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2018-04-23T10:05:34.563Z 来源:《基层建设》2017年第35期 作者: 陈为公1 宋金涛1,2
[导读] 摘要:在我国建筑施工技术逐渐成熟的今天,建筑行业又迎来了一次大的变革---装配式混凝土建筑。
1青岛理工大学 山东省青岛市 266520;2潍坊昌大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山东省潍坊市 261205
摘要:在我国建筑施工技术逐渐成熟的今天,建筑行业又迎来了一次大的变革---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其主要指相关工厂将生产的构件运输到施工现场后,施工人员采用相应的技术将预制混凝土构件组装起来的建筑。相比传统建筑,该建筑具有绿色、环保等特点,逐渐引起了社会大众的广泛关注。然而,在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发展过程中,仍存在技术水平较低、生产成本高等问题,不利于该产业链的发展。因此,分析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发展;现状;存在问题 1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分类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依据装配化程度高低可分为全装配和部分装配两大类。依据预制构件承载特点,又可分为以承重的结构构件为主的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和以自承重预制外墙构件为主的内浇外挂式混凝土建筑。 2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优点 2.1 施工周期短
采用传统现浇方式,主体结构大概三到五天才能完成一层,由于各专业与主体是分开施工的,其实际需要的工期大约是一层 7 天左右。而装配式建筑的构件采用工业化流水线生产,人员固定,人均生产效率提升 10 倍以上。现场采用机械化组装,减少人工近一半以上,方便快捷,同时项目采用信息化全程管控,及时掌握各方面信息,极大的提高了建造效率。据统计高层建筑可以缩短 1/3 左右的工期。 2.2 降低环境负荷
因为在工厂内就完成大部分预制构件的生产,这就降低了现场作业量,使得生产过程中的建筑垃圾大量减少,与此同时,由于湿作业产生的诸如废水污水、建筑噪音、粉尘污染等也会随之大幅度地降低。采用预制构件不仅可以省掉现场泵送混凝土的环节,有效减少固定泵产生的噪音污染,而且高效的装配式施工速度可以减少夜间施工产生的光污染。 2.3 减少资源浪费
建造装配式建筑需要预制构件,这些预制构件都是在工厂内流水线生产的,流水线生产有很大的好处,其一就是可以循环利用生产机器和模具,这就使得资源消耗极大地减少。与装配建造方式相比,传统的建造方式不仅要在外墙搭接脚手架,而且需要临时支撑,这就会造成很多的钢材以及木材的耗费,对自然资源造成了大量消耗。但是装配式建筑不同,它在施工现场只有拼装与吊装这两个环节,这就使得模板和支撑的使用量极大地降低。 2.4 提高工程质量
3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发展现状
我国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发展始于20世纪50年代,经过了研究、迅速发展、使用和发展缓慢等阶段。2000年以后,国家大力发展低碳经济,装配式混凝土建筑以其能源消耗低、建造速度快与环境污染少等特点,逐步迈向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2010 年,北京市相继推出了《关于产业化住宅项目实施面积奖励等优惠措施的暂行办法》和《关于推进本市住宅产业化的指导意见》,有效的指导装配式建筑项目的实施。同时,国家许多行业协会、设计院所和住建部门逐步展开有关装配式技术的研究工作,纷纷出台了《整体预应力装配式板柱建筑技术规程》、《叠合板用预应力混凝土底板》和《装配整体式住宅混凝土构件制作、施工及验收验收规范》等标准规范,有效的助推了相关行业的发展。2016 年,国家进一步加强了对装配式建筑的应用,计划在未来 10 年,让该建筑应用比例占到30%左右。由此可见,在国家政府的支持下,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4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发展存在的问题
在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发展过程中,仍存在较多的问题。①技术水平不足。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大多依赖于先进的技术,但目前相关企业在相应的技术岗位上仍有空缺,使其在产能扩展时存在较大的局限性,在设计、质量与预制构件、配套材料等方面不能满足建筑的相关需求,降低了实际施工效率,不利于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发展。②经济成本较高。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发展同样需充足的资金和完善的管理体系支持,然而目前我国装配式建筑的成本一直居高不下,且在装配式混凝土建筑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因部门之间分工不明确,存在监管不到位、条块分割等状态,极大的消耗了建筑成本。同时,在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实施的过程中,仍没有形成完善的产业链,在前期研发、培训、采购等方面投入了较高的成本,后期难以及时获得相应的利润,使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成本急剧上升。③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施工过程存在安全隐患。施工现场人员、物料较为复杂,且多为高空作业,当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构件被运往工地后,仅留部分人员临时完成后续操作指导,与工地原有的相关操作人员形成一个混乱的施工氛围,相关人员操作难以达到协同,且施工过程难以一一对每个人员的安全进行有效监管,使得安全事故频发,大大降低了施工现场的安全系数。 5相关对策建议
基于目前装配式混凝土发展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以下几点建议。①加强装配式混凝土建筑节点连续技术的研究。目前我国对于装配式混凝土建筑节点技术的研究较少,致使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技术水平较低。因此,相关部门应积极借鉴国外先进的装配式混凝土建筑节点技术,依据装配式混凝土建筑节点的防水性能、收缩性能、受力性能与热性能研究设计适用性较强的节点技术,并在相关领域进行推广实施,用以提高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技术水平。②构建统一生产的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市场链条。在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发展过程中,应通过整合现有的装配式建筑行业,通过合理规划,对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市场化运作进行明确分工,通过对装配式混凝土建筑运作过程进行分割、重新配置、共享等方式,协调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市场运作,形成一条完备的产业链,并使其逐步向商业化建筑运作,采用循序渐进、条理清晰的运作流程,提高装配效率,进而避免因分工不明确而造成成本的上升。③加强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施工的安全教育。针对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施工存在的安全问题,相关政府应出台相应的安全方案,且要求相关企业严格按照该方案执行,并拨付相应的安全保护费用,用以督促安全落实情况,同时要求相关企业定时进行大规模生产检查,并对相应的问题进行及时整改,消除施工过程因安全监管不到位而造成的安全隐患,提高施工安全性。
结语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以建筑产业现代化的目的逐渐被引入,其实现了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对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了简要分析,建议今后在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发展过程中,相关企业不断研究、优化并改进,进而达到该产业链条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蒋勤俭.国内外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发展综述[J].建筑技术,2010,41(12):1074~1077.
[2]刘 康.预制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在住宅产业化中的发展及前景[J].建筑技术开发,2015,42(1):7~15. [3]吴水根,王佳佳.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经济评价方法初探[J].建筑施工,2016,38(3):376~37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