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地方性本科院校风景园林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来源:意榕旅游网
中国园艺文摘 2015年第4期

地方性本科院校风景园林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杨贤均,危兆安

(邵阳学院 城市建设系,湖南 邵阳 422000)

摘 要:根据风景园林专业教学特点和人才市场需求情况,结合地方性本科院校风景园林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现状分析,从培养目标定位、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实践教学等方面进行阐述,并提出构建立足“课堂”,突出“实践”,着眼“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地方性本科院校;风景园林;应用型人才培养随着中国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快速增长,风景园林已经成为国家建设与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学科。目前中国有175所高校设置风景园林专业,但由于学校层次、办学历史、学科背景以及地域等因素影响,如何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的高级应用型人才,成为很多地方性本科院校风景园林专业人才培养的困惑。风景园林专业要想求得发展,就一定要整合教学资源、强调自身特色、发挥地域优势,构建立足“课堂”,突出“实践”,着眼“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

1 地方性本科院校风景园林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现状

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既不同于以发现和研究社会客观规律、推动社会发展、创造社会效益的学术型、研究型人才,也不同于以职业技能和岗位技术操作等规范性活动创造社会效益的技能型人才[1]。培养一批把科学原理应用到社会实践并转化为产品的应用型人才,才符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大多数地方性本科院校风景园林专业的办学时间不长,师资队伍建设、办学基础设施以及科研方面与名牌院校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

1.1 目标定位不够准确 

通过对风景园林专业职业岗位群和社会实际岗位进行分析,我国风景园林专业大致分为4个专业培养方向:…(1)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方向;(2)园林工程与技术方向;…(3)园林建筑艺术方向;(4)园林植物造景方向。从风景园林专业学生就业方向来看,每位学生的兴趣爱好、家庭背景、知识水平等不同,其毕业去向也不同,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有读研深造、规划设计、工程施工、工程管理等。这就使得一些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够准确,致使学生既缺乏名牌院校学生扎实的理论功底,又不具备职业院校学生较强的动手能力。

第一作者简介:杨贤均(1974-),男,副教授,风景园林高级工程师;从事园林景观规划研究。

通讯作者:危兆安,硕士,讲师。E-mail:azw_1908@163.com

项目来源:湖南省教育厅教改项目

“园林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湘教通(2012)401号]。

1.2 课程设置不够合理

风景园林是一门综合性强、交叉性广的学科,涉及生态、建筑、艺术、历史、社会、心理等众多领域的专业知识。现有的专业课程设置基本上沿袭学术型、传统院校的课程设置模式,以5年制培养计划为例,前3年为公共基础课和学科基础课,后2年才开始专业课的学习,在执行过程中存在很高的课程重复率和课程内容的衔接脱轨,表现在学科基础课与专业选修课之间、学科基础课与实践课之间,同时缺少专业相关法律法规的讲述。

2 地方性本科院校风景园林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

2.1 地方性本科院校风景园林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思路

作为实践性和应用性极强的专业来说,构建科学的人才培养体系及最大限度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满足社会的发展要求,是地方性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思路的关键因素。因此,在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上,应根据所处地域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学校办学基础和资源条件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目标。

2.2 依据现实条件,制定切实可行的人才培养目标

地方性本科院校风景园林专业在办学实力、地域特色、生源质量等方面有一定差异,学生的认知水平、理解能力、表达能力有限,在制定专业培养目标上,要根据学校的办学水平,制定适合该地区该专业的培养方案[2]。

因此,地方性本科院校风景园林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可以确定为:培养适应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备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城市规划与设计、风景名胜区和各类城市绿地规划设计等方面的知识,能胜任风景名胜、城乡绿化、城乡规划、环境和生态保护、建筑设计,从事风景园林设计、风景园林工程施工、风景园林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创新意识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3 地方性本科院校风景园林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

对于应用型人才培养来说,势必要求课程内容和课程教学充分考虑“怎么教”和“怎么用”两个问题,如何根据现有的教学条件和教学资源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是地方性

-191-

本科院校风景园林专业教师思考的重点。

3.1 地方性本科院校风景园林专业的课程设置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对精神生活要求的提高,风景园林专业也朝着更高的层次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也随之变化。因此,根据变化的市场需求及时调整优化课程结构是风景园林专业适应社会发展的关键。

