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评估说明
一、评估目的
本风险评估报告评估目的是为了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找出公路桥梁施工危险源,完善工程安全事故预案预控预警体系,强化施工安全监控手段,有效控制施工安全风险,减少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发生,降低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保障公路桥梁建设的安全。
为加强桥梁工程的安全管理,尽早辨识潜在风险,优化工程建设方案,完善风险控制措施,提高工程建设和运行的安全性,项目部将桥涵工程安全风险评估,桥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进行了安全风险评估。
二、评估依据
1、国家和交通部现行有关标准、规范、规程、办法
《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JTJ076-95)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
2、《351国道宣恩县椿木营至长潭河段改建工程施工图设计》 3、351国道宣恩县椿木营至长潭河段改建工程招投标文件
三、评估范围
本次风险评估报告对桥涵施工过程中可能造成的人员伤亡及经济损失进行了风险评估,并提出相应的安全对策措施。本次风险评估大桥371米/3座进行总体风险评估。
四、评估原则
本次评估按国家现行有关劳动安全卫生的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对本项目进行评价,同时遵循下列原则:
(1)、严格执行国家、地方和行业现行有关劳动安全卫生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标准,保证评价的科学性与公正性。
……………………………………………………………最新资料推荐…………………………………………………
(2)、采用可靠、先进适用的评价技术,确保评价质量,突出重点。
第二章、工程概况
一、工程规模
本工程为351国道宣恩县椿木营至长潭河段改建工程02标段,施工桩号K48+000-K53+000,设计速度40公里/小时,公路等级为二级公路,路基宽度8.5米,桥梁宽度9米,主要工程项目:路基土石方,挡土墙,涵洞工程、大桥371米/3座。
全段采用设计速度为40km/h,路基宽度8.5m,桥梁宽度9m,双向两车道建设。
合同工期:2017年9月15日开工(具体开工时间以总监理工程师下达的开工令日期为准),在2019年3月9日前全线竣工,施工总工期为18个月。
本项目总合同工作量38655271元(清单100章-700章合计)。 路基:清理现场6080m2, 砍树挖根1848棵, 挖土(石)方237358.70m3,利用土(石)方72280.00m3, 台背回填开山石渣2555.00m3,M7.5浆砌片石9511.8m3, C20混凝土22787.7m3。
桥涵:大桥371米/3座,涵洞18道。
二、 地形地貌
宣恩县地处湖北省西南边陲,隶属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在恩施州南部,属云贵高原延伸部分,地处武夷山和齐跃山的交接部位,县境东南部、中部和西北边缘,横旦着几条东北至西南走向的大山岭,形成许多台地、岗地、小型盆地、平坝、横状坡地和山谷、峡等地貌。武陵山脉横亘延伸,形成西北边界第一大主峰一羊头山,海拔1605.8米;支脉沿东北,经恩施市石灰窖延伸到本县的长坪、椿木营、形成椿木营高原,构成全线制高点。余脉沿湘鄂边界的八大公山,经一天
……………………………………………………………最新资料推荐…………………………………………………
