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意榕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六年级语文测试题及答案 班级

六年级语文测试题及答案 班级

来源:意榕旅游网
六年级语文测试题及答案 班级 姓名 一、基础知识。 1.看拼音写词语。

mèi lì bào yuàn nà hǎn pái huái ( ) ( ) ( ) ( ) yú lè dǐ yù liáo liànɡ

( ) ( ) ( ) 2.比较组词。

扰( ) 拆( ) 彻( )

饶( ) 折( ) 切( )

3.按课文内容填空。 (1)少壮不努力, 。 (2)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 。”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 。”

4.选词填空。

精确 精湛 虽然……但是 因为……所以

(1)世纪宝鼎造型古朴,工艺( ),堪称实际杰作。 (2)( ) 詹天佑设计了“人”字形线路,( )火车上山容易多了。 5.修改病句。

(1)我们热切地愿望着2008年奥运会地的早日到来。

(2)只要中国人民团结一心,就能战胜一切任何困难。

二、阅读。

(一)读课文片断,回答问题。

蔺相如到了秦国,进宫见了秦王,献上和氏璧。秦王双手捧住璧,一边看一边称赞,绝口不提十五座城的事。蔺相如看这情形,知道秦王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就上前一步,说:“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秦王听他这么一说,就把和氏璧交给了蔺相如。蔺相如捧着璧,往后退了几步,靠着柱子站定。他理直气壮地说:“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说着,他举起和氏璧就要向柱子上撞。秦王怕他真的把璧撞碎了,连忙说一切都好商量,就叫人拿出地图,把允诺划归赵国的十五座城指给他看。蔺相如说和氏璧是无价之宝,,要举行个隆重的典礼,他才肯交出来。秦王只好跟他约定了举行典礼的日期。

(1)蔺相如知道秦王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他的根据是:

(2)从“秦王怕他真的把璧撞碎了,连忙说一切都好商量”这句话,我们可以了解到:

(3)读了这段话,你佩服蔺相如吗?请用“ ”画出一处你感受最深的句子,谈谈你的体会。

(二)读短文,回答问题。

老师的手 感恩节那天,有一位小学一年级的老师让班上同学画出他们感恩的东西。这些小孩多半来自贫苦家庭,所以她料想他们多半会画一桌丰盛的感恩节佳肴(yáo)。但看到道格拉斯的作品时,她惊讶不已,上面画了一只手! 这是谁的手?班上的同学都兴致勃勃地猜测:“这一定是赐给我们食物的上帝的手。”一个小孩说道:“是农夫的,他用这只手喂养了火鸡。”另一个小孩接着说。一阵猜测后,同学们回到座位上继续画画。这时老师走到道格拉斯身旁,弯下腰问他那是谁的手。“那是您的手,老师。”他怯怯地回答。 道格拉斯个子矮小,样子也不讨人喜欢,但老师在下课时总会过去牵牵他的手。她常这样握同学们的手,大家都习以为常了,可这对道格拉斯来说,意义重大。也许感恩节的意义并不在于接受礼物,而是借此机会感谢他人对自己的付出,无论这种付出是多么的微小。

1.给带点的词换个意思相近的词,使句子的意思不变。

料想( ) 感恩( )

2.老师料想同学们会画:,原因是 。 3.道格拉斯为什么要画老师的手?

(三)读短文,回答问题。

四盘礼品

1661年,郑成功率领军队收复了台湾的许多地方。荷兰侵略者惊恐万状,他们利用传教士四处活动,散布谣言,说郑成功的军队要抢粮食,挑拨汉族和高山族的关系,破坏郑成功军队和台湾各族人民的团结。高山族头领阿祥听了这种谣传,将信将疑。 有一次,郑成功到高山族居住的村庄视察慰问。阿祥怕郑成功的军队真的是来抢粮食的,就一边布置族人以礼相待,一边暗地布下埋伏,准备厮杀。