3.1.1 地方性本科院校风景园林专业的课程结构及教学进程…笔者在研究风景园林专业课程设置与教学进程时,把

风景园林专业课程分为4部分(见表1),即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在学科基础课的设置上,主要根据风景园林专业的市场人才需求设置园林规划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园林植物、建筑学4个方面的专业技能课程,其中专业必修课由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和园林工程与技术2个模块组成,促进学生基本职业素质和职业应用能力的培养。

表1 地方性本科院校风景园林专业的课程设置及教学进程

课程类别

公共基础课

序号123456789101112131415

合计学科基础课

园林规划设计模块

123456789

计算机辅助设计模块

101112

园林植物模块

1314151617

建筑学模块

1819202122

合计

美术基础*色彩*风景园林制图园林手绘*园林设计艺术原理风景园林设计初步*环境设计心理学*城市规划原理园林美学*CAD辅助制图*园林三维效果设计*园林平面效果设计*土壤学植物学园林树木学景观生态学花卉学建筑力学与结构建筑设计基础*建筑构造中外园林史测量学

课程名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中国近代史纲要大学英语大学体育大学计算机基础计算方法与程序设计形式与政策大学物理Ⅱ大学物理实验Ⅱ*高等数学Ⅳ就业指导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文化素质教育课

学分3361.516434(2)31.55(1)1.5859.57.544.53332.532.522.52.533.54.52.53.52423371

学时504060302601265070(56)482490(20)241209921206480484848404840324040486080406048645448481…198

63036246416423240484010202040405040404836304832796

164022824202220208203024284401632616

1、2333456664553456645664

11122132

90(20)24学时分配理论50406030200162646(56)48

24实践(10)(10)(36)(2)601102424

3142

1、2、3、41、2、3、412

1、2、3、4、5、6、722181

学期安排

教学实训周数

-192-

中国园艺文摘 2015年第4期

续表

课程类别

专业必修课

风景园林设计

1234567

园林工程

89

合计专业选修课

12345678910111213141516

合计

注:“*”表示考察课程。

苗圃学与草坪学*园林设计批评学插花艺术*屋顶花园*建筑摄影*盆景学*

文献检索与科技论文写作*园林景观模型制作技术*园林专业英语*园林艺术鉴赏*室内植物*生物统计学*风水学*

乡村景观规划设计景观恢复工程风景园林开题设计序号

课程名称

园林绿地规划*风景园林设计*植物景观设计*城市规划设计*风景区规划*园林建筑设计*现代景观设计*风景园林工程*园林工程预算与管理*

学分34.5322.54.52.54.5329.5222222222222222216

学时54804836408040804850630303030303030303030303030303030240

学时分配理论3650403630503050363582430203030203012303030303020246198

106244218101010301030121486

5576677898997779

11

实践18308

学期安排

577778989

1433教学实训周数

242

3.1.2 地方性本科院校风景园林专业课程教学和实践教学学时学分分配 地方性本科院校风景园林专业必修课程的学时分配情况是:必修课的总学时数为4…576学时(含50周实训折算的2…000学时),其中理论教学时数为1…784学

时,课程实践792学时,实训教学50周(折算为2…000学时);理论教学占必修课总学时的38.99%,实践教学时数占61.01%(见表2)。

表2 地方性本科院校风景园林专业课程教学和实践教学学时学分分配

课程类别

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

必修

文化素质教育选修课必修

专业课

必修选修

实践教学环节合计

必修

课程要求

学分51.587129.51650226

比例(%)22.793.5431.4213.057.0822.12100

学时8721201…1985062402…0004…936

1…982

学时

理论630—796358198

实践242—402148422…0002…834

比例(%)17.672.4324.2710.254.8640.52100

分析这门课程学时分配情况可知,如果把实训教学的课时计算在内,则理论教学时数与实践教学时数的比例接近4∶6。因此,这门课程设置方案基本符合地方性本科院校风景园林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

3.2 课程教学

3.2.1 课堂教学 传统授课以教师为主导,以理论灌输为主,培养出的学生不能满足社会需求。对于与实践紧密联系的课程,应把实践内容引人课堂,使原本枯燥的理论变

-193-

得容易理解。在课堂教学方法方面,可以利用情景教学法[3]、项目教学法[4]、岗位导向法[5,6]、“支架式”教学法[7]、案例分析法[8]、“迁移理论法[9]等,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讨论解决,重点理论结合案例和项目进行讲授,课堂评价学生的作品,指出存在的共性问题以及需要注意和改进的问题。3.2.2 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基本技能、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的有效途径。出于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和学生职业生涯的需要,地方性本科院校应构建一套融基础实践教学、专业实践教学、综合实践教学有机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积极扩大校外实习基地建设,为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提高提供广阔的平台。