门、鸡公岭、万岭山、东门关、自西向东凸起,将境内分成南北两部。全县最高点火烧堡海拔2014米,最低点(贡水与清江汇合处)海拔356米。境内海拔1200米以上的高山占全县总面积的25.69%,海拔800-1200米的二高山占47.12%,800米以下低山占27.19%。 项目区地处鄂西中低山区,地形南北狭长,贯通线途径地段地势变化很大。路线走廊带山峦叠嶂,绵延起伏,沟壑纵横。总体看,该段路线段内地形标高1723M左右,属构造剥蚀溶蚀中山地貌区,区内植被发育,覆盖率较高。
三、气象特征
宣恩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型山地气候。随海拔高程的变化,呈明显的垂直差异海拔 800 米以下的低山带,四季分明,冬暖夏热,雨热同步,光温互补,年均气温 15.7℃,历年平均气温15.7℃,最冷月(1 月)平均气温 4.6℃,最热月(7 月)平均气温 26.2℃;极端最高气温 40.8℃,极端最低气温-12.7℃。无霜期 294 天,年降水量 1476.6 毫米,年日照时数 1116.9 小时,平均
日照百分率为 25%。1 月为历年平均日照最少月,为 42.0 小时;8 月为历年平均日照最多月,为187.8 小时。海拔 800~1200 米的二高山地带,春暖迟,秋凉早,雾多日寡,湿润多雨,伏秋多旱。海拔 1200 米以上的高山地带,气候冷凉,冬漫长夏短暂,春秋几相连,热量少,降水丰富。
宣恩境内沟壑纵横,高差悬殊(海拔高度 356~2014 米),小气候明显,大范围和局地性气象灾害并存,尤以暴雨、低温连阴雨(雪)、干旱、大风、冰雹、雷电为甚。暴雨洪水,集中在汛期的 5~9 月,平均每年 4.3 次;低温连阴雨(雪),不分季节几乎每年都有发生;与雷暴相伴的局地雷雨大风每年反复出现,防不胜防,累计造成的损
……………………………………………………………最新资料推荐…………………………………………………
失不亚于暴雨洪水;冰雹在春、夏、秋三季易发生;高温干旱以盛夏至初秋的影响为突出;大雾,四季皆可出现,每年平均在20 天以上,部分二高山或以上地区雾日达全年的 1/4,以辐射雾居多。
主要灾害性气候有春季低温阴雨、夏季干旱与洪灾、冰雹及大风、秋季连阴雨、冬季低温冻害等。恩施地区为湖北省地质灾害多发、灾害损失严重的地区之一,塌、泥石流及洪灾多发的重要诱因。
四、水文地质
测区地处鄂西山区,地表沟谷发育,含水介质类型多,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各地层赋水性差大,水量时空分布不均。本路段根据地下水赋存条件和水动力特征的不同,将区内地下水划分为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基岩裂隙水及碳酸盐岩类岩溶裂隙水,其含水特征如下:
(1)第四系孔隙水
由于区内第四系松散堆积层分布面积有限,分布不连续,厚度不大且变化较大,故第四系松散堆积层孔隙水量很有限,主要分布于沟谷两岸阶地、宽缓的冲洪积物中,补给条件较好,水量丰富;次为山麓坡脚及冲沟地带,水量较小,受大气降水及邻近的溪流、泉等补给,水量季节性变化明显。
(2)基岩裂隙水
该类型地下水分布于志留—泥盆系的砂岩、粉砂岩、粉砂质页岩和页岩节理裂隙中,地下水较为贫乏,尤其是志留系的砂页岩路段为区域上的相对隔水层,且大部分地段地势较高,切割强烈,径流条件好,富水性差,基本没有地下水问题;泥盆系砂岩地层裂隙相对较发育,受河流水源补给时地下水量较大。该类地下水对公路影响轻微。
(3)二叠岩溶管道水、岩溶裂隙水:
该类地下水分布在茅口组碳酸盐岩的分布地段,底部的落水洞、
……………………………………………………………最新资料推荐…………………………………………………
溶蚀洼地、溶蚀裂隙将大气降水导入地下,形成管道水、裂隙水。水量变化大。对线路工程有一定影响。
综上所述,本区水文地质条件简单,水量较丰富的区域是二叠系茅口组碳酸盐岩分布区,这些区域可能发育岩溶管道,对工程有一定影响。
五、工程特点与难点
本工程难点主要集中在桥梁。
(1)喻家堡1号大桥
桥址区所在地位于宣恩县长潭河侗族乡小卧龙村喻家堡。桥址区附近有山间小道和简易碎石道路与村公路相连,交通条件差,通行质量差。桥址区属中山沟谷地貌:地形起伏较大,微地貌为斜坡溶蚀性冲沟,桥梁跨冲沟而建。大桥轴线经过地段地面标高在1044.7-1076.3m之间,相对高差约31.6m。桥台两岸自然斜坡,局部为陡坎,坡度25-48°,坡面上植被发育,多为乔木、灌木。
