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阅读基本题型答题技巧和公式
一、概括题
【试题呈现方式】
①请概括本文的主要情节
②请用一句话简要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答题技巧】
①答案的主体是一个主谓结构的句子,即“什么人”+“做了什么”,概括题的答案时记叙文六要素的一个浓缩,但主体是:人物+事件,其他要素是否出现视具体情况而定。
②先确定答案的主语,即“人物”,就是这个事件的主人公
③再确定答案的谓语,特别是动词的使用要准确。
④注意分值:题里标注是几分,答案一般有几个小分句构成。
【答题公式】
(时间)(地点)(原因)+人物+事件+(结果)
1
二、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试题呈现方式】
①根据语境,请你说说下列加点词语有什么含义;
②根据上下文,请你说说第……段划线句子有什么含义
【答题技巧】
①解释词语,最重要的是说出词语的语境义,因此整个句子的意思要先看懂,这方面的原则是: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
②句子的含义,重在解释,你的任务是让一个深奥的句子变得浅显明白。答题时一定要联系上下文给出你的准确理解。有些句子之所以深奥,是因为句中某些词语不好理解,解释了这些词语,句子的含义也就迎刃而解了。
③语言总是暗含感情的,因此答完含义后,最好在后面加一点揭示其中感情的内容。
【答题公式】
①某词是……意思;在句中表示……意思。
②该句的含义是……,表达了作者……感情。
三、词语和句子的作用
2
【试题呈现方式】
①请你说说下面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②简要分析文中划线句子在内容和表达上的作用。
【答题技巧】
①词语的表达效果:先判断词语的类别,动词还是形容词?再考虑词语的语境义,在这里是什么意思?然后揣摩在表达上的效果,也就是为表现主题,或者是表现人物品格,该词起到了什么作用。
②句子的作用,内容上的作用是为表现中心和突出人物服务的。常见的答案:揭示主题,深化中心……结构上的作用主要看句子在文章中所处的位置:
句子在开头,作用一般是:引出下文;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兴趣;为下文……情节做铺垫;面下伏笔等。
句子在中间,作用一般是承上启下(过渡)。
句子在结尾,作用一般是:照应开头,总结全文等。
【答题公式】
①该词是……意思,表达效果是……
3
②这句话在内容上的作用是……,在结构上的作用是……。
四、赏析题
【试题呈现方式】
根据语境,赏析文中画线句子
【答题技巧】
①先答手法:修辞手法、描写手法,词语使用的准确性(动词、形容词、拟声词等)
②再答效果:就是这种手法好在哪里,一般用这样的句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可以看一下前一句话)
③再答情感:也就是作者的褒贬好恶
【答题公式】
手法+效果+情感
五、描写方法及其作用
【试题呈现方式】
请你说说文中划线句子使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4
【答题技巧】
①先把描写的性质判断准确,环境描写(自然环境、社会环境)还是人物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外貌描写等)
②再概括一下该描写的主要内容,这段描写写了什么?
③再说作用:渲染了什么氛围?突出了人物……情感或者品质(和上下文联系、和主人公内在情感和品质联系,和文章主题联系)
【答题公式】
手法+内容+作用
六、插叙及其作用
【试题呈现方式】
文中某段使用了什么记叙顺序,有什么作用?
【答题技巧】
①首先判断是什么记叙顺序(正叙、倒叙、插叙、补叙),文章中间占一小段,肯定是插叙。
②再概括一下插叙的主要内容,主要写了什么?
5
③再答作用,就是为什么要加入这一段叙述?和中心有什么联系?
句式一般是:插叙部分交代了……的原因,为下文情节展开做铺垫,更好的突出了文章的主题。
【答题公式】
手法+内容+作用
七、人物形象分析题
【试题呈现方式】
根据文中相关情节,简要分析文中的人物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答题技巧】
①在文中搜寻人物的言行(从言行中看性格),以及和性格相关的词(乐观,善良,勤劳等),注意从不同角度做答。
②仔细审题,看是否需要简要分析,简要分析时要用引号列举出人物的相关言行,在指出从中可以看出人物什么性格。
【答题公式】
相关言行+相关性格
6
八、文章线索及其作用
【试题呈现方式】
①本文的线索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②文中,或者题目中的某个词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答题技巧】
①如何找线索:看题目、看文中多次出现的词语、看抒情议论段。
②线索的作用:是贯串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答题公式】
这个词是文章的线索,它是贯穿全文的脉络……
九、标题的含义和作用
【试题呈现方式】
请你说说本文以……为题,有什么妙处?
