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意榕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教学大纲模板

教学大纲模板

来源:意榕旅游网
·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大纲·

解剖学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16843012 先修课程: 学分: 2

课程性质: 专业必修基础课程

总学时数:36课时 讲课:36课时

课外实践:

实验: 上机:

适合层次:本科 适合专业:艺术设计 开课学期:2 一、课程的目的与任务

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掌握人体的外形特征、内部构造、运动时形体变化;在素描学习中能够分析

骨骼关节的结构点和主要外形肌肉结构的起止点,提高学生人体造型的能力;在设计学习中分析人体整体构成从而辅助理解人体工程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独立造型的能力和实际运用的能力。

二、理论教学要求

1、了解和掌握人体骨骼、肌肉的基本构造,并了解相关人机工程学。

2、了解和熟悉艺用人体解剖在人体造型艺术中所起到支柱性的作用和在设计艺术中的功能和作用。 3、培养和提高在实际学习和实际运用中达到解决基本造型的能力。 三、学时分配 序数 1 2 3 4 5 6 教学内容 概论:人体概况 头部结构和躯干结构 上肢部结构 下肢部结构 人体运动 总结 讲课 6 10 6 6 6 2 实验 上机 课外 小计 6 10 6 6 6 2 四、课程有关说明

本科生在学习能力上具有一定程度的专业基础。

本课程重点:分析人体比例关系、骨的骨点位置、主要肌肉的形状与位置。 难点:在于大量实践草图及草图的准确性。

考核 :每次授课都有课堂提问、讨论及课后思考题。采取闭卷、笔试的考试方法,期末占70%, 平时作业占30%为考试成绩,成绩为百分制。

五、建议使用教材及参考书目

[1]查理士 安尔 勃拉特位莱《人体的解剖与构成》人民美术出版社1987年 [2]魏永利 殷金山《美术技法理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

制定人:刘金萍 2007 年7月

审核人:吴云章 范洪玮 2007 年7月

1

·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大纲·

透视学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16842011 先修课程: 学分:2

一、课程的目的与任务

本课程是针对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是重要的美术技法理论课程。通过对此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理解、接受并能灵活自如的掌握各种透视法的形成原因、基本原理和作图方法。使学生养成科学的观察方法和绘图方法,以便在进行设计和写生、创作中准确合理的解决好各种透视关系。

二、理论教学要求

第一章 透视的基本概念(理解) 1、教学内容

透视图的形成原理与有关概念,视域、画面、物体与视点的关系,近大远小与消失系,视点位置的选择与构图。 2、教学基本要求

透视的基本概念,东西方对空间理解的差异。 3、重点与难点

重点:透视图的形成原理。

难点:如何理解空间透视与平面作图的关系。 第二章 平行透视(掌握) 1、教学内容

平行透视的形成与特点,平行透视的作图方法,平行透视图例分析,室内外平行透视写生方法。 2、教学基本要求

熟练掌握平行透视的基本原理,规范制作平行透视作图,正确理解平行透视写生与应用之间的关系。 3、重点与难点

重点:平行透视作为透视学基本原理的理解

难点:平行透视的作图方法,平行透视原理与写生应用的关系理解。 第三章 成角透视(掌握) 1、教学内容

成角透视的形成与特点,成角透视的作图方法,成角透视图例分析。 2、教学基本要求

正确理解成角透视的基本原理,熟练掌握成角透视作图方法、成角透视写生分析做图。 3、重点与难点:

重点:成角透视作为两点透视与平行透视的区别,成角透视的作图方法。 难点:成角透视原理与写生应用的关系。 第四章 倾斜透视(掌握)

2

课程性质:学科基础课 总学时数:28 适合层次:本科课程

适合专业:艺术设计 开课学期:1

·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大纲·

1、教学内容

倾斜透视的形成与特点,平行倾斜透视的原理,成角倾斜透视的原理,倾斜透视的作图方法,倾斜透视图例分析。 2、教学基本要求

正确理解倾斜透视的基本原理,规范制作平行、成角倾斜透视作图,熟练掌握平行、成角倾斜透视写生关系。 3、重点与难点

重点:倾斜角与消失点之间的关系,平行倾斜与成角倾斜透视的区别。 难点:倾斜透视的作图方法,倾斜透视原理与写生应用的关系。 第五章 俯仰透视(掌握) 1、教学内容

俯仰透视的形成与特点,平行俯仰透视的原理,成角俯仰透视的原理,俯仰透视的作图方法,俯仰透视图例分析。 2、教学基本要求

正确理解俯仰透视的基本原理,规范制作平行、成角俯仰透视作图,熟练掌握平行、成角俯仰透视写生关系。

3、重点与难点:

重点:俯仰角与消失点之间的关系,平行俯仰与成角俯仰透视的区别。 难点:俯仰透视的作图方法,俯仰透视原理与写生应用的关系。 第六章 曲线透视(一般了解) 1、教学内容

曲线透视的形成与特点,曲线透视的作图方法,曲线透视图例分析。 2、教学基本要求

正确理解曲线透视的基本原理,规范绘制曲线透视作图、曲线透视写生分析。 3、重点与难点

重点:如何把握曲线透视的精确性。

难点:曲线透视的作图方法,曲线透视原理与写生应用的关系。 第七章 人物透视(一般了解) 1、教学内容

人物透视的形成与特点,人物透视的作图方法,人物透视图例分析。 2、教学基本要求

正确理解与把握人物透视的基本原理、人物透视作图,灵活本知识进行人物透视写生分析。 3、重点与难点

重点:如何把握人物透视的精确性与解剖学的关系,人物透视的作图方法 难点:人物透视原理与写生应用的关系。

三、学时分配 序号 1 2 3 课程内容 透视基本概念 平行透视 成角透视 学时分配 讲课 1 2 2 实验 2 2 上机 课外 小计 1 4 4 3

·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大纲· 4 5 6 7

五、课程有关说明

倾斜透视 俯仰透视 曲线透视 人物透视 4 4 1 2 2 2 2 2 6 6 3 4 本课程为绘画、设计等课程的基础课。

重点:对透视学各个关键知识点、基本原理的掌握。 难点:透视学基本原理与实际应用如何有机的联系。

教学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教师应对每一个内容进行示范操作。 本课程为考试课,成绩比例:期末占70%,平时作业占30%。 注:学时分配中,“实验”项目为课堂实践内容。 六、建议使用教材及参考书目

魏永利殷金山著 《美术技法理论》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年

制定人:代军 2007年7月 审核人:吴云章 范洪玮 2007年7月

4

·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大纲·

素描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16842021/2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必修课 先修课程:造型理论。 讲课:44课时

适合层次:本科

一、课程的目的与任务

设计素描是艺术设计专业必修主要的基础技能课,在有限学时内使学生了解一般素描造型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视觉观察与动手表现、形象与抽象思维、想象与创意能力、综合艺术素质和对美感的把握能力打下良好基础。在教学内容安排上应有别于传统的造型基础素描技能训练,将视觉造型语言训练与专业设计能力有机结合,尽力做到科学与美学、技术与艺术的完美统一。其审美功能须以实用功能为前提。

二、理论教学要求 第一章:设计素描概论 讲授要点:1、设计素描概述;

2、设计素描的历史及发展; 3、设计素描的基本分类和学习意义。

第二章:结构设计素描

讲授要点:1、结构设计素描的概念与特点;

2、结构的理解分析; 3、透视与结构线的分析; 4、圆形结构分析;

5、立方体—结构设计素描的母体; 6、结构设计素描的表现方法

第三章:具象设计素描

讲授要点:1、具象设计素描的概念与特点;

2、具象设计素描的视觉造型要素; 3、具象设计素描的造型与表现方式; 4、具象设计素描的表现类型及表现语汇。

第四章:设计素描的创意(创意形态设计)(4课时) 讲授要点:1、装饰设计素描的形式法则;

2、表现设计素描的语汇及表现手段; 3、抽象设计素描的构成原理与表现法则; 4、意象设计素描的造型要素与形式

第五章:材质媒介综合性设计素描

讲授要点:1、材质媒介综合设计素描的概念;

5

总学时数:216课时 学分:12 实践:172课时。 适合专业:艺术设计

开课学期:1、2、4

·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大纲·

2、材质特征的感受与体验; 3、素描媒介和技法的体验与发现。

建议教学方法:理论知识讲授要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手段,充分发挥视觉形象的直观性专业特点,图像资料作品欣赏与技能训练有机结合。

三、实践教学

1、主要研究客观对象的内在结构关系与外观形式的整合感,不能单纯以写实性、具象素描形式做为唯一标准或主要教学内容。

2、掌握正确的观察、理解对象的方法,理论与作业训练有机结合,作业练习前要讲授该内容基本概念知识,分解掌握视觉造型语言,对形体构成、画面构成、比例、透视、明暗规律、质感、空间、线条、画面层次、丰富感、创意设计、材料技法等问题,根据各单元教学内容要求有所侧重,每学期不能重复教学内容。

3、注重因材施教和个性化指导教学方法。

结构设计素描练习(56课时)

建议教学方法:指导学生课堂写生训练,教师示范教学,分析介绍中外优秀素描作品图像资料。 难点与重点:认识物体内部结构,外部特征之间的整合规律,与空间结构之间的关系和规律。 教学要求:设置单项或多项(几何体、静物)物体组合,进行结构分析与表现,侧重比例、构图、形体结构、线条、解剖等问题,可不涉及明暗调子,指导学生完成4张2开图幅作业练习,作业结束后讲评。

具象设计素描练习(56课时)

难点与重点:掌握具象素描写生的观察方法,局部与整体关系。

教学要求:可由简入难选择安排静物、石膏像、人物为具象素描训练内容,完成4张2开图幅作业,每次作业有侧重分别解决具象素描造型的空间、体积、质感、调子、明暗等问题,以及作画方法和不同表现手法。作业结束后讲评。

创意形态设计练习(38课时)

法建议教学方:理论讲授,结合设计练习,欣赏图像资料,启发学生拓展创意思路,可与平面构成内容相联系。

难点与重点:1、时空、节奏、韵律、错觉、夸张、比喻、变形、对比。.意象的变幻与组合。 教学要求:1、掌握设计基本原理,使用艺术法则与表现方式;

2、启发学生主观能动性,达到个性表现创意独特为目的;3、要求完成装饰、抽象、表现、意象各一张设计作业;

4、各项内容完成练习后,教师组织讨论,讲评总结。

材质媒介综合性设计素描练习(36课时)

建议教学方法:尝试多种材质表现方式,充分展示相关图像资料,组织实地参观。

难点与重点:一般了解不同材质、性能、美感、质感的把握和运用。教学要求:指导学生完成两种(纸、布、板上、综合材料)材料实验与技法体验,2-3张作业练习,在选取画幅、技法、材质、形式、内容不限。

四、学时分配 序 1 2 3 6

教学内容 设计素描概述 结构设计素描 具象设计素描 讲课 6 10 10 实践 / 50 50 上机 / 课外 小计 6 60 60 ·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大纲· 4 5 创意形态设计 材质综合表现 10 8 50 22 60 30 五、课程有关说明

1、先期应开设透视学、解剖学基础知识,建议本课程跨学期1学年完成教学任务(1-2学期)。 2、教学方法与重点,难点:

⑴、本课程以课堂技能指导训练为主,采取理论知识讲授、作品分析、教师技能示范、学生作业讲评等教学方式有机结合,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充分发挥视觉形象教学作用,注重因材施教个性化教学要求。

⑵、理论与技能教学应侧重理解造型原理问题,认识和掌握多种素描语言。教学的难点:①理解和掌握形体结构构成原理,②建立整体的观察方法与造型观念。 3、课程考核:

属技能考查课,以百分制记分,平时作业占50%,考试占50%。

六、建议使用教材及参考书目

[1]黄作林 李育 邓旭编著 《设计素描》 重庆出版社 2003年7月 [2]瑞士巴塞尔设计学校基础教学大纲 《设计素描》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制定人:孙建宁,丁立 2007年7月

审核人:吴云章 范洪玮 2007年7月

7

·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大纲·

色彩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16842031/2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必修课 先修课程:素描

总学时数:144课时 讲课:20课时 适合层次:本科

开课学期:1-2

学分: 8 课堂训练:124课时 适合专业:艺术设计

一、课程的目的与任务

色彩是艺术设计教学的必修基础课程,色彩、造型、材料是装饰设计的三要素,其中色彩占据了最直接的地位,对色彩规律及其运用的研究是每一个设计者必备的条件,是提高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必

修课程。本课程的任务是通过学习色彩基础知识、构成原理等,掌握基本配色方法和色彩设计原理。

(1) 色彩理论知识: 色彩学基础理论知识和色构相关知识结合学习,使学生了解色彩的形成与变化规律,把握色彩的基本原理,灵活地运用构成色彩美的不同要素,将设计色彩的应用贯穿课程的始终,让学生尽早完成从绘画性到设计性的转化过程。

(2) 综合绘画实践: 突出综合性,将原来单一的水粉画写生改变为综合色彩内容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开阔知识的视野,了解较宽的色彩性能,掌握多种色彩的表达语言,通过各种色彩表现技能训练,自如真正掌握色彩的基本原理,自如按其需要创造出千变万化的色彩秩序,能运用各种表现手段表达丰富的色彩世界,以达到艺术设计多元化形式的需求。

