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古诗鉴赏语言风格

来源:意榕旅游网
第26讲 古诗鉴赏之语言风格

于立英

《考试大纲》明确要求考生要学会“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可见了解诗歌的语言风格也是鉴赏古诗的一个重要内容。

一、语言风格分类。

1、含蓄隽永。

其特点是把思想感情隐藏在形象之中,常常不直接叙述,而是曲曲折折地倾诉,做到“意在言外”“言有尽而意无穷”。

李商隐的《嫦娥》“云母屏风烛影深, 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 碧海青天夜夜心”。这首诗很含蓄,是对当时求仙学道的否定。嫦娥偷吃了后羿从西王母那里求得的长生不老灵药,成了仙子,进入月宫,长生不老。但居住在碧海青天,孤身只影,非常寂寞。虽然长生不老,又有什么意义呢?

如“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榭堂前眼子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刘禹锡《乌衣巷》)表面上写野草闲花、夕阳西下、燕子飞入百姓人家这些景象,但实际上诗人通过这些景象抒发了世事变迁的慨叹。 2、形象生动。

其特点是状物描形,使人读了富有实感,如入其境。

如宋祁的“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用得特别好,表现了杏花的具体特征:鲜艳、热烈、红得象火,给人以闹哄哄的感觉,还表现了杏花枝头蜂飞蝶的热闹景象。 3、平实质朴。

其特点是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陈述,或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平淡不同于平庸与淡而无味,是深厚的感情和丰富的思想用朴素的语言说出,富有情味的,所以说往往平淡而有思致。正如王安石所说:看似平淡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平淡首推陶渊明,能够把诗写到平淡的人不多。 4、清新雅致。

其特点是用语新颖,不落俗套。清新一般是用在写景诗中,一般诗风比较亮丽,语言比较通俗,比喻新颖独到,包含着作者的喜悦之情。清新之风常见于以下一些人诗中。一是大部分山水田园诗人,陶潜的诗特点主要在平淡,有时候也不乏清新,而王维,孟浩然的诗则相对比较清新。 如王维的大多数山水田园之作,在描绘自然美景同时,流露出闲居生活中闲逸萧散的情趣。或静谧恬淡,或气象萧索,或幽寂冷清,表现了诗人对现实漠不关心甚至禅学寂灭的思想情绪。加之艺术技巧很高,颇为后人所推崇。王维送别、纪行一类诗中,常有写景佳句,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使至塞上》)等,历代传诵不衰。王维的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他对自然美的感受独特而细致入微,笔下山水景物特具神韵,略事渲染而意境悠长,色彩鲜明优美,极有画意。“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飞鸟,时鸣春涧中。”(《鸟鸣磵》)“飒飒秋雨中,浅浅石榴泻。跳波自相溅,白鹭惊复下。”(《栾家濑》)以及名句“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山居秋暝》)等,往往荡涤读者之胸襟,给人以恬澹宁和的无尽遐思。

如孟浩然,他与王维并称,其诗虽不如王诗境界广阔,但在艺术上有独特造诣,而且是继陶渊明、谢灵运、谢眺之后,开盛唐田园山水诗派之先声。孟诗不事雕饰,清淡简朴,感受亲切真实,生活气息浓厚,富有超妙自得之趣。如《秋登万山寄张五》、《过故人庄》、《春晓》等篇,淡而有味,浑然一体,韵致飘逸,意境清旷。“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绿树、青山、村舍、场圃、桑麻和谐地打成一片,这是一幅优美宁静的田园风景画,这里有清新的泥土味;这里有强烈的生活感。这里“淡到看不见诗”(闻一多《孟浩然》),但是深深融在整个诗作的血肉之中的不乏恬淡的艺术美更不乏淳朴的生活美。 5、绚丽华美。

