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钢铁行业范围 ...................................................... (二)钢铁行业经济地位 .................................................. (三)钢铁行业上市公司简介 .............................................. 二、2007-2009年钢铁行业上市公司财务状况分析 ............................. (一)2007-2009年钢铁行业上市公司财务状况分析 ...........................
1.2007-2009年钢铁行业上市公司资产状况 ................................ 2.2007-2009年钢铁行业上市公司利润状况 ................................ 3.2007年钢铁行业上市公司财务状况的一般性结论 ......................... (二)2007年钢铁行业上市公司财务指标分析 ................................
1.行业盈利能力分析 ................................................... 2.行业营运能力分析 ................................................... 3.行业偿债能力分析 ................................................... 4.行业发展能力分析 ................................................... (三)2007-2009年钢铁行业财务状况总体评价 ............................... 三﹑2007-2009年钢铁行业非财务指标分析 ................................... (一)宏观经济环境分析 ....................................................
1.经济周期性波动因素 ................................................. 2.宏观经济政策因素 ................................................... (二)产业链分析 ........................................................
1.上游产业:原材料价格 ............................................... 2.钢铁企业 ........................................................... 3.下流产业:终端客户 .................................................. 四、2007-2009年钢铁行业发展特点 ......................................... (一)行业地位依然稳定 .................................................. (二)发展环境持续改善 .................................................. (三)规模扩张速度放缓 .................................................. (四)产量和表观消费量快速增长 .......................................... (五)产销率小幅下降 .................................................... (六)出口数量大幅减少 ................................................... (七)行业财务状况变现差 ................................................ 五、行业发展预测 ........................................................ (一)宏观环境发展预期 .................................................. (二)钢铁行业发展趋势展望 ..............................................
录
一、钢铁行业概述
(一)钢铁行业范围
钢铁工业是指从事铁、锰、铬及其合金的金属矿的采掘、洗选、烧结、冶炼并加工成材的工业,又称黑色金属工业,是冶金工业的一部分。钢铁工业属于资金、资源和能源密集型工业,它是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原料的重要工业部门。广义的钢铁细分行业有:黑色冶金采矿、选矿、炼焦、烧结、炼铁、炼钢、轧钢、金属制品等。
而狭义的钢铁行业就是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按照国家统计局标准,包括炼铁、炼钢、钢压延加工、铁合金冶炼等四个子行业,见下表:
表1-1:钢铁行业子行业分类
行业及代码 子行业及代码 3210炼铁 行业描述 指用高炉法、直接还原法、熔融还原法等,将铁从矿石等含铁化合物中还原出来的生产过程 指利用不同来源的氧(如空气、氧气)来氧化炉料(主要是生铁)所含杂质的金属提纯过程,称炼钢活动。 指通过热轧、冷加工、锻压和挤压等塑性加工使铸坯、钢锭产生塑性变形,制成具有一定形状尺寸的钢材产品的生产活动。 指铁及其他一种或一种以上的金融或非金融元素组成的合金生产活动。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网
3220炼钢 32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3230钢压延加工 3240铁合金冶炼 (二)钢铁行业经济地位
钢铁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性行业,在我国工业现代化进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钢铁工业作为一个原材料的生产和加工部门,处于工业产业链的中间位置。它的发展与国家的基础建设以及工业发展的速度关联性很强,钢铁行业工业总产值占GDP比重常年保持在两位数。
表1-22005-2009年钢铁行业工业总产值占GDP比重
单位:亿元
国内生产总值 (现价) 增长率(%) 产值 钢铁行业工业 增长率(%) 比重(%) 工业产值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159878 183868 210871 257306 300670 335353 10.1 10.4 11.1 13.0 9.0 8.7 15641.04 21168.97 25473.37 30853.87 40932.49 37612.46 56.83 31.45 20.12 35.87 34.79 -6.88 9.78 11.51 12.08 13.08 14.85 12.24 数据来源:国际统计网