二、理论教学要求

在设计色彩教学中力求遵循艺术设计专业特征,寻求符合于艺术设计专业特色的教学指导思想,进行色彩课教学的内容结构教学方法的改革实践。将色彩教学的纯技法训练与色彩欣赏,综合的色彩表现和创意的能力训练相结合,在水粉画技能训练中要结合色彩理论、色彩表现、色彩创意三部分内容互相衔接进行教学。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几点:

1、计划安排16课时重点介绍色彩学基本理论知识,通过三原色,色彩三要素的调色练习,色彩归纳、对比、调和练习,结合色构知识,使学生具备理解、分析和认识色彩的能力,了解色彩对比、调和的规律,正确使用色调与变换,创造和谐色彩的能力。为色彩写生实践与设计表现奠定科学、理性认识的基础。

2、在色彩理论和实践教学期间,灵活安排16课时学生作业讲评与中外色彩优秀视觉艺术作品分析欣赏内容,扩大学生的色彩视野,培养学生的色彩审美鉴赏和表现能力。

三、实践教学要求

1、计划安排94课时水粉画课堂色彩静物写生训练,指导学生完成10-12张8-4开纸尺寸作业,每张作业练习课时多少,可根据内容需要而定。色彩写生训练教学是培养学生敏锐的色彩感觉,正确观察方法和色彩表现的重要内容,要突出色彩的综合训练,使学生熟悉各种色彩材料的表现语言,具备色彩的记忆、表现、设计能力。

2、创意色彩表现:本课内容主要引导学生对古今中外及传统的色彩进行借鉴,消化吸收 理解和表现,各个民族色彩喜好和应用。并对现代市场的商业色彩进行调研,对各种商品的包装色彩、各环境的

8

·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大纲·

色彩、建筑色彩等深入研究。在色彩的表现上,尽量提倡个性发展不拘一格,借鉴用色,创意用色,使学生对色彩的应用不能只停留在感性认识和反映上,而要具备理性分析色彩、灵活使用色彩、有创意设计色彩的能力。

四、学时分配 序 1 2 3 4 6

五、课程有关说明

1、建议本课程跨学期(第1~2学期)1学年完成教学任务。 2、教学方法与重点,难点:

⑴ 本课程理论知识与作品欣赏分析教学方法主要采用多媒体课件方式,技能训练采取课堂作业练习指导训练,专题集中讲授、讲评与因材施教个性化教学结合。

⑵ 本课程重点掌握色彩学原理与水粉画技能表现,因教学课时不足,教学难点在学生掌握水粉画写生技能与表现方法上的指导教学上。 3、考核方式与评分办法:

属技能考查课,以百分制记分,平时作业占50%,考试占50%。

六、建议使用教材及参考书目

继渝编著《设计色彩》 重庆大学出版社 2003年9月

制定人:丁 立 孙建宁 2007年7月

审核人:吴云章 范洪玮 2007年7月

9

教学内容 设计色彩概述 色彩学基本原理 设计色彩的运用 水粉画写生 色彩综合训练 讲课 2 4 4 4 6 实践 8 20 60 36 上机 课外 小计 2 12 24 64 42 ·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大纲·

平面构成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16842041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基础课 先修课程:素描 、色彩 总学时数:54 学分: 3 讲课10 实践:40 上机:2 课外实践:2 适合层次:本科 适合专业:艺术设计 开课学期: 1

一、课程的目的与任务

基础必修课。构成的学习对于提高艺术修养,培养设计意识都是十分重要。构成是研究平面形态学,它研究构成元素与元素间的关系,开发造型语言,了解造型观念,探讨造型手段和造型可能性。丰富造型语言和造型美感的需要。构成的学习,主要是对艺术思维的训练。

平面构成主要是为设计构思提供基础,培养和训练设计人员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在平面设计中构成主要是研究怎样创造形象、处理形象与形象之间的关系,以发掘新的设计技法。通过形的组合变化练习和欣赏范围,使学生初步了解认识构成知识,掌握构成方法,突破具象观念,进而发展他们的抽象思维。开拓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的创造 能力。

二、理论教学要求

了解平面构成的概念,学习的意义以及发展变化。

三、实践教学要求

1.要求学生掌握各类型构成的设计方法、组织技巧,掌握其规律。 2.要求学生掌握和了解各类型构成的绘制,用好各种工具材料。

四、学时分配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0

课程内容 第一章:设计概论 第二章:形象 第三章:骨骼 第四章:近似 第五章:渐变 第六章:发射 第七章:变异 第八章:密集 第九章:对比 第十章:肌理 学 时 分 配 讲课 1 1 1 1 1 1 1 1 1 1 实践 4 4 5 5 5 5 4 4 4 上机 2 课外 2 小计 1 7 7 6 6 6 6 5 5 5 ·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大纲·

五、课程有关说明

教学方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利用挂图、电教设备、作品欣赏、观摩图例、平面设计图来组织教学。

教学重点:1.各类构成所产生的视觉效果和要求

2.平面构成的设计与绘制

教学难点:懂得平面构成的不同类型和表现形式,平面构成的形式美法则;平面构成的主要构成形式

平面构成前衔设计素描、透视,后接色彩构成 、立体构成等课程。 考核方式与评分办法:

以百分制记分,平时作业总评占50%,考试占50%。

六、建议使用教材及参考书目

《平面构成》 黄刚著 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1991年9月

制定人:木合牙提.加海 2007年7月审核人: 吴云章 2007年7月

11

·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大纲·

色彩构成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16842052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必修课 先修课程: 平面构成 学分:3

上机:4 课外实践:

一、课程的性质,任务:

色彩构成是艺术设计专业学科主要的必修基础课,属于三大构成之一。是知识与技法相结合而且具有人文性质的课程,是艺术设计理论与实践学习、启发和培养创新能力的起步。该课程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以实践为主。培养学生的动手制作能力。在学习中注意加强文化意识的培养。 使学生掌握艺术设计的要素与技法,培养感知和创新能力。

二、理论教学要求

1、 认识色彩的性质,了解色彩构成的含义、历史。 2、要求从美学的角度去认识色彩构成的意义。 3、了解色彩构成与艺术设计之间的联系。

三、实践教学要求

1.掌握色彩构成的构成要素。

2.熟练掌握和学习色彩中的不同种类的色彩对比以及会产生的不同效果。 3.掌握色彩调和的方法。

4.了解色彩的心理,掌握每种不同的颜色表示那种情趣与意境。

四、教学时数分配; 序号 1 2 3 4 5

五、课程有关说明

本课前接平面构成后续立体构成 。

教学重点;色彩对比的形式和效果的掌握。色彩的心理以及产生的情趣与意境,利用色彩在空间,量与质上的可变幻性,按照一定的色彩规律去组合各构成要素间的相互关系 。

12

总学时数:54 讲课:10 实践:40 适合层次:本科

适合专业:艺术设计 开课学期: 2

教学内容 色彩的概述 构成要素 色彩对比 色彩调和 色彩心理 周学时 讲课 2 2 2 2 2 上机 4 12 10 9 9 实 践 课外 小计 2 14 12 11 15 ·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大纲·

教学难点; 色彩构成元素与元素间的关系,色彩的配置与组合,色彩的吸取与借签,色彩的设计与应用等。 教学方法 ;

1、 2、

色彩构成的训练方法,要循序渐进, 由浅入深,由易到难, 一步—个台阶地进行,学习的过程可快可慢。

利用挂图、图片,多媒体。作业以辅导为主。

考核方式与评分办法:

以百分制记分,平时作业总评占50%,考试占50%。

思考题;什么是色彩? 色彩具有那些基本属性? 色彩的三要素和色彩构成中的三要素有何区别? 色彩构成是学习研究色彩的基本规律,这种规律有可知性吗?

六、建议使用教材及参考书目

1、《色彩构成 》 钟著 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1994年2月

2、《色彩构成与应用答问 》 贾京生著 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2003年2月 3、《 现代装饰色彩 》 崔栋良著 黑龙江美术出版社 2002年8月

制定人:木合牙提.加海 2007年7月

审核人 吴云章 2007年7月

13

·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大纲·

基础图案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16842063

课程性质:专业技术课

先修课程:平面构成、色彩构成、中国画基础 总学时数:54 学分3 讲课:10 实验: 30 上机: 10

课外实践:4

适合层次:本科 适合专业:艺术设计 开课学期: 3

一、课程的目的与任务

本课程是艺术设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通过色彩图案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使学生能熟练地运用色彩的规律,设计出各种不同色调的图案, 以适合纹样、连续纹样、综合纹样等不同的构成形式进行色彩图案的设计,为以后专业设计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理论教学要求

讲授色彩的基础知识,并能根据不同命题设计出相应的色彩图案,熟练地运用各种图案的表现技法及各种不同色调的练习,以单独纹样、适合纹样、连续纹样、综合纹样等不同的构成形式进行制作工整的图案色彩设计。使学生对图案的组织形式有较全面的理解。

重点和难点:掌握色彩基础知识及各种不同色调的练习。

三、实践教学 要求

以适合纹样、连续纹样、综合纹样的构成形式进行色彩图案的设计,进行各种不同色调练习。要求构成形式严谨、造型完美、色调统一、制作工整。

重点和难点:图案的构成形式及色彩运用。要求构成形式严谨、造型完美、色调统一、制作工整。

四、学时分配 序号 1 2 3 4 5

五、课程有关说明

14

内 容 图案的概述 图案的造型 图案的构成 图案的色彩 图案的制作 学时分配 讲课 2 2 2 2 2 实验 30 上机 4 4 2 课外 4 小计 2 10 6 4 32 ·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大纲·

基础图案是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使用美术专业基础课程。这门课程在每章都安排了相应的内容和作业练习题。这些内容根据不同含义不同分类的图案在各地区,各民族生活中的应用和设计制作如何等方面来制定的。所以本课程的先期阶段要具备平面构成,色彩构成,中国画基础方面的基本知识和表现技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力求将专业理论知识与具体实践相结合,注重图案设计的基础训练,引导和

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设计创造能力及审美能力等。

的教学方式:根据课程的内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将有关图案构成知识加以介绍。如图案的概述,中外图案作品欣赏,外出写生,收集有关图案资料,临摹,图案设计过程,创意,创作过程,工艺制作过程等。

考核方式:以百分制记分,平时作业总评占50%,考试占50%。

六、建议使用教材及参考书目 [1]张兰芝《图案》 陈景风 王默根

[2]赵茂生《装饰图案》 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3]陈辉《基础图案》 湖北美术出版社 [4]冯梅 庞媛 姜绶祥《图案》 湖北美术出版社 [5]吴淑兰《图案设计基础》 人民美术出版社

[6]约翰内斯 伊顿 杜定宇译《色彩艺术 》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制定人:伊尔布力 2007年7月 审核人:吴云章 范洪玮 2007年7月

15

·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大纲·

立体构成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16842073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先修课程:色彩构成、平面构成 总学时数:54 学分: 3 讲课:8 实践:40 适合层次:本科 开课学期: 3

一、课程的目的与任务

专业基础必修课。立体构成是一门研究在三维空间中如何将立体造型要素按照一定的原则组合成赋予个性的、美的立体形态的学科。

立体构成是使用各种较为单纯的材料来训练造型能力和构成能力的一门学科。它的教学目的是要求学生对立体形态进行科学的解剖,以便重新组合,创造出新形态。为设计活动提供广泛的构思方案,因此,它是立体设计的基础,在整个立体造型设计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 它的任务:是揭示立体造型的基本规律,阐明立体设计的基本原理

二、理论教学要求

1.掌握立体构成基础和原理。

2.掌握立体构成方法,研究构成美学,建立理性思维方法与现代审美思想。

三、实践教学要求

1、完整准确的表现立体形态。 2、注重材料和加工工艺。 3、认真研究和掌握形态结构规律。

四、建议学时分配

序号 1 2 3 4 5

五、课程有关说明

本课前修平面构成,色彩构成,后继广告等。

16

上机:2 课外实践:4 适合专业:艺术设计

课程内容 第一章 概述 第二章 立体构成的逻辑 第三章 立体构成的材料和成型法 第四章 立体感觉 第五章 立体形态的造型与美的元素 学 时 分 配 讲课 1 2 2 1 2 实践 5 18 11 6 上机 2 课外 2 2 小计 1 9 22 12 10 ·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大纲·

课程考核:以作业质量 平时50%,考试50%

教学重点:构成的核心有两个:一是造型要素;二是感情心理要素。造型要素是构成形成的基本元素(点、线、面) 色彩、结构、材料、技法及其法则;感情心理要素,则是造型要素通过视觉、知觉所引起的情感心理反应。

教学难点; 构成元素与元素间的关系,开发造型语言,了解造型观念,探讨造型手段和造型可能性。

教学方法讲授、个别辅导、利用挂图、多媒体。 六、建议使用教材及参考书目

1、《新编立体构成》 邱松著 辽宁美术出版社 1999年12月 、《立体构成》 赵殿泽著 辽宁美术出版社 1991年12月 、《立体构成》王天祥,赵志生著 重庆大学出版社 2002年8月

制订人:木合牙提.加海 2007年7月审核人:吴云章 2007年7月17

2 3

·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大纲·

字体设计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16843152 先修课程:色彩、素描 学分:1

适合层次:本科 开课学期:2

一、课程的目的与任务

字体设计作为艺术设计课程学生的必修课,是依据现代设计的需求,将文字形态施以美化的造型活动,对文字进行清晰完美的设计,最大限度发挥设计者的艺术想象力,使设计由历史传承,理论与实践,内在与表象等多种生活、情感,文化素养的综合研究,以求达到视觉的完美。

