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媒介与互联信息记录材料 2019年4月 第20卷第4期
网络环境下的大学生参与式学习探析
周 艳
(广州华立科技职业学院 广东 广州 511325)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人们对学习需求不断的增加,使得网络环境下的参与式学习文化成为一种趋势,大学生作为以自主学习为主的群体,参与式学习更显重要。本文通过梳理参与式学习特点,根据大学生的学习特点,针对网络环境下参与式学习的一些关键问题提出几点建议。【关键词】参与式学习;网络环境【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624(2019)04-0190-021引言
众所周知,信息技术惊人的发展速度正在改变大学生的学习方式,网络环境下的在线学习带给高等教育一些契回归分析更加利于对变量间的因果关系进行良好的理解。并且在降低供应链物理管理的风险中,使用统计分析方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与意义,而且通过对大数据的5V特征进行充分的考虑,在供应链管理的分析过程中,需要对具有较强适应力的统计方法进行应用[4-5]。因为大量的大数据会存在一定的异质性与噪声,对传统的统计方法进行使用,已经无法对其进行有效的分析,所以需要结合供应链管理中大数据的特征,对有效的统计程序进行使用越来越重要。
2.2 模拟
在大数据的应用上建模与仿真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因为建模与仿真能够更加利于开发人员在不同的系统配置对其进行分析,而且基于供应链的大数据应用,属于通过对软件与硬件的配置进行优化不断对其成本与绩效进行有效的平衡。同时优化进行实证研究没有任何成本效益,不仅消耗大量的时间,也难以控制,但是仿真与模型能够根据数据的分析获得一定的成本效益,所以仿真方法为其提供极其重要的选择。其次供应链的分析为大数据模拟提供其他的新方法,需要极其重视系统集成与供应链运营之间的相互关系。3大数据的数据类型
因为数据类型主要通过大数据的形态与获取途径、方法,将在供应链中的大数据主要划分为结构数据、非结构数据、传感器数据与新类型数据四种类型,而结构数据属于在电子表格或者关系型数据库中所储存的数据,但是这一类型的数据在数据总量中只占5%左右,主要包含时间段的数据与交易数据。同时目前大数据的分析主要以这一类数据为主,其中最为重要的结构数据为ERP数据,因为EPR系统能够对企业运转多年的系统所积累的大量行业数据进行储存,这些数据在企业的经营决策与预测过程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同时非结构数据主要对库存数据、社会化数据、渠道数据与客户服务数据进行包含,虽然目前大部分的研究与报告都在不断的探讨数据与分析能力,对供应链管理存在的重要作用与意义,但是严重缺少研究社会化数据对供应链管理所存在的影响。4大数据对供应链运营效率的影响
因为大部分的企业都认为通过使用大数据,不仅能够
机,丰富的多媒体教学资源、友好互动的界面让大学生能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与传统课堂相比,如何充分体现大学生学习的主动参与性,是值得研究的问题。
对企业自身的决策性制定能力、需求计划能力进行大幅度的提高,也能够对供应链的运营效率与可视性进行有效的增加,还能够对供应链的运营成本进行大幅度的降低。同时在对决策进行制定方面,大数据能够对企业决策的有效性、准确性与科学性进行大幅度的提高。例如供应链的金融对大数据技术进行应用,金融机构可以有机的结合相关的各方经营活动中所产生的物流、商流、资金流与信息流归结。其次在对供应链的运营成本进行大幅度降低的方面,大数据不仅能够促使各个企业在降低成本、资源与优化路径等方面,对信息进行挖掘与分析,也能够对企业的经济效益进行大幅度的提高。5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供应链运营不断快速发展的全球化、互联网与信息化,逐渐在各行各业与业务职能领域中对数据进行渗透,也促使数据逐渐成为极其重要的生产因素,而且大量的数据能够通过使用多种方式产生一定的价值,所以基于供应链管理的大数据应用,不仅能够对企业的竞争力进行大幅度的提高,也能够实现供应链长远的发展。同时为确保在供应链运营过程中对大数据进行运用,需要不断对大数据的模式进行分析,才能够确保对供应链的运营成本进行大幅度的降低。而且在供应链管理中对大数据进行应用,能够对整个供应链的商业绩效水平进行大幅度的提高。【参考文献】
[1]张夏恒.基于区块链的供应链管理模式优化[J].中国流通经济,2018,32(8):42-50.
[2]陶章.基于物联网的供应链管理模式创新优化研究[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8,(5):46-50.
[3]洪奕.大数据背景下零售企业商业价值实现路径[J].商业经济研究,2018,(1):5-8.
[4]吴萍.“互联网+”背景下智慧物流发展的新动能、态势与路径[J].商业经济研究,2018,(7):81-83.
[5]陈广仁,唐华军.供应链管理的开放式创新机制 ——基于物联网的“零边际成本”的理论假设[J].中国流通经济,2017,31(8):105-115.