(三)钢铁行业上市公司简介
2007年我国钢铁行业上市公司共有36家,截止现在,共有钢铁行业上市公司47家(如表1-3)。
表1-3:中国钢铁行业上市公司
公司名称 宝钢股份 鞍钢股份 河北钢铁 武钢股份 华菱钢铁 马钢股份 太钢不锈 *ST钒钛 包钢股份 本钢板材 安阳钢铁 济南钢铁 新钢股份 酒钢宏业 新兴铸管 韶钢松山 重庆钢铁 首钢股份 柳钢股份 莱钢股份 南钢股份 八一钢铁 证券代码 600019 000898 000709 600005 000932 600808 000825 000629 600010 000761 600569 600022 600782 600307 000778 000717 601005 000959 601003 600102 600282 600581 上市日期 主营业务 2000-12-12 从事高档钢材和其他钢铁产品的冶炼、加工和销售 1997-12-25 黑色金属冶炼及钢压延加工 1997-04-16 钢铁冶炼、钢材轧制、其它黑色金属冶炼及其压延加工 1999-08-03 各种冷轧板材的生产和销售 1999-08-03 从事炼钢、轧钢和有色金属压延加工及其产品的销售 1994-01-06 钢铁产品的生产和销售 1998-10-21 钢和钢材生产销售 1966-11-15 炼铁、提钒炼钢、连铸、热轧钢、钢压延、钒制品 2001-03-09 钢铁压延加工产品的生产及销售 1998-01-15 主要从事钢铁冶炼、压延加工及相关产品的生产、销售 2001-08-20 钢铁及钢铁延伸产品的生产和销售 2004-06-29 钢铁冶炼及钢压延加工 1996-12-25 生产销售钢丝、钢绞线、铝包钢线三大系列产品 2000-12-20 从事钢、铁及其压延产品的生产和销售 1997-06-06 离心球墨铸铁管及配套管件、钢铁冶炼及压延加工、铸造制品等 生产、销售中厚钢板、型材、线材、钢坯等以及各种副产品 烧结、炼铁、炼钢、钢材轧制、加工、炼焦及其副产品的销售 从事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钢材、钢坯及其他金属的销售 1997-05-08 钢铁产品及其焦副产品的生产和销售 2007-02-28 1999-12-16 钢铁冶炼、钢压延加工 2007-02-27 1997-08-28 钢铁产品的生产及销售 2000-09-19 2002-08-16 钢铁冶炼、轧制、加工及销售 西宁特钢 杭钢股份 三钢闽光 方大特钢 凌钢股份 抚顺特钢 广钢股份 大冶特钢 法尔胜 常宝股份 恒星科技 金岭矿业 久立特材 鲁银投资 600117 600126 002110 600507 600231 600399 600894 000708 000890 002478 002132 000655 002318 600784 1997-10-15 1998-03-11 特殊钢冶炼及压延加工、棒材及钢筋生产、机械设备制造、来料加工、副产品出售;科技咨询、技术协作等 钢铁及其压延产品、焦炭及其副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冶金、焦化的技术开发、协作、咨询、服务与培训 2007-01-26 钢材、钢坯的生产和销售 2003-09-30 钢铁冶炼,生产销售汽车板簧、弹簧扁钢、优质圆钢 2000-05-11 生产、经营、开发冶金产品(含副产品) 2000-12-29 钢冶炼、压延钢加工及冶金技术服务,工业气体(含液体)制造销售,进出口业务 钢铁冶炼、钢材轧制、金属改制、压延加工、钢铁材料检测 钢丝、钢丝绳、光缆、光纤预制棒、光纤等产品的生产及销售 1996-03-28 钢铁产品制造业、气体和物流业务 1997-03-26 1999-01-19 2010-09-21 石油天然气用管和锅炉管等专用钢管的生产和销售 2007-04-27 子午轮胎用钢帘线、胶管钢丝的研究、开发、产销 1996-11-28 铁矿开采、铁精粉、铜精粉、钴精粉的生产、销售、机加工 为股权投资,目前投资的主要产业为羊绒纺织、房地产开发、粉末冶金材料与热轧带钢生产和制药等 从事高等级石油天然气输送用螺旋焊管、镀锌钢管、钢塑复合管研发、制造和销售 2009-12-11 工业用不锈钢管的生产、销售 1996-12-25 金洲管道 大金重工 宁夏恒力 成霖股份 002443 002487 600165 002047 2010-07-06 2010-10-15 电力重型装备钢结构产品的制造与销售 1998-05-29 钢丝、钢丝绳、钢绞线等钢丝及其制品的生产与销售 2005-05-31 生产销售水龙头、卫浴挂具及花洒 φ11-110mm各种结构(用途)钢丝绳(包括各种结构的钢绞贵绳股份 600992 2004-05-14 线)和φ0.6-7.0mm各种用途的大盘重商品钢丝的生产经营 “上饶”牌系列中、普档客车及“方圆”牌漆包线的生产*ST鑫新 600373 2002-03-04 及销售 锶产品的研究、生产、开发、加工、销售和铸造产品的生产销售 PCCP的制造、运输及其异型管件、配件开发制造及其它管材产品的生产经营 ST金瑞 国统股份 鼎泰新材 齐星铁塔 江苏通润 600714 002205 002352 002359 002150 1996-06-06 2008-01-23 2010-02-05 生产、销售稀土合金镀层钢丝、钢绞线 2010-02-10 2007-08-10 从事以输电塔和通讯塔为主的铁塔产品的研发、设计、生产和销售 钢制工具箱、工具柜、工具车、钢制办公家具及其他薄板制品的生产、研发及销售。 资料来源:上证钢铁行业上市公司基本资料
二、2007-2009年钢铁行业上市公司财务状况分析
(一)2007-2009年钢铁行业上市公司财务状况分析
1.2007-2009年钢铁行业上市公司资产状况
图2-12007-2009年上市公司总资产和负债情况图
单位:亿元
由图2-1可以发现自2007年至2009年钢铁行业上市公司资产规模不断增大,总资产由2007年的7181.39亿元,增长至2008年的10055.02亿元,2009年增长到11600.62亿元,2008年以及2009年的增幅分别为40%,15.37%,这说明2007-2009年钢铁行业上市公司总资产出现了大规模的增长,同时2009年的增速较2008年有所下降。
通过对负债的分析,可以发现自2008年负债由2007年的4158.52亿元增加到5773.12亿元,2009年增长至7124.20亿元,2008年以及2009年的增幅分别为138.83%,123.40%;2007年至2009年所有者权益分别为533.05亿元、4156.12亿元、4469.46亿元,2008年以及2009年增幅分别为37.49%、7.54%。
因此,我们可以看出,总资产的增加,主要是由于负债的大幅度增加,这反映了市场对于钢铁需求的急剧增长给钢铁企业带来巨大盈利机会而驱使钢铁企业冒着巨大财务风险大举借债和推迟支付客户款项来扩大规模和产量,同时,资产和负债在2009年的增速有下滑,这主要受到经济环境的负面影响。
2.2007-2009年钢铁行业上市公司利润状况
图2-22007-2009年上市公司利润总额情况图
单位:亿元
由表2-1可以看出2007-2009年利润总额分别为533.05亿元、289.65亿元、154.09亿元,2008年及2009年增速分别为-45.66%、-46.80%。利润不断下降主要是因为钢铁行业经营环境发生变化、国内外的经济增速下滑,经济景气度下降。同时,还发现在2008年的47家上市公司中有7家企业亏损,亏损企业为江苏宏宝、*ST钒钛、韶钢松山、*ST建通、长城股份、ST金瑞以及广钢股份,2009年有4家企业亏损,分别为ST金瑞、本钢板材、包钢股份以及*ST钒钛。
