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意榕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小二黑结婚》出版始末

《小二黑结婚》出版始末

来源:意榕旅游网
. ................—● 赵树理写的《小二黑结婚》 是根据真实原型创作的小说,由 于他的语言风格和创作理念非常 贴近群众,所以小说刚一杀青封 笔,人们就迅速以手抄本的形式 在小范围里流传开来。赵树理最 先是把写好的(小二黑结婚>手 稿,送给支持器重自己的中共中 央北方局秘书长兼北方局党校教 务主任的杨献珍审阅,想请他提 点意见。杨献珍读后,认为这是 一篇通俗活泼、格调清新的好作 品,又将它推荐给了北方局妇委 书记浦安修看。出身于书香门第 的浦安修,文化底蕴深厚,政治 水平也高,且在文艺上也很内行。 她看了小说稿后,对杨献珍和其 他一些同志说: “自五四文学革 命以来,许多作家从个性解放的 要求出发,对青年男女的爱情作 过很多生动的描写,在那些故事 里,他们或者是相爱而不能结合, 或者是结合后还是终生不幸,主 人公的命运总是悲惨的,作品的 情调总是阴郁的;而在《小二黑 结婚>里,我们看到了一对健壮 的男女青年,在光明的天地里为 了自身的幸福,在理直气壮地进 行斗争”。她认为《小二黑结婚> 是别开生面的一个杰作,是不可 多得的一篇好作品。浦安修作为 八路军副总司令兼中共中央军事 委员会华北分会书记彭德怀的夫 人,在工作之余还有一项为丈夫 搜集、提供好书的特殊任务。在 那个好书匮乏的年代,当彭德怀 一见到(,J、二黑结婚>,便喜不自 禁地连夜阅读,仅用一个晚上就 看完了,并拍案口q绝,大为赞赏。 根据丈夫的意见,浦安修立即向 太行新华书店负责人建议尽快出 版该书,并特别强调彭德怀和杨 献珍非常欣赏和重视该书。但过 后却如石沉大海,杳无音信。 原来,当时的太行新华书店 负责人认为, <小二黑结婚>将 基层抗日民主政权的干部写成了 横行霸道的新恶霸,担心出版后 会导致不好的社会影响,因此建 议赵树理将小说中那两个村干部 金旺、兴旺的形象删掉。但赵树 理坚持认为,这是很真实的,不 能抹。金旺、兴旺是混进基层政 权的坏分子,小二黑、小芹是在 党领导下成长起来的一代新人, 他们之所以敢跟村子里的这两只 “老虎”进行斗争,是他们确信边 区政府一定会保护他们的正当权 利。而新华书店负责人则认为, 即便是真实的也不能这样写,这 么写就暴露了解放区的阴暗面, 是在给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政权抹 黑,会产生不良的社会影响。一 些文化领导人认为,这部小说是 一本庸俗化的小故事,不值得出 版,当前的大事是抗日,应当高 歌边区军民伟大的抗日战争,而 不是儿女婚事。且现在纸张很紧 张,出这样的书,没有多大价值。 三个月过去了, 《小二黑结 婚》迟迟不能出版,赵树理又将 书稿取回,再次交到杨献珍手中。 于是,杨献珍就亲自去找彭德怀 反映这一情况。彭总听后很生气, 表示要坚决支持小说的出版,他 略一沉吟便挥毫在一张纸上为该 书写下了题词: “像这种从群众 调查研究中写出来的通俗作品还 不多见”,并特别解释说这是他着 眼于“调查研究”的题词或许能 起点作用,对于不懂文艺的自己 来说,这是头一次如此“班门弄 斧”,但愿也是最后一次。尔后, 彭总又专门请中共中央北方局宣 传部部长李大章将自己的题词转 交给太行新华书店。这样,1943 文学教育2O14.O2 年9月,扉页上印着彭德怀题词 的只有薄薄的22页、土纸铅印本 北版上针锋相对的指出:当前的 中心任务是抗日,写男女恋爱的 谈会上,主持文联日常工作的副 理事长陈荒煤在集中大家的意见 后作了题为《向赵树理方向迈 (4 ̄--黑结婚>就顺利地出版了。 <小二黑结婚>刚一问世便 受到老百姓的空前欢迎。太行新 华书店的文艺作品一般印.8 ̄2000 册就已经达到饱和点了,这本封 面上印着“通俗故事”的小册子 爱情婚姻琐事没有什么意义。杨 献珍看了这篇文章,马上要写文 章进行批驳,浦安修也表示支 持。但彭德怀却表示: “你们不 必为此事急于去打笔仗,老百姓 进》的总结发言,他说: “我们 觉得,应该把赵树理同志的方向 提出来,作为我们的旗帜,号召 边区文艺工作者向他学习,看 齐}为了更好的反映现实斗争, 我们就必须更好的学习赵树理同 心里自然有杆秤,总会有人站出 第一版就连印了2万册仍是供不 来讲公道话的。”