二、理论教学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文字演变的由来、作用与用途,理解书法与美术字的关系,掌握美术字的同异、种类、规律和设计原则,各种字体的设计特征、步骤、工具操作内容与文字的信息传递、表达、完美、和谐。

三、实践教学(指需要实践教学的课程)要求

通过各种字的学习,了解基本书写常识和使用表现技法,最大限度地发挥设计者的艺术想象力,尽可能地使构图合理,增强文字的形象魅力,以优美漂亮的文体对于文化交流、视觉传达,以引起人们的关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作热情,扩展艺术视野,熟练准确地表现各种字体,达到完美效果。

四、学时分配 序号 1 2 3 4 5

五、课程有关说明

本课程为艺术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字体概述、宋体字、装饰字、外文字的学习,规范字形,把握规律,使用各种材料和工具表现设计。在宋体字上针对字型典型讲解,备有范字作品,解决基本笔画和间架结构。

在装饰字上掌握变化规律,有特点性地加以装饰,力求新颖,在外文字的书写上,字迹规范,对字体的整体和局部大小面积准确把握。

18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总学时数:18 讲课:6 实践:12 适合专业:艺术设计

课程内容 概述 宋体字 装饰字 外文字 总结 学时分配 讲课 1 1 2 1 1 实践 4 4 4 上机 课外 小计 1 5 6 5 1 ·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大纲·

重点:字体设计常规基础知识。 难点:整体变化的综合设计构思。

考核方法:成绩为百分制,平时作业占50%、考试占50%。

六、建议使用教材及参考书目

曾俊、王芃 《应用美术》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年

制定人:李留恩 2007年7月 审核人:吴云章 范洪玮年7月

19

2007

·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大纲·

图形设计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16844034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先修课程:三大构成 学分:3

上机:10 课外实践: 适合专业:艺术设计

一、课程的目的与任务:

图形设计是艺术设计专业的必修课它是由“意”及“形”组成。图形设计的目的是由“形”达“意”。也就是说,图形设计是对某些特定信息和概念的视觉化表现,即将不可见,但可以感受、理解的事物以图形设计的方式使之可见,并且让受众在观看后将感受和理解还原为最初特定图形创作的方法和过程 ,尤其在具体的实践中更是如此,这是图形设计的重要任务。

二、理论教学要求;

1、要求了解图形设计含义和概念,传统图形体以及文化内涵 。

2、了解并掌握图形设计基本方法,并融合现代审美观念,从中寻找出最适合的设计语言,使设计更具表现力与感染力。

三、实践教学要求

1、确定构图骨格。先用铅笔确定画面构图大小,构图要大小适宜,四周要留空白。 2、确定基本图形、文字、色彩即平面中的组织。

3、落墨。这一步主要是在铅笔所确定的形象中填色,填色用工具(笔、圆规、直尺等)首先把形象的轮廓线画出来,颜料可以用水粉色、炭素墨水、墨汁。水粉色厚重沉稳,炭素墨水、墨汁方便易掌握。然后用毛笔把轮廓内填实。在这一过程中必须保证画面的洁净。

四、学时分配 序号 1 2 3 4 5 6 7 8 20

总学时数:54 讲课:6 实践:38 适合层次:本科

开课学期:3

课程内容 概述 图形在包装装饰艺术中的运用 图形在书籍装帧中的运用 图形在标志艺术设计中的运用 图形在海报招贴艺术设计中的运用 图形在服装设计中的运用 图形在装饰挂毯中的运用 图形在装饰雕塑中的运用 图形在装饰图案与装饰绘画中的运用 学 时 分 配 讲课 实验 上机 1 1 1 1 1 1 6 6 6 6 7 7 2 2 2 2 2 课外 小计 1 9 8 7 9 1 10 1 9 ·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大纲·

五、课程有关说明

1、教学重点:平面设计的核心;三者的作用及三者之间的关系;图形创作的具体过程及规律;图形、文字及色彩的表现方法。

2、教学难点:构成元素与元素间的关系,开发造型语言,了解造型观念,探讨造型手段和造型可能性。 3、课程考核:

属技能考查课,以百分制记分,平时作业占50%,考试占50%。 六、建议使用教材及参考书目

[1]王我著 《平面设计》 河北美术出版社 2001年6月

[2]黄江呜著 《图形创意设计》 广西美术出版社 2004年2月

制定人:木合牙提. 加海 2007年7月 审核人:吴云章 范洪玮 2007年7月

21

·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大纲·

PHOTOSHOP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16842083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先修课程:电脑基础操作课程、设计基础类课程 总学时数:72 开课学期:3

一、课程的目的与任务

本课程是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专业必修课,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要掌握数字图像的基本概念以及对数字图像处理的一般方法,主要是通过使用Photoshop实现数字图像的艺术创造和再加工,在摄影作品中使用完美的图像。本课程全面地介绍Photoshop的基本操作和色彩理论,说明各种工具和滤镜的使用方法,既介绍了入门级的图像处理技术,又讨论了中高级的滤镜、通道、路径和蒙版的处理技巧,并着重解释各种处理技术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二、理论教学要求

第一章 吸管工具、徒手工具与缩放工具的应用技巧(掌握) 1.教学内容

了解Photoshop的界面组成,吸管工具的应用技巧,徒手工具的应用技巧,缩放工具的应用技巧。 2教学基本要求

对Photoshop系统有一定程度的了解,掌握吸管工具、徒手工 和放工具的应用技巧以及相关的常用技巧。 3.重点与难点

重点:Photoshop系统界面组成,吸管工具的应用技巧,徒手工具的应用技巧,缩放工具的应用技巧。

难点:如何使用吸管工具从图像或调色板中吸取颜色,建立前景色和背景色的基本概念,如何应用徒手工具来移动图像,缩放工具的应用技巧,用它对图像进行成比例的放大或缩小。 第二章 区域选择、移动和裁剪工具的应用技巧(掌握) 1. 教学内容

区域选择工具的应用技巧,移动工具的应用技巧,裁剪工具的应用技巧。 2.教学基本要求

掌握各种区域选择工具、移动工具和裁剪工具的应用技巧,能对图像进行一定的处理。 3.重点与难点

重点:工具的主要功能和使用技巧,移动工具的应用技巧,裁剪工具的应用技巧。

难点:学会使用各种区域选择工具对图像进行区域选择,学会使用移动工具对某些特定的图像部分进行移动、组合学会使用裁剪工具剪切掉图像中多余的部分。 第三章 铅笔工具、线工具、画笔工具和喷枪工具的应用技巧(掌握) 1.教学内容

22

学分:4

适合层次:本科课程 适合专业:艺术设计

·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大纲·

铅笔工具和直线工具的应用技巧,毛笔工具的应用技巧,喷枪工具的应用技巧。 2.教学基本要求

理解和掌握毛笔工具和恢复笔工具的应用技巧,了解铅笔工具和线工具的使用。 3.重点与难点

重点:使用铅笔工具,毛笔工具和恢复笔工具的应用技巧,应用喷枪工具。

难点:用铅笔工具和线工具进行硬边线的勾画和绘制各种不同的线,学会毛笔工具和恢复笔工具的应用技巧,与此同时还要掌握笔型的直径、硬度、球度和角度的设置方法。 第四章 艺术笔的应用技巧(掌握) 1.教学内容

笔型的修改和调用,自创笔型,历史记录笔工具的应用技巧,橡皮擦工具的使用。 2.教学基本要求

掌握艺术笔的应用技巧,学会艺术笔型的调用、创建、修改及在各种绘制操作中的应用,掌握历史记录笔的使用,了解橡皮擦工具的应用技巧。 3.重点与难点

重点:笔型的载入、修改和自创笔型,历史记录笔的使

难点:艺术笔型的修改、调用、创建,历史记录笔工具的应用技巧。 第五章 部分辅助工具的应用技巧(掌握) 1.教学内容

橡皮图案印章工具的使用,样本式图案印章工具的使用,柔化、锐化和涂抹工具的应用技巧,加光工具、遮光工具和海绵工具作用,测量尺工具的使用。 2.教学基本要求

学会使用橡皮图案印章工具和样本式图案印章工具的使用,掌握辅助工具的应用技巧,对图像的某一部分进行柔化、锐化、涂抹等特殊处理,掌握测量尺工具的技巧,对所创建的图案进行精确测量。 3.重点与难点

重点:橡皮图案印章工具及样本式图案印章工具的使用方法,部分辅助工具的应用技巧。

难点:橡皮图案印章工具及样本式图案印章工具的应用技巧,运用部分辅助工具对图像进行一定的处理。 第六章 渐变工具和颜料桶工具的应用技巧(掌握) 1.教学内容

渐变工具的使用,颜料桶工具的使用。 2.教学基本要求

掌握渐变工具和颜料桶工具的应用技巧。 3.重点与难点

重点:渐变工具,颜料桶工具

难点:利用渐变工具创建特殊效果的图案,运用颜料桶工具进行区域填充。 第七章 图层的基本概念及图层的应用范例(掌握) 1.教学内容

图层的基本概念和常用图层术语,通过图层的移动、组合及排序实现图像的合成处理。 2.教学基本要求

理解图层的基本概念和常用图层术语,通过图层的移动、组合和排序来实现图像的合成处理。 3.重点与难点

重点:图层的基本概念和常用术语,图层的移动、组合和排序操作。 难点:通过图层的移动、组合和排序来实现图像的合成处理。

23

·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大纲·

第八章 图层的适配调整范例(掌握) 1.教学内容

图层的组合操作及图层蒙板的使用,使用调节层调整图像的效果。 2.教学基本要求

学会使用图层面板,如何使用其对图象文件中的图层进行增删、

合并、排列等操作,掌握图层调节层的概念,如何对图层进行调节操作,图层的组合处理,图层蒙板的使用。 3.重点与难点

重点:图层蒙板的使用,调节层的应用范例。

难点:图层的组合处理,图层蒙板的使用,调节层的调节处理。 第九章 路径和通道的使用(掌握) 1.教学内容

有关路径的基本概念及钢笔工具的使用,使用路径进行描边,填充颜色或图案,根据需要实现路径与选区的转换。 2.教学基本要求

掌握路径的基本概念,掌握路径的应用技巧,绘制各种不同的路径及对路径进行调整修改,学会运用各种不同的路径进行描边、填充颜色或图案等效果处理,学会路径与选择区域间的转换方法。 3.重点与难点

重点:使用钢笔工具绘制路径,使用路径进行描边处理,路径与 选择区域间的转换。

难点:实现路径与选择区域间的转换,路径的描边应用技巧。 第十章 通道、面罩、选择区的应用范例(掌握) 1.教学内容

了解通道的种类和作用,蒙板通道的应用技巧,快速蒙板工具的使用。 2.教学基本要求

掌握图像通道、蒙板、选择区的基本概念 ,掌握通道、蒙板、选择区的应用技巧,学会使用快速蒙板工具制作海市蜃楼的效果。 3.重点与难点

重点:用通道、蒙板、选择区的应用技巧来制作浮雕字、金属字等特效字,利用快速蒙板工具制作海市蜃楼的效果。

难点:使用Alpla通道的技巧,快速蒙板工具的使用。 第十一章 艺术与柔化效果(掌握) 1.教学内容

艺术效果类滤镜中各种滤镜效果的处理,模糊(柔化)类滤镜中各种滤镜效果的处理。 2.教学基本要求

掌握运用滤镜中的各种柔化效果与图像选择区进行配合处理,制作出辐射柔化效果和动态柔化效果。 3.重点与难点

重点:艺术效果类滤镜中各种滤镜效果的处理效果。 难点:柔化效果和动态柔化效果的应用。 第十二章 笔触效果滤镜和扭曲滤镜(掌握) 1.教学内容

24

·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大纲·

笔触效果类滤镜的使用,扭曲类滤镜的使用。 2.教学基本要求

学会运用滤镜中的各种笔触效果命令对图像进行处理,学会运用滤镜中的各种扭曲命令,掌握如何对图像或选择区域作扭曲变形处理,制作出逼真的水波等不同效果的作品。 3.重点与难点

重点:笔触效果类滤镜。 难点:扭曲类滤镜。

第十三章 渲染滤镜、纹理滤镜及其他各类滤镜的使用(掌握) 1.教学内容

滤镜中的各种渲染命令,滤镜中的各种纹理滤镜命令。 2.教学基本要求

学会如何使用滤镜中的渲染命令在图片中产生不同光源的照明效果,以及利用它们产生浮雕装饰画等效果,了解其他各类滤镜的使用效果。 3.重点与难点

重点:滤镜中的纹理滤镜命令。

难点:制作出裂纹效果、颗粒效果、马赛克瓷砖效果、纹理构成效果等应用技巧。 第十四章 制作背景发光字、火焰字及立体沙粒字(掌握) 1.教学内容

制作背景发光字,制作火焰字,利用效果命令创建立体字。 2. 教学基本要求

学会制作背景发光字,并掌握所用到的亮度/对比度命令、高斯柔化等命令,学会制作火焰字,并掌握所用到的起风效果命令、扭曲命令、波纹等命令。 3. 重点与难点

重点:发光字、火焰字的制作。 难点:立体字的制作。

第十五章 渐变立体字和光晕字(掌握) 1.教学内容

制作渐变立体字,制作光晕字。 2.教学基本要求

会制作渐变立体字,掌握渐变立体字所用到的扭曲命令、扩展命令、载入选择区域命令及灯光效果命令。 3.重点与难点

重点:制作光晕字,掌握光晕字所用到的羽化边缘命令。 难点:钝化遮罩命令。

第十六章 颜料字、多彩浮雕字及球体字(掌握) 1.教学内容

制作颜料字和多彩浮雕字,制作球体字。 2.教学基本要求

学会制作颜料字和多彩浮雕字,掌握颜料字和多彩浮雕字所用到的飞溅笔触命令、添加杂点命令、钝化遮罩命令、图层命令。 3.重点与难点

重点:球体字,掌握球体字所用到的球化效果命令、色调/饱和度命令、色彩平衡命令。

25

·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大纲·

难点:多彩浮雕字,添加杂点命令、钝化遮罩命令、图层命令。

三、学时分配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四、课程有关说明

本课程的前继课程是:计算机基础操作和设计基础类课程,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与设计专业课程结合上课。