3.2007年钢铁行业上市公司财务状况的一般性结论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得出这样一些结论:2007年上市公司的资产大幅度增长,主要来自负债较大幅度增长和公司利润增长带来的所有者权益增长,2008-2009年由于钢铁行业的整体运行受到经济环境的负面影响,行业的生产经营面临较大的困难和挑战,行业效益下滑,发展速度减缓,钢铁行业处在一个严峻的时刻。
(二)2007年钢铁行业上市公司财务指标分析
本文对2007-2009年钢铁行业上市公司各项指标之间的纵向比较,用以分析钢铁行业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和成长能力以及它们的变化趋势。
1.行业盈利能力分析
盈利能力主要是指经营业务创造利润的能力,本文主要从净资产收益率、每股收益、每股营业现金流量以及总资产利润率四个指标进行分析。
表2-1:2007-2009年钢铁行业上市公司盈利能力指标
财务指标 净资产收益率(%) 每股收益(%) 每股营业现金流量(%) 总资产利润率(%)
2007 12.425 0.471 0.362 7.073
2008 -1.117 0.086 0.066 1.247
2009 4.74 0.01 0.551 2.819
从表2-1可以看出,行业总体净资产报酬率2007年为12.425%,反映钢铁行业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很强,所有者权益的投资啊报酬水平较高。2008年净资产收益率降至-1.117%,主要是由于原材料、燃料、动力等价格同期的明显上涨以及次贷危机、全球经济减速与国内通胀等不利因素的制约,钢材下游需求受到明显抑制;同时,政府为控制流动性而实行的偏紧货币政策也使上市公司感受到资金的压力。2009年净资产收益率有所回升,年报数据的统计显示净资产收益率提高至4.74%,总的来看2009年,虽然在国家一系列的经济刺激政策影响下,钢铁行业的生产保持了稳定的增长,但由于钢材价格的低位运行,以及高价原材料库存的影响,钢铁行业的盈利能力下降。
钢铁行业的每股收益的变化也比较大,2007年每股收益达到0.471%的高点后开始急转直下。2008年,每股收益只有0.086%;2009年,行业的销售经营困难较大,每股收益平均只有0.01%。
从每股营业现金流量来看,这一指标主要反映平均每股所获得的现金流量,隐含了上市公司在维持期初现金流量情况下,有能力发给股东的最高现金股利金额。除了2008年每股营业现金流量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2007年和2009年每股营业现金流量都维持了一个较高的水平,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钢铁行业这两年的主营业务收入回款力度较大,产品竞争性有所增强。
从总资产利润率的变化趋势可知,总资产利润率与行业的利润实现情况有很大关系。2007年,钢铁行业的销售毛利率和利润率都处于高点,因而行业的资产报酬率也表现较好,达到7.073%。生产经营环境的变化,使得2008年的总资产利润率持续下滑,跌至1.247%,到2009年有所回升。
2.行业营运能力分析
营运能力主要是行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水平,上市公司的经营管理效率,是判定上市公司能否创造更多利润的手段之一。如果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效率不高,那么公司高利润是难以持久的。
表2-2:2007-2009年钢铁行业上市公司资产管理能力指标 财务指标 应收账款周转率(%) 总资产周转率(%) 不良资产比率(%) 应付账款周转率(%)
2007 746.431 1.169 0.112 10.349
2008 981.57 1.348 0.138 10.266
2009 519.28 1.156 0.135 9.042
通过2007-2009年应收账款的变化可以看出,2008年应收账款周转率显着提高,主要是由于2008年政府为控制流动性而实行的偏紧货币政策,使钢铁行业上市公司普遍感受到了资金压力,受此影响,上市公司大幅提高了应收账款周转率。
从总资产周转率的变化可以看出,2008年总资产周转率有明显提高,主要是因为受次贷危机、全球经济减速与国内通胀等不利因素的影响,钢铁上市公司普遍加强营运能力,加速资金收回,以应对不利的经济环境。
不良贷款比率指标反映了金融企业贷款的质量水平,其值越小越好。通过比较,可以看出2008年以及2009年的不良贷款比率指标较2007有所提高,是由于各方面的不利影响造成上市公司资金上的压力。
钢铁行业的应付账款周转率从2007年开始到2009年一直处于下降的趋势,从10.349%降到了9.042%,但逐年下降的幅度并不大,主要是上市公司针对资金压力推迟还款的一种策略。
综上指标的分析,2008年上市公司为了应对不利的经济环境,实行了一系列的财务策略,从而影响了企业的营运能力;从2009年的表现看,钢铁行业的营运能力指标虽仍然受到经济环境的负面影响,但变化幅度不大,保持了相对稳定性,钢铁行业的营运能力经受了考验。
3.行业偿债能力分析
上市公司的清偿能力是指上市公司用其资产偿还长短期债务的能力,它是上市公司能否健康生存和发展的关键,钢铁行业的偿债能力主要与行业的负债比例、生产经营效益实现情况有关。
表2-3:2007-2009年钢铁行业上市公司偿债能力指标
财务指标 资产负债比率(%) 流动比率(%) 速动比率(%)
2007 54.015 2.008 0.552
2008 52.672 1.259 0.429
2009 58.882 2.273 1.106
流动负债与经营活动净现金流比率(%) -0.163 0.035 0.052
钢铁行业是一个规模化生产的行业,企业的资金规模较大,在企业扩张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而借贷资金是企业的重要资金来源。从钢铁行业的资产负债率水平可知,我国钢铁行业的资产负债率水平较高,在50%以上。2009年,行业的资产负债率更是达到了58.882%,从股东和经营者的角度看,在企业盈利水平较高的情况下,较高的资产负债率可以为其带来更高的收益,但在2008年以来行业经济有所下滑的趋势来看,保持这么高的资产负债率确实存在较大的偿债风险。2009年,由于行业的利润水平有下滑,对行业的效益有负面影响,所以,钢铁行业的偿债能力是有下降的,存在偿债风险,偿债压力较大。
从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的变化趋势来看,均在2008年有个较明显的下降,这很可能与整个经济环境的变化有关,而在2009年两个比率又有一个明显的上升,甚至超过了2007年的水平,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国家和企业在应对不利局势下采取的相应措施发挥了作用,缓和了行业的短期偿债风险。
而流动负债与经营活动净现金流比率,该指标反映企业一定时期,每1元负债由多少经营活动现金流入量所补充,近三年来这个比率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说明钢铁行业的偿债风险在逐年增加。
