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相关概念
1 孕婴指从怀孕到出生
2 婴幼儿教育(也称为早教)指从0到3岁的小孩。0-3岁是儿童大脑高速发展的时期,是儿童多元潜能发展的关键期3 幼儿园教育是指从3到6岁的小孩。4 小学教育指从6到12岁
二 相关政策法规
1 国务院《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01-2010年)指出,“儿童期是人的生理、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教育必须从儿童早期着手培养。”教育部“十五计划”也明确指出要“重视发展儿童早期教育,努力使城乡儿童在入小学前能够接受多种形式的学前教育。
2 2001年9月,北京市颁了全国首部《学前教育条例》,将北京人受教育的法定年龄,从三岁提前到零岁
3 2003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颁布,该部法律的重要突破之一,就是确认对教育的投资可以得到合理的回报
4关于有条件的人可以生二胎,国家现在没有任何的政策方面的表态。但有关的政府官员表示中国2040年会达到16亿人口高峰,以后才会慢慢减下来,政策不可能总是不变,但不会那么快变
三 中国婴幼儿数量、分布等有关情况
1依据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结果:中国0-6岁的婴幼儿达到1.4亿,其中城
镇0-6岁婴幼儿为5200万左右。全国每年出生的人口在 1600万左右,0-3岁的人口有6900万,其中城市0~3岁的婴幼儿数量超过1000万(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
2 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
全国人口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56157万人,占总人口的42.99% 全国人口中,0-14岁的人口为26478万人,占总人口的20.27%
(2006年3月公布的数据)
3《中国人口统计年鉴》的数据显示,中国0-3岁的婴幼儿共7000万人,其中城市0-3岁的婴幼儿数量为1090万人(2006年公布的数据)
4中国目前的平均人口出生率约为7‰,这意味着每小时将诞生至少2000名婴儿,每年的新生婴儿数量达到2000万,0~3岁的婴幼儿总量就达到了7000万(2006年10月公布的数据)
5 几个主要大城市的情况:
《1》珠三角区域,2005年出生人数为39.99万人,占全省的37.2%。分城
乡看,广东省2005年城市出生人数为41.07万人,占全省的38.2%;镇出生人数为16.38万人,占全省的15.2%;乡村出生人数为50.12 万人,占全省的46.6%。
珠江三角区域指广州市、深圳市、珠海市、佛山市、江门市、东莞
市、中山市、惠州市、肇庆市(2006年4月广东统计网公布数据)
广州市每年平均有6.53万(此数据为计算所得)个新生的婴儿 2005年末,全市户籍人口数达750.53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2.86万人,增长
1.7%;人口出生率为8.85‰,死亡率为5.64‰,自然增长率为3.21‰。
(来自2005年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的数据)
《2》南京市在1995年~2005年期间,婴儿出生水平相对平稳,在长达十年的
时间内,婴儿出生数年平均在5万人以内窄幅波动。预测,2004年~2010年全市各年度的婴儿出生人数大约是:4.6万、4.8万、5.1万、5.4万、5.9万、6.6万、7.2万,其中市区各年度婴儿出生数大约是:3.1万、3.3万、3.6万、4万、4.4万、5万、5.5万。2011年~2020年全市婴儿出生人数仍持续上升,2015年达到9万,2020年约为10万。 (数据来自2004年南京首次发布人口预测通报)
《3》北京市2005年11月1日零时,北京市常住人口为1536万人,与2000年
11月1日零时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常住人口1382万人相比,增加了154万人,增长11.14%;年平均增加31万人,年平均增长2.14%。全市常住人口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1284万人,占常住人口的83.62%;居住在乡村的人口252万人,占常住人口的16.38%。常住人口出生率为6.29‰(即每年平均有9.67万新生婴儿,其中居住于城镇的年新生婴儿为8.09万.此括号中数据为计算所得)
(有关数据来自2005年北京市1%人口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
《4》深圳市2005年全市年末常住人口827.75万人,按可比口径比上年末增
