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内文段
1(青海省·2011)(二)阅读下面文言文,按要求完成【甲】先生不知何许人也,,,,,?葛天氏之民欤?”传》)
【乙】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选)
13.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子中的意思。((1)先帝不以臣卑鄙
14.下列句子中诵读节奏正确的一项是 A.亲旧/知其/如此述备矣
15.乙文提到令“臣”感激的两件往事是16.翻译选文中画线的句子。 (1)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2)遂许先帝以驱驰。
17.“不求甚解”现在多指学习不透彻,工作不深入。而五柳先生为什么“好读书,不求甚解”?(2分)
答案:(二)13.身份低微,见识短浅
14.A(2分) 15.三顾茅庐
(1分)
16.(1)这话大概说的就是黔娄这类的人吧?( (2)于是就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
利”
的人身志趣有关。读书不在谋利,而在于满足求知和精神的享受,所以“不求甚
解”。
(2分,意思接近即可
)
陶渊明.
(2)性嗜酒 (4)既醉而退
(▲)。
(3分)
B.其如土石何 D.食之不能尽其材
(3分)
?葛天氏之民欤?
2(温州市·2011) (二)(14分)五柳先生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氏之民欤1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每有会意 (3)期在必醉 A.亦不详其姓字 C.亲旧知其如此
(4分)
1分)
1分)
临危受奇(互盒
I)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2)往、到
(3)长,指身高
1分,共4分)
“”通“御”,抵挡(须写出所通的宇并解释)(每小题
(2分)
和
(用四字词语概括),并在乙文中
(3分)
用波浪线画出与“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所表达的志趣同的句子。
(2分)
C.今齐/地方/千里
D.前人/之/
B.咨/臣以当/世之事
4分)
(2)造饮辄尽
(诸葛亮《出师表》节
13-17题(13分)
(陶渊明《五柳先生
17.因为五柳先生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上下功夫,这与他的“不慕荣
1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其”字用法不同于其它的一项是
1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1 / 22
20.五柳先生“好读书”,为什么“不求甚解”答案:(二)(14分)
?(4分)
17.(4分)(1)体会、领会(2)爱好、特别喜欢(3)期望、希望(4)已经 18.(3分)B
19.(3分)不为贫贱而忧愁,不热衷于发财做官。
20.(4分)五柳先生率真随性,读书只为得到精神的快乐;他淡泊名利,不为功名利禄而读书。
3(肇庆市·201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回答
(甲)
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葛天氏之民欤?
(选自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先生不知何许人也B.或置酒而招之C.造饮辄尽,期在必醉就
D.曾不吝情去留
10.请简要回答作者“好读书”,为什么“不求甚解”呢?(11.请概括选文第②段所体现的作者的性格特点。(答案:9 11
3
3
C10
3
满足(1分),精神上的享受(
3分)
作者“好读书”是为了获得知识上的
1分)。
1分)。曾:曾经3分)
辄:3分)
许:哪里
或:或许
9~13小题。(15分)
1分),“不求甚解”是作者率真性格的体现(
安贫乐道,不慕名利,高洁脱俗(每点
4、2009·乐山市文言翻译。(3分)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译文:
译文:喜欢读书,不在字句上作过分深解;(吃饭。(1
分)(翻译中意思相近即给分)5、2009·眉山市
比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6~9题。(14分)
【甲文】林尽水源,。。。。并怡然自乐。
【乙文】先生不知何许人也,。。。。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丙文】陶潜,字元亮,少怀高尚,博学善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尝著《五柳先生传》曰:“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其自序如此,时人谓之实录。其亲朋好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每一醉,则大适融然。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性不解音,而畜素琴一张,弦徽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节选自《晋书》)
1分)每每有心得,(
1分)就会高兴得忘了
(《五柳先生传》)
2 / 22
【注释】①〖融然〗和悦快乐的样子。徽,琴弦即琴弦音位的标志。
②〖畜〗同“蓄”。③〖弦徽〗琴弦与琴
)
6.丙文中加点的“适”在工具书上主要有以下解释,在这儿最恰当的选择是(A.符合A.因以为号焉C.期在必醉之
8.根据你对以上选文的比较阅读,下列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A.以上3篇选文中,甲文和乙文均是陶渊明本人所著,丙文则是他人为陶渊明所著。B.以上3篇选文都体现了陶渊明的安贫乐道和隐居思想。
C.乙文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率真放达、安贫乐道、淡泊名利和悠然自得的陶渊明。D.丙文主要通过陶渊明喝酒和抚琴两件事情来体现其颖脱不羁的性格。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②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4分)
①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B.恰好自号曰醉翁也与友期行
C.满足
B.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D.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D.舒服
曳屋许许声
7.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属予作文以记
答案:6.C 7.A 8.B9.①这里面的人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男女女的穿戴和桃花源外面的人完全一样;②粗布短衣上面打了许多补丁,饭篮子和瓢里经常是空的,可是他仍然安然自若。6、2008·恩施自治州五柳先生传陶渊明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葛天氏之民欤?