4.行业发展能力分析
成长能力是反映企业总资产、净资产和收入等指标提高的能力,本文主要对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净利润增长率、总资产扩张率以及每股收益增长率这四个指标的纵向对比进行分析。
表2-4:2007-2009年钢铁行业上市公司成长能力指标
财务指标 每股收益增长率(%) 净利润增长率(%) 总资产扩张率(%) 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
2007 42.739 119.01 97.446 48.08
2008 -187.068 -184.352 9.393 26.147
2009 33.255 72.543 30.284 11.755
钢铁行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年的发展速度较快,成为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力量。2007年,钢铁行业的发展能力指标表现较好,发展势头旺盛。2008年下半年,由于国内外的经济增速下滑,经济景气度下降,导致钢铁行业的发展能力在2008年出现下滑。2009年,钢铁行业的发展能力指标表现较差,降至近几年的低点。
钢铁行业的每股收益增长率在近三年的起伏变化较大,2007年处于高点,达到42.739%;2008年明显下降,甚至变为负值,说明2008年通过销售获取现金的能力明显变弱;2009年,每股收益增长率有所回升。
近几年,钢铁行业的净利润增长率起伏也很大。2007年,达到119.01%的高点;2008年受原材料价格上涨的挤压,以及钢材价格在下半年下跌的影响,变为负增长;2009年,行业的净利润增长率又回升到72.543%的水平。
近五年,钢铁行业的资产总额增长率呈波动状态,2007年达到近五年最高点,2008年增速又减缓,行业规模扩张速度受经济环境的负面影响显现。2009年,由于行业的生产经营情况有所改善,总资产扩张率回升至30.284%。
钢铁行业的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变化情况也反映了这几年的行业发展情况。2007年,销售收入增长率达到近几年高点,行业发展良好;2008年,生产经营环境变化较大,销售收入增长率下滑;2009年,行业的生产经营较为困难,销售收入增长率同比下降14.83%。
(三)2007-2009年钢铁行业财务状况总体评价
综合以上的分析,我们能够得到如下的结论:
1.2007年受国际、国内良好的经济运行及钢铁行业上、中、下游的利好发展,整个行业健康运行,财务状况良好,成长能力较强。
2.2008年由于原材料、燃料、动力等价格同期的明显上涨、国家如节能减排等一系列政策的颁布以及次贷危机、全球经济减速与国内通胀等不利因素的制约,上市公司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扩张速度减缓,效益下降,成长能力受到抑制,财务状况恶化。
3.2009年,钢铁行业的整体运行依旧受到经济环境的负面影响,处于行业的困难期。行业的生产经营面临较大的困难和挑战,行业效益下滑,发展速度减缓。从具体指标来看,2009年,钢铁行业的盈利能力下降;营运能力相对稳定;偿债能力下滑;发展能力指标下降;钢铁行业的财务状况较至2008年有所回升,但依旧表现较差。但从行业的运行趋势看,在国家政策的刺激拉动下,钢铁行业的生产稳定快速增长,需求、价格都有恢复的趋势,行业经济效益指标下降幅度收窄,行业经济效益逐步好转。
三﹑2007-2009年钢铁行业非财务指标分析
(一)宏观经济环境分析
1.经济周期性波动因素
钢铁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其发展与国民经济的运行周期高度相关,是典型的周期性行业。经济增长的周期性直接影响到市场对钢铁产品的需求,从而影响钢铁行业的盈利水平、资产流动性和现金流充足性。
从全球看,钢铁需求量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继续增长,从一个国家来说,钢铁行业的发展也与这个国家经济的发展成正相关的关系。经济周期因素对钢铁行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经济增长速度的快慢直接影响社会对钢铁量的消费需求,从而影响钢铁产品的价格,进而影响钢铁行业的盈利能力。因为:钢铁行业是基础原材料的行业,产品主要用于基础建设、交通运输、机械制造、石油、金属加工等行业,因此这些相关行业的发展周期、景气状况和生产成本的变化可能对钢铁行业的经营带来一定的影响。经济增长或者经济周期因素是影响钢铁行业盈利能力的主要因素之一。
可以说,钢铁行业发展受经济周期的影响是比较明显的,当国名经济处于快速增长时期,钢铁产品的市场需求旺盛,价格上涨;当国民经济进入调整时期,钢铁产品的价格也将随之下跌。
图3-1:2005-2009年产值增长率对比
2.宏观经济政策因素
钢铁行业在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其发展直接影响到上下游多个产业的发展,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关税政策、钢铁产业政策以及国家对其上下游产业的调控政策等都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到钢铁行业的发展。
2009年来,国家颁布的与钢铁行业相关的政策中,最主要的就是为了促进钢铁行业的发展,扩大钢铁产品的需求,提高出口退税率和降低关税的政策相继出台。另外,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节能减排仍是政策的着力点。
表3-1:2009年钢铁行业相关政策汇总
时间 2009.01 2009.02 2009.03 2009.05 2009.05 2009.06 2009.06 2009.06 2009.08 政策名称 国务院通过《钢铁产业调整振兴规划》 《钢铁行业规范国内钢材市场秩序自律公约》 公布《钢铁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内容 《关于遏制钢铁行业产量过快增长的紧急通报》 国务院关于调整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资本金比例的通知 关于进一步提高部分商品出口退税率的通知 商务部对美俄进口钢材实施“双反”调查 环保部叫停日照钢铁等企业多个钢铁电力项目 《鼓励进口技术和产品目录(2009年版)》 政策思路 促进产业振兴 行业规范,维护市场稳定 规划实施细则 促进钢铁行业平稳增长 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扩大产品出口 反倾销 环境保护 扩大先进技术、关键设备及元器件和重要资源性产品、原材料进口 2009.08 国办印发节能减排安排新增焦炭铁合金产能淘汰计划 节能减排 《关于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产业健康抑制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2009.09 发展的若干意见》 导产业健康发展 数据来源:相关部委、世经未来整理