郑成功一到,村民们夹道迎接。进屋坐定后,阿祥宣布献礼。四位年轻貌美的姑娘手捧景致的盘子,跪献再郑成功面前。盘子里分别放着几锭金子、一块银子、一束草和一块土。郑成功连忙站起来,笑呵呵地说:“我们到这里打仗,是为了收复台湾的土地,不是为了金子、银子。”说着,叫随从接过盛草和土块的盘子,同时向阿祥回赠了礼品,并命令部下帮助高山族同胞解决生活困难。阿祥心中的疑云消散了,他马上鸣号撤走伏兵,抬出美酒犒(kào)劳郑军。几位高山族老者感动地说:“难得有不爱金子、银子的官员啊!郑成功真是一位好将领!” “四盘礼品”的事传遍了台湾各个村庄,人人睁着为郑军做事,为赶走荷兰侵略者,收复台湾贡献力量。

1.“待”用部首查字法,应查部首 。在字典中“待”的意思有:①等,等候;②招待,对待;③将,要。“以礼相待”中的“待”应选第( )种解释。

2.郑成功的到来,阿祥做了哪两手准备?他为什么这样做?

3.郑成功为什么只收了“草和土块”?

4.请结合短文,谈一谈郑成功是个怎样的将领?

答案参考:

一、1.魅力、抱怨、呐喊、徘徊、娱乐、抵御、嘹亮

2.扰( 干扰 ) 拆( 拆穿 ) 彻( 彻底 ) 饶( 富饶 ) 折( 打折 ) 切( 一切 ) 3.(1)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2)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4.(1)精湛 (2)因为……所以

5.(1)把“愿望”改成“盼望”。 (2)去掉“一切”或“任何”。

二、(一)

(1)他的根据是秦王双手捧住璧,一边看一边称赞,绝口不提十五座城的事。 (2)可以了解到秦王非常喜欢和氏璧,生怕璧被撞碎。

(3)非常佩服。“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这句话让我有很深刻的感受。他把璧与自己的性命紧密相连,逼秦王交出十五座城,既说明他很勇敢,又说明他很机智。 (二)

(1)料想(预想) 感恩( 谢恩 )

(2)老师料想同学们会画:一桌丰盛的感恩节佳肴,原因是这些小孩多半来自贫苦家庭。

(3)因为道格拉斯个子矮小,样子也不讨人喜欢,但老师在下课时总会过去牵牵他的手。这对道格拉斯来说,意义重大。他是想借此机会感谢老师对自己的付出。 (三)

(1)查部首“双人旁”,应选第2种解释。

(2)阿祥一边布置族人以礼相待,一边暗地布下埋伏,准备厮杀。因为阿祥怕郑成功的军队真的是来抢粮食的。

(3)因为郑成功的军队到这里打仗是为了收复台湾的土地,不是为了金子、银子。所以他只收了“草和土块”,正好向高山族人民表明了自己的心迹。

(4)他只收了“草和土块”,而不要金子银子,还向阿祥回赠了礼品,并命令部下帮助高山族同胞解决生活困难,这足以说明郑成功是一位爱民、不贪图钱财

的好将领。

小学语文测试卷 积 累 运 用(50分)

一、下列句子中划线部分现代汉语怎么说?写在( )里。(5分) 1.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 2.何不试之以足?( ) 3.市罢,遂不得履。( ) 4.为是其智弗若与?( )

5.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 ) 二、把下面的成语补充完整,再写出两个来自寓言故事的成语。(10分) 兴国安( ) 应接不( ) 完( )归赵 理直气( ) 前( )后继 衣( )楚楚 优胜劣( ) 承前( )后

三、按“读读背背”或课文填空。(14分)

1.纸上得来终觉浅,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______________,如薄雾,被_____________。 3.中国古时候的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把名字刻入石头的,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默写毛泽东同志的《卜算子?咏梅》。(5分)

阅 读 理 解(20分)