(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下)24.选出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A.造饮辄尽,期在必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C.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
故人不独亲其亲
者矣
25.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以下句子。
①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译文:
②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译文:
26.欣赏文中插图,说说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五柳先生“不慕荣利”“忘怀得失”的。
答:
曾不若孀妻弱子
D.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满目萧然,感极而悲)
B.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3 / 22
27.根据下面句子内容,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五柳先生的衣食志趣再现出来。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答:
24.(2
分)B。
答案:25.(2分)①喜欢读书,不过分在字句上下工夫;每当对书中意旨有所领会的时候,就高兴得连饭也忘了吃。②不为贫贱而忧愁,不热衷于发财做官。评分说明:一句分。
26.(2分)读书适意,醉酒怡情,安贫乐道,著文娱志。评分说明:意思答对27.(2分)示例:挡不住风雨的简陋居室冷清寂寞,破旧不堪的粗布短衣补丁无数,常常空空如也的锅碗瓢盆一贫如洗,但他却安然自若,不改己志。评分说明:酌情给分。7、2008·荆门市
一、(10分)
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②闲静少言,不慕荣利。③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④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⑤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⑥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⑦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⑧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⑨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欤?8、《五柳先生传》的作者陶渊明,是表人物。(2分)9、解释加点的词。(期在必醉造饮辄尽
10、翻译句子: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译文:
11、“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与哪几句话意思相同或相近?请将句子序号写在下面。(2分)
2分)
衔觞赋诗或置酒而招之2分)
(朝代)诗人,是
诗派的代2分。
1
12、为人作传,不知姓名处所,有悖常理;言其志趣,平淡无奇,不足称道。请认真揣摩文章,说说你对这种写法的理解。(
2分)
答案:
8.晋代(东晋)
田园。9.期望;酒杯;就;有时。
4 / 22
10.(五柳先生)喜爱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字句上深究;每对书中内容有所体会,就高兴得忘了吃饭。
11.第②句,第⑦句。
12.这是一种自嘲自谦的写法,反映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的不满,同时可以看出作者不幕富贵、淡泊名利,不流于世俗,甘愿过一种贫困、宁静的生活。8、2008·乌鲁木齐市
五柳先生传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葛天氏之民欤?”
17.下列各组词句中加点字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会宾客大宴C.期在必醉
失期,法皆斩
1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译文:19.填空。
文章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及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独立于世俗之外
的隐士形象,“______________”一句点出了五柳先生的隐者心境。
20.文章赞美了五柳先生怎样的精神?你是否喜欢这个人物?请联系文章内容谈谈你的感受。答案:17.B
18.这话大概说的是五柳先生一类的人吧?一边喝酒一边作诗,为自己抱定的志向而感到无比快乐。19.思想性格9、2008·双流县
五柳先生传陶渊明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相同的一项是A.以乐其志C.或置酒而招之例句:亦不详其姓字
一食或尽粟一石
( D.颇示己志
(
)
)
失期当斩寻向所志
此乐何极B.期在必醉
志趣爱好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20.赞美了五柳先生安贫乐道的精神。
3分)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
B.或置酒而招之一食或尽粟一石
D.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3分)
7.下面各句中,加点词与例句中加点词用法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5 / 22
A.安陵君其许寡人C.其真不知马也
8.下面对所选文段的理解,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B.其一犬坐于前
D.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
A.文章从思想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B.文章在写作上多用否定句,突出自己与世俗的格格不入以及对高洁志趣和人格的坚持。C.文中的五柳先生虽然“好读书”,但只满足于了解文章大概,而不能作深入理解。D.文章末段称五柳先生好像是上古的无怀氏、葛天氏之民,这是对先生高洁人格的再度赞扬。