(2)喻家堡2号大桥
桥址区所在地位于宣恩县长潭河侗族乡小卧龙村喻家堡。桥址区附近与通村公路相连,交通条件较好,通行质量较好。桥址区属中山沟谷地貌:地形起伏较大,微地貌为斜坡溶蚀性冲沟,桥梁跨冲沟而建。大桥轴线经过地段地面标高在1050.3-1072.5m之间,相对高差约22.2m。桥台两岸自然斜坡,局部为陡坎,坡度20-45°,坡面上植被发育,多为乔木、灌木。
(3)胡家坡大桥
桥址区所在地位于宣恩县长潭河侗族乡小卧龙村胡家坡。桥址区附近有通村公路相连,交通条件差,通行质量差。桥址区属中山沟谷地貌:地形起伏较大,微地貌为斜坡溶蚀性冲沟,桥梁跨冲沟而建。大桥轴
……………………………………………………………最新资料推荐…………………………………………………
线经过地段地面标高在1000-1029.5m之间,相对高差约29.5m。桥台两岸自然斜坡,局部为陡坎,坡度约20-48°,坡面上植被发育,多为乔木、灌木。
第三章、总体风险评估
一、风险评估过程和方法
根据《公路桥隧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指南》,结合351国道宣恩县椿木营至长潭河段改建工程02标段建设实际情况,本合同段总体风险评估程序为:
(1)、对施工阶段的初始风险进行评价,分别确定各风险因素对安全风险发生的概率和损失值。
(2)、分析各风险因素的影响程度,确定主要风险因素对施工安全的影响。
(3)、根据评价结果制定相应的管理方案或措施。
评估前,评估小组应收集整理并分析相应的工程数据,包括工程背景、施工文件、施工组织机构、施工方案,专项安全施工方案,对地形进行详细的勘察后与工程技术相关人员进行讲座,开展危险源辨识,形成重大危险源辨识表,采用《公路桥隧工程施工安全评估指南》中的估计方法进行评估。
二、建立风险评估体系
大桥371米/3座工程施工安全风险总体评估主要考虑桥梁建设规模、地质条件、气候环境条件、地形地貌条件、桥位特征及施工工艺成熟度六个评估指标,评估指标的分类、赋值标准可参见《公路桥隧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指南》中的(公路桥梁工程施工安全风险总体评估指标体系)进行评估,具体见附件表1。
……………………………………………………………最新资料推荐…………………………………………………
三、总体评估
1)、风险赋值
大桥371米/3座,判断A1=2 (2)、地质条件
根据桥位工程地质纵断面图,沿线主要地层有全新统冲洪积地层、中更新统冲洪积地层和泉头组砂岩、泥岩。其中以中更新统冲洪积地层和泉头组地层分布最广泛。由于地下水层较浅,地层土基本为粉砂、粉土,存在不良地质灾害,且本地区地质基本为冻土,为特殊性岩土,影响施工安全及进度,并存在较大的安全风险。评估小组认为:本桥址地域存在诸多不良的地质灾害,对桥梁施工的整体影响较大,综合以上因素,判定A2=3。 (3)、气候环境条件
宣恩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型山地气候。随海拔高程的变化,呈明显的垂直差异海拔 800 米以下的低山带,四季分明,冬暖夏热,雨热同步,光温互补,年均气温 15.7℃,历年平均气温15.7℃,最冷月(1 月)平均气温 4.6℃,最热月(7 月)平均气温 26.2℃;极端最高气温 40.8℃,极端最低气温-12.7℃。无霜期 294 天,年降水量 1476.6 毫米,年日照时数 1116.9 小时,平均日照百分率为 25%。1 月为历年平均日照最少月,为 42.0 小时;8 月为历年平均日照最多月,为187.8 小时。海拔 800~1200 米的二高山地带,春暖迟,秋凉早,雾多日寡,湿润多雨,伏秋多旱。海拔 1200 米以上的高山地带,气候冷凉,冬漫长夏短暂,春秋几相连,热量少,降水丰富。
宣恩境内沟壑纵横,高差悬殊(海拔高度 356~2014 米),小气候明显,大范围和局地性气象灾害并存,尤以暴雨、低温连阴雨(雪)、
……………………………………………………………最新资料推荐…………………………………………………