2009年全年产钢56784万吨,比上年增产6753万吨,增长13.5%。在全球钢产量除中国外减产21.5%的大背景下,国内消费需求强劲,弥补了出口大幅度减少的压力,与上年相比,出口减少回流到国内粗钢4479万吨,国内粗钢表观消费达到56504万吨,增长24.8%,创历史新高。从2009年5月起,钢铁企业遏制住亏损局面,实现赢利。至11月末,钢铁行业累计实现利润812亿元。2009年下半年,受政策拉动,开工率继续恢复,钢铁行业的生产产量继续攀升,国内在7-10月的产量大增,产能利用率甚至达到了90%。
(二)产业链分析
钢铁行业作为一个原材料工业,处于工业的中间部门,上下游行业众多,包括:煤炭、焦炭、铁矿石、建筑业、房地产、有色金属、汽车、机械、船舶、交通运输、电力等等。钢铁行业涉及的产品多、行业广,其发展具有较高的联动性。正是因为钢铁行业的重要性,使其成为十大产业调整振兴规划的第一个。
1.上游产业:原材料价格
钢铁行业生产要消耗大量的铁矿石、废钢和煤炭,其中铁矿石是最主要的原料。我国炼钢用焦炭基本能够自给,废钢也只有少量需要进口,但铁矿石储量较低且品位不高。随着我国钢铁行业的不断发展,对铁矿石供需缺口的日益加大导致我国对国外铁矿石资源依赖度较高,铁矿石价格成为引发钢铁行业成本波动的主要原因。
世界铁矿石供应集中度高,铁矿石谈判的惯例使其价格波动较大,加上汇率、海运费等波动带来的影响,铁矿石价格成为影响钢铁行业现金流变动的重要因素。
铁矿石是钢铁工业的重要原料,目前世界钢产量的2/3、我国钢产量的绝大部份是以铁矿石为基本原料生产的,铁矿石构成了钢铁产品的主要生产成本。因此,铁矿石价格的变化是影响钢铁产品生产成本的关键因素。
随着我国钢铁工业的迅速发展,近年来我国钢产量持续大幅度增长,带动了对铁矿石需求的持续大幅度增长,我国铁矿石的进口量也逐年增长,从2002年的1.1亿吨增加到了2009年的5.1亿吨,年平均增幅接近25%。随着国内以及国际上对铁矿石需求的持续上升,我国进口铁矿石到岸价格也呈上涨的总趋势,并在2008年突破过136美元每吨的价位。由此可以看出,为了保证我国钢铁行业持续稳定发展,国家对铁矿石的生产、进口及价格的博弈愈来愈显得重要。
图3-2:1998年以来我国进口铁矿石到岸价格变化
表3-2:2005--2009铁矿石谈判结果一览 近年铁矿石谈判结果一览 谈判双方 年份 达成协议时间 购买方 2009年8月 2009年 2009年5月 2008年1月 2008年 2007年3月 韩国浦项 2007年 2006年 2006年12月 2006年6月 宝钢 宝钢 淡水河谷 必和必拓 9.5% 19% 9.5% 19% 日新铁 宝钢 日本日新铁 力拓 力拓 巴西淡水河谷 65% 71% -33% 79.88% -44% 96.5% 宝钢 供应方 FMG 粉矿 -35% 块矿 -50.42% 铁矿石涨幅 图3-3:2000-2009年国产铁矿石产量增长情况
图3-4:2002-2009年铁矿石进口情况
2.钢铁企业
从钢铁行业的产量看,近三年,我国钢铁行业的生产逐渐升温,超出市场预期。2007年,生铁、粗钢和钢材累计产量分别是46945万吨、48924万吨和56461万吨,增速分别是16.15%、16.82%和20.94%。2008年,生铁、粗钢和钢材累计产量分别是47067万吨、50049万吨和58177万吨,增速分别是-0.20%、1.10%和3.60%。2009年,生铁、粗钢和钢材累计产量分别是54375万吨、56780万吨和69244万吨,同比增长15.9%,13.5%和18.5%。与2008年的生产相比,2009年的铁﹑钢﹑材生产仍有快速增长。
表3-3:2005-2009年钢铁行业产量情况
单位:百万吨,%
生铁 产量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330.40 404.17 469.45 470.67 543.75 增速 31.19 22.32 16.15 -0.20 15.9 产量 349.36 418.78 489.24 500.49 567.80 增速 28.23 19.87 16.82 1.10 13.45 产量 371.17 466.85 564.61 581.77 692.44 增速 24.81 25.78 20.94 3.60 18.50 粗钢 钢材 (1)钢铁行业的技术发展
技术水平时影响钢铁行业盈利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培育以技术创新为主的企业核心竞争体系是中国钢铁企业当务之急。在培育企业核心能力体系的过程中,技术创新至关重要,它是企业竞争力持续发展的基本条件。
目前,我国已拥有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5500立方米的高炉、600吨的顶底复吹转炉,以及世界最大的可年产150万吨铁水的COREX炉,宝钢、鞍钢、武钢、马钢、太钢等一大批钢铁企业的工艺装备水平已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随着钢铁工业生产工艺技术装备水平的提高,钢铁工业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也随之明显提高。目前。我国钢铁工业的高炉利用系数、入炉焦比、高炉喷煤比、转炉炉衬平均寿命、连铸比等,已接近或超过世界先进指标。
然而,与日本、欧洲等钢铁强企相比,中国钢铁企业科技人才比例、R&D经费投入比、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比例方面都偏低。日本企业的发展经验表明,企业的R&D投资占销售额的1%,企业将难以生存;如占2%可以勉强生存,占5%以上企业才有竞争力。对于在国际竞争中具有优势的大型国际企业,其比重往往达到10%以上,而中国大中型钢铁企业的R&D支出占销售额的比重大约都在1%左右,这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企业形成以创新为核心的竞争力体系。
先进适用的工艺技术还没有得到广泛的推广应用。同发达国家相比,一些先进适用的工艺技术推广应用力度还不够,主要体现在:高炉精料方针贯彻不利,致使我国高炉技术经济指标的总体水平比国际水平落后;铁水预处理除少数企业正常使用外,大多数企业是空白;溅渣护炉、炉外精炼、热装热送等适用先进的工艺技术在大中型钢铁企业普及率仍很低。 (2)钢铁行业的国际化程度
从中国钢铁行业的进出口情况看,长期以来是进口大于出口,但是从2006年开始,这一状况发生了改变。2006年全国共进口钢材1851万吨,金额为198.28亿美元;出口钢材4300.7万吨,金额为262.43亿美元。从2006年至2008年连续三年中国是世界出口钢材数量最多的国家;2009年以来,我国钢铁产业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影响较大,2009年以来出口钢材数量和单价均大幅度下降,进口钢材数量增长,我国钢铁产业国际竞争力受到削弱。
表3-4:2002-2009年我国钢材进出口情况
单位:万吨,亿美元,%