加26.95万人,增长3.4%。其中户籍人口181.93万人,增加16.80万人,增长10.2%,占常住人口比重22.0%;暂住人口645.82万人,增加10.15万人,增长1.6%,占比重78.0%。户籍人口出生率12.64‰,比上年增加1.06个千分点(即深圳市户籍人口年均新生婴儿有2.3万,按户籍人口出生率计算全市常住人口年均新生婴儿为10.46万。括号中数据为计算所得)
(数据来自深圳市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5》上海市2005年年末全市户籍人口为1360.26万,非农业人口为1148.94
万.全市年均新生婴儿为8.25万,出生率为千分之6.08,(非农业人口年均新生婴儿为6.99万,此数据为计算所得)全市自95年开始已经连续10年负增长,但近几年负增长率已经有所减少,最高为负的千分之3.24,最低为负的千分之1.16,2005年为负的千分之1.46(有关数据来自上海统计年鉴2006)
《6》天津市2005年底总人口为1043万人,户籍人口939.31万人,其中,农
业人口376.91万人,非农业人口562.40万人。全市常住人口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783.06万人,占总人口的75.11%;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了3.12个百分点。全市常住人口中,0-14岁的人口为131.36万人,占总人口的12.60%,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了4.13个百分点。2005年全市人口出生率为7.44‰,人口死亡率为6.01‰,人口自然增长率为
1.43‰,人口进入低速增长期。(全市年均新生婴儿为7.76万,城镇人口年均新生婴儿为5.83万,此数据为计算所得)
(有关数据来自2005年天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与天津市2005年人口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
汇总六大城市年均新生婴儿人数,只计算城镇或是非农人口以2005年数据为基准计算
排名 城市 年均新生婴儿(万人) 占全国出生比率 占全国城市出生比率
1 深圳市 10.46 5.51‰ 29.06‰2 北京市 8.09 4.26‰ 22.47‰3 上海市 6.99 3.68‰ 19.42‰
4 广州市 6.53 3.44‰ 18.14‰5 天津市 5.83 3.07‰ 16.19‰6 南京市 3.6 1.89‰ 10‰
总数 41.5 21.84‰ 115.28‰
注:(1)六大城市年均新生婴儿数据均来自2005年,因此推算2005年全国新
生婴儿为1900万 ,2005年全国城市新生婴儿为360万
(2)深圳市常住人口年均新生婴儿数据为10。46万,由于无法得到常住人口
出生率,是以户籍人口出生率12.64‰作为基准计算,可能存在偏差。
四 婴幼儿市场相关的产品内容1整个市场按产品类型分:
(1) 生活用品类:孕妇生理用品、哺乳用具、纸尿裤、童床、童车、婴儿
成长、辅助用具、婴儿安全、保护用品、专用电器、儿童家具
(2) 护理类:清洁及护肤用品、专用卫生护理和消毒用品用具(3) 服装类:孕妇装、婴儿装及保暖用品、幼儿装
(市场上比较常见的品牌,如米奇妙、史奴比、巴布豆、小熊维尼等都是国外品牌,它们几乎充斥了我国整个高端童装市场)
(4) 玩具类:各种玩具、模型、成长纪念品(市场上流行的婴儿纪念品包
括:胎毛笔、胎毛画、手足秀)
(5) 食品类:婴儿喂养食品、奶制品、保健品、滋补品、健康饮品
(6) 智力培养类:各种智力开发玩具、书籍、音像及软件制品、特色教育
机构
(7) 孕幼服务类:孕幼护理、健康指导咨询及服务机构、摄影机构 (8) 保险产品:少儿保险
2 有关产品市场占有率
a.食品
超市、大型商场80%,批发市场0,专卖店20%,其它极低。b.车床类
超市、大型商场20%,批发市场50%,专卖店25%,其它5%。c.服装类
超市、大型商场40%,批发市场45%,专卖店15%,其它极低。d.清洁日化类
超市、大型商场40%,批发市场25%,专卖店30%,其它5%。e.快速消费用品类
超市、大型商场5%,批发市场30%,医院10%,专卖店55%,其它极低。f.奶瓶奶嘴
超市、大型商场30%,批发市场30%,专卖店30%,其它10%。g.其它用品类
超市、大型商场5%,批发市场50%,专卖店25%,其它20%。h.育婴及幼教图书
超市、大型商场0,批发市场5%,专卖店5%,书店80%,其它10%。i.婴幼儿音像制品
医院10%,音像店60%,其它30%。j.玩具类
超市、大型商场50%,批发市场30%,专卖店10%,其它10%。注:此上数据及分析均为05年10月之前
3整个市场按时间阶段分:
(1)从怀孕到出生阶段:主要有胎教、孕妇辅导、孕期保健、产后恢复、食
品类、护理类等
(2)从0到3岁阶段:主要有母婴护理、教育、食品类、玩具类、护理类、
保险类、生活用品类、智力培养类等等
此阶段有些幼儿园或是教育机构开展托儿教育,分为全托与日
托两种。(此阶段的教育也称为早教)
(3)从3到6岁阶段:此阶段是小孩子上幼儿园阶段(小班、中班、大班)
主要有产品与第二阶段的差不多,但关于才艺方面有关的乐器购买会从此阶段开始
