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
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TALENT TRAINING编辑 李 真人才培养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与需求对接平台的发展趋势职业院校人才培养与企业人才需求的对接是解决我国技能型人才紧缺和就业难问题的有效途径。但是,目前各类平台在对接的程度和广度上还存在不足,难以有效解决长期存在的“不匹配”问题。从当前国内外人才市场的变化趋势看,为了应对就业困难和技能不匹配等问题,职业院校人才培养与需求对接不断产生着新需求,从而促进人才供需对接平台被动或主导发展。1.人才供需对接平台正在从就业对接转向人才培养全过程的对接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已经由计划性向市场性转变了很多年,但是由于公办院校的制度属性,其市场性动力不足,市场化程度仍不够。在校企对接过程中,已经从毕业生招聘前移到入学的订单培养,但是由于企业对人才稳定性的要求,订单培养的普遍性却难以实现。因此职业院校迫切需要具备在学校和企业间动态对接的区域性或全国性平台,全部职业院校可以进入平台与有当前或长远需求的企业动态、自由、灵活对接。2.人才供需对接平台应具备开放性和自助性目前,各类人才供需对接平台的开发还限于简历、用人信息等的输入,开放的对象仅限于用户。职业院校作为主要的人才培养与供应方,在人才数据库方面具有无法替代的优势,但是却无法将其嵌入到政府和社会主导的人才供需对接平台系统之中,使得企业等用人单位无法获取足够、充分的人才数据,这将驱使人才对接网络平台向职业院校和企业开放共享端口以建立起开放、自助的平台体系。3.人才供需对接平台由人才信息中介服务向人才信息增值服务发展随着信息化、大数据时代的来临,规模化的人才供需对接平台开始在人才信息中介服务的基础上,逐步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发展智能化信息服务,以充分发掘人才信息的经济价值,为政府和企业提供宏观人才战略服务,获得传统信息中介服务外的超额收益。未来,职业院校和企业的需求将驱使社会主导的人才供需对接平台进一步开放资源,并逐步发展自助式入口,为企业和职业院校之间留有嵌入自身信息的权力和能力,从而发挥平台的桥梁作用。参考文献:[1]曹晓丽,杨震,王颖振.市场需求视域下高校人才培养与人才对接平台建设——以滨海新区现代服务业发展为例[A].天津:天津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新规划·新视野·新发展——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天津学术文库》(下)[C].天津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2011.(作者单位:王博然,黑龙江职业学院;谷振伟,哈尔滨科学技术职业学院;宋佳,黑龙江农垦职业学院)念,从客户需求出发,以客户满意为标准。政府主导的人才供需对接平台在企业化、市场化的过程中,原来的管理惯性还没有转成为服务惯性,其服务性还需要持续加强。学校主导的人才供需对接平台以服务就业为主,其服务对象主要是学生,基本没有把企业的人才需求纳入到平台的服务之中,还处于信息中介的阶段,其服务对象的范围和服务的内容都还处于最简单的阶段。社会主导的人才供需对接平台立足于服务企业和求职者,其服务性从始至终是核心,但是由于经济利益驱动,各类人才中介市场和中介平台在服务性方面进行了限制,侧重于收费性服务项目的建设和发展,免费的服务项目在数量、层次等方面都远远不能满足人才供需双方的需求,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人才供需信息的有效流动。2.人才供需对接平台的开放性不够政府主导和学校主导的人才供需对接平台均已区域性、部门性人才供需对接为主,封闭性较强。社会主导的人才供需对接平台以行业性供需对接或全行业供需对接为主,因此其服务面要远远大于政府主导和学校主导的供需对接平台。但是,由于经济利益的原因,社会主导的供需平台仍然保持较大的独立性和封闭性。整体来看,各类平台自身的服务范围、服务内容、服务层次等均有限,都不能独自满足多样化的企业人才需求和应届毕业生等人才供给的需求,也不能满足单独个体的全方面的需求,在人才供需市场留下了一部分真空。3.人才供需对接平台的差异化不足无论是政府主导和学校主导的非营利性人才供需对接平台,还是社会主导的营利性人才供需对接平台,目前普遍存在同质性发展、差异化发展不足的问题。人才类型、层次的不同,人才来源、培养途径不同,人才区域和需求不同,意味着人才供需对接的服务内容具有差异性。在服务手段和形式上,目前线下平台和线上平台共存,但是线下平台的同质性已经形成多年,而线上平台的同质性愈发严重,在国内几大主流人才供需对接平台的比较中,发现除了提供的信息源不同,其平台结构、功能、运行体系等基本一致,差异性不明显,导致同质性竞争比较激烈,从而影响线上平台的有序、健康发展。4.人才供需对接平台的共享性缺失在国内人才供需对接平台的比较中可以看出,政府主导、学校主导和社会主导的人才供需平台都存在服务性、开放性和差异性不足的问题。这种问题的存在可以成为不同主体间加强技术合作、资源共享的动力,从而形成互补、共享的平台联盟,各自发挥优势,共同成长和发展。但实际上,这种问题产生的驱动力并没有发生作用,而且由于竞争和利益原因,社会主导的人才供需对接平台对技术合作和资源共享持排斥态度,政府主导和学校主导的平台由于自身技术和资源限制,其互补和共享的意愿与能力偏低。52
OCCUPATION2018 03
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