一、读短文《生活中的小镜头》,回答后面的问题。 生活中的小镜头

我热爱生活,热爱生活中那一个个精彩的小镜头。然而,我更偏爱图书馆里一个个小镜头。

清晨,图书馆的大门敞开了,各种各样的人便争先恐后地涌进了图书馆。留披肩发的,梳辫子的,剃平头的,梳分头的,黑发的,白发的……穿皮鞋的,

穿布鞋的 ,穿球鞋的,高跟的,矮跟的……宽敞的图书馆似乎显得拥挤了些。 人们进了图书馆,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欣慰地笑了笑,似乎这封闭一夜的图书馆空气很清新似的。紧接着,那双眼皮,那丹凤眼,那眼角布满鱼尾纹的眼睛,都各自盯上自己的目标;那粗糙的手,细腻的手,宽大的手,纤细的手,都小心翼翼地拿下书,极温柔地扶摸着,就像扶摸着孩子光滑的脸蛋儿……

图书馆里骚动了一阵之后,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偶尔听到翻书的声音,显得极小,极短。人们完全沉醉在书的海洋里了……

一个戴眼镜的小伙子,一边看着,一边伏案疾书,有时,还停下来皱紧眉头想想什么,时不时地扶扶那已滑落到鼻梁上的眼镜;一位梳披肩发的姑娘,此时已顾不及去整理那有些散乱的长发,只是用大眼睛在书上贪婪地扫着,不时地甩一下那束垂到额前的刘海儿,看那神情,要是有把剪刀的话,她一定要把那束刘海儿铰了;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鼻梁上架着老花镜,眯着眼睛,把书拿得远远的,显得很费力,但仍旧舍不得把书放下;几个孩子趴在桌上,用手指着字,一个字一个字地念着,很吃力,却很专注……

我没有打扰任何人,悄声无息地离开了图书馆。但这生活中的小镜头,我却怎么也忘不了。它似乎告诉了我什么,到底是什么呢?

1.填空(6分)

( )的手 ( )的图书馆 ( )的手 ( )的脸蛋儿 ( )的手 ( )的空气

2.作者抓住八组镜头来描写到图书馆看书的人,填空。(7分)

(1)第二自然段一组写头发,一组写鞋子,第三自然段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两组镜头。这两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五自然段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类人。(每空只填一个字)

3.“这生活中的小镜头,我却怎么也忘不了。它似乎告诉了我什么,到底是 什么呢?”根据你的理解作答。(2分) 4.学习作者细致生动的描写方法,把你观察到的生活中的一个精彩场面写下来。(5分)

一、《华山》宋 寇准

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 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1、 直译:华山高耸,只有天在它的上边,再没有别的山能与它同高齐肩。抬头望,江上太阳近在眼前,低头看,白云在脚下下盘旋。

2、有趣的是,历史上还有一位曾三步成诗的诗人,他便是北宋著名政治家、诗人寇准。据史料载,寇准年少时,其父宴请宾客,酒至酣,一客人提议请寇准即席赋诗助兴,寇准欣然应允。客人命题为《咏华山》。接题后,寇准踱步思忖,至三步,一首五绝脱口而出: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寥寥数句,道出西岳华山雄伟峭拔之势,满座宾客无不叹服。

3、作者:寇准,北宋政治家?诗人,汉族。字平仲。寇准与宋初山林诗人潘阆?魏野?“九僧”等为友╋诗风近似╋也被列入晚唐派。 4、 相关习题

(1)《华山》这首诗主要写了华山的______。( ) (2)本诗通过描写( )衬托出了华山的高 二、早发白帝城 唐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1、直译:早晨辞别了耸立在云霞里的白帝城,坐船而下,相距千里的江陵一天就可以回去。两岸的猿猴的叫声一直在山谷回响,轻便的小船,已经穿过了万座重重的高山。 2、 重点词语解释: (1) 早发白帝城: 。 (2) 朝辞: 。 (3) 千里江陵: 。 3、 相关考题

(1)《早发白帝城》是写唐朝大诗人( )在( )时从( )出发。 (2)“万重山”与“一日还”突出了诗人回家时的( )心情。

(3)李白的时擅于运用夸张的修辞方法。《赠汪伦》中桃花潭水深千尺与本诗中的哪一句同样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方法?( )

