出了一国范围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9.下列交通工具按发明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和谐号”动车组 ②轮船 ③飞机 ④汽车
A.①②③④ B.①④①② C.②④③① D.③④①②
10.科学和文化在近代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下列组合中不正确的项是( ) A.牛顿——现代科学之父——万有引力定律 B.达尔文——物种起源的探索者——《天演论》 C.鲁迅——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狂人日记》 D.贝多芬——“乐圣” ——《命运交响曲》
11.1882年达尔文因病逝世,人们为了表达对他的敬仰,把他葬在牛顿的墓旁。这主要是因为
A.达尔文和牛顿一样对近代自然科学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B.达尔文发展了牛顿的经典力学 C.达尔文和牛顿都是文艺复兴的先驱
D.达尔文进化论的影响远远超过了牛顿经典力学
12.“一方面,资本家攫取了大部分的社会财富,他们日益富裕;另一方面,广大工人获得的收入却难以糊口,他们对不公平的社会现状越来越不满。”上述材料反映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带来的影响是
A.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B.社会矛盾激化,带来社会问题 C.城市化进程加快 D.促进人口增长
13.十九世纪□□诞生的一项伟大的理论,戳穿了“上帝创造万物”的谬论,把越来越多的人从宗教神学的无知、愚昧和落后中解放出来。“□□”应是 A.英国 B.美国 C.法国 D.德国
14.下图为“1870-1900年世界石油产量变化图”。导致这一时期石油产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 B.内燃机的发明和推广 C.交通工具的推陈出新 D.电气设备的推广应用 15.下列关于现代文学艺术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夜间咖啡馆》是荷兰画家梵高创作的艺术珍品
B.法国作家巴尔扎克的著名作品之一《高老头》再现了法国19世纪的社会图景 C.贝多芬的《英雄交响曲》表现了他对英雄的理解,是一部不朽之作 D.牛顿在力学领域的突出成就,使物理学成为了一门独立的学科
16.下边是一位同学绘制的思维导图,图中空缺部分应该填入的内容是( )
A.工业革命 B.日不落帝国在印度 C.第二次工业革命 D.萨拉热窝事件 17.下列当今社会中的日常活动,与第二次科技革命中的发明创造有关的是 ( ) ①用无线电报传递商业信息 ②用微机进行无纸化办公 ③乘坐公共汽车上班 ④驾驶汽船横渡大洋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8.一部《英雄交响曲》把欧洲两位伟大人物紧紧地连在一起。欧洲这两位同时代的人物是 A.马克思和恩格斯 B.拿破仑和贝多芬 C.华盛顿和贝多芬 D.罗伯斯庇尔和梵高
19.下列文学作品中,属于法国伟大作家——巴尔扎克的是
A.《巴黎圣母院》 B.《欧也妮葛朗台》 C.《悭吝人》 D.《战争与和平》 二、简答题
20.思想文化的传承与融合是人类社会不断前进的航标和精神动力。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马克思创立的思想理论是什么?这一思想理论诞生的标志是什么?
(2)1859年,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在出版的哪一部著作中提出的哪一观点,打破了千百年来“上帝造万物”的神创论?
(3)1911年,革命先行者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4)20世纪早期,近代中国掀起了一场划时代的思想解放运动,这场运动是什么?它的核心主张是什么?
(5)邓小平在带领党和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过程中,探索出了一条怎样的发展道路? 21.(科技改变生活)
材料一:1851年,首届世博会在英国举办,展品有蒸汽机、火车模型、纺纱机等。 材料二:1893年芝加哥世博会上,“电灯”成为此届世博会中最耀眼的“明星”。 (1)首届世博会为什么在英国举办?
(2)电灯的发明者是谁?19世纪末,人们要外出旅游可以选择哪种最新的交通工具? (3)19世纪后半期发生的电力革命,给美国等国的生产组织方式带来的新变化是什么? (4)工业革命给工业国家带来哪些社会进步?(两点即可)
(5)比较上述科技革命的成果,想一想它们能够给我们哪些有益的启迪? 22.第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标志。
参考答案
1.A2.C3.C4.B5.B6.D7.D8.D9.C10.B11.A12.B13.A14.B15.D 16.C17.C18.B19.B 20.(1)马克思主义;《共产党宣言》 (2)《物种起源》;进化论 (3)三民主义
(4)新文化运动;“民主”与“科学”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1.(1)率先进行并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经济强国。 (2)爱迪生;汽车。 (3)垄断组织产生。
(4)工业革命使社会生产力得到飞速的发展;改变了国内的经济和人口的分布,出现了一些新兴的工业区和工业城市。
(5)启迪:①科学技术是巨大的生产力;②科学技术推动社会进步;③我们要学习科学家勇于创新,努力探求科学奥秘的精神品质。
22.蒸汽机的广泛使用;电力和内燃机的广泛使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