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意榕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甘蔗与斑茅后代重要性状的相关和通径分析

甘蔗与斑茅后代重要性状的相关和通径分析

来源:意榕旅游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广东农业科学2006年第7期 19 甘蔗与斑茅后代重要性状的相关和通径分析 陈勇生 ,邓海华。,梁计南 ,李奇伟。,谭中文 (1.广州甘蔗糖业研究所,广东广州摘510316;2.华南农业大学农学院,广东广州510642) 要:对供试材料主要性状与蔗茎产量、蔗汁蔗糖分的相关和通径分析表明,茎径、有效茎数与蔗茎产量的相关系 数虽然较小(分别为0.0808、0.3658),但有效茎数对蔗茎产量的直接影响最大(1.7935),茎径次之(1.5979);叶片酸性转 化酶活性、酸性转化酶活性/中性转化酶活性均与蔗汁蔗糖分存在较大负相关关系(分别为一0.5593、一0.661l,后者达 显著程度),前者直接作用大,而后者间接作用大。 关键词:甘蔗;斑茅;BC.品系;相关和通径分析 中图分类号:S531.0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874X(2006)07—0019—04 Correlation and path analysis on the characters of the progenies of Erian rzanthUS aruna thus arundinaceus and Saccharum f cinarumceus an Oaccnar m o?zcz7-  ar m CHEN Yong—sheng。,DENG Hal—hua。,LIANG Ji—nan2,LI Qi—wei ,TAN Zhong—wen2 (1.Guangzhou Sugarcane lndustr3,Re.arch hzstitute,Guangzhou 510316,China; 2.College ofAgronomy,South ChinaAgricultural University,Guangzhou 510642,China) Abstract:The relationship among cane yield,sucrseo content of cane juice and the main characters of the tested materials was analyzed by the correlation and path coefficient.The results were as follows: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0.0808 and 0.3658)among stalk dimetaer,millable stalks per hm and cane yield were small,but the direct effct(1.7935)ofe millable stalks per hm2 to ane cyield ranked the fisrt.the stalk dimetaer ranked the second(1.5979);both the acid inverta ̄activity and ratio of acid to neutral invertse actaivity in leaves showed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sucrose content of cane juice(一0.5593 and 0.661 1.the latter was in a signifiantc leve1),and the direct contribution of acid invertse aactivity to sucrose content of cane iuice was important while the contribution of ratio of acid to neutral invertase activity was mainly indirect. Key words:Saccharum officinarum;Erianthus arundinaceus;BCI lines;correlation and path analysis 国内外对斑茅[Erianthus arundinaceus(Retz) Jeswiet]及其后代的研究不多,近年来主要集中在斑茅 1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后代的真伪鉴定及杂交利用两个方面。自邓海华 等[ 12001年育成经鉴定为真杂种的斑茅BC】品系以 来,首次开展了有关斑茅F1杂种和斑茅13(21群体的研 究[ 。