9.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译文:
(2)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译文:答案:
6、C 7、D8、C9.(4分)(1)住宅旁边有五棵柳树,因此把(它)作为自己的号。(2)不为贫贱而忧愁,不热衷于发财做官。(“不因为贫贱而忧愁,不因为富贵而心情急切”亦可)(每句“之”,每点10、2007·孝感市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葛天氏这官欤?7、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理解联不正确的一项是(A、亦不详其姓字(详细)C、期在必醉(期望)
8、请用自己的语言把下面句子的意思表达出来。(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9、文章结尾提到“无怀氏之民”、“葛天氏之民”,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10、根据文中提供的信息,用自己的语言以小传的形式,向你的家人或同学简要介绍五柳先生(含生活状况、性格特点、志向情趣等方面)。(答案:
7、A8、不忧心忡忡于贫贱,不热衷于发财做官
9、希望人类社会返璞归真,人们过上淳朴无争、怡然自乐的生活喜欢读书和喝酒,常写文章自娱自乐。11、2007·烟台市
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10、五柳先生因住宅旁
有五棵柳树而得号为“五柳”。他家境贫寒,不慕名利,安贫乐道,为人闲静少语,一生
3分)
2分)
2分)
B、每有会意(体会、领会)
D、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辈、同类)2分)
2分,第(1)句翻译通顺
1分,落实“因”和补充出“以
(之)为”的0.5分)
0.5分;第(2)句翻译通顺
1分,落实“戚戚”和“汲汲”,各
4分)
6 / 22
②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
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7.下面句子中加点的“以”字意义不同于其它项的是(
)。(2分)
A.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B.域民不以封疆之界C.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D.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8.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 (1)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2)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9.文章叙述了五柳先生有两个主要的爱好: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达到了
____________________的程度;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达到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程度。(2分)
10.陶渊明通过写五柳先生的“醉”,反映了他自己怎样的内心世界?(2分)
11.有人说:“当今社会,经济地位决定一个人的生存质量,陶渊明的理想追求早
已与时代格格不入了。”对此你是怎么看的?(2分)
答案:7、A
8、(1)房屋四周的墙壁空空的,房子挡不住寒风和太阳。(2)不为贫贱而忧虑不安,不
急于追求荣华富贵。9、好读书
欣然忘食
性嗜酒
期在必醉
10、仕途失意,内心痛苦,也是一种消极的反抗。11、示例:物质固然重要,但不能取代一切。陶渊明不慕荣利,洁身自好的思想值得肯
定。
12、2006·达州市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簟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18、下面各组中加点的词与其它三项意思或用法相去甚远的一项分别是:(1)(
)
(2)(
)
(3)()(3分)
(1)A、期在必醉 B、君问归期未有期
C、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D、度已失期
(2)A、或置酒而招之 B、怅恨久之C、楚人怜之
D、又数刀毙之(3)A、亲旧知其如此 B、其两膝相比者C、以彰其咎
D、其真无马邪
19、根据文意,翻译下面的句子。(1)好读书,不求甚解。
(2)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20、五柳先生有哪三大志趣(用文中原句或词语回答)?刻画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答:
7 / 22
21、陶渊明“好读书”,我们今天的青少年更应该继承前辈的这种优良传统,做到“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请你写出一部你读后受到感染与熏陶的作品名称、作者、人物形象(应写出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作品名称:《作者:人物形象:答案:
18、(1)A(2)B(3)D。
19、(1)喜欢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而忧愁,不热衷于发财做官。
20、(三大志趣)好读书,性嗜酒,著文章;刻画了一个虽然贫穷却悠闲自适的饿隐士形象。21、略
13、2006·桂林市古诗文阅读与欣赏(
18分)
五柳先生传陶渊明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
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已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威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钦?葛天氏之民钦?[阅读材料二]
饮
过故人庄
陶渊
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群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7、指出下面语句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分)
A、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C、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已/志。欤?