三、《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1、直译:老朋友孟浩然与我在黄鹤楼辞别,在繁华盛开的三月,他乘船东下去扬州,孤单的船儿越走越远,渐渐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看见绵延的长江水滔滔不绝的在天边奔流。

2、 这首诗是李白为孟浩然所作。主要写两人的离别之情。情调轻松,充满了诗情画意。 3、 相关考题

(1) 烟花三月下扬州中的“烟花”指的是( ) (2) 唯见长江天际流中的“唯”的意思是( ) (3) 请写出几个含“际”的成语。

四、(4) 这首诗同《赠汪伦》一样是一首( )诗,本诗借景抒情,而后者以( )比喻送别之深情,生动形象。

一、《山行》 唐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1、作者:字牧之。号 。主要擅长写七言绝句。与当时另外一位著名诗人李商隐合称“小李杜”除本篇以外杜牧的七绝《赤壁》建议学生背诵。

2、诗文分析:诗的前两句写出了山势的高峻。三四句写深秋美景。通过对夕阳中的枫叶和二月的花朵的对比,突出了红叶特有的美。 描写景物的顺序由远及近。 3、相关考题。

(1)小李杜是指________ ,李杜指( ),王孟指( )同为山水田园派代表诗人,韩柳指的是( ) (2)仿照例子填空。

远上寒山石径斜--(写山,写山路) 白云深处有人家--( ) 停车坐爱枫林晚--( ) 霜叶红于二月花--( )

(3)古人写秋常写秋的悲凉,而这首《山行》却是秋的颂歌。著名诗人刘禹锡也有一首诗是颂秋的,把这首诗默写下来。

二、《夜宿山寺》 唐 李白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1、 夜宿山寺就是夜晚借宿在山上的寺院。

2、 这首诗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写出了楼的高,表达了诗人向往神仙般生活的追求。 3、 危楼,这里指高楼。 而不是快要倒塌的楼

4、 直译:山上寺院的高楼多么高,人在楼上一伸手就可以摘天上的星星。我不敢大声说话,恐怕惊动天上的神仙。 5、 相关考题。 (1) 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危楼_______________ 百尺_______________

(2) 本诗运用了( )修辞手法,写出了楼宇的高。

1、按诗词内容,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地名。 (1)山外青山楼外楼,( )歌舞几时休? (2)故人西辞( )楼,烟花三月下( )。 (3)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 )一日还。 (4)( )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5)( )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6)但使( )飞将在,不教胡马度( )。 (7)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 )无故人。 (8)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 )天际流。 (9)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 )。 (10)晓看红湿处,花重( )。 (11)( )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12)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 )。 (13)( )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2、请你根据诗句内容,写出与它相关的名胜。 (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 (2)水光潋艳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 (3)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 (4)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 (5)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 3、给下列古诗填上表示颜色的词。 (1)日暮( )山远,天寒( )屋贫。

(2)( )蓑笠,( )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3)月( )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4)杨柳( )江水平,闻郎岸上踏歌声。

(5)( )雀桥边野草花,( )衣巷口夕阳斜。 (6)遥望洞庭山水( ),( )银盘里一( )螺。 (7)日出江花( )胜火,春来江水( )如( )。 (8)千里莺啼( )映( ),水村山郭酒旗风。 (9)( )云翻墨未遮山,( )雨跳珠乱入船。 (10)接天莲叶无穷( ),映日荷花别样( )。 (11)( )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12)返景入深林,复照( )苔上。

(13)两个( )鹂鸣( )柳,一行( )鹭上( )天。

1、历代诗人赞美祖国壮丽山河的诗作很多,如李白在《望天门山》中写到: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登楼远眺,视野更为开阔,你会想到王之涣在《 》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坐在顺水疾驶的船中,两岸景色一晃而过,不由令人想起李白在《早发白帝城》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