请你说本文标题有什么深刻含义
7
【答题技巧】
①分析标题的含义:(1)表层含义:标题的字面含义、在文中的含义;深层含义: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2)标题如果是比喻性的,文中往往不是围绕标题的字面含义来展开叙述,我们应该联系文章的具体内容,弄清比喻义或象征义,这样我们就可以领悟出标题的深刻含义。
②标题的作用一般有以下几项:1、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2、作为文章线索(文章情节围绕这一线索展开)。3、作者感情的出发点。4、具有象征意义。5、语带双关。6、是全文的“文眼”(提示文章中心)。7、吸引读者兴趣。表明写作对象;关联主要情节;贯穿全文线索;透露情感主旨。此外还有作用:寓意含蓄,引人深思;制造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答题公式】
含义:本文题目的表层含义是……,深层含义是……
作用:本文的标题概括了本文的主要内容,同时设置了悬念,吸引读
8
记叙文阅读答题套路 1.标题的作用。在记叙文中,标题一般有三方面的作用: ①概括全文内容 ②揭示文章主题③提示作品线索 2.记叙文中第一段的作用: ①如果是环境描写则大多数情况下都是点明故事发生的地点,渲染气氛,引出下文,为下文情节发展作铺垫几方面 ②其他内容则可能是开篇点题,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总领全文或引起下文,为下文情节发展作铺垫 3.中间句段的作用: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4.结尾议论性句子的作用:总结全文,照应开头,点明中心,深化主题 5.运用各种人称的好处: 第一人称,真实可信。 第二人称,与读者交谈,显得亲切自然; 第三人称,可以多角度描写,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6.赏析句段内容。 这是同学们失分最多的地方,往往是因为考虑角度不全造成的,一般情况下,应从三个方面答题。 ①内容(写了什么,选材有什么独特之处) ②形式(写作方法,语言特色,修辞) ③感情(文章的社会价值,意义,作用等) 7.记叙的顺序: ①顺叙②倒叙③插叙 8.怎样找线索:标题;反复出现的某个词语或某个事物;抒情议论句 9.线索的形式:实物;人物;思想感情变化;时间;地点变换;中心事件 10.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的作用:运用了……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11.设问句的作用: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引出下文,承上启下 12.运用排比的作用:增强语言启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13.运用描写方法的作用:表现人物性格,反映作品主题 14.景物描写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推动情节发展,表现人物的品质,衬托中心意思。 15.反问句的作用:加强语气,引起下文,承上启下
9
一、读不懂怎么办 1.揣摩诗歌的题目 “题者,额也;目者,眼也。”题目包含诸多信息,或揭示内容,如《观书有感》;或展示思路,如《望月怀远》;或流露情感,如《西宫春怨》;或表露神情,如《寻隐者不遇》:或托物言志,如《咏蝉》;或怀古咏史,如《石头城》等。题目为我们打开了通向诗歌主旨的第一条快速通道。 例如刘桢的《赠从弟》:“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整首诗只言松而不言人,如果不在题目“赠从弟”上下功夫,很难把握其主旨。由题目明白了诗是赠堂弟的,才可能理解该诗托物言志,借咏松树来勉励堂弟保持节操的主旨。 2.寻找体现诗人情感的关键词 “诗言情”,情是诗的生命,是诗的灵魂。找到关键性的能体现诗人情感的关键词,就等于读懂了诗。诗人的情感往往通过两种方式来体现:一是直接用感情词,如喜乐哀伤,忧悲愁思之类;二是用意象体现,如雁、明月、秋雨、落花等。两种方式又往往混用。 例如韦应物的《闻雁》:“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淮南秋夜雨,高斋闻雁来。”赵嘏的《寒塘》:“晓发梳临水,寒塘坐见秋。乡心正无限,一雁过南楼。” 两首诗中的“故园”“渺”“归思”“悠”“雁”“寒”“乡心”等关键词体现了诗人浓浓的乡愁情感。体现情感的关键词为我们打开了理解诗歌主旨的另一条快速通道。 3. 挖掘考题提供的信息 出卷人必须紧紧围绕所选诗的特定形象、语言特色、表达技巧和思想内容来设计考题。因此,考题本身就是理解的重要信息和难得的资源。 例如下面两首诗:“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云里溪桥独树春,客来惊起晓妆匀。试从意外看风味,方信留侯似妇人。”(陈焕《梅花》) 从考题题干“王安石和陈焕两首咏梅诗,都抓住了梅花的同一特征进行歌咏,这一特征是什么?两位诗人是怎样借此抒发他们的情感的?”中可以获取三个重要信息:①两首诗中“梅”的特征一样。②“这一特征是什么”间接告诉我们理解的关键。③“怎样借此抒发他们的情感的”间接告诉我们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这些信息大大减小了理解及答题的难度。考题中的信息为我们打开了理解诗歌主旨的又一条快速通道。
1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