干旱、大风、冰雹、雷电为甚。暴雨洪水,集中在汛期的 5~9 月,平均每年 4.3 次;低温连阴雨(雪),不分季节几乎每年都有发生;与雷暴相伴的局地雷雨大风每年反复出现,防不胜防,累计造成的损失不亚于暴雨洪水;冰雹在春、夏、秋三季易发生;高温干旱以盛夏至初秋的影响为突出;大雾,四季皆可出现,每年平均在20 天以上,部分二高山或以上地区雾日达全年的 1/4,以辐射雾居多。 主要灾害性气候有春季低温阴雨、夏季干旱与洪灾、冰雹及大风、秋季连阴雨、冬季低温冻害等。恩施地区为湖北省地质灾害多发、灾害损失严重的地区之一,塌、泥石流及洪灾多发的重要诱因。 评估小组认为:此区域极端气候事件发生概率较大,气候条件不良,影响施工安全。综合以上因素,判定A3=3。 (4)、地形地貌条件
项目区地处鄂西中低山区,地形南北狭长,贯通线途径地段地势变化很大。路线走廊带山峦叠嶂,绵延起伏,沟壑纵横。总体看,该段路线段内地形标高1723M左右,属构造剥蚀溶蚀中山地貌区,区内植被发育,覆盖率较高,综合以上因素考虑,判定A4=3。 (5)、桥位特征
区内地下水量丰富,河谷切割较深,地下水位高于桥墩位置,故地下水对拟建桥墩台基础施工影响较小。
评估小组认为:危险性很小。综合以上因素,判定A5=3。 (6)、施工工艺成熟度
根据地质情况,桩基础采用人工挖孔桩进行施工,墩身为双柱式墩,T梁为预应力混凝土现浇,采用满堂式支架搭设,评估小组认为:本桥未采用任何新技术、新工艺及新设备,施工工艺在国内较为常见,施工工艺成熟,判定A6=3。
……………………………………………………………最新资料推荐…………………………………………………
2)、风险分级
根据桥梁工程施工安全总体风险大小计算公式,代入数值得:
R=A1+A2+A3+A4+A5+A6=2+3+3+3+3+3=17
根据桥梁工程施工安全总体风险分级标准,如表2所示,在R≥14分以上,判断风险等级属于Ⅳ级,为极高危险桥梁。根据《指南》要求,风险等级在III级及以上的桥梁工程,应纳入专项风险评估范围。
第四章、专项风险评估
施工专项风险评估的对象为施工作业活动,评估流程分为施工作业程序分解、风险源辨识、风险分析、风险估测。
一、施工作业分解
桥梁工程施工作业程序分解包括分部分项工程及工序(单位)作 业划分。可参照《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2004),依据施工组织设计文件所确定的施工工艺,将公路桥梁工程按照单位工程-分部工程-分项工程-工序作业的层次进行分解。为方便风险评估,公路桥梁工程施工作业活动一般分解到分项工程。大桥的施工作业活动分解如表3所示 表3:施工作业分解
单位工程 分部工程 下部结构 上部结构 分项工程 人工挖孔桩 系梁、承台 墩柱模板施工 盖梁施工 T梁预制及安装 便道施工 钢筋加工厂 桥面系施工 搭板施工 大桥 附属工程 ……………………………………………………………最新资料推荐…………………………………………………
二、风险源检查
表4:风险源检查表
风 险序号 源 人 工 挖 1 人 工 挖 孔 桩 作 业 钢筋笼制作及沉放 孔 桩 作 业 及 防 护 危险致因 设置防护网、警告标志 作业前对设备进行检查、保养、严禁违章操作 起重超负荷、钢丝绳及吊具选择不合理、钢丝 绳断裂、吊具下面站人 护壁产生裂缝 护筒口防护不到位 提升装置失灵 起重超负荷、钢丝绳及吊具选择不合理、钢丝 绳断裂、吊具下面站人 护壁产生裂缝 护筒口防护不到位 孔内地下水涌注 吊车未经检验、起重设备安全装置失灵易发生 人、机事故 起重超负荷、钢丝绳及吊具选择不合理、钢丝 绳断裂、吊物下面站人易发生起重事故。 氧气、乙炔瓶安全距离不够,夏季高温气瓶未 覆盖易发生化学性爆炸。 电器设备无漏电保护、不接零、不接地易发生 触电。 2 T 梁 安 装 边坡开挖防护不到位易塌方。 基坑 开挖 模板拆除材料堆放不规范。 机械设备安全装置失灵。 电器设备无漏电保护、不接零、不接地易发生 触电。 起重超负荷、钢丝绳及吊具选择不合理、钢丝绳断裂、吊物下面站人易发生起重事故。 产生影响 人员伤亡 机械伤害 机械伤害 坍塌 物体打击 机械伤害 物体打击 机械伤害 坍塌 物体打击 淹没、坍塌 机械伤害 物体打击 机械伤害 火灾、爆炸 触电、火灾 坍塌、 坍塌事故 机械伤害 触电、火灾 物体打击 机械伤害 ……………………………………………………………最新资料推荐…………………………………………………