本文对斑茅13(21品系及其亲本的农艺性状、生 化性状及经济性状进行相关及通径分析,旨在进一步 供试材料为广州甘蔗糖业研究所海南甘蔗育种场 选育的10个斑茅BC1品系(分别为YCE01—80、 YCE01—85、YCE01—86、YCE01—88、YCE0l一89、 YCE01—111、YCE01—123、YCEO1—126、YCEO1— 了解斑茅种质资源与甘蔗回交过程中性状的遗传动 态,为进一步提高其在甘蔗育种中的利用效率提供理 论依据。 收稿日期:2006—03—17 基金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020360) 作者简介:陈勇生(1980~),男,硕士 通讯作者:谭中文(1946一),男,教授,E—mail:tanzhong wen@gmail,com 131和YCE01—134)及其亲本YC96—40(斑茅与甘蔗 杂交的品系,作母本)、CP84—1198(甘蔗栽培品种,作 父本),共12个品种(系)。 1,2试验方法 试验在华南农业大学试验场进行,采用育苗移栽 方式,2003年12月20日育苗,2004年3月14日移 栽;2行小区,行长3 m,行距1.1 ITI,小区面积6.6 m2, 3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大田每hm2下种量为19 695 段双芽苗。田间管理与一般大田生产相同。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20 收获时分别调查分蘖率(X1)、地上部干重(X2)、 十2叶叶长(X3)、+2叶叶宽(X4)、+3叶叶角(X5)、 分析 相关分析结果(表1)表明,分蘖率分别与地上部 干重、有效茎数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并与+3叶 叶角和茎径显著负相关;地上部干重与+3叶叶角呈 茎长(X6)、茎径(X7)及有效茎数(X8),估算产量 (YI);2004年l2月在广东农科院采用近红外光谱测 定蔗汁蔗糖分(Y2)。 2004年7月分别测定硝酸还原酶活性(X9)、酸性 转化酶活性(XlO)、中性转化酶活性(Xl1)及其比值 (束缚水含量/自由水含量,X12)、蛋白质含量(X13)、 还原糖含量(X14)、丙二醛含量(X15)、脯氨酸含量 (XI6)等生化性状[ ]。 相关及通径分析参照区靖祥编著的《多元数据的 统计分析方法》l9 。 显著负相关;茎径与有效茎数之间呈极显著负相关; 茎长与蔗茎产量达显著正相关;有效茎数与蔗汁蔗糖 分显著负相关。 通径分析结果(表2)表明,茎径和有效茎数对蔗 茎产量的直接作用较大;分蘖率对蔗茎产量、蔗汁蔗糖 分的间接作用较大。此外,茎长对蔗茎产量的直接作 用为0.4544,间接作用为0.2419,说明在甘蔗杂种后 代选择过程中,两者都不容忽视。 2.2生化性状与蔗茎产量、蔗汁蔗糖分的相关及通径 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 农艺性状与蔗茎产量、蔗汁蔗糖分的相关及通径 由表3可以看出,叶片酸性转化酶活性/中性转化 表1 农艺性状与蔗茎产量、蔗汁蔗糖分的简单相关系数 性状 薷—_ —— — _— — — __面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21 酶活性与还原糖含量、脯氨酸含量均呈显著负相关,而 还原糖含量与脯氨酸含量显著正相关;中性转化酶活 著负相关,而叶片酸性转化酶活性与蔗汁蔗糖分亦显 著负相关。 通径分析结果(表4)表明,叶片酸性转化酶活性、 性与酸性转化酶活性显著正相关,而与蔗汁蔗糖分相 关性不显著,这是因为本试验是在7月份测定的叶片 转化酶活性,此时,正是甘蔗快速生长期,光合产物主 要用于植株本身的生长需要,糖分积累较少。另外,叶 片酸性转化酶活性/中性转化酶活性与蔗汁蔗糖分显 酸性转化酶活性/中性转化酶活性对蔗汁蔗糖分的作 用,前者直接作用较大,而后者则间接作用大于直接作 用;硝酸还原酶活性对蔗茎产量的直接作用和间接作 用相当。 表3生化性状与蔗茎产量、蔗汁蔗糖分的简单相关系数 表4生化性状与蔗茎产量、蔗汁蔗糖分的通径分析 3讨论 以制糖为目的甘蔗,单位面积的蔗茎产量是由有 径的直接作用达1.5979,有效茎数最大达1.7935,这 与何启钧等 ll_的结论一致,然而它与蔗茎产量的相关 系数却较小,仅为0.3658,这可能是由于有效茎数通 过茎径存在一个较大的负间接效应(一1.3642),掩盖 了有效茎数对蔗茎产量的直接效应。茎径与蔗茎产量 效茎数和平均单茎重构成,而单茎重则由蔗茎的长度 (茎长)、茎径和比重决定 。在产量构成因子当中, 茎径与有效茎数对蔗茎产量的直接影响很大,其中,茎 的相关系数为0.0808,也存在类似的情况。这说明仅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22 依靠相关性来选择是不够的,应与通径分析结果相结 标记辅助选择[J].甘蔗糖业,2002(1):1—5. 合方可得到较为准确的结果。茎长与蔗茎产量显著正 [2]符成,邓海华,陈西文.海南甘蔗育种场斑茅研究利用 相关(0.6963),其中既有直接作用,又有间接作用;另 [J].甘蔗糖业,2003(6):1—5,14. 外,茎径与有效茎数之间的极显著负相关关系 [3]邹琦.植物生理生化实验指导[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 (一0.8537)也进一步证明了产量构成因子间是相互矛 社,1995:27—30. 