彭德怀既有此 应求。翌年3月,新华书店决定 重新排印,再版2万册,并特加 以说明: “这本为老少爱读爱听 的自由结婚的通俗故事,自去年 九月出版以来,风行一时,不几 日就卖完了,本店为满足各地读 者的需要,特再版发行。这次是 用大号字排印,并附有趣的插 图。”与此相伴随的是老百姓在 田问地头、饭桌炕头念叨<小二 黑结婚>的生动情景,堪称中国 现代文学史上的奇观。与此同 时,由武乡光明剧团等根据地文 艺团体带头,数以百计的大、小 剧团纷纷用武乡秧歌、襄垣秧 歌、中路梆子、上党落子、蒲剧 等形形色色的地方戏曲形式,将 《小二黑结婚>的故事搬上舞台。 除了太行山区,这部小说还在冀 中、山东、晋绥、淮北根据地等 地出版发行。 <小二黑结婚》出 版后的盛况,真是大大出平了所 有人的预料。再后来,它还被搬 上银幕,得到了更加广泛的传 播。 与小说受到群众的追捧相 反,当时太行山区晋冀鲁豫抗日 根据地文艺界同行则表现出超乎 寻常的冷淡,众多的报刊杂志也 都在一段时期内一律莫名其妙地 保持沉默。有人摇头说那只不过 是“通俗文艺”,还有人冷嘲热 讽,说这是“海派文艺”。在 <华北文艺>1943年十月号上, 一位刚从外地来太行文联工作的 同志,写了~篇肯定小说的评 论,立即招来了文艺界有些领导 的批评,他们在《新华日报>华 话,杨献珍也只好暂时作罢。然 而,当听到有人说《小二黑结 婚》是“海派货色”时,他还是 禁不住拍案而起: “抗日英雄小 二黑和妇救会积极分子小芹竟被 污蔑成十里洋场的蝴蝶鸳鸯,是 可忍,孰不可忍!”他当即上书 北方局太行分局书记邓小平,请 求主持公道。邓小平为此在好几 次会议上针对《小二黑结婚》的 遭遇批评了一些同志错误的文艺 观点,但这并没有消弭一些人对 《小二黑结婚》的批评和攻击。 1 943年年底,彭德怀又将赵树理 的《小二黑结婚》和他的另一部 小说《李有才板 送给了在延 安的毛泽东,毛泽东特意向延安 文艺界推荐了赵树理,并说: “太行山出了一个了不起的青年 作家!,I。与此同时,郭沫若、周 扬、茅盾等也纷纷著文盛赞这两 部小说的成功。时任中共晋察冀 中央局宣传部长的周扬于1946年 8月26日,发表在《解放日报》 上的《新的人民的文艺》的文章 中为“小二黑”正名,称《小二 黑结婚》是“反映农村斗争的最 杰出的作品,也是解放区文艺的 代表之作”。接着他又在《论赵 树理的创作>专论中称赞“赵树 理同志的作品是文学创作上的一 个重要收获,是毛泽东文艺思想 在创作上实践的一个胜利”,是 “一位具有新颖独创的大众风格 的人民艺术家”,从此结束了文 艺界对(,J、二黑结婚》的争议。 1947年7月25日至8月10日召 开的晋冀鲁豫解放区文艺工作座 志!”自然而然《小二黑结婚> 这部赵树理的成名作与赵树理稍 后创作的中篇小说《李有才板 话>也成为了文学经典,被视作 代表了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 讲话精神的文学典范而成为解放 区文艺工作者争相学习的范本。 1947年2月,赵树理在河北武安 县冶陶村生平第一次接受了美国 记者贝尔登的采访,这位外国记 者在《中国震撼世界>一书中这 样写道:赵树理“可能是共产党 地区中除了毛泽东、朱德之外最 出名的人了”。 此后,以《小二黑结婚>为 标志,中国的新文艺运动进入了 一个新的阶段。 小说《小二黑结婚>从出版 以来,不仅在各根据地流传,同 时也流传到了国民党统治区和日 伪敌占区。据初步统计,当时在 日伪统治区,除手抄本外,能够 收集到的版本就有10多种,如新 华书店1946年版,东北画报社 1947年版,东北大学1947年版, 香港新民主出版社1947年版,山 西吕梁教育出版社1947年版,东 北书店1948年版,华北大学1948 年版等等,解放后出版印行的次 数就更多了。此外还被译为俄、 日、法、捷、罗马尼亚、越南、 挪威、印尼等多国文字,先后在 国外出版了5O余种版本。 《小二黑结婚>的面世,标 志着在一个历史时期内,文化艺 术发展的方向。0 (选自《人民政协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rrf.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