2、默写描绘春、夏、秋、冬四季的诗各一首。

描写春天的诗:诗名是《 》,诗句是

描写夏天的诗:诗名是《 》,诗句是

描写秋天的诗:诗名是《 》,诗句是

描写冬天的诗:诗名是《 》,诗句是 3、按要求默写古诗。 赞美黄河雄伟气势的诗: 赞美庐山瀑布的诗: 赞美柳树的诗: 赞美小草的诗: 赞美春雨的诗:

4、《墨梅》、《竹石》、《石灰吟》三首古诗的共同特点是:看起来写的是物,实际上是在 ,其中“梅”具有 特点,“竹”具有 特点。你还知道类似的诗吗?请写一首。

5、当我们浪费粮食时,妈妈常用“ , ”这句诗来教导我们,你能写出另一首《悯农》吗?

6、李清照是我国宋代著名女词人,她写了一首赞颂项羽,抒发爱国情怀的诗《 》。诗句是 。

7、当我们回忆起母爱,要报答母亲的深思时,我们会很自然地吟诵起唐代诗人孟郊的 《 》中的诗句 。最后用了一个反问句,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儿子对母亲的深情。

8、当我们在外地过年时,常常引用唐代诗人王维在《 》中的 来表达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9、离家在外的游子对着一轮明月思乡思亲,这样的诗有:《 》中的 《 》中的 。描写旅途中忧愁满腹难以入眠的诗有《 》中的 。《 》中的 。 10、三国时期魏国诗人 在《 》写到: ,表达了诗人对骨肉相残、同根相煎的悲愤之情。

11、陆游是南宋爱国诗人,诗人的绝笔是 ,这首诗表达了 。你还能写出其他的爱国诗吗?诗名诗《 》,诗句是 。

12、唐代诗人李白和杜甫,被中国文坛合称为 。其中,李白被称为 ,杜甫被称为 ,杜甫生平第一快诗是《 》,抒发了 。你还知道杜甫写景的诗《 》和《 》。

13、赠别诗在我国古诗占重要地位,许多著名诗人都有优秀作品, 如李白的《 》写到 杜甫的《 》写到 王维的《 》写到 高适的《 》写到 王昌龄的《 》写到

14、我们还学过描写边塞军旅生活的古诗有 王昌龄的《 》: 王之涣的《 》:

15、“行”是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除了《古朗月行》,我们还学过选自“汉乐府”中的《 》其中 一句含有很深的哲理,劝导人们 。 16、我们曾学过北朝民歌《 》: ,描绘了一幅 的草原图画。

17、“词”是一种可以配乐歌唱的文体,有不同的 ,你知道的词牌名有: 请默写毛泽东的一首词:词名《 》,词中写到:

18、有时候,我们对自己所处的环境,正在做的事反而不及旁人清楚,这就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宋代诗人苏轼的《 》中的诗句:

1.写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

⑴嫩生生的荠菜,在微风中挥动它们绿色的手掌,招呼我,欢迎我。 ⑵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

⑶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场跑,捉几回迷藏。 ⑷那醉人的绿呀!仿佛一张极大的荷叶铺着。

⑸人与山的关系日益密切,怎能不使人感到亲切、舒服呢?

⑹从那时起,蒲公英成了我们最喜爱的一种花。它和我们一起睡觉,和我们一起起床。 ⑺女人的又矮又瘦,身子很单薄,简直一阵风能把她吹倒似的。

⑻不同的植物为什么开花的时间不同呢?原来,植物开花的时间,与温度、湿度、光照有着密切的关系。⑼在朦胧的寂静中,玉立着这棵白桦,在灿灿的金辉里 ,闪着晶亮的雪花。

⑽一群泪痕满面的红领巾,相互扶着肩,踮着脚望着,望着…… ⑾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⑿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 ⒀天空里撒满了快活地眨着眼睛的星星。

⒁我们是革命的队伍,我们的宗旨是什么?是为人民服务。 ⒂有人破坏草坪,我们怎能不管呢?