8、指出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分)A、许C、会
学生不知何许人也
高可二黍许每有会意
会宾客大宴
D、而( B、以
)因以为号焉
以乐其志
或置酒而招之
既醉而退2
1
(
B、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D、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
/之民)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酒
[阅读材料三]
2)不为贫贱
》;(2分)(2分)
8 / 22
9、翻译下列句子。(译文:
4分,每小题2分)
①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②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富贵。译文:
10、“好读书,不求甚解“在(2分)答:
11、《五柳先生传》是陶渊明托名写的自传,他“性嗜酒”,“造钦辄尽,期在必醉”,但他是“醉翁之意不在酒”请问他内心在意的是什么?试结合谈谈你的看法(2分)答:
12、[阅读材料一][阅读材料二]塑造了同一位隐士形象,请你找出刻画隐士形象的两句诗,并说说其动传神在哪里?(答:
13、请从[阅读材料三]中,找出陶渊明的诗在语言上对后世诗人、诗风影响的例子,并做简要分析。(2分)答:
14、指出下面对[阅读材料二][阅读材料三]的赏析不当的一项(分)
(
)
A、两位诗人的笔下,菊花都诗人情感的载体,寄托了诗人高洁的情怀。
B、陶渊明曾自比为“羁鸟”,“池鱼”,说自己“误入尘网中,一去三十年,如今他重归田园,喜不自胜,“欲辨已忘言”正是这种心境的写照。
C、“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一句中“合”、“斜”两字化静为动,全句描写出景物由近及远,富有层次。
D、孟浩然在《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一诗中的“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两句与料三]表明了相同的人生态度。答案:7、(A)8、(B)
9、翻译下列句子。
①译文:到别人家喝酒总是要一醉方休。或:到别人家里去喝酒,一来就要把酒喝光,希望一定喝醉。(“造”、“期”两词的理解必须正确,且全句通顺方可得满方,否则酌情扣分。)
②译文:不为贫贱而忧虑,不热衷(中)于发财做官。(“戚戚”、“汲汲”两词的理解必须正确,且全句通顺方可得满分,否则酌情扣分。)
10、答:文中意:喜欢读书,但只求领会要旨,不咬文嚼字。今意:只求懂个大概,不求深入理解。(每问
1分,意近即可。)
[阅读材
2
3分)
[阅读材料二]最为生动[阅读材料一][阅读材料二]
[阅读材料一]中的意思是什么?今天,句意有了什么变化?
9 / 22
11、答:陶渊明在意的是人民生活的安乐,社会风氯的淳相朴;在意的是心灵与大自然的契合。(2分,答出其一点即可得满分,表达不准确酌情扣分。)12、答: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现出他悠闲自得的心境地。(13、答:找出相关诗句14、(D)14、2006·黄冈市阅读《五柳先生传》,完成
3~ll
题。(11分)
五柳先生传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葛天氏之民欤
8.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 (1)亦不详其姓字( (3)期在必醉(
)
9.翻译下列文言语句。
我的译文:
) (2分)
(4分)
(2)每有会意(
(
) ) ?
(陶渊明)
1分)。采菊、悠然、见;“采菊”一词既展现了诗
1分,分析合理2分
1分)
人自得其乐的生活,也体现了作者的清高自洁、不慕荣利。“悠然”、“见”则形象地表
2分,能抓住其中关键的词得
1分;结合相关诗句分析出陶渊明诗歌具有“清新自然、带有浓厚
的田园生活气息”的语言特色(或答“冲淡而醉厚”亦可)
(4)其言兹若入之俦乎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10.文章结尾提到“无怀氏之民”、“葛天氏之民”,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
我的理解:
?(2分)
11.根据文中提供的信息,用自己的语言以小传的形式,向你的家人或同学简要介绍五柳先生(含生活状况、性格特点、志向情趣等方面
我的介绍:答案:8 . ( l1 分)
9.不为贫贱而忧心忡忡,不热衷于发财做官。(分)
10.希望人类社会返璞归真,人们过上淳朴无争,怡然自乐的生活。(
2 分,意近即可)
( 3
11.参考示例:五柳先生,因住宅旁有五柳树,而得号为“五柳”。他家境贫寒,不慕名利,安贫乐道,为人闲静,少言寡语。他一生好读书,喜喝酒,常写文章自娱自乐。分,能从生活状泥、性格、、志向情趣三个方面介绍,且语言简洁、流畅即可)15、2006·龙岩市
2分,如关键词语漏译或错译,酌情扣
)知道; ( 2
)休会.领会;(3 )期望,希望;(
4)辈,同类。(4分,每题
)。(3分)
10 / 2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6-8题。(先生不知何许人也,。。。葛天氏之民欤?6.解释下列加点字。((1)(2)(3)(1)(2)
不知何许人也好读书亲旧知其如此因以为号焉。不戚戚于贫贱。
4分)3分)
10分)五柳先生传
许:__________
好:__________
亲:__________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你赞同五柳先生“不求甚解”的读书方法吗?请简要说明理由。(答案:
6、(3分)(每小题
1分)(1)处所(2)爱好、喜欢、喜爱(