(4)从6到13岁阶段:此为小孩子上小学的阶段4婴幼儿教育市场
《1》组织模式:A有固定的机构营业场所,面授式 此为市场主要形式 B网络教育,建设网站 主要提供文字信息
C出版物 包括幼儿读物 图书,卡片,挂图等可视读物,磁带,音像制品
及软件光盘
《2》组织模式A的有关产品:(固定场所型)
(1)语言开发,智力开发,创造力开发,才艺培养,潜能开发 (2)亲子教育,主要针对父母的教育
(3)营养保健婴幼儿益智按摩操
(4)对宝宝的体格、智能、情绪与社会行为等进行全面细致的测评,根
据测评结果,针对宝宝目前发展水平和特点专门设计不同的、有效的个别成长教育方案
(5)阅读培养
(6)语言教育(主要针对外语)
五 中国婴幼儿教育市场情况
(一)有关婴幼儿教育消费力资料
1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2001年调查显示,我国城市家庭教育消费占家庭消费比重已从1999年的52%上升到2001年的65.5%,有56.5%的家长把对子女教育的投资列为第一位,每个幼儿家庭平均每年为孩子教育投资超过3000元。
2超过半数的中国城市家庭,孩子每月花费占家庭总收入的20%以上,44%的家庭每月用于养育子女方面的费用在500元至1000元之间。
3从教育支出上看,以北京市为例,月收入在1500元的家庭孩子月消费额为532元,月收入到达5000元的家庭每月用于孩子的消费额则是1135元。如果每个孩子月消费额的30%用于教育消费,最低的数字则为每月150元,市场前景为数百亿元。
4调查显示,以深圳市为例,月收入在2000元以上的家庭孩子月消费额为552元,月收入达到5000元以上的家庭孩子月消费额为1165元。如果每个孩子月消费额的30%用于教育消费,最低的消费则为每月150元。 (2006年的数据)
5上海仅新生儿用品的月平均开销就高达800多元。不包含婴幼儿的胎教、早教支出。
(二)有关市场预测资料
1有关人士认为,婴幼儿市场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
2尼尔森的研究报告称,预计2 007年中国母婴产品能达到7500亿元规模,光奶嘴、奶瓶就高达350亿元左右。
3据市场调研资料显示,如果将中国的城市按发达程度、消费水平由高到低划分出 A、B、C三类城市的话,C类城市每个家庭每个月用来购买孩子的食品、保健品、智力开发及玩具等的费用平均为420元,B类城市为590元,A类城市则高达740元
在婴幼儿用品行业中,利润最高的是服装、图书音像以及保健品等产品。服装的利润率基本能达到40%,而图书、保健品的利润率因产品不同存在着比较大的差异,大致为10-40%,奶粉、辅食、洗护用品和童车童床的利润率最低,大致只有10%乃至5%左右
4有关专家断言,在未来五六年中,我国婴幼儿教育市场消费额将达到
上千亿的规模!(2006年7月数据)
六 婴幼儿市场购买
(一)购买方式:A当面购买消费(即指到固定场所,此为主要方式) B网络购买
C电话订购或是邮购(二)购买类别:
1、自购型:购买者一般为婴幼儿的父母,这种群体的消费相对理性,一般会考虑到 实用性和价格,他们购买的场所一般在母婴店和超级市场; 2、居中型:购买者一般为婴幼儿的祖父母、外祖父母,这种群体相对自购型消费者 来说,理性较低,相对礼品型消费者,理性稍高;他们能清楚认识到自己和自己儿女辈的遗 憾,一般都不能容忍这种遗憾在自己祖孙辈身上重演。这种类别的消费者比较容易受传播的 影响;
3、礼品型:购买者一般为婴幼儿家庭成员的所有亲朋好友。这种群体容易产生一次 性购买行为。
(三)购买行为分析
1 婴幼儿用品的目标消费群主要是0-6岁的婴幼儿的家庭成员,是代位消费
品,不是婴幼儿直接购买,而是其父母、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叔叔、阿姨等代为购买
0岁至5岁的学前儿童,几乎完全依赖父母的决策。
6岁至9岁。是一群喜欢流行的群体,也是最重量级的电视观众。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消费地位的不断提升,他们影响父母购物行为的能力越来越强。 10岁至13岁,喜爱模仿青少年的一群,这个阶段的儿童的消费能力增强,在许多情况下,他们不仅参与购买决策,而且还会逐渐成为家庭购买的主要决策者。
2 婴幼儿产品购买主要集中在服装、玩具和文具等方面。服装一般由家长安排,文具和玩具的购买主导方在儿童。调查显示,30~40%的儿童产品的购买受儿童意愿的影响
3 由于婴幼儿非常娇嫩,因此孩子的父母在购物时大都会把安全和质量放
在第一位,很舍得为孩子花钱。这种消费心理可以说大城市与中小城市的差别并不明显。
4 关于婴幼儿教育的购买行为 教育改变消费者观念
客户把需求转化为行动还需要过程,主要是由于观念认识问题. 在北京能够接受这种教育的人月均家庭收入在5000元左右,在其他省会城市或者地级市接受这种教育的月收入在3000元左右。但是真正愿意拿出时间和精力愿意接受教育的不会超过5%。原因主要是,人们对婴幼儿早期教育观念只是处于初始的萌芽状态。人们通常认为,孩子上小学,上幼儿园是必需消费品,但是0~3岁的幼儿教育就不算必需消费品
相关数据统计于2010年9月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