重点:PHOTOSHOP的基本工作原理,位图软件绘图的特点,各类工具的基本操作。

难点:图层的熟练运用,如何运用多种造型工具进行图形绘制、编辑,对蒙板的熟练操作,如何分析图形在PHOTOSHOP中的绘制步骤以及如何打印输出。

教学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教师应对每一个内容进行示范操作。 本课程为考查课,按平时作业质量、数量。

五、建议使用教材及参考书目

雷波编著 《PHOTOSHOP CS 中文版标准教程》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4 年 10月

制定人:韩晓丽 2007年7月

审核人:吴云章 范洪玮 2007年7月

26

课程内容 吸管工具、徒手工具与缩放工具的应用技巧 区域选择、移动和裁剪工具的应用技巧 铅笔工具、线工具、画笔工具和喷枪工具的应用技巧 艺术笔的应用技巧 部分辅助工具的应用技巧 渐变工具和颜料桶工具的应用技巧 图层的基本概念及图层的应用范例 图层的适配调整范例 路径和通道的使用 通道、面罩、选择区的应用范例 艺术与柔化效果 笔触效果滤镜和扭曲滤镜 渲染滤镜、纹理滤镜及其他各类滤镜的使用 制作背景发光字、火焰字及立体沙粒字 渐变立体字和光晕字 颜料字、多彩浮雕字及球体字 学时分配 讲课 实验 上机 课外 小计 1 2 2 1 1 1 2 1 1 1 1 1 2 1 1 1 3 3 4 3 2 2 4 5 5 4 3 3 3 3 3 2 4 5 6 4 3 3 6 6 6 5 4 4 5 4 4 3 ·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大纲·

CORELDRAW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16842094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先修课程:电脑基础操作课程、设计基础类课程 总学时数:54 学分:3 讲课: 20 上机: 34

适合层次:本科 适合专业:艺术设计 开课学期:4

一、课程的目的与任务

本课程是一门计算机图形制作方面的基础课程,内容重点是计算机图形制作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操作技能。强调软件的使用,兼顾该领域的其它知识,为学生熟练使用计算机进行矢量图形制作和进一步使用其它图形软件打下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计算机辅助设计技能,学会利用计算机进行绘图,并与美术设计相关的其它课程有机结合。

二、理论教学要求

第一章 初步接触CorelDRAW(一般了解) 1.教学内容

矢量图形与位图;CorelDRAW安装;启动CorelDRAW; CorelDRAW界面; 如何使用CorelDRAW的帮助; 绘图前的准备工作:设置页面、颜色模型与调色板; CorelDRAW所带软件. 2.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矢量图形与位图的基本概念; 了解CorelDRAW界面; 掌握设置页面、颜色模型与调色板。 3.重点与难点:

重点:设置页面、颜色模型与调色板。 难点:颜色模型。

第二章 图形的绘制和对象的处理(掌握) 1.教学内容

绘制直线和曲线,标准形状的绘制,绘图曲线的控制和处理,对象的基本编辑技术,对象的选取、对象的变换处理、对象的复制、剪切和粘贴、对象的仿制(克隆)与再制、对象的拆分与擦除。实例:制作折扇、香蕉、堆砌方块、画花、卡通画。 2.教学基本要求

掌握绘制直线、曲线和标准形状,掌握对象的基本编辑技术,学会绘图曲线的控制和处理。 3.重点与难点:

重点:绘制直线和曲线。

难点:对象的基本编辑技术,绘图曲线的控制和处理。 第三章 色彩填充与轮廓编辑(掌握) 1.教学内容

编辑轮廓:设置轮廓色彩和宽度、设置线条转角、端头和箭头样式、设置和编辑轮廓线形、创建书法轮廓、后台填充和按比例改变轮廓。单色填充:利用 填充对话框作单色填充;渐变填充:渐变参数

27

·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大纲·

的设置、渐变填充操作步骤;图案填充:双色图案填充、全色花纹填充、位图花纹填充;纹理(材质)填充。PostScropt 材质填充;交互式填充工具。实例:立体球、立方盒、锥、丹顶鹤。 2.教学基本要求

掌握单色填充与轮廓编辑方法,学会渐变填充、图案填充、纹理填充方法。 3.重点与难点

重点:编辑轮廓、渐变填充、图案填充。 难点:交互式填充工具。 第四章 文本处理(掌握) 1.教学内容

基本文本处理:添加文本、添加符号、编排文字格式、应用字符属性、应用段落格式的编排、应用文字样式。制作文本效果:使用封套、嵌入图形对象、“环绕效果”的制作。实例:广告制作、印鉴的制作。

2.教学基本要求

掌握文本处理方法,学会制作文本效果。 3.重点与难点

重点:基本文本处理。 难点:制作文本效果。 第五章 应用效果(掌握) 1.教学内容

调和效果:基本调和、复合调和、沿路径调和、拷贝调和、调和中的中间对象的处理、调和分离和清除;透明效果:均匀透明效果、渐变式透明效果、使用图样透明效果、使用纹理透明效果;立体化:立体化分类、位图立体化 、矢量立体化、 编辑矢量立体模型、 矢量立体模型的分离和清除;对象的变形:推拉变形、拉链变形、扭曲变形; 编辑轮廓图;应用封套:创建封套、封套的4种模式、封套的映射模式、应用预设封套、调整封套节点和线段、移除封套;实例:相框、钟表、欧式立柱、珍珠串、照片朦胧效果、切割画、光盘、斜边字、立体字、齿轮、立体心形相、花儿、水仙、轮廓字、盾牌。 2.教学基本要求

掌握调和效果、透明效果、立体化、轮廓图制作方法。学会对象的变形、应用封套。 3.重点与难点

重点:调和效果;透明效果;对象的变形、应用封套。 难点:立体化。

第六章 阴影、透镜和PowerClip(掌握) 1.教学内容

制作阴影;透镜效果;透视和图框效果;实例:电影胶片、放大镜、向日葵。 2.教学基本要求

掌握阴影、透镜、图框效果制作方法。 3.重点与难点

重点:制作阴影;透镜效果。 难点:透视和图框效果。 第七章 组织对象(掌握) 1.教学内容

群组与结合;控制绘图对象:锁定和解除锁定、焊接、修剪和交叉对象;图层和对象的排序:网格与辅助线;使用对象管理器:对象管理器卷帘窗、新增、删除图层、向图层中添加对象、图层排序、对图

28

·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大纲·

层的其它操作;应用样式:图形样式、颜色样式。实例:花碗、太极图、立体太极。 2.教学基本要求

掌握对象的群组与结合方法;学会使用对象管理器;了解样式的应用。 3.重点与难点

重点:群组与结合;控制绘图对象。 难点:使用对象管理器。 第八章 位图的处理(理解) 1.教学内容

编辑位图:导入位图、矢量图转化为位图、位图转化为矢量图、改变位图的视图模式、处理连接的位图、位图的倾斜、旋转;位图的颜色和色彩模式: 改变位图的颜色、调整和校正图象的色调、不同色彩模式的转换;位图的滤镜效果;添加和删除处挂式滤器。实例:古钱币。 2.教学基本要求

掌握位图的导入与编辑方法;学会利作滤镜制作们图效果;了解位图色彩模式及转换。 3.重点与难点

重点:编辑位图;位图的滤镜效果。 难点:添加和删除处挂式滤器。 第九章 网页制作(了解) 1.教学内容

创建Web页面;创建HTML文本;插入Internet 对象;创建超级链接;制作翻滚效果;利用模板创建Web 页面;发布主页;浏览主页。 2.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网页制作方法;学会创建超级链接。 3.重点与难点

重点:插入Internet 对象;创建超级链接。 难点:制作翻滚效果。 第十章 定制CorelDRAW(了解) 1.教学内容

定制工具栏;定制菜单命令;定制状态栏;定制调色板;定制快捷键。 2.教学基本要求

定制工作环境。 3.重点与难点

重点:定制工具栏;定制菜单命令。 难点:定制调色板。 第十一章 打印输出(一般了解) 1.教学内容

打印之前:设置页面大小、选择版面样式、制作标签、选定页面背景、设置打印机属性;打印预览;设置打印选项:常规的设置、版面的设置;合并打印。 2.教学基本要求

掌握打印设置。 3.重点与难点

重点:打印设置。 难点:合并打印。

29

·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大纲·

三、学时分配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四、课程有关说明

本课程的前继课程是:计算机基础操作和设计基础类课程,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与设计专业课程结合上课。

重点:CORELDRAW的基本工作原理,矢量软件绘图的特点,各类工具的基本操作。

难点:形状工具的熟练运用,如何运用多种造型工具进行图形绘制,对互动式工具的熟练操作,如何分析图形在CORELDRAW中的绘制步骤以及如何打印输出。

教学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教师应对每一个内容进行示范操作。 本课程为考查课,按平时作业质量、数量。

五、建议使用教材及参考书目

张韬编著 《CORELDRAW实用详解》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0 年 2月

制定人:代军 2007年7月

审核人:吴云章 范洪玮 2007年7月

30

课程内容 初步接触CorelDRAW 图形的绘制和对象的处理 色彩填充与轮廓编辑 文本处理 应用效果 阴影、透镜和PowerClip 组织对象 位图的处理 网页制作 定制CorelDRAW 打印输出 学时分配 讲课 实验 上机 课外 小计 1 2 4 2 2 2 2 2 1 1 1 2 4 6 6 2 4 4 2 2 1 1 3 6 10 8 4 6 6 4 3 2 2 ·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大纲·

广告招贴艺术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16842104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先修课程:电脑基础操作课程、设计基础类课程 总学时数:72

学分:4

讲课: 10 实验: 上机: 36 课外实践:26 适合层次:本科课程 适合专业:艺术设计 开课学期:4

一、课程的目的与任务

“广告招贴”是艺术设计专业的重要专业设计课程之一,广告是向社会大众传播信息的手段。在充满信息及视觉传达的今天,广告起到了开拓视野、传递信息、加强沟通、促进社会进步和繁荣经济的作用。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全面系统地认识广告活动中受众个体的心理活动特点及广告策略,对广告活动中的心理规律和特点有一定的认识,从而增强分析解决企业市场运作中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理论教学要求

第一章 现代广告构图原理(一般了解) 1、教学内容

平面构图的形式美法则,对平面构成等设计基础课程做简要复习,对当今广告的发展与沿革作清晰的介绍,并以具体的案例来说明构图的基本原理与形式。 2、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世界广告发展的趋势和现代广告设计的原则,广告定义与分类、广告设计原则,能够准确把握不同广告类型的特征。 3、重点与难点

重点:平面广告构图的形式美法则。 难点:构图的基本原理与形式。 第二章 色彩设计基础(了解) 1、教学内容

色彩构成简要概述,掌握广告色彩构成知识的运用,色彩的创意在广告设计中的重要地位,做创意色彩的练习。 2、教学基本要求

从色彩的情感属性与色彩的象征意义上清晰的讲解色彩设计在现代广告中的重要作用,准确地把握和运用色彩。 3、重点与难点

重点:色彩知识概述,色彩构成部分基础知识。 难点:如何理性把握色彩的情感属性与象征意义。 第三章 文字设计基础(理解)

31

·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大纲·

1、教学内容

文字设计概述,汉字设计,英文字设计,阿拉伯数字设计,广告设计的文字构成特征,广告字体设计创意。 2、教学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学会如何进行广告字体进行设计创意,如何在广告创意理论的指导下运用广告创意的思维方法进行字体设计。 3、重点与难点 重点:文字设计概述。

难点:在不同类型的广告中恰当地设计与运用文字。 第四章 版面设计与编排基础(掌握) 1、教学内容

版面设计与编排的形式原理,版面的构成要素,版面的设计与编排。广告版式设计的目的和意义,版式设计的过程。 2、教学基本要求

掌握版式设计的编排形式,明确各类广告在版式设计上的共同点与差异性,并能针对不同的广告类型做出准确合理的排版设计。 3、重点与难点

重点:版面的构成要素。

难点:版面设计与编排的形式原理。 第五章 报纸与杂志广告设计(掌握) 1、教学内容

报纸广告媒介特征,报纸广告设计与编排,杂志广告媒介特征,杂志广告设计与编排,报纸与杂志广告设计实例。 2、教学基本要求

全面了解报纸与杂志广告的编排与设计,掌握招贴报纸、杂志广告的基本构成要素,并能独立完成广告的制作。 3、重点与难点

重点:报纸与杂志广告设计理论与原则。 难点:报纸与杂志广告的编排。 第六章 招贴广告设计(掌握) 1、教学内容

招贴广告的概念与功能,招贴广告的构成要素,招贴广告的设计程序,招贴广告的设计程序。 2、教学基本要求

准确区分商业广告与公益广告、设计要求的不同,正确认识到广告对人类物质文化生活的影响以及设计者的社会责任感,掌握招贴广告整体设计,能独立完成从广告创意、表现到成品完成的整个制作过程。