(1)基础实践教学:基础实践教学是根据理论课程教学的进度和教学内容的安排进行的教学训练,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老师要高度重视基础实践教学环节,根据教学进度和教学内容有目的地开设训练课,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并利用课内时间进行点评,充分发挥学生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为巩固教学内容、提高某项技能提供有力保障。

(2)专业实践教学:从风景园林专业课程设置来看,风景园林专业的校内专业实训教学安排达到26周,部分课程设置了1~4周不等的教学实训,足见专业实践教学在风景园林专业实践教学中所占的分量。集中几周时间进行某门课程的教学实训,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巩固和复习所学的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实际操作技能,达到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的效果。

在风景园林教学中设计课程所占的比重很大,贯穿整个5年的学习,从《园林设计初步》到最后的《现代景观设计》,这期间要进行很多不同性质、不同类型的设计课程教学,可以利用教师的科研项目或者实际项目进行真题真做,或者利用已经完成的项目进行案例分析。在讲授《风景园林工程》等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时,可以带领学生去校内外实习基地参与现场的施工、管理、组织、设计,锻炼学生场地平整、测量放线、植物种植、园路铺装等施工的全过程,进一步加强学生专业的整体操控能力。

(3)综合实践教学:通过行业调研、专家咨询、毕业生跟踪调查等途径,发现大部分应届毕业生一般不能直接胜任实际工作岗位。抓好综合实践教学,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关键。从大三开始,利用寒暑假,派学生到园林企业进行实习,学习现场的操作技能和管理方法,使学生尽早进入角色。在毕业实训前,学校应利用风景园林专业毕业生信息库和教师掌握的资源,联系实训场所。在有条件的基础上,建立“双导师”制度,以便及时对学生进行指导,从而使学生能够较全面地掌握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为毕业后能够尽快适应工作环境做好铺垫。

3.3 素质教育

风景园林专业对人才的需求,除了要求专业技能过硬外,还要有良好的综合素质,特别是吃苦耐劳的精神,才能更好地履行岗位职责,获得更多的发展空间和机遇。

风景园林专业在注重学生专业技能培养的同时,实施

-194-

“学术引导、品牌推动、以点带面“策略,把学生的课外科技文化活动与能力培养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科技文化素质,增强实践创新能力。如各级各类创业大赛,锻炼学生创新、团队合作能力;积极鼓励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科研训练,实施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增加经费投入和项目数量,扩大学生参与面。

4 地方性本科院校风景园林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保障措施

4.1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打造应用型教学团队

为了满足风景园林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要求,保证课程教学和实践教学的顺利进行,必须培养一支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的“懂教育、通实践”的教师队伍。在教师队伍建设上,不能只要求高学历,还应注重实践经历,这样才能满足学生理论+实践的培养要求[10]。对于已经在岗的教师,可以通过职业锻炼更新知识与实践接轨,安排教师到指定的风景园林设计院或者设计公司参与项目设计、项目施工、项目管理以及运营等,并及时反馈学校[11]。

4.2 建立校企合作制度,实行“工学交替”教学模式

对于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风景园林专业,学校应与不同的园林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与企业共同商定人才培养计划,建立实习基地,实行“工学交替”教学模式。学生通过参与园林企业的实际生产过程,能得到最直接的实践锻炼,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另外,教师通过参与园林企业的实际运作,也能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科研水平。

5 结语

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作为风景园林专业的教育工作者,我们要根据风景园林专业教学特点和人才市场需求情况,结合地方性本科院校风景园林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现状,从培养目标定位、课程设置、课程教学、素质教育等方面着手,构建立足“课堂”,突出“实践”,着眼“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参考文献:

[1] 吴冬.地方性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思考[J].剑南文

学(经典教范),2012,(7):338-339.

[2] 高宇琼,郭春喜.地方性院校园林本科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

探讨[J].时代教育,2013,(12):81-82.

[3] 姜宁.高职《风景园林设计》“实践课业教学”的改革[J].

时代教育,2012,(2):42-45.

[4] 邱冈,钟春玉.园林技术专业“三二式2+1”人才培养模式的

探索与实践[J].科技导刊,2012,(4):23-25.