3)亲戚
7、(4分)(1)(2分)因而用它作为自己的号。
(2)(2分)不为贫贱而忧虑。
8、(3分)
示例:赞同:因为他读书只在领会文章要旨,并不过分在一字一句上费工夫,这种方法比较适合我们在有限时间内快速阅读,获取更多信息。
不赞同:因为对文章要旨的理解是在对一字一句理解基础上实现的,没有对文章内容、手法的理解就达不到阅读的目的。(以上观点,只要言之有理即可。表意见16、2006·泰安市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字,完成(乙)王子猷《招隐》
③
①
3分)
1分,理由2分)
7-9题。(12分)
(甲)先生,不知何许人也,。。。。葛天氏之民欤?”(选自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居山阴
②
,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
④
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迭门不前而返。
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注释] ①王子猷:书法家王羲之之子。②山阴:今浙江绍兴。③《招隐》:左思的一首田园诗。④剡:读7、解释加点的词。(②造饮辄尽③不戚戚于贫贱④人问其故
8、翻译划线的句子。(①衔觞赋诗,以乐其志译:
②经宿方至,迭门不前而返译:
9、试举例说出陶渊明、王子猷共同的性格特点。(
4分)
4分)
shàn,今浙江嵊县。4分)
①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11 / 22
答案:
7、①指对书中的意旨有独到的见解
②往,到
③忧愁的样子
④原因
8、①他一边喝酒,一边作诗,为自己抱定的志向而感到无比快乐。②走了一夜才到,但是到了(戴安道的)门前并没有进去反而回去了。9、都具有率真放达的性格。17、2006·烟台市
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以此自终。
②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
?葛天氏之民欤?
)。(2分)
B.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D.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4分)
?
7.下面句子中加点的“以”字意义不同于其它项的是(
A.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C.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8.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2)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9.文章叙述了五柳先生有两个主要的爱好: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程度。(2分)
10.陶渊明通过写五柳先生的“醉”,反映了他自己怎样的内心世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达到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程度;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达到了
?(2分)
11.有人说:“当今社会,经济地位决定一个人的生存质量,陶渊明的理想追求早已与时代格格不入了。”对此你是怎么看的?答案:
6.(1)降职或远调7、A
8、(1)房屋四周的墙壁空空的,房子挡不住寒风和太阳。(急于追求荣华富贵。9、好读书
欣然忘食
性嗜酒
期在必醉
陶渊明不慕荣利,洁身自好的思想值得肯
10、仕途失意,内心痛苦,也是一种消极的反抗。11、示例:物质固然重要,但不能取代一切。定。
18、2005·东营市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8~23题。
(一)
(甲)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以此自终。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乙)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
8.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2分)
2)不为贫贱而忧虑不安,不
(2)不用说
(3)平民
(4)通“德”,感激。
(2分)
12 / 22
①以:劳:
9.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
②期:④之:
①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③
②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10.甲段文字中直接表现作者性格和品质的语句是
明作者品德的语句是
11.甲、乙两段文字表现了作者共同的情怀和志趣,试加以概括。(
3分)
。乙段文字中统领全文、点
。(2分)
答案:
8.答案:① 用、把前置。
评分:答对一个得有浅薄的庸人。评分:每小题
2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1分,共2分。
10.答案:闲静少言,不慕荣利评分:答对一处得
11.答案:高洁傲岸,安贫乐道。评分:共3分。意思对即可。19、2005·济宁市文言文阅读(共15分)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