3、重点与难点

重点:招贴广告的设计原则。 难点:招贴广告的创意及文案设计。 第七章 户外广告设计(掌握) 3、重点与难点

重点:户外广告形式与种类。

32

·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大纲·

难点:户外广告的策划与设计 1、教学内容

户外广告的特点,户外广告设计要点,户外广告设计实例分析。 2、教学基本要求

正确区分户外大型广告与其他媒体广告的不同,准确把握广告与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对户外广告的设计、制作、安装与维护能全面了解。

三、学时分配 序号 1 2 3 4 5 6 7

四、课程有关说明

本课程的前继课程是:计算机基础操作和PHOTOSHOP,平面构成、色彩构成、字体设计。 重点:对于广告的各个环节的熟练掌握,运用多种手段进行广告招贴的制作。

难点:如何正确的对广告主题进行恰当的立意,广告的整体策划与制作,如何与多方面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并策划出优秀的创意。

教学方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运用网络、课件等多媒体工具进行教学,同时,应安排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市场调查等实践活动。

课程考核:成绩为百分制,按平时作业占50%、考试占50%。

五、建议使用教材及参考书目

曾俊 王芃编著 《应用美术》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7年

制定人:韩晓丽 2007年7月 审核人:吴云章 范洪玮 2007年7月

33

课程内容 现代广告构图原理 色彩设计基础 文字设计基础 版面设计与编排基础 报纸与杂志广告设计 招贴广告设计 户外广告设计 学时分配 讲课 实践 上机 课外 小计 2 1 1 1 1 2 2 8 6 6 6 2 2 2 9 7 8 6 4 3 3 18 14 16 14 ·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大纲·

壁画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16843035 课程性质:专业技术课

先修课程:中外美术史、平面构成、色彩构成、装饰画、设计素描 总学时数:36 学分:2

适合层次:本科 适合专业:艺术设计 开课学期:5

一、课程的目的与任务

1、必修课。了解壁画在世界各地的发展、历史、现状及展望,并通过欣赏认识各个时期的壁画作品,通过分析其创作背景、表现形式、 材料等认识其历史价值。

2、了解壁画的功能。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壁画作品都蕴含了不同的功能价值 等,通过壁画功能的介绍,使学生对壁画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

3、了解壁画的材料与技法。壁画材料的形形色色与技法五花八门,可以提高学生对壁画学习的兴趣,也增加了他们画面表现的多样性。

4、了解壁画的绘制表现手法。对不同的绘制表现手法的学习,可以提高壁画创作水平。

二、理论教学要求

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到中外壁画创作的历史、发展、现状及展望,基本掌握现代壁画创作的方法,古为今用。

三、实践教学(指需要实践教学的课程)要求

通过对壁画理论、设计、制作知识的学习,应使学生基本掌握壁画的设计方法和基本的表现技法。 通过此课程中材料与技法、不同表现手法的学习,应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走向社会打下基础。

四、学时分配 序号 课程内容 1 壁画渊源及欣赏 1.1 概述 1.2 原始时代 1.3 古埃及 1 1.4 希腊、罗马 1.5 欧洲中世纪 1.6 文艺复兴时期 1.7 欧洲现代绘画中的壁画 1.8 中国壁画 1 7 8 学时分配 讲课 实验 上机 课外 小计 34

·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大纲· 2 壁画的功能 2.1 纪念性壁画 2 2.2 宣传性(广告性)壁画 2.3 启示性壁画 2.4 标识性壁画 2.5 怡情性壁画 3 壁画的材料与技法 3.1 湿画法 3.2 丙烯 3 3.3 重彩 3.4 漆壁画 3.5 镶嵌壁画 3.6 浮雕壁画 4 表现手法 4.1 叙述性 4 4.2 纪要性 4.3 罗列性 4.4 场面性 4.5 综合性

五、课程有关说明

壁画是美术专业基础课程,它的历史悠久,在世界原始艺术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是一种专业性、艺术性很强的绘画,之所以受到人们的重视,而成了环境艺术的重要门类,由于现代壁画在选题和艺术处理上的灵活性,它可以是绘画性的,又是装饰性的。开这门课的前期阶段要掌握中外美术史、平面构成、色彩构成、装饰画、设计素描等课程的基本知识和表现技法。

重点和难点:认识和了解各个时代的壁画作品,壁画作品构思装饰变化、表现手法,掌握壁画的绘画性和装饰性。

教学方法:壁画课程的内容比较多,所以学生首先对原始时代、古埃及、希腊、罗马、文艺复兴时期等时代的壁画要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这对这门课有密切的关系。教学过程中理论联系实际,结合写生练习和作品欣赏进行学习,要用这些理论知识去指导壁画实践,又从壁画实践中加深对这些理论知识的理解,达到规律性的认识和教学目的。

考核方式:成绩为百分制,平时作业占50% 、考试占50%。

六、建议使用教材及参考书目

[1]孙景波 《壁画绘制技法》 黑龙江美术出版社 2001年 [2]张延刚 《壁画艺术与环境》 安徽美术出版社 2003年

制定人:白山 2007年7月 审核人:吴云章 范洪玮 2007年7月

35

1 8 9 3 8 11 1 7 8 ·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大纲·

标志设计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16843135 课程性质:专业技术课 先修课程:平面构成、立体构成、色彩构成、文字与版式设计 总学时数:54 学分:3

讲课:6 实践:26 上机:16 课外实践:6 适合层次:本科 适合专业:艺术设计 开课学期: 5

一、课程的目的与任务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标志设计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在讲述理论的同时,让学生学会借鉴国内、国际优秀标志以及教师的标志设计作品并对照其标志设计心得,使学生更好的理解标志的设计意图和表现形式。通过作业讲评的方式,进一步使学生对作业的不懂之处贯汇融通,在大量的练习中掌握标志设计技巧和要领。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标志设计的创意能力,为未来从事广告活动及研究奠定基础。

二、理论教学要求

正确理解标志设计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了解国内外标志设计的发展动向;掌握标志设计的主要内容,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标志设计经典案例;学会了解平面设计理论与标志设计的发展动态。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征集,增强学生的设计热情。利用互联网技术,有目的搜寻目标、锁定目标,不断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以及适应现实设计任务的时间观和严谨的工作态度,通过实战训练,来考察同学们是否能正真掌握学习内容和实际运用能力,最终使每一个学生在实战中得到锻炼、得到收获,更好的适应毕业后的实际工作要求。

三、实践教学要求

要求学生掌握标志设计的构思方法和设计技巧,使学生具有能熟练运用精确图形表达构思的能力。

四、学时分配 序号 1 2 3

五、课程有关说明

其前期必修课有为艺术设计专业解决共性问题的平面构成、色彩构成、图案等课程。其前期所学习的知识和技能在本课程中有着极大地应用价值,起着指导作用。其起直接作用的后续课程有:包装设计、

36

课程内容 标志概念 标志设计构思手法与表现手法的训练 图文组合标志 学时分配 讲课 2 2 2 实验 18 8 上机 8 8 课外 6 小计 2 34 18 ·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大纲·

广告设计、VI设计等课程。

教学中把创造作为设计构成行为的出发点,以正确传达情感为最终目标。授课形式:课堂讲授和实践辅导相结合,并针对不同阶段辅助以实例分析赏析、作业讲评、草图观摩等不同的教学手段。 重点:标志的分类、标志设计的要求和原则、标志设计主题的选择。 难点:标志设计的要求和原则、标志设计主题的选择。

考试成绩由平时作业和课程最后一个主题性设计作业组成。平时作业占50%、考试占50%,成绩为百分制。主题性设计作业内容:为一文化传播网站设计标志。要求具有时代感,体现“文化”、“网络”内涵,具有较强的识别性、传播性、制作性。

六、建议使用教材及参考书目

[1]李彦彬 《标志设计》 河北美术出版社 [2]辛艺华 《工艺美术设计》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制定人:伊尔布力 2007 审核人:吴云章 范洪玮

年7月

年7月

37

2007·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大纲·

包装装潢设计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16842115 课程性质:专业技术课

先修课程:平面构成,立体构成,色彩构成,文字与版式设计,电脑绘画设计等 总学时数:72 学分:4 讲课:6 实践:28 上机:36 课外实践:2 适合层次:本科 适合专业:艺术设计 开课学期:5

一、课程的目的与任务

教学目的:包装设计是装潢与广告专业的专业必修课,其目的是

培养学生在创造消费、促进消费、指导消费的前提下,为产品、为企业创造完美的形象,以达到促进销售作用的设计能力。

教学任务:学生要了解包装发展历史,包装的功能,包装设计定位,设计构思与表现形式,包装构图,系列化包装设计的基本理论知识.

二、理论教学要求

在理论上掌握包装的功能和要求、包装设计的基本原则。

三、实践教学要求

在技法上熟练掌握包装设计的构思与表现、塑造商品形象的技巧。

四、学时分配 序号 1 2 3 4 5 6 7

五、课程有关说明

修学该课程的先期知识与能力准备有以下:设计素描,设计色彩,平面构成,立体构成,色彩构成,基础图案,字体设计,装饰画,文字与版式设计,电脑绘画设计等。

该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了解商品属性,包装结构与材料及装潢设计要素,包装的人格化及绿色包装、系列商品包装的风格及表现手法。

38

课程内容 第一章 包装设计概述 第二章 包装设计的设计观念 第三章 包装设计的设计定位 第四章 包装设计的构思与表现形式 第五章 包装设计的构图 第六章 包装设计的色彩 第七章 系列化包装设计 学时分配 讲课 1 1 1 1 1 1 实践 6 7 7 8 上机 6 5 25 课外 无 无 无 2 无 无 无 小计 2 1 1 9 14 13 33 ·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大纲·

难点:包装设计构思与表现形式,容器造型(石膏为主)与销售包装的造型设计(以纸材为主),包装中的图形图象设计,包装设计系列化、品牌化与一体化之间的联系。

教学当中在条件允许下,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多欣赏多收集相关信息。尽可能地走出校园,进行市场调研,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考核方式:

考试成绩由平时作业和课程最后一个主题性设计作业组成。平时作业占50%、考试占50%。

六、建议使用教材及参考书目

[1] 黄吉淳 陈琏年:《包装艺术设计》,重庆大学出版社,2002年8月第1版。 [2] 《包装设计世界》 广西美术出版社 2006年6月第1版 [3] 《包装与设计》 《包装与设计》杂志社

制定人:木合布力 2007年7月

审核人:吴云章 范洪玮 2007年7月

39

·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大纲·

室内设计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16843146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先修课程:装饰画、基础图案等 总学时数:54 学分: 3 讲课:6 实践:48 上机: 课外实践:

适合层次:本科 适合专业:艺术设计 开课学期:6

一、课程的目的与任务

室内环境设计作为艺术设计课程学生的必修课程,是为满足人们生产、生活的要求而有意识地营造理想化、舒适化的内部空间。设计师应做到以物为用,以精神为本,是室内造型和运用形式美法则设计,用有限的物质条件创造出无限的精神价值来。

二、理论教学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室内环境设计的演变与发展,理解历史、时代性特点,遵循造型形式美的法则,当代艺术设计规律,熟悉备齐制图工具,明确常用的室内设计常用数张图,加强设计师的综合素质。加强室内设计的历史与现状,室内设计师的必备修养,室内设计的学习方法,常用图与各种使用工具的学习。

三、实践教学(指需要实践教学的课程)要求

通过室内外设计三种图的学习和实践,了解基本常识,掌握用图规律,熟练的掌握各种表现技法,最大限度地发挥设计者的艺术想象力,尽可能地使布局合理,室内动静空间流线通畅,结构层次分明悦目,空间环境从生理上适应人的各种要求,营造如何满足人们的精神功能需求。遵循形式美的法则,设计出适合人文环境完美的作品。

四、学时分配 序号 1 2 3 4

五、课程有关说明 平面图:

1、教学内容:平面图

2、教学要求:要求学生了解基本常识,理解用途,并熟练掌握 3、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识图常识 难点:比例标准

40

课程内容 概述 平面图 立面图 效果图 学时分配 讲课 3 1 1 1 实践 14 14 20 上机 课外 小计 3 15 15 21 ·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大纲·

4、教学建议:

(1)教师以实例计算作图演示,辅导 (2)备有标准样图及优秀作品 立面图 :

1、教学内容:立面图

2、教学要求:要求学生了解基本常识,理解用途,并熟练掌握 3、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识图常识 难点:点、线、图的应用 4、教学建议:

(1)以实例立面图分析、辅导 (2)图例区别与相关联系 效果图 :

1、教学内容:效果图

2、教学要求:要求学生了解基本常识,掌握用途,熟练掌握表现各种技法 3、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常用技能 难点:各种特技表现 4、教学建议:

(1)展示各种优秀效果图 (2)实习写生可采取多种方法 (3)创意作品应使学生不受局限

考核办法:平时作业占50%、考试占50%,成绩为百分制。

六、建议使用教材及参考书目

邹伟明等 《室内环境设计》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年

制定人:李留恩 2007年7月审核人:吴云章 范洪玮 2007年7月41

·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大纲·

环境艺术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16844027 课程性质:选修专业课 先修课程:四年所有课程 总学时数:54 学分:3 讲课:6 实践:26 上机:14 课外实践:8 适合层次:本科 适合专业:艺术设计 开课学期:7

一、课程的目的与任务

1、通过环境艺术设计基本理论的教授与形象资料的观摹,使学生对外部空间和有关设计的功能要求有所了解和明确的认识。

2、培养学生具备对外部空间环境设计的综合判断、分析能力。

二、实践教学(指需要实践教学的课程)要求

1、外部空间环境设计的功能合理,适用为基本要求,同时也应具备较好的艺术造型能力。 2、设计程序应于掌握,要求学生有较熟练的制图、绘画专业设计表现能力。 3、通过练习要求学生从整体出发掌握公共空间环境的综合设计能力。

三、学时分配 序号 1 2 3

四、课程有关说明 1、空间类型

⑴历史形成的外部空间类型 ⑵现代社会的外部空间类型 2、外部空间设计功能要求

⑴城市空间的作用、性质和用途 ⑵道路、桥梁、广场、园林水体、绿化的功能设计 3、外部空间环境艺术设计

⑴公共交通设施设计 ⑵休憩设施设计 ⑶游戏设施设计 ⑷绿化设计 ⑸照明装置设计 ⑹指示装置设计 ⑺环境整体设计

教学方法:

1、基础理论讲授与幻灯片观摹结合 2、优秀环境艺术设计作品介绍、分析、讨论 3、课堂设计作业辅导 4、课堂作业评讲、总结、展览

42

课程内容 空间类型 外部空间设计功能要求 外部空间环境艺术设计 学时分配 讲课 2 2 2 实践 26 上机 14 课外 8 小计 2 2 50 ·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大纲·

重点:外部空间环境艺术设计。

难点:轴测图或鸟瞰图(着色)重点部位的竖向设计图。 考核方法: 1、方案草图若干 2、功能分析图表

3、总平面图、轴测图或鸟瞰图(着色)重点部位的竖向设计图,上交图纸作业共3张。 4、成绩为百分制,平时作业占50%、考试占50%。 五、建议使用教材及参考书目

⑴《环境艺术设计》 中央工艺美院教材 2003年 ⑵《室内环境设计》 同济大学出版社 2004年

⑶《国外城市环境设计》 中央工艺美术院电教中心 2005年

制定人:吴云章 2007审核人:吴云章 范洪玮年7月 年7月

43

2007

·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大纲·

3D MAX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16842127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先修课程:电脑基础操作课程、展示设计、室内外设计 总学时数:54 学分:3

讲课: 30 实验:24 上机: 课外实践: 适合层次:本科课程 适合专业:艺术设计 开课学期:7

一、课程的目的与任务

3D MAX操作技术,已成为建筑设计、园林景观及动画制作的有力工具。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实习,使学生掌握室内设计的基本操作方法,并且能应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和掌基本技能完成简单造型、复杂造型及简单动画等操作,获得本专业技术人才在图形处理、动画操作等方向应具备的技能。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计算机辅助设计技能,学会利用计算机进行绘图,并与美术设计相关的其它课程有机结合。

二、理论教学要求

第一章 电脑效果图在设计中的重要性;(一般了解) 1.使学生了解室内外、展示设计的类型。 2.大体了解软件表现的几种形式。

第二章 3D的基础界面与基本命令;(掌握) 1.菜单的介绍。 2.工具面板的详细介绍。 3.初级创建面板的介绍。 4.界面的基本操作。

第三章 3D的基础应用知识:(掌握) 1.样条曲线的创建与修改。 2.三维物体的创建与修改。 3.LOFT放养命令学习。 4.BOLEAR运算的学习。

5.修改面板中的部分命令的学习。 6.材质的种类与修改的学习。

7.灯光的特点,类型,布灯的方法等学习。 8.摄影机的学习与应用。

第四章 3D在设计中的实际应用;(掌握) 1.基本造型的制作与实际相结合。 2.使用材质来制作各种不同的材料。 3.设计中的尺度问题。

第五章 VRAY渲染器基础界面基本命令:(掌握)

44

·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大纲·

1.基本界面的介绍。 2.渲染参数面板的介绍。

第六章 VRAY渲染器的应用;(掌握) 1.出图尺寸的讲解。 2.渲染引擎的更改。 3.全局光的开启与使用。

第七章 VRAY特殊灯光及颜色的应用;(掌握) 1.VRAY灯光的创建与使用。 2.VRAY材质的创建与使用。

第八章 PHOTOSHOP后期的处理;(理解) 1.PHOTOSHOP基本命令的学习。 2.处理图片的方法的学习。

三、学时分配 序号 1 2 3 4 5 6 7 8

四、课程有关说明

本课程的前继课程是:计算机基础操作和设计基础类课程,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与设计专业课程结合上课。

重点:3D MAX的基本工作原理,三维软件绘图的特点,各类工具的基本操作。 难点:运用各种命令合理的建模,贴图材质,灯光的设置。 教学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教师应对每一个内容进行示范操作。 本课程为考查课, 按平时作业数量、质量。

五、建议使用教材及参考书目

王琦编著 《3DS MAX5 白金手册》 北京科海电子出版社 2003年4月

制定人:代军 2007年7月

审核人:吴云章 范洪玮 2007年7月

45

课程内容 电脑效果图在设计中的重要性 3D的基础界面与基本命令 3D的基础应用知识 3D在设计中的实际应用 VRAY渲染器基础界面基本命令 VRAY渲染器的应用 VRAY特殊灯光及颜色的应用 PHOTOSHOP后期的处理 学时分配 讲课 实验 上机 课外 小计 2 5 5 3 5 5 3 2 4 4 4 4 4 2 2 2 9 9 7 9 9 5 4 ·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大纲·

展示设计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16843046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先修课程:电脑基础操作课程、设计基础类课程 总学时数:54 学分:3

讲课:6 实践:26 上机: 18 课外实践:4 适合层次:本科课程 适合专业:艺术设计 开课学期:6

一、课程的目的与任务

该课程是艺术设计专业综合性专业课程,对培养学生多维设计领域综合能力及效能中起主导地位。目的是:通过展示设计的学习,使学生全面地了解展示设计的内容和特点,掌握其设计方法和程序,以及展示设计的形式,规律和基本技能,通过设计报告书和模型制作的作业练习,其任务使学生对展示造型、环境、产品审美、工艺、材料、技术之间的关系有明确了解,提高学生展示设计的设计和模型制作的能力。

二、理论教学要求 第一章:概论(一般了解)

1、展示的基本概念:揭示展示的本质和内涵,了解展示目的和类型

2、展示与人:明确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分析人的参展方式和动机,强调信息传达的双向性。 3、展示设计程序:介绍展示设计的操作流程。 第二章:展示设计的历史与发展(了解)

1、展示设计的历史沿革:介绍18世纪末~20世纪各时期的展示风格和展示手法。 2、信息时代的展示设计:了解现代展示设计的发展趋势和特点。 第三章:展示环境(掌握)

1、展示空间形式:展示空间的功能分区,展示空间的总体空间形式和具体空间形式。

2、展示空间设计:空间配置和场地分配,时序与动线、展示空间的平面计划以及展示空间构成。 3、展示环境的照明设计:了解明明和技术语,主要照明光源和灯具以及展示照明的方式、类型和照明效果。

第四章:展示视觉传达设计(掌握)

1、设计的视觉要素:介绍展示设计中的基本视觉要素。

2、文字和平面视觉设计:文字处理、照片和图形符号以及展示版面设计。 3、展示中企业形象设计:了解展示设计是企业形象设计的纵向延伸。 第五章:展示道具(理解)

1、展示道具选用原则:介绍展示道具选用一般原则。 2、展示道具的分类:介绍展示道具的种类和特色。

3、展示道具的设计:了解道具设计的人机尺寸、结构构造、加工工艺和材料特性。

三、学时分配

46

·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大纲· 序号 1 2 3 4 5

四、课程有关说明

第一章:概论 课程内容 学时分配 讲课 实践 上机 课外 小计 1 1 1 1 2 8 8 10 8 10 4 1 9 13 19 12 第二章:展示设计的历史与发展 第三章:展示环境 第四章:展示视觉传达设计 第五章:展示道具 本课程的前继课程是:计算机基础操作和PHOTOSHOP、CORELDRAW、3D MAX、平面构成、色彩构成、字体设计。

重点:对于展示设计的各个环节的熟练掌握,运用多种手段进行展示设计的制作。

难点:如何正确的对主题进行恰当的立意,展示的整体策划与制作,如何与多方面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并策划出优秀的创意。

教学方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运用网络、课件等多媒体工具进行教学,同时,应安排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市场调查等实践活动。

本课程为考试课,成绩为百分制,平时作业占50%、考试占50%。

五、建议使用教材及参考书目

史习平编著 《展示设计》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5年6月

制定人:韩晓丽 2007年7月 审核人:吴云章 范洪玮 2007年7月

47

·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大纲·

CI设计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16843126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先修课程:平面构成,立体构成,色彩构成,文字与版式设计,标志设计,电脑绘画设计等 总学时数:54 学分:3 讲课:6 实验: 48 上机: 课外实践:

适合层次:本科 适合专业:艺术设计 开课学期: 6

一、课程的目的与任务

目的:本课程旨在通过CI设计教学向学生介绍塑造和传播企业形象的CIS战略,内容涉及CIS的作用、历史、理论传播、作业程序、企划提案、视觉形象设计和传播方略等重要方面。旨在使学生对CIS战略有全方位的深入认识和把握,初步具备CIS策划、设计、实施和进行有效传播的能力。

任务:本课程实践的任务就是通过企业项目专项课题设计,给予学生集中的时间片段,就企业市场缺乏的内在共性存在的问题找出相应的具体解决措施和有效的表达方式,以改变企业系统长期停滞不前的落后状态,让更多的人员得到共识。

二、理论教学要求

要求学生要理解CI设计的基本概念及其设计的基本性质与特点,了解VIS(视觉识别系统)设计的发展历史及其一些主要的设计案例,以及VIS设计体系形成的原理,

三、实践教学要求

通过真题实践设计提高同学们的动手能力和审美眼光,使CI策划达到艺术和技术的完美统一。该课程实践设计可以根据当时具体情况自定题目,要求设计出一套完整企业识别系统,表现方法不限,可手绘或机绘,设计主题要求简洁明快、富有设计内涵,突出自己的想法。由于图纸要求技法表现,富有形式感,因此在对待图面效果的表现非常重要。课程实践设计是检验学生对该门功课掌握程度的高低,要求学生要有充足的思想准备,其次要求教师要有较高的学术思想和企业策划能力,在辅导过程中随时给予学生示范,启发性地给予学生更广阔的设计思路,引导学生把自己的表现能力在作品中体现出来,使设计达到极致。

四、学时分配 序号 1 2 3 48

课程内容 CIS的基本概念及设计的基本性质与特点 VIS设计的体系及其变化 VIS设计的程序、市场调研与设计定位 学时分配 讲课 1 1 1 实验 上机 课外 小计 1 1 1 ·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大纲· 4 5 6

基础系统的设计 各种设计要素的确定与展开 应用系统的设计 各种应用性物品的设计与展开 设计与制作 1 1 1 48 1 1 49 五、课程有关说明

修学该课程的先期知识与能力准备有以下:设计素描,设计色彩,平面构成,立体构成,色彩构成,基础图案,字体设计,装饰画,文字与版式设计,标志设计,PHOTOSHOP电脑绘画设计等。

教学当中在条件允许下,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多欣赏多收集相关信息。尽可能地走出校园,进行市场调研,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该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要求学生了解企业形象设计的重要性、实际性、可行性,掌握企业形象设计的其本规律。 重点:解决标志、标准字、标准色等基础部分的设计。

难点:解决注重结合实际,综合所学其它课程,充分思考,在符合客观要求之下发挥创造力。 教学法建议:

本课程教学采用课堂面授,教师结合相关设计实例讲解,使学生有感性认识,并通过具体设计练习进行教学。 考核方式:

考试成绩由平时作业和课程最后一个主题性设计作业组成。平时成绩占50%,考试占50%。

六、建议使用教材及参考书目

[1]杨金德 《CI基本原理》 中国经济出版社 [2]朱健强 《CI视觉设计与传播》 中国经济出版社 《CI操作指南》 周宁 中国经济出版社 《标志设计》 李巍等主编 西南师范大学出 《CIS设计》 吴为善主编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制定人:木合布力 2007年7月

审核人:吴云章 范洪玮 2007年7月

49

·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大纲·

设计史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16842134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先修课程:专业基础课 总学时数:36课时 学分: 2 讲课:36

适合层次:本科 适合专业:艺术设计 开课学期:4

一、课程的目的与任务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现代设计发展的基本肪络,了解不同阶段设计运动、设计理念形成与发展的过程及对当代艺术设计的影响,使学生逐步对现代设计发展有一个完整而又全面的认识,促进学生对现代及当代设计理念的深度理解,在此基础上开拓学生设计思路,丰富设计思想,为其形成独立的设计语言而奠定理论基础。