2002 2003 2004 2005 进口量 2449 3717 2930 2582 增速 42.2 51.8 -21.2 -11.9 进口额 123.66 199.16 207.876 246.08 增速 38 61.1 4.4 18.4 出口量 545 696 1423 2052 增速 15.2 27.5 104.6 44.2 出口额 21.83 31.05 83.36 130.80 增速 17.1 42.2 168.5 56.9 2006 2007 2008 2009 1851 1687 1539 1764 -28.3 -8.9 -8.79 14.62 198.28 205.53 233.42 196.22 -19.4 3.7 13.57 -15.94 4301 6265 5918 2458 109.6 45.7 -5.54 -58.47 262.43 441.33 633.73 223.17 100.7 68.2 43.60 -64.78 数据来源:中国钢铁工业协会
从发达国家的钢铁进出口情况看,2009年出口量前几位的国家主要是日本﹑俄罗斯﹑中国﹑欧盟﹑韩国等,我们选取欧盟和俄罗斯出口量占产量比重的平均值作为世界先进水平的参考值,该值为33.82%。
表3-5:2009年世界主要国家钢铁出口情况一览
国家 中国 日本 俄罗斯 欧盟 韩国 产量(亿吨) 5.678 0.875 0.599 1.391 0.486 出口量(万吨) 2458 3444 2755 3010 2063 出口量占产量的比重(%) 4.33 39.36 45.99 21.64 42.45 从出口量占产量的指标来看,中国钢铁行业的国际化水平相当于世界先进水平的12.81%,这说明中国钢铁行业的国际化水平还相当低,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中国钢铁行业的国际竞争力还比较弱。 (3)钢铁行业的产业组织合理化程度
钢铁行业是规模经济非常明显的产业,产业集中度低会直接影响到钢铁企业单位产量能耗﹑物耗﹑产品定位等一系列问题。实际上,目前中国钢铁行业存在单位产量能耗大﹑物耗高以及产品同质化,都与产业组织的合理化有着直接的联系。2006年以来,中国钢铁行业集中度呈上升的趋势。2006年,中国钢铁行业的CR4为17.01%为,CR8为28.1%;2009年,中国钢铁行业的CR4为24.43%,CR8为38.48%。
表3-6:2006---2009年中国钢铁工业产业集中度变化(%)
年份 CR4 CR8 2006 17.01 28.10 2007 19.30 30.60 2008 23.94 38.38 2009 24.43 38.48 从世界范围看,发达国家的钢铁行业的产业集中度都比较高。2008年,其他主要产钢国家产业集中度(以钢产量计算)CR3分别为:韩国83.38%,日本75.1%,俄罗斯71.2%,美国51.74%,印度38.33%。在这里取其他五大产钢国CR3的平均值作为世界先进水平的参考值,该值为63.95%。
从产业集中度(CR3)指标来看,中国钢铁行业的产业组织合理化程度相当于世界先进水平的30.12%。这说明中国钢铁行业的产业组织合理化程度还比较低。
图3-5:2008年六大产钢国家CR3情况 表3-7:2008年我国钢铁行业联合重组情况
年份 CR4 CR8 2006 17.01 28.10 2007 19.30 30.60 2008 23.94 38.38 2009 24.43 38.48 由于我国钢铁企业产业集中度与国际水平相差较大,不足以对全国钢铁行业的重大事项形成引导和决策控制。尽管近几年钢铁企业兼并重组取得了一些进展,但由于体制﹑机制﹑利益等因素,实质性重组进展缓慢。
(4)钢铁工业环境保护水平
钢铁行业是能源消耗大户,约占全国总能耗的15%左右;是物耗大户,生产1吨钢材,约需消耗23吨自然资源;是污染物排放大户,废水排放占工业废水总排放量的8.53%,粉尘排放总量占我国工业粉尘排放总量的15.18%,CO2排放量占全国9.2%,固体废弃物排放占全国工业总排放量的17%,SO2排放占全国总排放量的3.7%。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钢铁行业节能减排任务的完成情况对我国节能减排整体任务的完成有重要的作用。
表3-8:2008-2009年中国重点企业主要环保指标比较
河北钢铁集团 2008年6月30日,由唐钢集团和邯钢集团联合组建而成的河北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正式挂牌成立。2008年,集团钢产量3300万吨,规模居全国第二位。 2008年6月,宝钢集团和广东省国资委、广州市国资委共同出资组建广东钢铁宝钢集团 集团有限公司,建设湛江钢铁基地项目。2009年3月1日,宝钢集团宣布重组宁波钢铁公司,成为其第一大股东。 2008年9月3日,武钢集团与柳钢集团(广西柳州钢铁集团公司)共同出资成武钢集团 立的广西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在广西南宁揭牌。 2008年3月26日,山东钢铁集团正式挂牌,由济南钢铁、莱芜钢铁、山东省冶山东钢铁集金工业总公司所属企业(单位)等国有产权划转设立。目前与日照钢铁的重组也团 进展顺利。 3.下流产业:终端客户
钢铁行业的下游行业主要是建筑、机械、汽车、船舶、铁路、家电等。从目前中国钢铁产品消费的行业结构看:建筑业是大头,占49.5%;机械制造业占18%左右;汽车占5.6%左右;交通运输占5.4%左右。 钢铁行业的下游行业主要是消费钢铁企业生产的各种钢铁产品,属于钢铁行业的消费端,所以下游行业对钢铁行业的影响主要是产品需求的影响,直接影响到产品销售的变化。目前,钢铁行业的发展主要取决于下游市场的需求状况,下游行业的发展情况,直接影响到钢铁企业的生产效益,以致整个行业的效益问题。
(1)房地产行业发展情况
图3-6:2005-2009年商品房月度销售情况
2009年1-10月,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66369万平方米,同比增长48.4%。其中,商品住宅销售面积增长50.1%。商品房销售额31529亿元,同比增长79.2%。其中,商品住宅销售额增长84.3%。
由于国内宏观经济政策和针对房地产的行业扶持政策在国内经济未明确牢固复苏前不会立即有大的转向,这将对房地产形成有效支持。与此同时,由于前期住宅投资和新开工面积不足将使得市场在供不应求,成交量将继续保持增长,而房价将会保持相对稳定。 (2)机械行业发展情况
图3-7:2005-2009年8月机械行业销售收入情况
2009年1-8月,我国机械行业规模以上企业累计实现产品销售收入81330.28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了8.14%,增速比2008年1-11月回落了16.02个百分点。随着钢价温和上涨,而政府对投资则依然保持鼓励而不是调控的政策,机械行业整体趋势向好。 (3)汽车行业发展情况
近年来,我国汽车行业规模保持了快速稳定的增长。汽车行业的企业数量、从业人员和资产规模近几年都保持了较为稳定的扩张,汽车行业逐渐发展成为国民经济中一个重要支柱性产业。2008年,行业的发展速度受到经济环境的影响,但资产规模增速仍达到12.66%。
2009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产业振兴政策,给汽车业的复苏注入强心剂,汽车业的振兴政策给汽车行业的复苏带来了强大动力。汽车行业在国家多项刺激政策的作用下,行业的发展形势较好,产销情况良好,行业规模也保持了稳健的增长,规模增速超过2008年的表现,行业的经济效益逐渐好转。
图3-8:2005-2009年汽车行业汽车销量情况
