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浆地基施工工艺标准 1 适用范围 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地基采用注浆法加固的工程。一般用于防渗堵漏,提高地基土的强度和变形模量以及控制地面沉降等。 2 施工准备 2.1 材料要求 2。1.1 原材料要求 2.1。1 。1 水泥:水泥品种应按设计要求选用。宜采用32.5级和42.5
注浆地基施工工艺标准
1 适用范围
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地基采用注浆法加固的工程.一般用于防渗堵漏,提高地基土的强度和变形模量以及控制地面沉降等。 2 施工准备 2。1 材料要求 2。1。1 原材料要求
2。1。1。1 水泥:水泥品种应按设计要求选用。宜采用32。5级和4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注浆时可掺用粉煤灰代替部分水泥,掺入量可为水泥重量的20~50%,严禁使用过期、受潮结块的水泥,水泥进厂需对产品名称,强度等级、出厂日期等进行外观检查,同时验收合格证,并进行复检。
2.1。1。2 砂:水泥中掺砂可提高砂浆的固体含量和抗剪强度、减少浆液流失,降低成本.注浆时,应根据地基岩土裂隙,空洞大小,浆液浓度和灌注条件选择砂的粒径。
2.1.1。3 水:适用饮用的自来水或清洁而未被污染的河水,湖水和地下水都可用于灌浆,不得采用PH值小于4的酸性水和工业废水.
2。1.1。4 外加剂:外加剂的性能应符合国家和行业标准一等品及以上的质量要求,其掺量应经试验确定.
2.1.2 浆液的配合比应符合下列规定
2。1。2.1 水泥浆的水灰比可取0。6~2.0,常用的水灰比为1.0。
2。1。2.2 封闭泥浆7d立方体试块(边长为7.07cm)的抗压强度应为0.3~0.5Mpa,浆液粘度应为80~90s。
2.1.2.3 根据工程需要,可在浆液拌制时加入速凝剂、减水剂和防析水剂。 2.2 主要机工具
钻孔机、注浆泵、搅拌机及配套机具等。 2。3 作业条件
2.3。1 按设计要求做好场地平整,并沿钻孔位置开挖沟槽和集水坑,清理地上障碍物,雨季施工应有排水措施。
2.3。2 场地内外通畅无阻,施工用临时设施须在施工前就绪,水泥等材料进场验收并复检.
2。3。3 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确定成孔及施工工艺和各项参数;编制施工作业计划,劳动组织规划和机械设备进厂计划,作好材料供应计划,编制室内浆液比试验和现场注浆试验方
案,确定施工质量检验工具和方法。 2.4 作业人员
2.4.1 主要作业人员:机械操作工、运转工、钻探工、壮工.
2。4。2 机械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并取得相应资格证书,主要作业人员已经过安全培训,并接受了施工技术交底(作业指导书)。 3 施工工艺 3.1 工艺流程
3.1.1 花管注浆法施工可按下列步骤进行
采用钻机钻孔
从钻杆内注入封闭泥浆,然后插入孔径为50mm的金属花管
〈!-—[if !vml]——>
〈-->
!
--[endif]
3。1。2 压密注浆施工可按下列步骤进行
待封闭泥浆凝固后,移动花管自下向上或自上向下进行注浆 钻机或注浆设备就位
采用钻机钻孔
采用振动法将金属注浆管置入土中
从钻杆内注入封闭泥浆,然后插入孔径为50mm的金属注浆管
待封闭泥浆凝固后,捅去注浆管的活络堵头,然后提升注浆管自下向上或自上向下对地层注入水泥—砂浆液或水泥—玻璃双液快凝浆液 钻机或注浆设备就位
采用振动法将花管置入土中 〈!—-[endif]——〉
3.2 操作工艺
3.2。1 钻机就位: 根据设计的平面坐标位置进行钻机就位,要求将钻头对准孔位中心,同时钻机平面应放置平稳、水平,钻杆角度和设计要求的角度之间偏差应不大于1%~1。5%。 3。2.2 钻孔:在预定的旋喷桩位钻孔,以便旋喷杆可以放置到设计要求的地层中,钻孔的设备,可以用普遍的地质钻孔或旋喷钻机。
3.2。3 插管:钻孔达到设计深度时,即可开始插入注浆管;而采用其它钻机钻孔时,应拔出钻杆,再插入旋喷管,在插管过程中,为防止泥砂堵塞喷嘴,可以用较小的压力边下管边射水.
3.2.4 注浆作业:试水正常,先用土或水泥、水玻璃混合料封闭注浆管与地面交接处,注浆时的注浆压力先小后大,一般每加深1。0m压力增大20~50Kpa.最终压力通常为100~200Kpa。灌注速度(与压力和土质有关)一般为2~5Lmin。 3。2.5 拔管:注浆作业完成后,将无缝钢管拔出地面。 3。2。6 移开钻机:将钻机移到下一孔位。 4.4 质量标准 4。1 主控项目
4。1.1 水泥及外掺剂质量检验
进场的水泥及外掺剂必须出具产品合格证,及出厂检验报告,进场的复验报告。 4.1.2 水泥用量检验
水灰比为0.7~1。0较妥,为确保施工质量,施工机具必须配置准确的计量仪表。强度及完整性检验和地基承载力检验要在施工结束28天后进行检测。检测点应布置在下列部位:
〈!—-[if !supportLists]——>a. <!——[endif]—-〉有代表性的桩位
〈!—-[if !supportLists]-—〉b。 〈!—-[endif]——〉施工中出现异常情况的部位
〈!—-[if !supportLists]—-〉c。 <!--[endif]-->地基情况复杂,可能对高压喷射注浆质量产生影响的部位。
<!--[if !supportLists]--〉d。 〈!-—[endif]--〉检测点数量为施工孔数的1%并不应少于3点.