二、理论教学要求

坚持理论与艺术实践相结合,做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生动活泼,把握时代脉搏,坚持发展的眼光,力除教学中的僵化思想。使学生了解现代设计发展的基本肪络,了解不同阶段设计运动、设计理念形成与发展的过程及对当代艺术设计的影响。

三、学时分配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50

教学内容 现代设计和现代设计教育 现代设计的萌芽与英国“工艺美术”运动 “新艺术”运动 “装饰艺术”运动 现代主义设计的萌起 包豪斯 工业设计的兴起 现代设计的职业化和制度化 丰裕社会与际主义风格 世界现代设计 现代主义之后的设计 总结 讲课 4 2 2 2 4 4 2 2 2 8 2 2 实验 上机 课外 小计 4 2 2 2 4 4 2 2 2 8 2 2 ·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大纲·

四、课程有关说明

本科生已具有较好的分析能力和探究能力。

重点:现代设计的萌芽与英国“工艺美术“运动 包豪斯工 世界现代设计。 难点:对各时期设计作品的欣赏与分析。

考核:每次授课都有课堂提问、讨论及课后思考题,采取闭卷、笔试的考试方法,考试占70%,平时作业占30%,成绩为百分制。

五、建议使用教材及参考书目

[1]王受之《世界现代设计史》中国青年出版社 2002 年 [2]张晶《设计简史》重庆大学出版社2004年

制定人:刘金萍 2007审核人:吴云章 范洪玮

年7月 年7月

51

2007·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大纲·

书籍装帧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16843065 课程性质:专业技术课 先修课程:三大构成、字体设计、基础图案 总学时数:36 学分:2

讲课:6 实验:30 上机: 课外实践: 适合层次:本科 适合专业:艺术设计 开课学期:5

一、课程的目的与任务

目的:通过《书籍装帧设计》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书籍装帧设计相关的理论知识,从原稿到成书的整体设计工作,掌握书籍封面设计的程序、创意、表现形式及制作程序。

任务:书籍装帧设计的主要任务是透过外在的装饰,帮助读者在最短的时间内概括的获取该书内在的信息容量和质量.本课所涉及的应用领域十分广泛,包括书籍装帧设计、音像出版物设计、年报设计、名片设计、印刷知识等。在本课的学习中将对这些设计内容进行具体而深入的练习,使学生对书籍设计这门课有系统的认识,了解书籍艺术的历史,清楚的知道书籍设计的任务,知道作为一名平面设计师做书籍设计时他的具体工作是什么,应该如何展开自己的工作。能够把以前基础课中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加以综合应用,锻炼学生的动手制作能力、创作能力和使用平面设计软件的能力,并对国际和国内的书籍装帧设计界能够有一定宏观的把握,理清设计思路,发掘自身的设计风格。

二、理论教学要求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树立书籍整体设计的观念,基本掌握关于书装的分类、特点、装订形式与印刷方式和材料的选择等知识,熟练掌握书籍的护封设计、书籍内页字体与版面的编排,能够独立进行一般印刷宣传品的设计,为成功就业打下基础。

三、实践教学要求

课程安排了28课时上机,主要是运用计算机做作业,要求学生熟练操作相关软件完成设计任务;课程要求学生制作书籍实物,涉及制作工艺,要求学生充分利用现有材料,掌握基本制作手段,作业制作精美。

四、学时分配 序号 1 2 3 4 5 52

课程内容 书籍装帧艺术的发展历程 书籍装帧的构成部分 印刷工艺 书籍装帧设计程序 版式设计 学时分配 讲课 1 1 1 1 1 实验 上机 课外 小计 1 1 1 1 1 ·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大纲· 6

书籍装帧整体设计 1 30 31 五、课程有关说明

修学该课程的先期知识与能力准备有以下:设计素描,设计色彩,平面构成,立体构成,色彩构成,基础图案,字体设计,装饰画,电脑绘画设计等。

根据课程内容,结合实际,组织学生看资料,教师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加强形象和直观教学;强化基本理论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书籍版式、结构、材料的设计及选用原则,能独立进行书籍设计。

重点和难点:

课程重点是书籍版式设计;难点是书籍装帧整体设计。

教学当中在条件允许下,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多欣赏多收集相关信息。尽可能地走出校园,进行市场调研,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考核方式:

考试成绩由平时作业和课程最后一个主题性设计作业组成,成绩为百分制,平时成绩占50%,考试占50%。

六、建议使用教材及参考书目

[1] 何其庆 编著《书装设计》 东南大学出版社 [2] 毛德宝 编著《装帧设计》 东南大学出版社 [3] 刘 杰 编著《文字设计》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4] 邓中和 编著《书籍装帧创意设计》 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

制定人:木合布力 2007年7月 审核人:吴云章 范洪玮 2007年7月

53

·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大纲·

AUTOCAD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16843056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先修课程:电脑基础操作课程、展示设计、室内外设计 总学时数:48 学分:3

讲课:6 实验:48 上机: 课外实践: 适合层次:本科课程 适合专业:艺术设计 开课学期:6

一、课程的目的与任务

AutoCAD软件是目前CAD领域广泛采用的软件,具有尺度精确、操作便捷的特点,因此得到广泛的应用,在工程制图、机械制图、服装设计等领域成为最基础的应用软件之一。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该软件的基本操作要领,掌握该图形软件的使用基础,绘图环境设置,二维对象绘制,图形显示和编辑,图案填充和标注文本、块、三维绘图基础和交换图形数据等内容。在较短学时内掌握这种图形软件在多种设计领域中的应用知识和技能,培养良好的绘图习惯,并为学习其他图形软件打下基础。

二、理论教学要求 第一章 AutoCAD基础(掌握) 1、 绘图工作界面

2、 创建、打开、保存、关闭图形

3、 环境设置:设置绘图单位、设置图形界限

4、 直角坐标与极坐标的概念、绝对坐标和相对坐标的应用 第二章 二维图形的绘制功能(掌握) 1. 各种点、线的绘制 2. 各种二维图形的绘制 3. 坐标输入和对象特征点捕捉 4. 图形显示控制

5. 对各种图形线型、线宽、颜色、图层、特性的操作 第三章 二维图形的编辑操作(掌握)

1. 选择对象:使用窗口、使用选择栏、直接选择 2. 复制对象:复制、偏移、镜像、阵列对象 3. 移动对象:移动、旋转、对齐对象 4.删除对象

5.调整对象:拉伸、缩放、延伸、修剪对象、改变对象长度 6.打断和分解对象

54

·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大纲·

7.倒角、倒圆 8.图形填充与编辑

第四章 文本注释与尺寸标注(掌握) 1. 文本样式的设置 2. 使用单行文字和多行文字 3. 文本编辑

4.资料查询:距离、面积、点坐标等 5. 尺寸标注样式管理 6. 常用尺寸标注 7. 编辑尺寸标注

第五章 图块与属性(掌握) 1. 图块概述

2. 图块的定义、插入、分解、编辑 3. 属性建立、编辑、附着到块上 第六章 设计中心(了解) 1. 设计中心概述 2. 树状视图 3. 控制板 4. 查找内容 5. 为图形添加内容

6. 使用AutoCAD设计中心的收藏夹 第七章 三维绘图基础(理解) 1.三维设计概述 2. 图形视图显示控制 3. 创建三维对象

第八章 布局与打印输出(一般了解) 1. 布局设置 2. 打印输出

三、学时分配 序号 1 2 3 4 5 AutoCAD基础 二维图形的绘制 二维图形的编辑 图块与属性 三维绘图基础 课程内容 学时分配 讲课 实验 上机 课外 小计 1 1 1 1 1 6 10 10 12 6 7 11 11 13 7 55

·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大纲· 6

布局与打印 1 4 5 四、课程有关说明

本课程的前继课程是:计算机基础操作和设计基础类课程,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与设计专业课程结合上课。

重点:AUTOCAD的基本工作原理,CAD软件绘图的特点,各类工具的基本操作。 难点:以二维形态为主的相关绘图操作,图块的建立与使用,创建三维对象的方法。 教学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教师应对每一个内容进行示范操作。 本课程为考查课, 按平时作业数量、质量。

五、建议使用教材及参考书目

[1]蔡希林 主编.《AutoCAD 2004中文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 4月 [2] 鞠全勇 主编.《AutoCAD 2000应用教程》.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2年 1月

制定人:代军 2007年7月

审核人:吴云章 范洪玮 2007年7月

56

·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大纲·

书法篆刻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16843083 课程性质 :专业选修课

先修课程:艺术概论、中国美术简史等 总学时数:36 学分:2 讲课:6 实践:30 上机 : 课外实践: 适合层次:本科 适合专业:艺术设计 开课学期: 2

一、课程的目的与任务 书法是艺术设计专业的选修课。

通过介绍中国古代主要书体、书家及代表作品和书法有关知识,使学生了解中国书法的概况、艺术特点和学习书法的基本途径与方法,提高对书法艺术的审美能力,为日后深入学习打下一个良好基础。

二、理论教学要求

了解书法艺术的发展,从整体上了解书法史。 了解中国书法传统的基本体系、各类书体技法要点。

三、实践教学要求

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科学性、少而精、简明扼要。突出重点的原则。

四、学时分配 序号 1 2 3

五、课程有关说明

本课程的前继课程是艺术概论、中国美术简史 等课程。因此,本课程在今后的教学实施过程中,既要处理好本门课程理论部分与相关课程之间的分工、配合,防止疏漏,避免内容重复交叉,又要保证其课程体系和结构的科学性与完整性。

第二章书法基础技法选颜、柳、欧王羲之为主要训练媒介,适当选隶、 草作为辅助练习,并安排一定量的作业。

教学方法:教学主要以教师讲授演示为主。通过介绍古代主要书体及书法作品,充分配合图例说明;在技法教学中,要注意基本技法理论对指导书写实践的实用性,运用多种直观方式教学,注重教师的演示和批改作业。

57

课程内容 讲课 第一章中国书法艺术史略 第二章书法基础技法 第三章篆刻艺术 2 2 2 学时分配 技能 15 15 上机 课外 小计 2 17 17 ·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大纲·

重点: 技法练习 , 明确用笔和结构的基本要领并能临写楷书习作。 难点:是对书法结构和章法认知的程度。

本课程为考查课, 按平时作业数量、质量。

六、建议使用教材及参考书目

[1] 林通雁 《智永真草千字闻》陕西 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 1998年7月 [2] 张国宏《王羲之行书艺术》上海 上海书店出版社 2001年6月

58

制定人:张卫民 2007审核人:吴云章 范洪玮年 7 月年7月

2007·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大纲·

版画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16843095 课程性质 : 专业选修课 先修课程:素描 、三大构成 总学时数:36

学分:2 讲课: 6 实践:30 适合层次:本科 适合专业:艺术设计 开课学期: 5

一、课程的目的与任务

我国是版画艺术的摇篮,已经有二千年的灿烂历史。版画是各艺术设计的选修课程之一。版画艺术的品种繁多。各有自己的独特性质与表现方法。版画可分为四种形态即凸版、凹版、平版和孔版四种,主要研究它的制作、拓印技术等。任务是为艺术设计的学生开阔设计思路,提高设计表现技巧。

二、理论教学要求

经过教师授课之后,要求学生对版画艺术的起源、发展和历史有一个整体的基本概念。使学生对各种版画的制作、拓印、创作进一步了解。理解、掌握和熟练的掌握几种版画课程的知识和技能。教师讲述理论的同时和学生一起亲自动手画几张黑白创造草图和色彩创作草图并上版、制作、拓印、修版,直到完成作品,最终学生完成3-5张作品。

三、实践教学要求

要求学生基本掌握各种版画的刻制、绘制、拓印技术,对版画艺术有比较全面的鉴赏能力。要求画几张黑白创造草图和色彩创作草图并上版、制作、拓印、修版,直到完成作品,最终学生完成3 张作品。

四、学时分配 序号 1 2

五、课程有关说明

教学方法:主讲教师论述版画课的基础理论知识和版画创作的基本知识,有浅深入。同时用教学挂图、光盘VCD、多媒体等进行技术演示,达到教学的预期目标。

重点和难点:版画教学的难点和重点除了在掌握各种版画制作的技术之外,最主要的是能够善于发现每个学生不同的艺术素质和感受,善于正确的引导学生的这种艺术素质按照自身有益的方向发展,最终达到创造、创新的目的。

本课程为考查课, 按平时作业数量、质量。

六、建议使用教材及参考书目

[1]余新民《版画艺术》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2年7月

59

课程内容 第一章:平面版画 第二章:漏版画 学时分配 讲课 3 3 技能 15 15 上机 课外 小计 18 18 ·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大纲·

[2]孙黎 副主编:黄启明 郑星球《版画》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年5月

制定人:乌拉孜.木哈太 2007年 7 月

审核人:吴云章 范洪玮 2007年7月

60

·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大纲·

容器造型设计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16843057 课程性质:选修专业课 先修课程:立体构成、包装、基础图案等 总学时数:32 学分:3 适合层次:本科 适合专业:艺术设计 开课学期:7

一、课程的目的与任务

容器造型艺术是一个古老的艺术。中、西容器造型有着极其不同的特点,了解不同时期、不同民族的容器文化以及容器的发展变化,是学习容器造型的第一个目的和任务。其二掌握容器造型的设计、 材料 、制作工艺,具备容器造型设计的一般能力。