190
信息记录材料 2019年4月 第20卷第4期 记录:媒介与互联
维果茨基认为人的学习是通过社会化学习之后的知识构建,内化为自己的知识结构。技术上的进步,为人们参与社会、方便人人交流与互动提供了极大的方便。最好的教育是对话、最好的学习也是对话,而对话是蕴藏在学习活动之中的,参与是基础,没有参与,何谈对话?MOOC开放课程的兴起,共享资源Open Sourse理念,各高校积极开展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课程研究,无不体现了在高校中协作、参与、共享学习的重要性。
有学者Astin指出建立的学习者参与的理论,笔者总结得出学习者的参与程度和学习效果是成正比的。[1]有专家就曾指出团队学习、主动学习和参与式学习的学习效果在学习效果好的学习者中占有50%以上,反之,个人学习或者被动学习的学习效果不足30%,因此参与式学习对于学习者的平均学习保持即学习效果有很好的帮助。2大学生参与式学习特点分析
2.1 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的参与性
参与式学习强调学习者应该在学习者和组织者之间的积极沟通交流的参与下进行,学习者必须全程参与实践。
2.2 学习者身份的主体性
在学习活动过程中,学习者是主体,学生的认知、情感、行为参与决定学习者学习效果的关键,参与式学习将大学生由活动的客体变成活动的主体,使学习者从被动接受变成主动参与者,也是知识的探索者,在参与式学习中,组织者/教师充当学习指导者、辅助者角色。
2.3 在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中增强学习者的互动性讨论学习活动的过程同样也是学习的过程,与其他的学习方式不同的是,在学习活动进行过程中,组织者应该及时给出建议,同时在讨论的基础上完善活动方案,学习活动是围绕学习者的需要与兴趣的,学习的灵活性较强,也为学习者提供了一个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和学习环境。
2.4 学习评价方式多样化
参与式学习充分尊重学习者的个体差异和个性,参与式学习结果的评价方式也是灵活的,通过学习活动,学习评价可以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评价,从学习的参与程度与参与效果来评价学习效果,多样化的学习评价方式也有利于促进学习者全面发展。3网络环境下参与式学习的关键问题
大学生的参与式学习是一种学习活动,笔者从活动理论的视角出发,从主体、客体、共同体、工具、分工几个方面来阐述在大学生参与式学习中的几个关键问题:
3.1 网络环境下的学习共同体的形成
网络环境下参与式学习学习者之间的相互协作与共建知识形成学习共同体,网络学习共同体可以突破时空的并且可以弥补现实交流的一些不足,满足成员知识获取的一些需求,在学习共同体中,学习者能够获得自身组织问题和问题求解的机会,为了达到学习目标而进行协作学
习、协同工作。因此一个良好的学习共同体影响参与式学习,有研究者认为一种良好的学习共同体由四大要素构成:归属感、信任感、互惠感、分享感。尤其是在虚拟的网络环境下,学习者主要是通过虚拟的网络中介协作,共享、交流,如何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共同体是参与式学习关键问题。
3.2 网络学习情境的创设
参与式学习是在具体的情境中展开的,创设问题情境时必须考虑学习目标,学习的内容以及参与者自身的学习能力条件与学习兴趣。网络平台的选择与创建会直接影响学习者的交流。与真实情境不同,网络环境下学习者无法直观的感受到其他人员的真实状态,很容易陷入疲劳和困顿之中,可能不自觉的就会丧失了对话与交流的机会,因此,学习情境的创设,是参与式学习中的关键问题。
3.3 学习评价的展开
有研究者认为,影响学习者参与式学习的三个因素分别是:学习者认知参与、情感参与与行为参与,学习者学习参与度影响学习效果,因此,网络环境下的参与式学习评价应从多方面着手,例如可以从评价类型:过程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从评价者的角度来说,可以是学习者自身或者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的互评。由于网络环境信息多而繁杂,故而,学习评价的展开也是一个关键问题。4结论与建议
在网络开放教育大课堂中,人与人之间的共享、交流与参与学习已经逐渐成为一种时尚趋势,人们通过网络可以将思维的触角延伸至社会。像“马特焕新”项目、“Elearning 学研圈”等都是很好的榜样,它真正实现了无处不在的学习、人人为我师的理想状态。但是由于网络的开放性,要真正有秩序的参与式学习,在这方面的研究还不足。学习者往往更多时候一只无目标的“苍蝇”。因此,作为一个学习者亦或学习组织者,在网络环境下如何高效有序的组织参与式学习是值得探讨和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Astin,A.W.Student Involvement: A Developmental Theory for Higher Education[J].Journal of College Student Personal,1984(25),297-308
[2]柯蒂斯J.邦克.世界是开放的:网络技术如何变革教育[M].焦建立等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3]焦建利.从开放教育资源到参与式学习文化[EB/OL].http://www.edu.cn/zy_6504/20110601/t20110601_6204.shtml,2011-06-03.
[4]陈向明.编著北京大学教育研究系列:在参与中学习与行动(上)[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5]刘西娟 韩笑 夏恒霞.“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有效性调查——以大学英语教学为例[J].现代交际,2018-12.
19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rrf.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