综上所述,在国家大规模的经济刺激计划作用下,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基础建设大规模开展,从而有效拉动以建筑钢材为主的钢材产品需求增长。另外,汽车、家电等行业的复苏增长,也对钢材产品的需求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从而最终有利于钢铁行业的发展。
四、2007-2009年钢铁行业发展特点
通过以上对钢铁行业的财务及非财务指标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近三年钢铁行业发展的几个特点,具体如下:
(一)行业地位依然稳定
2008年,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对国内外的经济增长造成不利影响,增速普遍下降。在经济环
境变化较大的影响下,我国钢铁行业遭遇了较大的困难和挑战,供需矛盾突出、价格出现剧烈波动,钢铁行业的生产经营不理想。2009年,钢铁行业的工业总产值同比下降了14.13%,因而使其占GDP比重下滑至13.51%,但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还是比较稳定的。
(二)发展环境持续改善
2007年,国内生产总值257,305.6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3.00%。2008年,国内生产总值314,04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9.60%。2009年,国内生产总值340,506.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9.10%。分产业看,2007年至2009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分别为28,627亿元、33,702亿元、35,226亿元,增长3.70%、5.50%、4.20%;第二产业增加值分别124,799亿元、149,003亿元、157,638.8亿元,增长14.70%、9.30%、9.90%;第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103,879.6亿元、131,340亿元、147,642亿元,增长13.80%、9.50%、9.30%。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中国已经渐渐走出了金融危机的阴影,国民经济开始复苏,各行业的发展环境不断改善。
(三)规模扩张速度放缓
从近几年钢铁行业的发展情况看,钢铁行业的扩张速度较快,行业规模不断扩大。分析具体的数据,规模以上企业数量保持了稳步增长的趋势;从业人员近两年小幅下降,行业的生产效率提高;资产和负债在2009年的增速有下滑,这主要受到经济环境的负面影响;同时,由于钢材价格的大幅波动,造成钢铁行业的利润总额也急剧下降。
图4-12005-2009年钢铁行业资产及负债变化趋势
(四)产量和表观消费量快速增长
从钢铁行业的产量看,近三年,我国钢铁行业的生产逐渐升温,超出市场预期。2008年,生铁、粗钢和钢材累计产量分别是47067.41万吨、50048.80万吨和58177.30万吨,增速分别是-0.20%、1.10%和3.60%。2009年,生铁、粗钢和钢材累计产量分别是5.44亿吨、5.68亿吨和6.92亿吨,同比增长15.9%,13.5%和18.5%。与2008年的生产相比,2009年的铁、钢、材生产仍有快速增长,可见国家大规模的经济刺激计划对钢铁行业的积极效果明显。
2009年,钢铁行业的表观消费量(含重复材)是68547.41万吨,同比增长25.34%,比2008年增长率提高了21.65个百分点。2009年来,由于钢材的出口大幅下降,而产量快速增长,从而使钢材的表观消费量快速增长。2009年,出口对钢材的消化能力减弱,钢材消费以国内市场为主。
表4-12007-2009年钢材表观消费量
单位:万吨
2007 2008 2009 产量 56460.8 58177.30 69244.41 进口量 1687 1539 1763 出口量 6265 5918 2460 净进口量 -4578 -4379 -697 表观消费量 51882.8 53798.3 68547.41 数据来源:中国钢铁工业协会
(五)产销率小幅下降
从钢铁行业的成品钢材产销率看,近几年起伏较大,2005年产销率是近几年的高点,2007、2008年的产销率处于较高水平。2009年,由于钢材市场的供需矛盾突出,钢铁企业的产量快速增长,导致钢材产品的产销率下降,比2008年下滑了0.4个点。但同时,在国家的大规模经济刺激计划拉动下,钢材需求增加,从而使成品钢材的产销率保持在99%的高水平。
图4-22004-2009年钢铁行业成品钢材产销率变化趋势
(六)出口数量大幅减少
由上文的数据可以看出,2009年,我国钢材产品的进口数量是1763万吨,同比增长14.3%,但同时由于进口价格的下跌,导致进口金额出现较大幅度下降,下降幅度是17.97%。2009年来,由于国际钢材价格大幅下降,国内外产品价格出现倒挂的情况,从而使部分产品出现进口回流,这也是进口数量出现同比增长的主要原因。钢铁产品进口数量的增加,对国内钢铁市场造成了冲击,加剧了国内钢材的供需矛盾。
2009年,我国钢材产品的出口数量是2460万吨,同比下降58.5%;出口金额由于出口钢材数量的大幅下降而下降58.35%。出口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国际市场明显萎缩,外币贬值和人民币升值,国际市场钢材价格大跌,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加剧,我国高端产品的品种质量与国际水平尚有差距,以及我国钢材出口政策未能及时调整等。
(七)行业财务状况变现差
2009年,钢铁行业的整体运行受到经济环境的负面影响,行业的生产经营面临较大的困难和挑战,行业效益下滑,发展速度减缓。从具体指标来看,2009年,钢铁行业的盈利能力下降;营运能力相对稳定;偿债能力下滑;发展能力指标下降;钢铁行业的财务状况表现较差。
五、行业发展预测
(一)宏观环境发展预期
此前各国大力度的刺激经济政策,推动全球经济呈现出超预期的恢复速度。各国必将为这一成果的延续和发展进一步付出努力,从而全球经济继续向好发展的信心基础是存在的。但是,此轮经济较快复苏基础尚不稳固,波动风险犹存。全球经济形势的发展将对钢铁业的复苏产生深远影响。 1.国际经济继续向好发展,但风险犹存
今年以来,世界经济的恢复是超预期的,为此,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均上调了其对世界经济发展的预期。世界银行4月份预测发展中国家经济今年将增长约6%,2011年将增长5.9%,较此前1月份的预测分别提高了0.8个百分点和0.1个百分点;该行预计高收入国家2010年及2011年增幅分别为2.2%和2.4%,较1月份的预期分别提高了0.4个百分点和0.1百分点。