[5] 徐迎碧,魏国印,王颖.高职园林工程技术专业工学结合课程

体系的改革研究[J].河北农业科学,2012,16(7):99-102.

[6] 汤鑫.高职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改革思路[J].辽宁高职学报,

2012,14(4):66-67.

[7] 付军.基于“支架式”教学模式的风景园林设计课教学探索

[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2,14(6):102-106.[8] 李晓颖,赵兵.关于高校园林专业多元化教学方式方法的探讨

[J].教法研究,2012,(12):65-67.

[9] 孟南.浅析学习迁移理论在园林设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

中国园艺文摘 2015年第4期

现代园艺,2012,(14):195,197.

[10] 潘远智,刘光立,李西等.风景园林一级学科背景下园林专业

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A].2012年风景园林教育大

会论文集[C],2012.

[11] 华颖,程泊淞,边亚光.风景园林专业实践型人才培养模式的

探索[J].山西建筑,2013,(7):246-247.

Research on training mold for the application oriented talents of the landscape

architecture profession in local Undergraduate university and college

YANG Xian-jun, WEI Zhao-an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teaching characteristics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and the talent market demand, combining with the analysis of current situation of nurturing application oriented talent for the landscape architecture in local undergraduate university, the authors discuss that the talent training should think over the aspects of the orientation of cultivating targets, the nurturing scheme of the application oriented talent, practical teaching and etc., and at the same time a talent training mode based on the classroom, highlighting the practice and development has been constructed.

Key words: local undergraduate university; landscape architecture; application oriented talent training

(上接135页)

图3 装饰(图片来源:作者拍摄)

村落中的建筑大都就地取材,有砖木结构建筑;有取自山区中天然页岩石片砌成的石墙;亦有土坯房,现在大多都已为砖瓦房。其院落布局形式、建筑材料选取、建筑细部装饰等无一不体现出其交融并茂的豫南风情。

村落的一侧或尽头,水塘作为村落与外界连接的纽带,这种水塘虽不能成为村落的中心,但依然可以增加村落的灵气和美感,起到调节环境气氛的作用。水塘临近建筑物但自成一体,可以将建筑物作为背景,建筑物倒映在水面上若隐若现、虚实相生;也可将建筑物衬托得更加灵动生气,自然韵味十足。人工水塘与自然河流一内一外、一静一动交相呼应,阴阳调和。

3.4 植物与水体

信阳地区气候温润、阳光充足、雨水丰沛,具有许多天然林场,生长着板栗、茶叶等多种特色植物。在信阳几乎处处都能见到茶树,有大面积的茶林,随山势高低起伏,整齐排列成梯田状;也有小面积的位于民居的房前屋后。这些高低错落的茶林不仅是当地村民的主要收入,更算得上是最具信阳特色的农业景观。

山和水都是自然村落中最重要的审美对象,村落不仅在选址上侧重于临近水源背靠大山,更是在村内人为的修筑水塘。为了方便全村人用水,许多水塘修筑在村落的中心或位于村落的中轴线上,这些水塘往往是以使用为目的自发形成,建造时并未考虑它的景观作用,但它在整个村落中形成的标识性和向心性却很明显。建筑物环绕水塘七零八落的分布,水塘将这些稀疏的建筑物联系成一个整体空间,中心开阔静谧,向外逐渐紧密嘈杂,从平面上看似凌乱的村落一下子有了秩序感和层次感。有些水塘则建在

4 结语

信阳地区传统村镇聚落景观受到自然因素的制约,所以都具有十分明显的自然特色。由于它与人们的生活保持着紧密的联系,因而又被赋予非常浓郁的世俗气息。这种自然与世俗的结合造就了传统村落超然物外的乡土美感和地域特色。分析并掌握这种地域特色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豫南的村落文化,将其运用于当代豫南地区城市景观设计中,更能为当代城市找到其独特美,改变当代城市千篇一律的现状,增强城市的可识别性。参考文献:

[1] 郭瑞民.豫南民居[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1.

[2] 信阳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信阳市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委员

会[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8.

-195-

地方性本科院校风景园林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作者:

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

杨贤均, 危兆安, YANG Xian-jun, WEI Zhao-an邵阳学院 城市建设系,湖南 邵阳,422000中国园艺文摘

ZHONGGUO YUANYI WENZHAI2015(4)

艺文摘 2015(4)

引用本文格式:杨贤均.危兆安.YANG Xian-jun.WEI Zhao-an 地方性本科院校风景园林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期刊论文]-中国园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