、 承 台 施 工 及安装 氧气、乙炔瓶安全距离不够,夏季高温气瓶未覆盖易发生化学性爆炸。 吊车未经检验、起重设备安全装置失灵易发生人、机事故。 信号指挥不规范。 砼浇筑及安装 电器设备无漏电保护、不接零、不接地易发生触电。 材料堆放不规范。 机械未经检验出现故障。 脚手板搭接不牢固。 电器设备无漏电保护、不接零、不接地易发生触电。 火灾、爆炸 机械伤害 物体打击 触电 物体打击 机械伤害 坍塌 触电 墩 身 施 工 3 4 盖 梁 砼浇筑 钢筋安装 模板安装与拆除 材料堆放不规范。 吊车未经检验、起重设备安全装置失灵易发生人、机事故。 起重超负荷、钢丝绳及吊具选择不合理、钢丝绳断裂、吊物下面站人易发生起重事故。 起重机倾斜。 施工中未按操作规程要求正确操作。 信号指挥不规范。 脚手板搭接不牢固。 安全防护不到位。 人员为按要求正确佩戴安全带 起重超负荷、钢丝绳及吊具选择不合理、钢丝绳断裂、吊物下面站人易发生起重事故。 氧气、乙炔瓶安全距离不够,夏季高温气瓶未覆盖易发生化学性爆炸。 电器设备无漏电保护、不接零、不接地易发生触电。 信号指挥不规范。 机械未经检验出现故障。 安全防护设置不到位。 坍塌 机械伤害 物体打击 机械伤害 事故伤害 事故伤害 物体打击 高处坠落 事故伤害 高处坠落 物体打击 高处坠落 机械伤害 物体打击 化学爆炸 火灾 触电、火灾 物体打击 机械伤害 高处坠落 ……………………………………………………………最新资料推荐…………………………………………………
施 工 高空作业人员未按要求系安全带。 电器设备无漏电保护、不接零、不接地易发生触电。 人员未按要求正确佩戴安全带。 起重超负荷、钢丝绳及吊具选择不合理、钢丝绳断裂、吊物下面站人易发生起重事故。 钢筋 氧气、乙炔瓶安全距离不够,夏季高温气瓶未覆盖易发生化学性爆炸。 安装 电器设备无漏电保护、不接零、不接地易发生触电。 信号指挥不规范。 机械未经检验出现故障。 安全防护设置不到位。 砼浇筑 高空作业人员未按要求系安全带。 电器设备无漏电保护、不接零、不接地易发生触电。 砼浇筑时检查泵管是否良好 砼表面有裂缝 高处坠落 触电 高处坠落 机械伤害 物体打击 化学爆炸 火灾 触电、火灾 物体打击 机械伤害 高处坠落 高处坠落 触电 机械事故 质量事故 高处坠落 物体打击 坍塌 坍塌、物体打击 物体打击 机械伤害 物体打击 高处坠落 高处坠落 物体打击 机械伤害 物体打击 爆炸、火灾 人员伤害 触电 模板安装及拆除 模板安装、拆除未按施工步骤实施。 脚手架未进行预压并观测沉降。 扣件强度不满足要求。 立体交叉作业易发生物体打击。 起重超负荷、钢丝绳及吊具选择不合理、钢丝绳断裂、吊物下面站人易发生起重事故。 周围防护不到位。 高空作业人员未按要求佩戴安全防护用品。 机械未经检验出现故障。 信号指挥不规范。 氧气、乙炔瓶安全距离不够。 吊物在空中倾斜坠落。 电器设备无漏电保护、不接零、不接地 T 梁 预 制 及 ……………………………………………………………最新资料推荐…………………………………………………
5 安 装 施 工 钢筋制作及安装 起重超负荷、钢丝绳及吊具选择不合理、钢丝绳断裂、吊物下面站人易发生起重事故。 信号指挥不规范。 机具设备无漏电保护、不接零、不接地易发生触电。 立体交叉作业易发生物体打击 高空作业人员未按要求佩戴安全防护用品。 氧气、乙炔瓶安全距离不够。 材料堆放不规范。 机械未检验合格。 周围防护不到位。 砼浇筑及T梁张拉 机具设备无漏电保护、不接零、不接地易发生触电。 张拉设备未校正。 张拉人员未参加培训。 张拉未按操作规程操作。 锚具不符合要求。 挖掘机等现场机械设备未经检验,人员无操作证。 作业人员未佩戴安全防护用品。 立体交叉作业。 高处坠落 物体打击 高处坠落 物体打击 触电 物体打击 物体打击 爆炸 坍塌 物体打击 机械伤害 高处坠落 物体打击 物体打击 触电 机械伤害 事故伤害 机械伤害 事故伤害 机械伤害 机械及人员伤害 机械伤害 机械及人员伤害 人员、车辆伤害 雷击 高处坠落 触电 高处坠落 施 6 工 便 道 机械无定期保养。 机械无操作规程。 夜间施工照明不足。 水泥储存罐防雷设施不到位或达不到防雷要求。 混 7 凝 土 拌 搅拌站作业平台保护设施不到位。 电器设备无漏电保护装置,无接地或接零保护。 高处作业人员不佩戴或未正确使用安全带。 ……………………………………………………………最新资料推荐…………………………………………………