5--8题。
(一)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以此自终。
(二)
靳秋田索画(之二)
三间茅屋,十里春风,窗里幽兰,窗外修竹。此是何等雅趣,而安享之人不知也。
懵懵
懂懂,没没墨墨,绝不知乐在何处。惟劳苦贫病之人,忽得十日五日之暇,闭柴扉,扫竹径,
1分,共2分。
② 同我谈笑往来的,只有博学的人,没
9.答案:① 喝醉以后就回家,从不顾惜留恋。
② 希望、愿望
③使……劳累
④ 助词,将宾语
13 / 22
对芳兰,啜苦茗,时有微风细雨,润泽于疏篱仄径之间,俗客不来,良朋辄至,亦适适然自惊为此日之难得也。凡吾画兰画竹画石,用以慰天下之劳人,非以供天下之安享人也。
《郑板桥集》
5.选文(一)中最能概括五柳先生性格的一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选文(二)描写的主要内容是6.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①亦不详其姓字②每有会意③绝不知乐在何处④用以慰天下之劳人7.翻译下列句子。
(4分)
①好读书,不求甚解。
②俗客不来,良朋辄至,亦适适然自惊为此日之难得也。
8.比较阅读选文(一)和选文(二),举例谈谈郑板桥与陶渊明在思想品格上有哪些
相
同点。(只谈一点即可)(3分)
答案:
5.答案: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作的人欣赏。
评分:本题4分,每问答对得
宽慰
评分:本题4分,每小题解释准确得
1分。
②没有那些
7.答案:①(他)喜欢读书,不求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下功夫。
啊。
评分:本题4分,每小题译对得
2分。意思对即可。
8.答案举例:④都具有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居所简陋,一个是“环堵萧然。不
蔽风日”,一个是“三间茅屋”,但他们一个“晏如也”,一个“绝不知乐在何处”。
②在文中,他们都表达了对归隐生活的欣喜之情,说明了他们都具有远离官场污评分:本题3分,意思对即可。
20、2005·南通市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乙)陶潜,字元亮,大司马①侃之曾孙也。祖②茂,武昌太守。潜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其亲朋好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
4—8题。
(甲)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浊,甘于退守清贫的超凡脱俗的思想品格。等等。
2分。第二问意思对即可。
③断然,绝对(根本)④
6.答案:①详细地知道②对书中的意旨有独到的体会。
描述作者清贫的生活,并表明作画是为给辛苦劳
绝: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4分)
详:
会意:
俗气的客人,只有几位知己好友到访,于是内心无比欢喜,不禁惊叹这样的日子真是难得
14 / 22
焉。每一醉,则大适③融然④。未尝有喜愠之色,惟遇酒则饮,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性不解音,而畜⑤素琴一张,弦徽⑥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节选自《晋书?列传第六十四》)
【注】①大司马:官名。②祖:祖父。畜:通“蓄”。⑥徽:系琴弦的绳子。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先生不知何许人也(处所、地方) C.潜亦无所辞焉(告辞) A、期在必醉 B、博学善属文 C、或置酒而招之
陈太丘与友期忠之属也前人之述备矣
B.造饮辄尽(到……去)
D.亦雅咏不辍(停止)
③适:满足。
④融然:和悦的样子。
⑤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D、性不解音,而畜素琴一张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6.下列对甲乙两段文字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中写五柳先生姓字不详,表现了作者对门第观念的蔑视;乙文从人物的姓氏、门第
写起,符合纪传体文章的一般特征。
B.甲乙两文在内容上各有侧重。甲文主要表现五柳先生的“闲静少言,不慕荣利”,乙文主
要表现陶渊明的“颖脱不羁,任真自得”。
C.甲乙两文在写法上有相似之处,都是运用简笔勾勒人物,虽只寥寥数语,但人物形象鲜
明突出,跃然纸上。
D.甲文字里行间流露出对五柳先生的肯定与颂扬之意,乙文则以“为乡邻之所贵”道出人
们对陶渊明的厌恶之情。
7.用现代汉语写出甲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8.乙文中,陶渊明“性不解音,而畜素琴一张,弦徽不具”,并自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
上声”。你认为陶渊明的“琴中趣”是一种怎样的生活情趣?(答案:4. C 5. D 6. D
7.喜欢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追究;每逢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就高兴得忘了吃饭。(21、2005·孝感市阅读下文,完成5—8题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葛天氏之民欤?