2.下面的句子都运用了修辞手法,按句子顺序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1)小秧苗整整齐齐排着队,向春风老师点点头,鞠个躬。 (2)弯弯的月亮犹如一只小船。

(3)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这就是养花的乐趣。 (4)黄河掀起了万丈巨浪。

A.比喻 拟人 排比 夸张 B.拟人 比喻 夸张 排比 C.夸张 比喻 排比 拟人 D.拟人 比喻 排比 夸张 3.下面句子没有运用比喻这一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他病好以后,像过去一样,天天练长跑。 B.胡须很打眼,好像浓墨写的隶体\"一\"字。

C.少年时代的生活,恰似流光溢彩的画页,也似一曲跳跃着欢快音符的乐章。 D.细雨烟似的被秋风扭着卷着,不分方向地乱飞。 4.下面的比喻句中,比喻最贴切的一项是( ) A.这个老单身汉像木条一样瘦削。

B.一轮满月正在荒野上庄严地徐徐升起,像一个赤红的大金盘。 C.这个姑娘的眼睛又黑又亮,像经常戴的黑色眼镜。 D.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5.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不同类的一项是( ) A.她眉眼下的一湾秋水闪耀着火一般的激情。 B.天幕上,群星静静地俯瞰着黑魆魆的地面。 C.在大熊星座中,突然飘洒出一缕彩虹般的神奇光带。 D.夜空像无边无际的大海,显得广阔、安详而又神秘。 6.对下列句子所用修辞手法的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这一池秋水犹如一面明镜。(比喻) B.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对偶) C.谁乘\"神五\"游太空?唯有英雄杨利伟。(反问)

D.索溪像是一个从深山中蹦跳而出的野孩子,一会儿缠绕着山奔跑,一会儿撅着屁股,赌着气又自个儿闹去了。(拟人)

7.为了增强表达效果,广告词往往也运用各种修辞手法。请选出对下列广告词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 )

①人类失去联想,世界将会怎样? ②牛奶香浓,丝般感受。 ③新版面福瑞卡,伴您畅游天下。

④神仙饮琼浆玉液长生不老,百姓喝莲塘高粱欢乐健康。

A.①反问 ②对偶 ③夸张 ④对比 B.①双关 ②对比 ③拟人 ④对偶 C.①反问 ②比喻 ③夸张 ④对比 D.①双关 ②比喻 ③拟人 ④对偶 8.对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及分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你就是调尽五颜六色,又怎能画得出祖国的面貌呢?(运用夸张,意在说明多调一些颜色,祖国的面貌就可以画出来)

B.奋斗,是改变现实的杠杆,是亿万人民共攀社会主义建设髙峰的坚实阶梯。(运用排比,使抽象的概念和道理变得更加严谨)

C.闻一多先生的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一群群小蚂蚁整齐地排着队。(运用比喻,体现出闻一多先生写字十分认真,书写十分工整) D.你们是早晨初升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运用拟人,表达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对朝气蓬勃的青年一代寄予厚望)。

9.为了增强表达效果,广告词往往也运用各种修辞手法。请选出对下列广告词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 )

(1)隔壁千家醉,开坛十里香。

(2)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为了保护您的心灵,请为您的窗户安上玻璃。 (3)只要您拥有春兰空调,春天就永远陪伴着您。 (4)神仙饮琼浆玉液长生不老,百姓喝莲塘高粱欢乐健康。

A.①夸张 ②对偶 ③夸张 ④对比 B.①比喻 ②对比 ③拟人 ④对偶 C.①比喻 ②夸张 ③夸张 ④对比 D.①夸张 ②比喻 ③拟人 ④对偶

10.下面的标题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按顺序填空,下列几组答案中正确的一项( ) (1)《手术台就是阵地》(2)《蟋繂的住宅》 (3)《沙漠里的船》 (4)《把牢底坐穿》 A.比喻 拟人 比喻 夸张 B.夸张 比喻 拟人 比喻 C.比喻 拟人 夸张 夸张 D.夸张 拟人 比喻 夸张

11.下面的广告词都用了一定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既营养,又清新,牙齿好喜欢。(纳爱斯牙膏) B.我饿了,喂喂我吧!(青岛城市垃圾箱上的广告) C.一握农行手,永远是朋友。(中国农业银行)