盾和制约的l J。何启钧等[¨]研究表明,在直接选择 [4]陈伟栋,陈西凯.甘蔗叶片转化酶与甘蔗进化生长和糖分 时,要同时改良单茎重与公顷有效茎这2个性状是困 积累的关系[J].四川甘蔗,1985(3):27—36. [5]陈建勋,王晓峰.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M].广州:华南理 难的,必须适当协调这两者的关系。其次,在甘蔗品质 工大学出版社,2002:54—55. 方面,蔗汁蔗糖分对甘蔗蔗糖分的直接效应最 [6]山东农学院,西北农学院.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M].山 大_l -l 。本试验中,产量性状中的有效茎数对蔗汁蔗 东: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80:196—200. 糖分显著负相关(一0.6212),与前人研究报道一 [7]刘祖琪.张石诚.植物抗性生理学[M].北京:中国农业 致[ 。 出版社,1994:370—372. 另外,叶振邦[ ]研究了8个甘蔗不同品种(种)间 [8]张殿忠,汪沛洪,赵会贤.测定小麦叶片游离脯氨酸含量 叶片中的酸性转化酶、中性转化酶在不同生长期的活 的方法[J].植物生理学通讯,1990(4):62—65. 性。结果发现,在所测定的各个时期,品种(种)间叶片 [9]区靖祥,邱健德编著.多元数据的统计分析方法[M].北 酸性转化酶以及酸性/中性转化酶活性比率的差异,始 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161—176. 终保持同一的变化趋势,即高糖类型品种(种)具有低 [10]苏广达主编.作物学[M].广东: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201—222. 酸性转化酶活性,酸性/中性转化酶活性比率低;低糖 [11]何启钧,林彦铨,张加明,等.甘蔗产量性状与品质性状 类型品种(种)则相反。本研究中得出的酸性转化酶活 的相关与通径分析[J].甘蔗,1995,2(3):6—12. 性、酸性转化酶活性/中性转化酶活性比率均与蔗{十蔗 [12]李奇伟主编.现代 蔗改良技术[M].广州:华南理工大 糖分存在较大负相关关系(分别为一0.5593、 学出版社,2000:130—131. 0.6611,后者达显著水平)的结果与上述结论一致。 [13]Punia M S.甘蔗蔗茎产量的相关和通径分析[J].甘蔗 通径分析还进一步指出,前者直接作用大,而后者间接 糖业——甘蔗分刊,1984(6):52—53. 作用大。 [14]龚得明,林彦铨,陈如凯.甘蔗蔗茎产量、蔗糖分和蔗糖 产量的通径分析[J].甘蔗糖业,1992(4):9—14. 参考文献: [15] 叶振邦.甘蔗不同品种(种)间叶片中酶活性差异的研究 [1]邓海华,廖兆周,李奇伟,等.斑茅 杂种选育与同工酶 [J].作物学报,1987,l3(2):157—162. 盥 } j;}盥 坐 (上接第18页) 育苗水床供水和托盘育苗水分管理的特点,采取间断 强大的根系;但根系活力和多酚氧化酶活性方面托盘 供水、干湿交替的水分管理模式,烟苗生长空间明显改 苗和沙床苗却明显高于漂浮苗,而沙床苗又高于托盘 善,促进了烤烟幼苗的生长和烟苗素质的提高。因此, 苗,这对烟苗移栽大田后的早生快发起着至关重要的 沙床育苗技术较适宜于广东烟区。 作用。 塑料托盘沙床育苗技术的研究还刚刚开始,对育 3结论与讨论 苗基质取材和管理技术还有待进一步研究与完善。 参考文献: 3种育苗方式的基质材料和方法不同,苗床的小 [1]董建新,王树声,李秋剑.烤烟托盘假植育苗与直播漂浮 气候条件也不一致,3种烟苗在苗期也表现出一定的 育苗对比试验[J].烟草科技,2003(2):35—39. 差异。试验结果表明:沙床育苗具有幼苗生长快,烟苗 [2]郭生国,梁嘉勋,苏秋勤,等.烤烟直播塑料托盘浅水育苗 株高、叶数合理_5 J、单株叶面积大,根系发达、干物质 技术研究初报[J].中国烟草科学,2001(2):30—32. 积累多的优点。 [3]潘文杰,姜超英,李继新.漂浮系统热量状况及对烟苗素 沙床苗和漂浮苗的根系总吸收面积和根系活跃面 质的影响[J].中国农业气象,2003,24(4):58—61. 积明显高于托盘苗,但沙床苗和托盘苗的根系活力和 [4]邹琦.植物生理学测试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1995. 叶片的多酚氧化酶活性明显高于漂浮苗。 [5]刘国顺.烟草栽培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沙床育苗日温度变化与托盘苗相似,积温又稍高 [6]高煜珠,韩碧文,饶立华.植物生理学[M].北京:中国农 于托盘苗,同时又有充足的水和营养供应,集中了漂浮 出版社,199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rrf.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