4分。每句1分)
3
8.洒脱不羁,悠闲自得。(意思对即可)(
3分)
4分)
15 / 22
5.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每有会意(料想,猜测),便欣然忘食B.造饮辄(就)尽,期(希望,愿望)在必醉C.既醉而退,曾不吝情
(挂心,在意)去留
D.不戚戚(忧愁的样子)于贫贱,不汲汲(心情急切的样子)于富贵6.对下列语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好读书,不求甚解。B.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C.环堵萧然,不蔽风日。D.衔觞赋诗,以乐其志。A.好读书,不求甚解C.或置酒而招之
8.对本文分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本文是作者托言为五柳先生写的传记,实为自传。
B.本文的“赞语”既进行了评论,又照应了前文。传赞一体,互为补充,使人物
个性更为鲜明。
C.本文从思想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安贫乐道的隐士形象,但
思想过于消沉,不足为取。
D.本文多次使用带“不”的句式,突出了五柳先生与现实的格格不入及其高洁志
趣。答案:5.A
6.A
7.C
8.C14~16题。
22、2004·广州市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
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选自陶渊明的《五柳先生
传》)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曲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选自宋濂的《送东阳马生
序》)
14.解释文段中加点词的意思。((1)亲旧知其如此((3)期在必醉(
)
)
6分)
(2)造饮辄尽
(
)
(4)无从致书以观
喜欢读书,但是囫囵吞枣,浅尝辄止天性喜好喝酒,但因家里贫穷不能常有酒喝简陋的居室,冷冷清清,不能遮风蔽日一边喝酒一边做诗,为抱定的志向感到快乐B.性嗜酒
D.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7.下列四项中不能体现五柳先生志趣的一项是
16 / 22
((
)
)
4分)
(6)卒获有所闻
)
(5)俟其欣悦(
15.把文段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环堵萧然,不蔽风日。(2)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16.两个文段中的主人公在兴趣方面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在读书的方式和目的上,不同之处是什么?(5分)答案:
14 .(1)旧友,旧交于
15. (1)简陋的居室里冷冷清清,不能遮挡寒风,也不能遮掩烈日。(意把书借给我。
16 . 相同:都非常喜欢读书。不同:前者读书“不求甚解”,求“会意”,目的是“自娱”;后者借书、抄书、求师,目的是“观群书”、求上进。223、2004·海南省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
19-9题。(20分)
(甲)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
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节选自《五柳先生传》
(乙)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
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而寓之酒也。
(节选自《醉翁亭记》
1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句中的意思。(1)先生不知何许人也(2)性嗜酒( (4)饮少辄醉( 20.翻译下列句子。(2)环滁皆山也。
21.用选段中的语句回答以下问题。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
(1)《五柳先生传》中直接表现五柳先生性格、思想的两句话是(2)《醉翁亭记》中描述醉翁亭形态及位置的句子是22.五柳先生和醉翁同是饮酒,其用意有什么不同(1)“五柳先生”饮酒
)
(
)
) (4分)
(3)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
)
(4分)
)
?大守自谓也。大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
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
)
2)因此别人多愿
(2)往,到
(3)希望,愿望(4)取得,买到(5)等待(6)终
(1)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醉翁”饮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 / 22
9.上述两个选段中都有一个成语一直沿用到今天。出自《五柳先生传》中的成语是________,该文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出自《醉翁亭记》中的成语是该文的作者是________。(4分) 答案:
19. (1)处所、地方山。
(2)爱好,喜欢(3)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
(2)有亭翼然临于泉上。
五柳先生传
陶渊明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祥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味)其言,兹若人之俦乎?(1分)
4、将文章中空缺的语句填在下面的横线上。(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着重号词语的含义。(①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②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③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6、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①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请概括指出五柳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答案:
3.(1分)桃花源记
可)分)
6.(4分)①每当对书中意旨有所领会的时候,就高兴得连饭也忘了吃。
的居室里冷冷清清,遮不住风和阳光。真自然)、淡泊名利(不慕荣利)的人。25、2004·苏州市
阅读《五柳先生传》中的一段文字,完成
6—10题。
(每句2分,意思对即可) (答出一方面的
1分。意思对即可)
7.(3分)五柳先生是一个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独立于世俗之外)、自得其乐(率
②简陋
4.(2分)衔觞赋诗
嗜:爱好,特别喜欢。
饮酒
归园田居
(写出其中任意一片,没有错误即
)
5.(3分)①
③去:离开 (每题1分,意思对即可得
以乐其志。( 每空1分,有错该空不得分
②置:置备,置办。
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
3分)
嗜:______________
置:______________
去:______________
2分)
,
