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寒假语文学案
九年级
诗词赏析专辑
课外诗词
编号20110131
姓名:
课外古诗词赏析练习
一、阅读下面这首秦观的《春日》诗,然后回答问题。
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
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练习】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感情?
(2)这首诗都运用了哪些手法?分别说明它们的表达效果。
1 / 12
二、仔细体会翁卷《舍外早梅》,说明诗中所蕴涵的道理。
行遍江春未有梅,一花忽向暖枝开。
黄蜂何处知消息,便解寻香隔舍来?
答:
三、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完成后面的问题。
泊秦淮
唐·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练习】
(1)这首诗首句连用了两个“笼”字,试体会其表达效果。
(2)本诗第三、四句是在批评歌女不知亡国恨,一味沉迷于靡靡之音吗?谈谈你的理解。
(3)杜牧这首诗表达了他怎样的思想感情?
2 / 12
四、.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蝉
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蔬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练习】
(1)这首诗从整体上看运用了什么表达手法?说出运用这种手法的好处。
(2)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了蝉的特点?指出相应诗句并简要分析。
(3)通过这首诗作者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五、比较阅读下面的诗歌(指出它们在意象、表达方式、修辞手法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1)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苏轼
3 / 12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西湖
答:
(2)清·周起渭
天边明月光难并,人世西湖景不同。
若把西湖比明月,湖心亭似广寒宫。
菊
郑谷
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
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高。
题菊花
4 / 12
黄巢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答:
六、阅读无名氏的《金缕衣》,回答问题。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须惜少年时。
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练习】
1、作者把“金缕衣”与“少年时”相对是为了说明什么?
2、诗中的“折花”指什么?
3、简析本诗的反复手法。
七、阅读《陇西行》
陇西行
5 / 12
(唐) 陈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练习】
1、请概括首两句的内容。
2、请赏析三、四句的精妙之处。
3、全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八、阅读高适《别董大》
别董大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1.诗是典型的前两句写景; 三、四句 。(填表达方式)
6 / 12
2.请欣赏前两句描写的景物特点:
。
3、三、四句是脍炙人口的佳句,请谈谈你的看法。
答:
4、在唐人赠别诗中,大多是凄清缠绵、徘徊留连的作品,然而本诗却别具一格。(谈谈它的艺术风格)
答:
九、阅读张谓《早梅》
早梅
(唐) 张谓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
【练习】
1、自古诗人以梅花入诗者不乏佳篇,有人咏梅的风姿,有人颂梅的神韵,本诗则侧重
7 / 12
写一个 (一个字)字。
2、首句既形容了寒梅的洁白如玉,又照应了“寒”字,写出早梅_ 。
3、次句一个“迥”字,一个“傍”字,写出一树寒梅独开的 ;
第三句说一树寒梅早发的原因是 。
4、第四句回应了_ 一个“不知”加上一个“疑”字;写出诗人
。
十、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下面问题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王 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在谁家?
【练习】
1.第二句中的“冷”字,写出了景物怎样的特点?抒写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8 / 12
2.全诗营造了怎样的环境氛围?借此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3.《全唐诗》录入此诗,“落”字写作“在”字,是“落”好,还是“在”好,为什么?
十一、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下面问题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练习】
1.“却话巴山夜雨时”,夫妻团聚,话巴山夜雨时的什么?
2.诗人在巴山夜雨时是什么样的心绪?这种心绪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十二、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登科后
孟郊
9 / 12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注】这首诗是孟郊四十六岁进士中第之后而作。
【练习】
(1)这首诗留给后人的两个成语是:
(2)请解释“龌龊”、“放荡”在本诗中的含义。
(3)“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十三、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观猎
王维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10 / 12
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练习】
(1)宋\"苏轼曾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这首诗描绘了一将军狩猎的活动,请用简洁的语言描述其中的一幅画面。
答:
(2)清沈德潜评这首诗道:“章法、字法、句法俱臻绝顶,盛唐诗中亦不多见。”请选择诗中两个词语说说其遣词用字的妙处。
答:
十四、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练习】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
11 / 12
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答:
12 / 1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