其特点是富丽的词藻、绚烂的文采,奇幻的情思。

如“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望庐山瀑布》)色彩缤纷,景象绮丽,想象奇幻。

如李商隐的诗歌不但绚丽,而且朦胧晦涩,李商隐诗现存约600首。其中政治诗感慨讽谕,颇有深度和广度。其咏史诗托古讽今,成就很大。这类诗往往讥刺前朝或本朝君王的荒淫误国,也有的则借咏史寄托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这类诗多用律绝,截取历史上特定场景加以铺染,具有以小见大、词微意深的艺术效果。李诗抒情,较少直抒胸臆,而特别致力于婉曲见意,其诗往往寄兴深微,余味无穷。但刻意求曲有时也带来晦涩难懂的弊病。他的咏物诗体物工切,摹写入微,能以典型特征的刻画和环境气氛的渲染,表达事物的内在神韵,寄寓作者的情怀。无题诗是李商隐的独创。它们大多以男女爱情相思为题材,情思宛转沉挚,辞藻典雅精丽。

再如李贺的诗也比较绚丽乃至于奇丽。李贺诗歌中,少有前人用过的熟词熟字,他的选词用字,总是务求给人以陌生感。这种独特即是表现了他的凄惋哀愁的思考,使得诗歌总能使人体会到诗人情思的冷僻,清冷的意象使得诗歌境界异常清幽。

6、雄奇奔放。

丰富的想象,大胆的夸张,瑰丽的辞藻,气势雄伟,感情奔放。

如“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李白《塞下曲》),李白的诗歌属于此风格。另外盛唐时的边塞诗大多也具有这样的诗风。 7、沉郁顿挫。

情低沉郁闷,忧国忧民,感时伤世。杜甫的诗歌属于此风格。 8、简洁明快。

语简词洁,表达明白通畅,感情直率。就是干净利落,言简意赅。用尽量少的语言传达尽可能丰富的、生动的意韵。

如“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一个“独”字,境界全出,既有“孤独”之意,又有“孤傲”之骨;既表达了沉寂清冷的生活氛围,有表现了诗人傲岸卓立的情操。其特点是斩钉截铁,一语破的。

如白居易的《卖炭翁》 。明快莫过于白居易了。 其他如含蓄简洁也不是那一个诗人所独有的,大部分诗人多多少少都有一些而已。事实上,在做题的时候,我们往往不能单独析出一个特点,而往往连在一起说,比如简洁明快,清新平淡等等。而诗的语言风格也远不是这些词所能够概括的。

二、熟悉作家风格

陶渊明的朴素自然(3) 杜甫的沉郁顿挫(7)

白居易的通俗易懂(8) 李白的豪迈飘逸(6) 王昌龄的雄健高昂(6) 杜牧的清健俊爽(4) 李商隐的朦胧隐晦(5) 王维的诗画一体(4)

温庭筠的绮丽香艳(5) 高适的悲壮苍凉(6) 李清照的缠绵悱恻(1) 陆游的悲壮爱国(7)

三、鉴赏诗歌整体语言风格的表达模式:

⑴总述诗歌的语言风格

⑵结合诗歌内容及思想感情进行具体阐述 ⑶用其他语言强化该诗的语言特点 例一:

村夜(白居易)

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 独出门前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

题目:《唐守诗醇》称赞本诗“一味真朴,不假装点,自具苍老之致,七绝中之近古者”,请以此分析之。

答:本诗以白描手法画出了一个常见的乡村之夜。 || 霜草、虫鸣、人绝、月明等等一副村夜萧疏暗淡的氛围,“荞麦花如雪”倒感染了诗人,发出了情不自禁的感叹。|| 朴实无华,浑然天成。

例二:

宫词(朱庆馀)

寂寂花时闭院门,美人相并立琼轩。 含情欲说宫中事,鹦鹉前头不敢言。

题目:从语言风格角度赏析这首诗。

答:《宫词》语言风格含蓄。||诗中宫女含情不吐,欲说还羞。她们不说宫廷中的黑暗恐怖,不说被关锁在宫中的痛苦,诗人只写她们在会学舌的鹦鹉面前不敢说话,从而表达了宫女们幽怨暗恨和如履薄冰的恐惧心理。||把主旨表达得委婉含蓄。