二、实践教学要求

1、该课程通过学习容器的概念,容器与人类的关系,以及容器造型设计的基本要求,艺术规律,设计方法和步骤,要求学生进行立体制模实践。

2、通过实践了解和掌握工艺材料知识,进一步完善容器教学的立体造型设计,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容器整体设计技巧、手段,使学生在实践中应具备容器造型设计的基本素质和能力。

三、学时分配 序号 1 2 3 4 5 6

四、课程有关说明

本课程是艺术设计专业课程,容器的历史悠久,而且种类花样繁多,不同时期不同民族文化背景下的容器有很大差异,为学习容器造型艺术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博物馆可以了解容器的发展变化历史,也可以获得造型设计灵感与素材。建议本课教学从容器的历史演变发展中汲取营养,了解传统容器设计、制作工艺及其材料,使容器的传统风格与现代文化、现代设计相结合,是今天容器设计的新课题。

重点:材料、肌理、造型手法。

难点:设计意图与材料的利用及其安全性。

教学方法为讲授、看资料、随堂辅导、示范画、计算机、各种马克笔、彩色笔、钢笔等,另外可以与包装课程衔接。

本课程为考查课, 按平时作业数量、质量。

五、建议使用教材及参考书目

61

课程内容 容器造型的分类 中国造物风格、流变 西方造物风格、流变 现代设计 材料、肌理、造型手法 错视 学时分配 讲课 1 1 1 1 1 1 实践 8 8 8 8 8 8 上机 课外 小计 9 9 9 9 9 9 ·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大纲·

[1]黄浩明《包装设计》重庆大学出版社 2000年 [2]张晶《设计史》 重庆大学出版社 2004年 [3]彭加兴等《图形创意》重庆大学出版社 2003年

制定人:吴云章 2007年7月 审核人:吴云章 范洪玮 2007 年7月

62

·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大纲·

装饰雕刻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16843067 课程性质:专业技术课 先修课程:立体构成、装饰画、色彩构成 总学时数:48 学分:3 讲课:6 实践:48

适合层次:本科 适合专业:艺术设计 开课学期:7

一、课程的目的与任务

学生通过对装饰雕刻中一系列基本知识掌握和对课程中一些重要雕刻和环境之间的有机联系,形式法则,构成规律及制作技法的研究探讨,理解装饰雕刻原理和语言,掌握装饰雕刻的表现技法。提高创作中的想象和创造力。以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和城市建设以及室内外环境装潢设计的需要。

二、理论教学要求

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装饰雕刻历史发展过程,装饰雕刻的审美功能和生活密切关系以及使用功能。认识和了解装饰雕刻的风格,基本原理和规律,表现方法。

三、实践教学

通过学习装饰雕刻的表现技法,使学生掌握装饰雕刻创作风格中的多种多样表现方法。把握装饰雕刻创作中的多样性,丰富性,艺术性。

以学生的动手制作为主。

四、学时分配 序号 1. 概述 1 1.1 装饰雕刻的基本概念 1.2 装饰雕刻的基本规律 1.3 装饰圆雕的设计和制作 2

五、课程有关说明

装饰雕刻是美术类专业基础课程。在世界原始艺术中,雕刻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为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进化与发展作了最有力的见证。

随着人类文化素质和物质生活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审美趣味的要求推动了雕刻艺术的装饰性,从而形成了独立的装饰雕刻艺术门类。强烈的节奏感、大胆的夸张变形是装饰雕刻的主要特点,它打破了许

63

课程内容 学时分配 讲课 实验 上机 课外 小计 4 24 30 2 装饰浮雕的基本特点 3 装饰浮雕的设计和制作 2 24 26 ·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大纲·

多既定的美的概念,给造型艺术增添了新的血液。

总之,丰富多彩的装饰雕刻以粗犷浑厚、质朴热情的风格形成了自己的美学体系,所以学这门课首先要掌握设计素描、立体构成、装饰画、中外美术史等课程的基本理论知识和表现技法。这对于掌握和了解装饰雕刻的概念、表现具备一定的有利条件。

重点难点:装饰雕刻的构思,自然形象进行艺术夸张、装饰变化,具象到抽象的过渡过程、表现特点。

教学方式:教学过程中理论讲授与雕刻创作相结合,装饰雕刻的创造过程是将自然形象进行艺术夸张、装饰变化,使对象从自然形态到装饰形态,从具象过渡到半具像、半抽象直到抽象的过程,当然,在这过程中学生不仅要有明确的造型变化目的和依据,更重要的是要有一种文化思想和艺术风格的导向,只有这样,才能使装饰画具有表现力和生命力,在视觉语言上达到一个理想化的艺术境界,达到这个境界,首先掌握装饰雕刻的表现特点,装饰雕刻的表现特点我们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程式化:就是使无形象的东西变为有形,比如神话故事、风、声音等,根据想象创造一个形象。 2.秩序化:就是将自然物象的杂乱状态进行归整归纳。 3.简洁化:把自然物象概括成明确,单纯的样式。 4.立体化:强调自然物象的装饰立体形态。 本课程为考查课, 按平时作业数量、质量。

六、建议使用教材及参考书目

[1]张压西 编著《装饰与雕塑》 重庆出版社 [2]许正龙 编著 《装饰雕塑艺术》 黑龙江美术出版社

制定人:白山 2007年7月

审核人:吴云章 范洪玮 2007年7月

64

·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大纲·

中国画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16843102 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 先修课程:书法篆刻 等 总学时数:36 学分: 2 讲课:6 实践:30 上机: 课外实践: 适合层次:本科 适合专业: 艺术设计 开课学期:6

一、课程的目的与任务

中国画是艺术设计专业的选修课。

通过中国画教学,使学生了解到我国传统绘画的美学思想以及艺术成就,提高学生对中国画的鉴赏水平,使学生基本掌握中国画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传统的造型规律及表现方法。并且有初步的构图创作能力。任务是为艺术设计的学生开阔设计思路,提高设计表现技巧。

二、理论教学要求

1、正确认识课程的性质、任务及其研究对象,全面了解课程的体系、结构,对中国画有一个总体的把握。

2、在教学中,贯彻“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原则,注重传统技法和表现现实生活有机的结合起来,了解传统花鸟画的各种章法,笔墨技法的一般规律,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中国画基本表现技法。

三、实践教学要求

基于中国画课内容多,课时少的情况,教学内容的安排既要有系统性,又要突出重点,要选择难易适合、有代表性的作品为范本,使学生有效的学习中国画花鸟、山水的基本技法。

通过学习写意花鸟画,学会以书法用笔入画,概括提炼,注重传神。基本写意花鸟的临摹、写生与创作。了解传统花鸟画的各种章法,笔墨技法的一般规律,并基本掌握所临摹的作品的传统技法。临摹古代,现代及教师的临本,使学生基本了解和掌握中国山水画的意境、构图、笔墨等创作规律及表现方法。

四、学时分配 序号 1 2

五、课程有关说明

本课程的前继课程是:书法篆刻、艺术概论、 美术简史等课程。因此,本课程在今后的教学实施过程中,既要处理好本门课程理论部分与相关课程之间的分工、配合,防止疏漏,避免内容重复交叉,又要保证其课程体系和结构的科学性与完整性。

教学方法:教学中采取讲授、演示、临摹、写生、构图创作练习、作品欣赏多媒体教学等多种形式,

65

课程内容 第一单元 写意花鸟 第二单元 山水画 学时分配 讲课 3 3 实践 15 15 上机 课外 小计 18 18 ·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大纲·

本着从简到繁,从易到难,先工后写,循序渐进的原则组织教学内容,使学生掌握中国画造型的基本规律,培养学生形象观察、记忆和想象能力。

难重点:第一单元 写意花鸟,墨、水的控制 (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启发学生艺术思维和艺术感受。

本课程为考查课, 按平时作业数量、质量。

六、建议使用教材及参考书目

[1]孙吉安《写意葡萄技法》 北京 朝华出版社 2003年7月 [2]郑绍鸣《水墨画骆驼》 合肥 安徽美术出版社 1998年6月

制定人:张卫民 2007审核人:吴云章 范洪玮

66

年7月 年7月

2007·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大纲·

艺术概论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16843026 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 先修课程:专业基础课 总学时数:36 学分: 2 讲课:36 适合层次:本科 适合专业:艺术设计 开课学期:4

一、课程的目的与任务

《艺术概论》是高等艺术院校学生必修的基础理论课程之一,《艺术概论》就是概括地、简明地讲述艺术的基础理论。

《艺术概论》是以各门艺术的普遍规律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综合地研究考察人类社会的一切艺术现象,探索和揭示各种艺术现象共有的普遍规律。 主要任务是研究各种艺术现象的共性问题,艺术的基本原理和概念范畴问题。使学生了解艺术的一般规律。

二、理论教学要求

《艺术概论》通过了解古往今来不同的哲学家、文学家、历史学家及艺术理论家对艺术产生原因的不同认识,评价这些理论的贡献与缺陷,介绍马克思主义关于艺术起源的唯物史观,认识马克思主义艺术起源理论的科学性。从而对艺术的社会地位、功能、本质进一步理解和认识。

要求学生了解和把握艺术的特征。并对艺术门类的科学划分的掌握和理解,从而了解艺术门类,拓宽眼界,提高综合艺术素养。

了解艺术家以及艺术创作的一般规律,掌握艺术创作的方法,具备艺术创作的理论。

艺术创作的成果是艺术作品,通过对艺术作品的分析,使学生了解艺术作品构成,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

艺术风格是艺术成熟地标志,本章通过对艺术风格、艺术流派的形成以及对创作的影响。了解艺术创作风格形成、变化的规律。

艺术的发展有其历史源缘,继承发展是规律,了解掌握艺术创作中继承发展规律是本章学习的目的。 艺术作品只有艺术接受才能真正实现其艺术价值,其社会功能才能体现,了解掌握艺术接受的方式方法有利于把握艺术接受的规律,要求利用多媒体加强直观教学。

三、学时分配

学时分配 讲课 1 2 3 4 5 第一章:艺术发生及其社会作用 第二章:艺术的特征 第三章:艺术门类 第四章:艺术创作 第五章:艺术作品 4 4 8 6 6 实践 上机 课外 小计 4 4 8 6 6 67

序号 课程内容 ·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大纲· 6 7 8

第六章:艺术风格与流派 第七章:艺术继承与发展 第八章:艺术接受与艺术批评 2 4 2 2 4 2 四、课程有关说明

《艺术概论》教学突出理论是实践 。艺术理论则是人类广泛的艺术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从理论上认识艺术的本质、特性及有关规律,从宏观上把握美的特点和规律,树立健康向上的审美理想,使他们的创作更有自觉性、更有思想、艺术的高度和深度,以理论指导艺术实践活动。

《艺术概论》课上承专业基础课, 下接专业课 、美术创作、毕业设计 课。本课讲授为主,并利用多媒体课件,以图片、视频加强直观教学。

重点:第一章艺术写生及其社会作用;第三章艺术门类;第五章艺术作品。 难点:第一章第二节艺术的本质;第四章艺术创作第二节艺术的创作活动。 考试:百分制。成绩比例:考试占 70%,平时作业占30% 。

五、建议使用教材及参考书目

[1] 李胜利 《艺术概论》 北京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01年 [2] 曹桂生 陈琦 《艺术概论》 西安 西北大学出版社 2005年

制定人:吴云章 2007年7月

审核人:吴云章 范洪玮 2007年7月

68

·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大纲·

编排设计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16844097 课程性质:选修专业课

先修课程: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等 总学时数:54 学分:3 讲课:6 实践: 上机:30 课外实践:24 适合层次:本科 适合专业:艺术设计 开课学期:7

一、课程的目的与任务

1、编排是将文字、插图、照片、图案、记号等平面造型的构成要素,给予视觉的整理与配置,使其成为具有最大诉求效果的构成技术。

2、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各种编排的设计基本构成原理、设计程序、视觉设计语言。如何广泛地应用于报刊广告、招贴、书刊、包装装潢、直邮广告(DM)、形象(VI)和网页等所有平面、影像的领域。

二、实践教学要求

1、结合课堂教学,讲授编排设计概论,采用课堂电子教学手段,通过课堂教学要求学生掌握各种编排设计、基本构成原理、设计程序、视觉设计语言。

2、作业要求运用任何艺术形式,内容上可选择多样化的设计手法,广泛地应用于报刊广告、招贴、书刊、包装装潢、直邮广告(DM)、形象(VI)和网页等所有平面、影像的领域。

三、学时分配 序号 1 2 3 4

四、课程有关说明

本课程是研究书刊版面,企业形象编排、网页编排、招贴版面编排,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到设计单位、出版单位实际考察书刊、招贴的编排设计,开阔设计思路,理论联系实际。

在教学中对各内容要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主意各环节的衔接,利用好专业软件,可以蒋手工与上机结合起来。学生通过学习对书刊版面、企业形象编排以及招贴编排有所掌握。 教学方法采取考察、上机、作品欣赏讲授等。

重点:书刊编排、网页编排。

难点:网页编排中的动画效果编制,各编排中的艺术效果。 本课程为考查课, 按平时作业数量、质量。

69

课程内容 书刊版面编排 企业形象编排 网页编排 招贴版面编排 学时分配 讲课 1 1 2 2 实践 7 5 6 6 上机 8 8 8 6 课外 小计 16 14 16 14 ·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大纲·

五、建议使用教材及参考书目

王江.《版面构成》 广东人民出版社 2002年

制定人:吴云章 2007年7月 审核人:吴云章 范洪玮 2007年7月

7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rrf.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