4。1。3 桩体强度桩身完整性检验
桩体强度通过钻孔取芯来判断其固结体性,并将所取岩芯做成标准件进行室内物理力学性质试验,以求得其强度特性。用透水试验可以测定排桩的完整性。 4。1。4 地基承载力检验
地基承载力的载荷试验必须在桩身强度满足试验条件时进行,检验数量为桩总数的0。5%~1%,且每个单体工程不应少于3点。
注浆复合地基承载力的检测应采用复合地基载荷试验。
也可选用其它检测方法来判定其地基承载力和标准贯入试验,静力触探及十字板剪切强度等方法。
也可用旁压试验测定出高压喷射注浆加固桩间土质量. 4。2 一般项目
4.2.1 施工前应掌握有关技术文件(注浆点位置、浆液配比、注浆施工技术参数、检测要求等)。浆液组成材料的性能应符合设计要求,注浆设备应确保正常运转.
4.2。2 施工中应经常抽查浆液的配比及主要性能指标,注浆的顺序、注浆过程中的压力控制等.
4.2。3 施工结束后,应检查注浆体强度、承载力等。检查孔数为总量的2%—5%,不合格率大于或等于20%时应进行二次注浆。检验应在注浆后15d(砂土、黄土)或60d(粘性土)进行。
4。2。4 注浆地基的质量检验标准应符合下表规定。
注浆地基质量检验标准 允许偏差或允许项 主 序 原材料检验 检查项目 单位 1 水泥 值 数值 查产品合格证书或抽样送检 设计要求 检查方法 控 项 目 注浆用砂:粒径 细度模数 含泥量及有机物含量 注浆用粘土:塑性指数 粘粒含量 含砂量 有机物含量 粉煤灰:细度 烧失量 mm % <2.5 〈2。0 <3 试验室试验 % % % 〉14 >25 〈5 <3 试验室试验 不粗于同时使用的水泥 % <3 抽样送检 查产品合格证书或抽检送检 取样检验 按规定方法 抽查 用钢尺量 量测注浆管长度 检查压力表读数 2。5-3.3 设计要求 设计要求 设计要求 % mm mm % <3 ±20 ±100 ±10 试验室试验 水玻璃:模数 其他化学浆液 2 3 一 般 项 目 注浆体强度 地基承载力 1 各种注浆材料称量 2 注浆孔位 3 4 注浆孔深 注浆压力(与设计参数比) 4。3 特殊工艺、关键控制点控制方法
特殊工艺、关键控制点控制方法 序号 1 关键控制点 计量 主 要 控 制 方 法 注浆施工时,宜采用自动流量和压力记录仪,并应及时对资料进行整理分析。 浆体应经过搅拌机充分搅拌均匀后才能开始压注,并应在注2 搅拌 程中不停地缓慢搅拌,搅拌时间应小于浆液初凝时间。浆液在泵送前应经过筛网过滤。 注浆顺序应按跳孔间隔注浆方式进行,并宜采用先外围后内3 注浆顺序 部的注浆施工方法。当地下水流速较大时,应从水头高的一端开始注浆. 4 监测 当既有建筑地基进行注浆加固,应对既有建筑及其邻近建筑,地下管线和地面的沉降、倾斜、位移和裂缝进行监测。 4。4 质量记录
4。4。1 材料的出厂合格证及复检报告 4。4。2 室内浆液配比试验记录 4.4。3 现场注浆试验记录 4.4.4 施工记录
4。4.5 注浆点平面示意图 4.4。6 隐蔽工程记录 4.4.7 施工自检记录 5 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5.0。1 冒浆:
浆液沿裂隙或层面往上窜流,主要是由于岩层破碎,灌浆段位置较浅,灌浆压力过大等因素造成的.发生冒浆采取降低灌浆压力,加入速凝剂,限制进浆量,或者是先灌混凝土盖板后灌浆. 5。0.2 串紧:
灌浆孔中的浆液从其它孔中流失。主要是由于岩层横向裂隙发育,贯通灌浆钻孔。采取适当延长相邻孔间施工间隔,串桨若为待灌孔,可同时并联灌浆。 5.0.3 漏浆:
由于地质条件差,或浆液浓度太低,造成漏桨,采取粒状浆液与化学浆液相结合灌注。 6 成品保护
施工结束后,注浆检验应在注浆后15d(砂土、黄土)或60d(粘性土)进行。 7 安全健康与环境管理
7。1 施工过程危害辩识及控制措施
施工过程危害辩识及控制措施
序号 1 2 3 作业活动 注浆 现场施工 现场施工 危险源 浆液喷出 机械伤害 机械伤害 控 制 措 施 注浆必须坚持压力回零再拆活接头或扣套接头,以防浆液喷出,损伤眼睛 操作人员应穿戴防护用品,非操作人员不得靠近注浆地点 严格执行机械的操作规程,操作人员遵守安全规定。防止机械及人身安全事故的发生 7。2环境因素辩识及控制措施
环境因素辩识及控制措施 序号 1 2 3 4 5
主要来源 浆液搅拌 废泥浆的排放 砂石料进场与垃圾出场 现场进行清理 使用机械 环境因素 污水排放 泥浆排放 扬尘 建筑垃圾 废油 控 制 措 施 设置沉淀池,清污分流 分级沉淀泥砂,水清以后排放 砂石运输及建筑垃圾表面覆盖,道路要经常维护和洒水,防止造成粉尘污染 施工现场应设合格的卫生环保设施,施工垃圾集中分类堆放,严禁垃圾随意堆放和抛洒 施工现场使用和维修机械时,应有防滴漏 措施,严禁将机油等滴漏于地面,造成土地污染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