D.山之青,水至清;源之静,水至净;雾之轻,水至淳。(千岛湖纯净水) 12.对号入座。(填正确答案的序号)

⑴广场上人山人海,挤得水泄不通,连根针都插不进去。( ) ⑵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 )

⑶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震得那山冈也动了。( ) ⑷小蜜蜂在花丛中边歌边舞。( )

⑸半绿半黄的树叶纷纷飘落下来,像是一只只彩色的蝴蝶在空中飞舞。( ) 13.指出下面比喻句的本体和喻体。

⑴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云。这句话用 比喻 ⑵作为公路的铠甲--路面,天天展现在司机面前。这句话用 比喻

⑶远看长城,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这个比喻句,用 比喻 ⑷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胳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这个比喻句,用 比喻

⑸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

这个比喻句,用 比喻 。 14.在下列排比句的\"提示语\"下面画线

⑴敬爱的周总理啊!难忘您那爽朗的笑声,难忘您那雄健的身影,难忘您那光明磊落的胸怀,难忘您那鞠躬尽瘁的一生。

⑵各种鸟儿唱着委婉动听、千变万化的歌,有的婉转清扬,有的呢喃细语, 有的高亢豪放,交织成一曲天然交响乐。 15.将下列句子补充完整,构成拟人句。

⑴秋天,果子成熟了,向日葵却 地低下了头。 ⑵春天来了,花坛里的花在 。 ⑶浪花 着沙滩。 ⑷小溪 从山上流下来。

修 改 病 句

1.秋天到了,铺满了厚厚的落叶。 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条弯弯曲曲的小路笔直地伸向密林深处。 ___________________

3.“六一”节的那天,他加入了少先队员。 ___________________

4.上课铃响了,校园里马上顿时安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

5.听完故事,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宁静。 ___________________

6.香山的秋天是令人向往的地方。 ___________________

7.我的脑海中浮现了两年多前刚刚发生的事情。 ___________________ 8.姐姐最爱看舞蹈和音乐。 ___________________

9.老师有时经常教育我们爱惜粮食。 ___________________

10.在第二十八届奥运会上,我国体育健儿顽强拼搏的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每天早上去公园锻炼身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接到“三好学生”奖状,高兴极了。 _________________

13.小朋友都应该上课专心听讲的好习惯。 _________________ 14.晶晶从小养成了讲卫生。 ___________

15.艰难的向高峰攀登。 _________

16.我们学校的诗歌朗诵比赛。 ____________

17.树上结满了许许多多数不清的果子。 ________________

18.我的老师布置的所有一切作业都做完了。 _________________

19.我把教室打扫的整整齐齐。 ___________

20.我们要做到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______________

21.宽敞的草原一望无边。 __________

22.联欢会上,大家表演了一个个精彩的节目。 __________________

23.迎面走来了一位须发花白的老奶奶。 ________________

24.乌云和大雨一起从天空中倾泻下来。 ________________

25.天夜里吹来稻花香一阵。 ___________

26.中国人口是世界上最多的国家。 _____________

27.爸爸讲的许多雷锋动人的故事。 _____________

28.我介绍给来宾们学校的情况。 _____________

它们的村子散布在森林边缘的小丘上。这里,很多的黑甲虫村民,( )地往来。那只英勇的黑甲虫,走进了村子。我看见在许多同类虫子中间,一只娇小的从洞里跑出来迎接远归者。它们( )地对视良久,然后一齐欢跃地走回洞穴里去。

我看得出草虫的村落里哪是街道,哪是小巷。大街小巷里,有花色斑斓的小圆虫,披着俏丽的彩衣。在这些粗壮的黑甲虫之间,它们好像南国的少女,逗得多少虫子( )。有的蜥蜴面前围拢了一群黑甲虫,对这( )投以好奇的眼光。它们友好地交流着,好像攀谈得很投机似的。看啊!蜥蜴好像忘记了旅途的劳倦了,它背着几个小黑甲虫,到处参观这房远亲的住宅。

我的目光为一群音乐演奏者所吸引了,它们有十几个吧,散聚在两棵大树下面――这是两簇野灌丛,紫红的小果实,已经让阳光烘灼得熟透了。甲虫的音乐家们全神贯注地振着翅子,优美的音韵,像灵泉一般地流了出来。此时,我觉得它们的音乐优于人间一切的音乐,这是只有虫子们的智慧才能演奏出来的!