四、经典练习。

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和今人分析唐诗的一段言论,完成15-16题。 唐 诗 一 首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实宵。五更鼓角声悲注,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几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盛唐之音在诗歌上的顶峰当然应推李白,无论从内容或形式,都如此。因为这里不只是一般的青春、边塞、江山、美景,而是笑傲王侯,蔑视世俗,不满现实、指斥人生,饮酒赋诗,纵情欢乐。„„深刻地反映了那整个一代初露头角的知识分子的情感、要求和向往:他们要求突破各种传统约束羁勒;他们渴望建功立业,猎取功名富贵,进入社会上层;他们抱负满怀,纵情欢乐,傲岸不驯,恣意反抗。而所有这些,又恰恰只有当他们这个降级走上破路,整个社会处于欣欣向荣并无束缚的历史时期才可能存在。„„盛唐艺术在这里奏出了最强音。痛快淋漓,天才极致,似乎没有任何约束,似乎毫无规范可循,一切都是冲可而出,随意创造,却都是这样的美妙奇异、层出不穷和不可思议。„„李白的天才作品确已达到了中国古代浪漫文学交响音诗的极峰。然而这个极峰,与文学上许多浪漫主义峰巅一样,它只是一个相当短促的时期,很快就转入另一个比较持续的现

实典范阶段。那就是以杜甫为\"诗圣\"的另一种盛唐,其实那已不是盛唐之音了。(李泽厚《美的历程》选段)

⑴ 请根据有关唐诗知识分析判断上述一首唐诗的作者是李白还是杜甫,并简述理由

____________

⑵ 为什么说\"诗圣\"杜甫已不是盛唐之音?请参照上文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1)诗为杜甫作品。因其具有杜诗的沉郁顿挫,深刻悲壮、气势磅礴的现实主义风格,同是又是严格工整的七律。

(2)(此题实为仿写题。可根据杜甫的风格和原文的对李白的分析来写)从形式来说,杜诗李白那种雄豪壮伟的气势情绪纳入规范,即严格地凝聚在一定的形式、格律中,从而不再是一种天才美、自然美,而是一种人工美、世俗美,为后世提供了可以学到的范本;从内容来说,杜诗更多地关注国远民生,且充满忧患意识,不似李白那么飘逸洒脱,也明显地蕴含了这个阶级的停滞与走下破路。因而,李白与杜甫是两种风度,两种意境,两种格调,如果说李白是盛唐之音,那么杜甫就是另一种盛唐了。)

2、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后面问题

《题禅院》 杜牧

觥船一棹百分空,十载青春不负公。 今日鬃丝禅榻畔,茶烟轻扬落花风。

此诗首二句写往昔漫游酣饮之豪兴,后二句写如今参禅品茶之悠闲。有人认为这首诗风格平淡旷达,你是如何理解的。

提示:一般而言,一首诗词的语言风格和其思想内容是谐调吻合的,或喜悦,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或悲愤,如“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都比较容易能够把握。但在有些时候,作者却一反常态。比如要表达失落的情绪,却不用愤激语、沉痛语,而是将深沉感慨出之于平淡,极度悲凉寓之于旷达,很好地实践了相反相成的艺术辩证法。

此诗首二句写往昔漫游酣饮之豪兴,后二句写如今参禅品茶之悠闲,对比鲜明而出语平淡,对于消逝的年华不露惋惜之情,对于如今的寂寞不露辛酸之意,若细加寻绎,却见出这里表现的正是人生诸种痛苦中极为沉重的一种。诗中所说的那种豪兴,其实不过是排遣无聊之举,观其“十载飘然绳检外,樽前自献自为酬”、“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等诗句,便不难理解。杜牧平生留心当世之务,论政谈兵,卓有见地,然而却投闲置散,始终未能得位以施展抱负,以致大好年华只能在漫游酣饮中白白流逝,落得“今日鬃丝禅榻畔,茶烟轻扬落花风”的结果。此处“茶烟”与前面的“觥船”相应,“落花”与“青春”相应,说明一生自许甚高的诗人已经步入衰老之境,不仅施展抱负无从说起,就连酣饮漫游也不复可能,只有靠参禅品茗来消磨剩余的岁月。我们从诗人对比今昔、回顾一生的平淡语调中,不难体会到,对于一直以经邦济世自期的诗人来说,不断接受并努力排遣这生命的庞大空虚,似乎不得不成为他生活的唯一内容,而且如今已

