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电线路铁塔基础钻孔灌注桩作业木桩平台施工工法
摘要:在经济发达的苏南地区,输电线路被设计在河流、鱼塘、湖泊中将成为常态,这就增加了塘中铁塔基础施工的难度,本文通过理论和实践探讨一种方便、经济的钻孔灌注桩施工方法。
关键词:水中钻孔灌注桩木桩平台 施工工法 前言
浅水中钻孔灌注桩施工一般有筑岛法、围堰法及专业施工平台等施工方法,相对于输电线路单基混凝土量小、投资较少,以上方法不是一种经济的施工方法;且以上施工方存在一定的弊端,如影响河道通航、防汛工作的开展等,且成本较高;而采用木桩作为支撑体系搭设工作平台进行施工能够克服这些弊端,有着明显的技术优势和经济效益。本文在总结以往施工经验的基础上,以我公司施工的一条220kV同塔四回路铁塔钻孔灌注桩基础为例进行施工方法设计;本工程铁塔基础位于太湖中,施工位置水深约3.5米,铁塔基础设计采用四腿钻孔灌注桩,中心距岸边约340米,混凝土总量为197.31m3,钻孔灌注桩桩径为2米,桩长28米,基础根开15.3米。
2. 施工平台方案
根据设计图纸及现场施工需要,本方案将整个水上钻孔平台搭设成一个整体的施工平台,根据设计资料及后期铁塔组力需要,施工平台设计尺寸为长30米,宽25米长方形。平台木桩采用稍径不小于200mm的松木,间距1m;木桩顶部采用200×200mm×3m方木炼成整体,顶面铺设50mm×500mm×3m木板形成平台。平台搭设完成照片见图一。
2.1木桩施工
根据水文地质条件及相关施工要求,木桩宜采用稍径不小于200mm的松木,入土深度不小于3m,桩顶标高至少在施工时最高水位以上0.5m。木桩沉桩采用自制简易打桩船锤击施工,沉桩前应先将下端内径略大于桩径的钢制桩帽套入桩头,以避免因锤击时转动扭力损坏桩身;桩帽与桩头及桩锤与桩帽间应置以防振硬木垫或粗麻绳组成桩垫,以吸收桩锤的直接冲击力。沉桩时,应随时注意桩垫的使用情形,如木质变紧密或失去弹性时,应立即更换,直至木桩无法打入后,应将桩头打毛,并将打破部分予以水平截齐,使桩顶在设计高程处。
2.2 剪刀撑及桩顶纵、横梁设置
钻孔灌注桩作业木桩平台照片
木桩施工完成后水面以上用半圆木或方木做剪刀撑,每三根木桩联成整体,采用扒钉固定,以利于木桩平台的稳定。桩顶上采用200 mm×200mm×3m方木,设置纵、横梁,方木与木桩采用扒钉固定,方木接头必须设在桩顶上。
2.3 钻机框架支座安装
钻机框架支座安装采用木排桩搭设木栈桥作为吊车平台进行吊装,钻机框架支座安装在纵、横梁上,采用φ16螺栓固定,以防止灌注桩施工时支座移动。钻机安装可采用浮吊(离岸较近时可采用吊车,离岸较远时可采用木排桩搭设木栈桥作为吊车平台)吊装至钻机框架支座上,安装后的底座和顶端应平稳,钻机转盘中心、天车中心与护筒中心应三点一线,在钻进中不应产生位移,否则应及时处理。
2.4埋设钢护筒
护筒宜高出水面1~2m,一般情况埋置深度宜为2~4m,护筒安装前用仪器放出桩位后标志在平台上。利用钻机框架支座安设护筒沉放导向架。导向架一般采用型钢或小钢轨制成,平面中间为圆孔,四周为框架,导向架的内径比护筒外径大6~8cm。下沉时将导向架吊装在平台上的方孔上,对好中心,垂直下落置于河底,然后用加压或锤击使它沉至稳定的深度,导向架顶端应低于平台。
荷载及平台尺寸设计
按照每次施工一条腿(单腿设计混凝土量为49.33m3)、混凝土现场搅拌进行设计,机具、材料及其它荷载明细如下表:
机具、材料堆方及荷载分布情况(根据场地大小及施工方便性设计):
从上表可知:
机具、材料堆方及操作空间小于平台面积,因此平台大小满足施工要求。
从荷载分布情况看石子堆放区域的荷载最大,因此对平台荷载验算时选择石子堆放区即可。
4.平台结构荷载校验
4.1主梁受力计算
根据木桩设计布置,纵、横向主梁的最大间距1m,该梁为静定同截面三等跨
距结构,梁受均布荷载。均布荷载:q=12kN/m,木材抗弯强度[σ]= 14.5 N/mm2,抗剪强度[σ]= 7.5 N/mm2。
4.1.1 梁的抗弯计算
弯矩公式:M=KM qL2
KM——弯矩系数;等截面三跨梁取0.101
q——均布荷载;
L——梁长。
Mmax= 0.101×12000×12=1212(Nm)
木方的截面力学参数为:
截面惯性矩:I=bh3/12=200×2003/12=1.33×108
截面抵抗弯矩:w= bh2/6=200×2002/6=1.33×106
木方的抗弯强度计算:
σ= M /w=1212000/1.33×106=0.911(N/mm2) 19.91 kN
满足要求。
4.3木桩稳定性计算(木材弹性模量E=6272MPa,木桩长度L=8m)
木桩截面惯性半径:==50 (mm)
木桩长细比:λ=L/i=6/0.05=160>λp=59
故而属于大柔度杆件。
临界应力:σ0===6.27MPa
杆身抗弯刚度临界荷载计算:
[P]=σ0×A=6.27×3.14×2002/4=196.88(kN)>P=19.91 kN
木桩满足抗弯刚度要求。
经以上受力计算,本施工方法切实可行。此种施工方法在施工过程中,比传
统的筑岛、围堰法更具优越性,不仅解决了施工的安全性,而且速度快,经济效益好,现场实际使用效果良好,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