我的目光顺着僻静的小路探索,我看到“村民们”的劳动生活了。它们一队队不知道从什么地方来,一定是很远很远的地方吧?现在它们归来了,每一个都用前肢推着大过身体两三倍的食物,行色匆匆地赶着路。是什么力量使它们如此勤勉地奔忙呢? 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和近义词

静谧( )( ) 娇小( )( ) 勤勉( )( ) 僻静( )( )

2.从画“ ”句子中,你感受到了

3.在片段中的( )填上合适的四字词语。

4.“我的目光为一群音乐演奏者所吸引了,它们有十几个吧,散聚在两棵大树下面——这是两簇野灌丛,紫红的小果实,已经让阳光烘灼得熟透了。”这句中的“——”的作用是 A.解释说明 B.声音延长 C.表示转折

5.片段中充满了作者奇异的想象和独特的感受,找出最能表现作者奇异想象和独特感受的语句抄写下来。

6.“它们友好地交流着,好像攀谈得很投机似的。”你能想象一下它们可能在交流些什么呢?把它们交流的内容写下来。

1.参考答案:

静谧(嘈杂)(寂静) 娇小(庞大)(轻盈) 勤勉(懒惰)(勤奋) 僻静(热闹)(安静

2.名师解析:分析句子我们要从词语、句式、修辞方法、感悟色彩等方面分析。本段的画线句运用比喻句对这些甲虫进行描绘,像“音乐家”、像“灵泉”;用了褒赞的词语“全神贯注”、“优美”进行夸赞。所以可以看出作者对这些小生灵是喜爱的,赞美的。 参考答案:作者对大自然小生灵的赞叹。

3.名师解析:四字短语,是指不包含典故的,没有比喻义、引申义的,一般从字面即可理解其含义的四字语言形式。四字短语与成语不同。所以同学们只要是在结构上构成四字形式,语意明确即可。“这里,很多的黑甲虫村民,()地往来。”此处是形容甲虫数量多,忙忙碌碌,所以用形容数量多的;“它们()地对视良久,然后一齐欢跃地走回洞穴里去。”这句是形容甲虫对视的神态,所以应选择形容神态的四字短语;“在这些粗壮的黑甲虫之间,它们好像南国的少女,逗得多少虫子()。”此句形容甲虫像南国的少女,甲虫之间像人一样相互凝视,应选择描写人物痴迷凝视的四字短语;“有的蜥蜴面前围拢了一群黑甲虫,对这()投以好奇的眼光。”此句是形容甲虫对蜥蜴的好奇,感觉蜥蜴体积庞大,所以应选择体现蜥蜴形体的四字短语。

参考答案:熙熙攘攘、意味深长、驻足痴望、庞然大物

4.名师解析:破折号的作用有: 1.解释说明 2.表示递进 3.表示延长 4.表示转折 5.表示插说 6.电脑应用 7.加强重点 8.分行举例 9.副标题前 10.标明作者。本段中是用以表示对上文的解释说明或补充,两棵大树是两簇野灌丛。

参考答案:A

6.名师解析:自由发挥,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写得生动形象即可。首选应该是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他们的话语、动作、心理等等。

参考答案:例如:黑甲虫:“哇,你怎么这么强壮啊?你是不是经常锻炼?”蜥蜴笑眯眯地说:“我们蜥蜴的体型都很大,我还是不是最大的。你们的家就在这附近吗?我妈妈告诉我,应该离小径不远。”黑甲虫:“是的,快到我们的家里坐坐吧。”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rrf.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