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考虑到堤身应力,劈裂灌浆安排在不挡水的枯水期进行,同时应核算灌浆期堤坡的稳定性,进行堤身变形、裂缝等观测,以策安全。对于较宽的堤防,也应核算堤身应力分布,避免贯穿性横缝产生。
3.2 施工流程(详见图3-1) ④达到控制位移和回
劈裂灌浆施工工艺流程图图3-1
3.3 施工机械设备及劳动力配备 3.3.1 施工机械设备配置(详见表3-1)
造孔设备选用土坝劈裂灌浆工程配套打孔机械C30 锤击钻,其主要规格参数有:锤孔深度:30m,锤孔直径Φ75mm,钻杆直径Φ50 mm 吊锤重量300kg,卷扬能力20kN,钻进速度100~200m/台班(粘性坝体)
搅拌灌浆设备选用WJG80 型搅灌机,该机具有搅浆、筛浆、拌浆防沉自动化,全机可自动连续性搅灌作业,移动方便灵活。可搅灌符合灌浆工艺要求的均质泥浆、砂土混合浆、黏土水泥浆、水泥砂浆和其他各种混合浆液。
劈裂灌浆施工机械设备配置一览表 表3-1
序号 1 2 3 4 5 6 7 设备名称 型号 数量 动力(KW) 锤击造孔机 搅灌机 输浆管 泥浆比重称 测斜仪 三通管测压器 灌浆记录仪 C30 WJG80 ф51mm 1 1 180m 1 1 1 1 7.5 134 油动 KXP-1 8 柴油电动机 1 24马力=17.64kW 5.05×2 9
水泵 2 3.3.2 劈裂灌浆劳动力配备(详见表3-2) 劳动力配备一览表 表3-2
序号 机构 名称 人数 合计 工长 1 钻孔组 钻探工 工段长 制浆工 2 搅灌组 灌浆工 普工 3 4 观测组 运土组 测量工 普工 电工 5 修配组 修理工 技术人员 6 管理及后勤 其他人员 1 3 2 1 2 7 2 2 3 8 1 3 2 1 3 2 3 8
3.4 场地布置及施工准备 3.4.1 场地布置
主坝灌浆场地布置在坝顶左端,靠近1 号土料场,副坝灌浆场地布置在坝顶右端,方便土料运输,减少运距,提高效率。
3.4.2 施工准
由于灌浆需要24 小时不间断施工,为保证工程进度与质量,施工前必须做好施工准备,首先,灌浆机、发动机应进行全面检修,保证机械设备正常运行。第二,选择符合要求的土料场,由于灌浆孔吃浆量的不确定性,所选择的料场土料必须充足。第三,选好水源及送水车辆。
3.5 辟裂灌浆施工 3.5.1 钻孔施工
劈裂灌浆钻孔均是一次成孔。钻孔之前,先根据设计要求布好孔位,采用C30 锤击钻锤击造孔,进行锤击时,卷扬机通过钢丝绳牵引提升钻杆,使钻杆带着吊锤上升到一定高度后突然放下,让钻杆及吊锤靠自重落下冲击钻孔。造孔应保证垂直,倾斜度不大于2%。孔深应大于隐患深度1~2m
3.5.2 安放护壁管
护壁管的作用是使堤顶不致过早劈裂,保证灌浆效果。护壁管为DN100 的无缝钢管,长5 m。下管方法:悬吊起护壁管放入孔内,上管口在离地1.0 m 时用布缠绕护壁管,徐徐落下;在离地0.3 m 时,再用布条二次封堵孔口并填土夯实,防止浆液从孔口冒浆。上述封孔方法在施工中效果较好。
3.5.3 灌浆施工
浆液由泥浆泵通过注浆管压入孔内,排气完毕后,关闭阀门,向孔内注浆直至大堤劈裂冒浆。(工艺流程图详见图3-2)
灌浆开始先灌稀浆,水泥浆比重控制在1:2,等孔口压力突然下降后,再次将比重提高到1.4~1.6 之间。每个灌浆孔都要经过多次复灌,前两次应避免坝顶裂缝,后几次复灌时,坝顶裂缝宽度控制在3cm 以内,并在灌后能基本闭合。每次灌浆量控制在每米0.5~1m3 之间。黏土坝段每孔复灌间隔时间不少于5d,砂土坝不应少于3d。孔口压力控制在设计最大允许灌浆压力之内。每孔必须达到终孔标准后,方能起管,直至浆面不再下沉为止,最后加填土夯实。
3.5.3.1 分序分次施灌
先对第一序孔轮灌,采用“少灌多复”的方法,待第一序孔灌浆结束后,再进行二序孔。分序分次施灌能使灌入坝体中的泥浆得以尽快析水固结,强度及时提高,同时,能迅速消除由于灌浆引起坝体中局部孔隙水压力升高的威胁,保证大坝施工期的安全,并能促使灌入坝体内的泥浆黏粒向两侧移动,使黏粒在坝体与泥浆交接处进行定向排列,形成一层防渗性能很强的泥浆层。
3.5.3.2 注浆方法
采用孔底注浆全孔灌注的方法,注浆管下至距孔底20cm 左右,泥浆从注浆管下口沥出,使坝体由下部逐渐向上劈开,复灌2~3 次或基本不吃浆时,将注浆管提升1~2m, 达到间
隔时间后,再复灌,直至注浆管距坝顶2m 左右为止。
3.5.3.3 压力控制
灌浆压力是劈裂灌浆施工中一个重要控制指标,控制灌浆压力以“内劈,外不劈”为原则,应注意掌握:起始劈裂压力、裂缝的扩展压力、最大控制灌浆压力。对于初灌和复灌时不起压的钻孔,控制压力为P0≤50kPa; 一般坝体灌浆控制压力为50~300kPa。灌浆孔口压力需要现场灌浆试验确定。
3.5.3.4 弯曲坝段灌浆
弯曲坝段灌浆采用一次成孔轮灌法的施工工艺。在转弯段施工轴线上,将设计灌浆孔连续钻完,然后逐孔轮流灌浆,单孔每次灌浆量要少, 发现孔口有裂缝时就停灌,改灌另孔,当每个钻孔都形成小的裂缝,而且互相交接,灌浆量再逐渐增加,直至灌完形成与转弯段轴线一致的泥浆防渗帷幕为止。
3.5.3.5 岸坡坝段灌浆
岸坡坝段沿坝轴线布孔,一次成孔采取轮灌,或由河谷坝段向岸坡推进,钻一孔灌一孔,灌浆压力控制在50~100kPa,当岸坡段出现斜缝时,先对斜缝进行充填灌浆处理,灌浆压力采用50 kPa,然后再进行劈裂灌浆施工。
3.5.4 灌浆效果检查
主要方法有:标准贯入试验、弹性波法、现场透水试验、现场载荷试验等。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