此外,4月21日IMF发表最新《世界经济展望》报告称,预计世界经济今年将增长4.2%,明年将增长4.3%。对于今年的经济增幅,此次预测比该组织今年1月份的预测数据高出0.3个百分点。IMF认为世界经济将进一步复苏,但不同地区和同一地区内不同经济体的复苏速度将有所不同。其预测发达经济体经济今年将增长2.3%,明年增长2.4%;欧元区经济今明两年分别增长1.0%和1.5%;日本经济今明两年分别增长1.9%和2.0%。亚洲新兴经济体将继续保持经济增长,今明两年增速分别为6.3%和6.5%。其中,中国经济增速今明两年分别为10.0%和9.9%,印度今明两年经济增速分别为8.8%和8.4%。中东和北非地区经济今明两年分别增长4.5%和4.8%,独联体经济今明两年分别增长4.0%和3.6%,巴西今明两年经济分别增长5.5%和4.1%。
当前世界经济运行态势相对良好,市场对全球经济继续向好发展的信心进一步增强。就钢铁工业而言,世界钢铁协会4月20日发布行业短期预测报告,认为当前钢铁工业正处于稳定恢复阶段,其恢复速度不仅较此前的预期更早,而且更强。其预计全球钢铁表观消费量在2009年缩减6.7%的基础上,2010年将增长10.7%至12.41亿吨,将突破经济危机爆发前2007年创下的历史最高水平,这一数据较其在2009年秋季所作的预测有所提高;美、欧等工业化国家的钢铁需求也将上升,但预计将低于2007年水平。2011年全球钢铁需求量将增长5.3%,达13.06亿吨的历史新高。世界钢铁协会认为新兴经济体需求的回升,尤其是中国需求的恢复将是全球钢铁需求增长的关键因素,其需求回升将快于全球钢铁需求的恢复。
在良好预期下,我们还必须认识到,当前经济复苏还不平衡,亚洲地区复苏速度更快,欧洲、日本则相对落后,世界经济还面临着失业率高企、主权债务负担增大以及新兴经济体热钱流入引发资产泡沫等挑战。经合组织(OECD)日前就曾在华盛顿举行的G20劳动部长会议上强调,各国需警惕“缺乏就业的复苏”所带来的新威胁。而IMF在4月21日公布的一份报告中警告,自希腊债务问题爆发以来,全球经济危机进入
了新的阶段,政府居高不下的债务所潜伏的问题随时会对金融系统的稳定造成冲击,尤其是发达国家的债务水平已经上升到自二战结束以来从未有过的状况。主权债务违约风险将是造成世界经济二次探底的最大因素。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当前经济发展环境仍较为复杂,经济回升过程中仍存在较多矛盾和困难,波动风险仍然存在,仍需做好准备,以应对可能的经济波动对钢铁业产生的冲击。 2.我国经济前景良好有利于我国钢铁业发展
截至1季度,我国GDP增速连续四个季度持续回升。尽管1季度我国经济11.9%的高增长背后有上年同期基数偏低的因素,但是我国经济向好趋势十分明确。由于去年我国经济“V”型走势,在年末的“翘尾”因素,将很可能影响我国今年经济增长呈现“前高后低”的格局。
今年4月14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要坚持把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作为宏观调控的核心,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摆到突出位置,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着力增强宏观经济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在这一指导思想下,今年从中央到地方,我国都将力保国内经济的稳定较好发展,我国经济良好的发展前景值得期待。而这将有利于我国钢铁业在良好的国内经济环境中进一步向好发展。
(二)钢铁行业发展趋势展望
1.政策推动钢铁业加快结构调整
从去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以及近期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中,指出去年我国为应对金融危机采取的一揽子刺激经济政策,对拉动内需,推动经济复苏取得了良好成效,但是同时也暴露出经济发展不平衡,对投资和出口依赖过大等问题;会议强调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刻不容缓,必须较快结构调整。为此,针对钢铁行业的发展,今年初以来,我国政府从节能减排、淘汰落后产能方面密集出台相关政策、措施,以遏制钢铁业盲目建设扩大产能项目,加快落后产能淘汰,抑制钢铁产量快速增长,加强节能减排技术投入和改造升级,提升产业发展质量。预计今年钢铁行业准入标准、兼并重组指导意见将陆续出台,从而将有利于我国钢铁业集中度提高,加快钢铁业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转变企业发展方式,提升行业整体抗风险能力和竞争力。 2.成本及需求增长推动钢价波动上行
全球钢铁业生产的恢复,使铁矿石消费需求快速增长,从而推动铁矿石价格快速上涨,占据垄断地位的矿商更是因此漫天要价。尽管全球钢铁业界对矿商的大幅涨价行为表示了强烈反对和担忧,但是由于生产需求所迫,日本、韩国、德国等钢铁企业已经陆续接受了矿商的涨价及季度定价要求。全球主要钢铁生产企业反对矿商涨价的防线逐步被瓦解,预计今年铁矿石价格大幅上涨的格局基本确立。
此外,今年焦炭价格呈现出同步上行的趋势。铁矿石、焦炭等原燃料价格的上涨将推升钢铁企业生产成
本。从1季度钢材价格走势可以看到,钢铁企业已经开始通过提高钢材出厂价的方式向下游用钢行业转移成本上升压力。预计后期,成本上升将推动钢材价格上行。
另外,从各下游行业用钢需求来看,首先,今年以来国家加大了对用钢大户——房地产业的调控力度,其目的是为遏制房价过快上涨。但推动开发商加快商品房供应、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增加房屋供给仍是重要的调控手段。因此我们预计,政策推动下,今年房地产建设仍将继续扩大。其次,在刺激内需政策的作用下,1季度,汽车业和家电业均有较好表现,预计这两个产业今年仍将保持较好的发展态势;再次,机械行业、船舶制造业随着全球经济的复苏,其生产将不断好转。总体上看,国内下游用钢行业整体发展前景良好,用钢需求有望继续增长。此外,尽管贸易保护主义影响下我国钢铁外贸形势仍将面临较大阻力,但全球经济复苏将有利于钢铁出口回升。因此整体来看,今年钢铁需求将呈现增长。需求上升将支撑钢材价格的上涨。
但在下游用钢需求增长尚未大幅启动之时,钢企试图通过涨价行为转嫁不断上升的生产成本,将难以持续被市场所接受,钢价快速上涨过后必将出现滞涨阶段。因此,预计今年钢价将呈现波动上行态势。 3.钢铁业将处于低盈利状态
今年1~2月,钢铁行业累计实现利润176.71亿元,1季度,大中型钢企实现利润217.74亿元,均较上年同期扭亏为盈,但盈利状况仍远不及2008年同期水平。同时,还必须看到,由于1季度企业生产消耗的原材料部分是此前的库存,因此,原材料价格上涨对企业利润的影响并不明显。原材料价格上涨因素必将对钢铁企业盈利空间形成挤压,预计此负面影响将在2季度以及更后的一段时期得到体现,钢铁企业盈利难以得到较大改善。
当前钢铁企业与矿商达成的铁矿石采购协议,均是采用季度短期定价机制,钢企对铁矿石采购成本可控性大幅降低。国际钢铁生产进一步扩大可能性较大,从而铁矿石需求将继续增长,钢企将可能面临矿价继续上涨的风险,甚至达到企业难以承受的价格水平,钢企因此可能再次步入亏损境地的可能。在此情况下,我国钢企若要提高企业盈利水平,有必要进一步加强管理,从管理中实现“挖潜增效”。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