合 站 夜间砼施工照明不足。 吊装设备无检验合格证。 车辆伤害 车辆伤害 机械伤害 物体打击 爆炸 触电 人员伤害 人员伤害 触电 触电 钢 筋 8 加 工 场 起重超负荷、钢丝绳及吊具选择不合理、钢丝绳断裂、吊物下面站人易发生起重事故。 氧气、乙炔瓶安全距离不够。 施工机具无漏电保护装置,无接地或接零保护。 作业人员未正确佩戴劳保用品。 夜间施工照明不足。 变压器、10KV线导致便道场地附近有一变压器 附近有10KV电线 施工便道急陡转弯较多 桥梁边坡开挖或废渣弃置 混凝土拌合及浇筑 噪声、空气污染 工程污染 材料运输车辆扬尘及尾气排放 施工人员生活、车辆、机械等运行 水质土壤污染 施工中的油污 水土流失 建设过程中的取土、弃土 施工 9 场地意 外事故 触电 交通事故 地表植被破坏 交通事故 导致地表植被破坏 声环境破坏及空气环境破坏 10 环 境 破 坏 水质破坏 土壤侵蚀 11 火 灾 土壤侵蚀 水土流失 有害物质泄露 施工中有害物质泄露 水质污染 土壤环境破坏空气污染 对结构或附属施工焊接作业引起火灾 施工作业引起火灾 工程产生 爆破工程引起火灾 损毁造成人员伤亡或财产损 炸药库失火 失 对结构或附 属工程产生损堆积物燃烧引起火灾 桥梁附近可燃堆积物的燃烧引起火灾 毁造成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 ……………………………………………………………最新资料推荐…………………………………………………
三、风险辨识
经过施工作业程序分解、风险检查后,通过相关人员调查、评估小组讨论、专家咨询等方式,结合《指南》中附录2“公路桥梁工程主要施工作业活动与典型事故类型对照表”,分析得出风险源普查清单,如下表5所示。
表5、大桥风险源普查清单
序一般 重 大 风险源 辨识依据 号 风险 风险源 1 进行人工挖孔桩施工 √ 物体打击、机械、人员伤害等事故 2 3 4 5 6 7 系梁、承台施工 墩身施工 T梁预制及安装施工 便道施工 拌合站建设 钢筋加工场建设 √ √ √ √ √ √ 模板坍塌事故 模板坍塌事故 安装、模板坍塌事故 事故后果一般轻微,常为单人事故 事故后果一般轻微,常为单人事故 事故后果一般轻微,常为单人事故 四、风险分析
风险分析是指采用系统安全工程的方法对风险源可能导致的事故进行分析,找出可能受伤害人员、致害物、事故原因等,确定主要物的不安全状态和人的不安全行为。 (1)、致险因子分析
评估小组从人、机、料、法、环等方面对可能导致事故的致险因子进行分析,具体如下:
①、人,指有关作业人员的素质,包括责任感、安全意识、技能水平等;
……………………………………………………………最新资料推荐…………………………………………………
②、机,指机械、设备等是否运行正常,是否具有本质安全性。 ③、料,材料本身的特性、材质规格等符合安全要求。 ④、法,指作业方式、工艺、方法和技术措施符合安全要求。 ⑤、环,指人的作业环境,机械设备的工作环境。 (2)、受伤人员类型、伤害程度分析
可能受到事故伤害的人员类型分为作业人员本身、同一作业场所的其他作业人员及周围其他人员;人员伤害程度分为死亡、重伤和轻伤。
(3)、不安全状态、不安全行为分析
在《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中,不安全状态分为4大类,不安全行为分为13大类,本评估报告以人工挖孔桩施工作业为例进行风险分析。如附件表6所示。
五、一般风险源风险评估
表7、一般风险评估表
一般风险 危险致因 事故类型 防控措施 挖掘机等现场机械设机械进场时检查“三证”机械及人备未经检验,人员无操是否齐全,操作司机持证员伤害 作证。 上岗。 对进场机械定时保养维机械无定期保养。 机械伤害 施工便道 修,发现隐患及时整改。 机械及人制定机械设备操作规程机械无操作规程。 员伤害 并严格按照规程操作。 人员、车按要求配备好灯具,保证夜间施工照明不足。 辆伤害 施工现场光线充足。 水泥储存罐防雷设施按要求设置防雷设施,接混凝土拌不到位或达不到防雷雷击 地电阻的阻值满足设计合站 要求。 要求。 搅拌站作业平台保护高处坠落 严格按高空作业有关规……………………………………………………………最新资料推荐…………………………………………………