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
3、文章的作者是晋代文学家陶渊明,你还学过他的《
(4)就
(2)环绕着滁州城的全都是
20. .(1)忘却(荣辱)得失,凭这些过完自己的一生。
(或:滁州城四周都是山
21.(1)闲静少言,不慕荣利。24、2004·河北省
__________,
18 / 22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燕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
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6.哪两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思相同A.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亲贤臣,远小人(《出师表》) B.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洋洋科与造物者游C.曾不吝情去留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翁亭记》)
(《岳楼记》)
D.环堵萧然,不蔽风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E.忘怀得失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鱼我所欲也》)
7.《五柳先生传》的结尾,有一段评论性的文字。请你默写出其中最能表现五柳先生品格的一句话。(2分)
8.用现代汉语翻译“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译文]____________
9.“箪瓢屡空”一句用了颜回箪瓢屡空而“不改其乐”的典故,作者这样写有什么用意?(2分)
[答]____________
10.五柳先生“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对他这样的读书态度和方法你有什么看法?([答]____________
答案:6.C、D(A.亲戚亲近得,与“失”相对贵。
贫乐道的道德情操。
10.这是一道开放性试卷,鼓励考生说出自己的看法。下边的答案供参考:这两句分别说出了五柳先生读书所采用的两种态度、两种方法。一是他的嗜好是读书,其方法便是只求懂得大概,不强求有深刻理解;二是说明他读书的最高境界,往往因能“会意”而如痴如迷,其方法当是熟读深思。在“会意”。26、2004·宿迁市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极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也就是“观其大略”在先,重在博览;“务于精熟”在后,期
B.往、到
创造 C.离开 D.冷清的样子 E.得到、获
) 7.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 9.作者以颜回自况,表现他安
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2分)
2分)
(《始得西山宴游记》
) ?(4分)
8.住宅边有五棵柳树,因而用它作为自己的号。
19 / 22
7.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两组是A. 高可二黍许
B.好读书,不求甚解辙生好为文C.便欣然忘食主人日再食D.因以为号焉
以君之力, 曾不能损魁父之丘E.忘怀得失,以此自终宠辱偕忘
8.把下列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造饮辄尽,期在必醉。译文:
②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译文:
9.文章结尾画线的句子表达了作者什么愿望?(答:
3分)
4分)
(《岳阳搂记》)
(《愚公移山》)(《送东阳马生序》)
(《上枢密韩太尉书》)
【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核舟记》)】
【
】(4分)
10. 请结合自己的读书习惯,谈谈你是否赞成五柳先生的‘“好读书,不求甚解。”(4分,有创见的加分)答:
答案:
7.B、E (共4分,每项2分)
8.①(他)去喝酒,总是把酒喝完,希望一醉方休。(造:到……去;期:期望、希望。)②不因贫贱而忧愁,不为追求富贵到处奔走钻营。(戚戚:愁苦的样子;汲汲:急切追求的样子。)(共不准确,每个扣
1分,扣完为止)
3分,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3分);辩证、有创见的加
4分)
1分),赞成或不赞成且言之成理(
9.民风淳朴,人人生活安乐,恬淡自足。(共10.结合自己读书习惯(
1-2分;仅答“赞成”、“不赞成”不得分。(共赞成:爱好读书,重在领悟文章精神实质。
4分,每题2分,四个重点词译得
20 / 22
不赞成:根据文章内容精读与粗读结合。27、2004·盐城市
阅读下面一篇文言文,完成第
10—14题(15分)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簟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10、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颇示己志:
1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造饮辄尽,期在必醉:衔觞赋诗,以乐其志:
12、从文中看,五柳先生的三个爱好是
13、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先生别号“五柳”,缘于屋旁的五棵柳树。B、先生酷爱读书,常常不放过一字一句。C、先生生活贫穷,缺吃少穿,却时常以文自娱。D、先生志趣独特,从不把世俗的得失放在心上。14、赏读与拓展(
4分)
课文着力表现了“五柳先生”怎样的品质?
我们学过的《饮酒》一诗与本文塑造了同一位隐士形象,请你写出诗中最为生动地刻画这一形象的两句诗。答案:
10、对精神实质有所领会己(的情志)得到快乐。12、饮酒、读书、写文章13、B
14、(1)甘守贫贱,不慕荣利,旷达自任等28、益阳市·2004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故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1.对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和理解都正确的一项是(A.好读书,不求甚解:hào喜欢C.常著文章自娱:zhuó通“着”
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A.或置酒而招之C.友人惭,下车引之
)
B.性嗜酒:sì爱好
D.箪瓢屡空,晏如也:ān悠闲
)
B.不知日之入 D.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2)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3分很
2分
(2)饮酒作诗,来使自
11、(1)他去喝酒,总是把酒喝得干干净净,希望一醉方休。
2分
)2分
(3分)
4分)2分)
21 / 22
3.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五柳先生的兴趣爱好,并写出一个能完整体现他性格特点的句子。兴趣爱好:性格:答案:1.A 2.B
3.兴趣爱好:好读书、嗜酒、常著文章自娱。
22 / 2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rrf.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