到迟暮之年,连排遣的气力也越来越少了,他被包裹在越来越浓重的幻灭、空虚 和无望之中而无可奈何。对于这样一种沉重的痛苦,用平淡的语调来表达,比用其它的语调更为适合,因为人一旦被逼到无可奈何的境地,便会感到任何诉说、

哀叹、怨恨、愤慨激都无济于事,他的语调也就具有了一种无可奈何的平淡的特点,尽管其心底深处还不时翻滚着感情的波涛。

通过分析可以看出,杜牧的这首诗,内容和语言风格虽然看似矛盾,其实却是统一的,后者是更好地为前者服务的。

3、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后面问题

《听夜筝有感》白居易

江州去日听筝夜,白发新生不忍闻。 如今格是头成雪,弹到天明一任君。

此诗写自己中年与暮年的对于挫折的不同感受。感情极为悲凉沉痛,而语言风格却旷达超脱,你对此是如何理解的。

提示: 此诗写自己中年与暮年的对于挫折的不同感受。元和十年,诗人因激于义愤上书言事,被贬为江州司马,时年四十四岁。初遭打击,新生白发,自然感到理想受挫,时不我与,夜不能寐之际,听到忧怨的筝声,不禁为之愁肠百结,难以承受,因而不愿再听。暮年饱经忧患,霜雪满头,相比之下,先前的挫折简直算不了什么,可谓是“曾经沧海难为水”了。正因为他饱尝了太多的痛苦,所以能够对忧怨的筝声无动于衷,听之任之。此诗写得辞浅意深,在看似旷达超脱的诗句中含蕴着的,是极为悲凉沉痛的心情。

如果说前面《题禅院》一诗告诉我们的是无可奈何转平淡,那么这首《听夜筝有感》则给我们揭示了久经悲痛不觉悲的情感特征。这两首诗在深入把握和表现内心情感世界方面均给人以有益的启示,而这种效果的取得,在很大程度上是靠了语言风格和作品内容的某些表面上的不一致。

4、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后面问题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商隐的诗风一向是朦胧隐晦的,你对这首绝句的风格是如何理解的。 提示:“君问归期未有期”,于一问一答中已觉不得归之苦。“巴山夜雨涨秋池”,写眼前秋雨,羁旅之愁更充溢在字里行间。“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诗人驰骋想象,独辟新境,不再诉苦写愁,却写心中美愿,可谓出人意料。全诗先写客中实景,后以“何当”化实为虚,引出一片新境界,用未来的乐反衬今夜的苦,又想象今夜的苦将增添相聚的乐,含蓄隽永,余韵无穷,不愧为绝句中的精品。

5、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后面问题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⑴这首词描绘了一个怎样的意境和氛围?

答: ⑵“路转溪桥忽见”,“忽见”的是什么?是溪桥吗?并就此简要谈一谈诗歌在用语上的特点。

答: 答案:⑴ (参考)这首词记诗人一次夜晚在乡村行路中所见到的景象及所感受到的情趣,创造了一种既热闹欢快又清悠宜人的境界。

⑵ (参考)“忽见”的是“旧时茅店”。“旧时茅店”在“忽见”之前,更显夜行人的惊喜之情。诗歌用语有一定的跳跃性,为了情感表达、音节韵律等的需要,常运用颠倒词序等方式,以达到独特的效果。 6、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后面问题

新晴野望 王维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⑴这首诗歌的语言与陶渊明《归园田居》的语言都有 的特色。

答:(平淡质朴)

⑵全诗重点在写景,写人只有后两句。你能想象得出“农人”的劳动情景吗?

答:(在山青水秀的村庄里,农民 们一家大小在田地里欢快地忙碌着,他们的笑声在青山间回荡。)

7、阅读下面的一首诗,回答问题

山中问答 李白

问余何意栖碧山 笑而不答心自问 桃花流水窅然去 别有天地非人间

问:本诗被誉为“山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杰作,泥同意此说吗?为什么?

8、读下面这首词,回答后面问题

蝶 恋 花 欧阳修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⑴、词中刻画少妇门掩黄昏,如何理解,表现出怎样的思想感情。 ⑵、有人认为这首次的风格是“深稳妙雅”的,你怎么理解。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