设施不到位。 电器设备无漏电保护装置,无接地或接零保护。 触电 高处作业人员不佩戴高处坠落 或未正确使用安全带。 夜间砼施工照明不足。 车辆伤害 吊装设备无检验合格车辆伤害 证。 起重超负荷、钢丝绳及 吊具选择不合理、钢丝机械伤害 绳断裂、吊物下面站人物体打击 易发生起重事故。 氧气、乙炔瓶安全距离不够。 施工机具无漏电保护装置,无接地或接零保护。 作业人员未正确佩戴劳保用品。 爆炸 混凝土拌合场车间 触电 人员伤害 夜间施工照明不足。 人员伤害 吊装设备无检验合格车辆伤害 证。 起重超负荷、钢丝绳及吊具选择不合理、钢丝机械伤害 绳断裂、吊物下面站人物体打击 易发生起重事故。 氧气、乙炔瓶安全距离不够。 爆炸 钢筋加工场 定,做好防护设施安装。 按要求配备漏电保护装置和接地或接零保护装置,配备灭火器材。 高处悬空作业人员必须按要求佩戴和正确使用安全带方可进行作业。 按要求配备好灯具,保证施工现场光线充足。 机械进场必须持有检验合格证。 起重作业前检查所有吊具,索具等是否良好,不得凑合使用,严格执行“十不吊”有关规定。 严格按操作规程作业,安全距离大于5米,并按要求配备放回火装置,配备灭火器材。 按要求配备漏电保护装置和接地或接零保护装置,配备灭火器材 按要求特种作业人员必须佩戴和正确使用安全防护用品。 按要求配备好灯具,保证施工现场光线充足。 机械进场必须持有检验合格证。 起重作业前检查所有吊具,索具等是否良好,不得凑合使用,严格执行“十不吊”有关规定。 严格按操作规程作业,安全距离大于5米,并按要求配备放回火装置,配备灭火器材。 ……………………………………………………………最新资料推荐…………………………………………………
施工机具无漏电保护装置,无接地或接零保护。 作业人员未正确佩戴劳保用品。 按要求配备漏电保护装触电 置和接地或接零保护装置,配备灭火器材 按要求特种作业人员必人员伤害 须佩戴和正确使用安全防护用品。 按要求配备好灯具,保证夜间施工照明不足。 人员伤害 施工现场光线充足。 火灾 施工作业引起火灾 提高防火意识,配备足够火灾、爆的消防器材,制定应急预炸 案,组织防火演练 六、重大风险源风险评估
对于施工中的典型重大风险源的事故发生可能性的评估,采用指 标体系法。
表8、典型性重大风险源事故发生可能性等级划分 计算分值R R≥12分以上 6≤R<12 3≤R<6 R<3 表9、人员伤亡等级判定标准
等级描述 等级Ⅳ(很可能) 等级Ⅲ(很可能) 等级Ⅱ(偶然) 等级Ⅰ(不太可能) 等级 4 3 2 1 等级 1 2 人员伤亡标准 死亡少于3人(含失踪)或重伤人数10人一下 死亡3-10人(含失踪)或重伤人数10-50人 后果定性描述 一般 较大 ……………………………………………………………最新资料推荐…………………………………………………
3 4 死亡人数10-30人(含失踪)或重伤人数50-100人 死亡30人以上或重伤人数30人以上 重大 特大 表10、经济损失等级判定标准
等级 1 2 3 4 人工挖孔桩施工风险评估
序号 1 2 3 4 5 评估内容 分值 桩长 地形条件 土石条件 地质条件 地下水 6 3 3 3 1 说明 本工程均采用人工挖孔桩,且桩长均在16m以上。 部分工作平台位于坡面处 为粉质黏土、中风化燧石灰岩 施工区域内地质条件不良,存在挖孔坍塌等 桥位地下水位低 经济损失标准(万元) 经济损失Z<10 经济损失10≤Z<50 经济损失50≤Z<500 经济损失Z>500 后果定性描述 一般 较大 重大 特大 a) 、进行人工挖孔桩事故发生可能性等级为很可能,级别为4。 b) 、人工挖孔桩事故严重等级:事故严重等级按较大考虑,级别 为2。
风险等级:对照风险等级标准,可能性为4级,严重程度为4级对应的风险等级为极高风险,因此本桥人工挖孔桩基础施工安全风险等级为极高风险。
……………………………………………………………最新资料推荐…………………………………………………
边坡施工、基坑施工风险评估
序号 1 2 3 4 5 6 评估内容 基坑深度 地质条件 地下水 基坑支护 作业季节 开挖方式 分值 4 3 1 1 1 1 说明 开挖深度2m-5m 部分基坑需开挖石方 地下水深层分布,对施工影响不大 采用专业设计支护方案 跨越雨季施工、冬季施工等不良季节施工 采用放坡开挖方式 a)、基坑施工事故发生可能性等级为很可能,级别为3级。 b)、基坑施工事故严重等级:事故严重等级按一般考虑,级别为1。 c)、风险等级:对照风险等级标准,可能性为3级,严重程度为3级对应的风险等级为高风险,因此本桥基坑施工安全风险等级为高风险。
墩柱施工风险评估
序号 1 2 3 4 评估内容 墩柱高度 气候环境条件 施工方法 临时结构设计 分值 4 2 2 1 说明 本桥墩最高34.1m 本桥位区属气候不良,霜雪较多,7~9月为雨季,可能对施工有一定的影响 施工经验丰富 采用专业设计支护方案 a)、墩柱施工施工事故发生可能性等级为很可能,级别为3级。 b)、墩柱施工施工事故严重等级:事故严重等级按较大考虑,级别为2。
c)、风险等级:对照风险等级标准,可能性为3级,严重程度为3级对应的风险等级为极高风险,因此本桥墩柱施工安全风险等级为极高风险。
……………………………………………………………最新资料推荐…………………………………………………
架桥机安装法施工风险评估
序号 1 2 3 4 5 6 评估内容 行走方式 导梁形式 桥梁线形 喂梁方式 气候环境 设计与制作 分值 1 1 3 1 2 1 说明 采用步式整体吊装横移动 采用双倒梁 弯桥,纵坡大影响施工安全 尾部喂梁型 气候环境条件一般,可能影响施工安全,但不显著 采用专业设计方案 a) 、架桥机安装法施工事故发生可能性等级为很可能,级别为3。 b) 、架桥机安装法施工事故严重等级:事故严重等级按较大考虑,级别为2。
c) 、风险等级:对照风险等级标准,可能性为3级,严重程度为3级对应的风险等级为高度风险,因此本桥架桥机安装法施工安全风险等级为高度风险。
七、安全风险控制
根据评估结论,导致安全施工发生的因素主要有3个方面: 1)、人为因素
施工人员安全意识淡薄,进入施工现场不正确
佩戴劳保用品;施工现场的安全设施不到为;未制定有效的事故应 急处理措施;无明显的安全标识标牌;未及时的进行安全检查,消除安全隐患等 2)、技术因素
技术方案未经过严格审定;技术措施不及时;施工过程中操作不规范.
……………………………………………………………最新资料推荐…………………………………………………
3)、环境因素
自然环境的异常;生产环境不良;
我们只有从人、机、环三个方面加强施工安全的控制,才能从根本上消除事故隐患,杜绝安全施工的发生。 1)、开工前准备
a)、进行安全教育,加强作业人员培训,持证上岗;
b)、设立安全生产控制体系,确定安全生产责任制,签订安全生产合同,明确安全奖罚措施;
c)、配备足够的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制定详细的安全操作规程,编制安全生产管理手册,制订紧急事故处理对策,实行安全事故等级制度;
d)、配备完好合格的安保设备,配备醒目的安全标识、标牌。 e)、为施工作业人员购买保险。 2)、施工过程控制
a)、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加强现场的检查,及时的发现隐患并督促进行整改;
b)、对各种技术方案进行严格的审定;
c)、经常性检查各种安保设备的完好和有效性,听取一线工人对安全措施的意见,及时改进不足;
d)、随时了解气象、水文等资料,对可能发生的自然灾害采取有效措施;
3)、事故处理措施
a)、事故发生后要及时的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严格按“四不放过”原则进行事故处理;
b)、及时上报业主、监理等上级主管部门,做好善后处理工作;
……………………………………………………………最新资料推荐…………………………………………………
c)、依据保险合同,争取理赔;
d)、及时的对事故的发生进行检讨和总结,加强处理和改进。
……………………………………………………………最新资料推荐…………………………………………………
表11 重大风险源风险等级汇总表 重大风险源 风险事件发风险损失级别 评定概率和损失级别的理由 风险控制措施 生概率级别 人员伤亡 经济损失 人工挖孔桩 很可能 较大 较大 边坡施工,基坑开挖 很可能 一般 一般 1、作业人员必须按要求正确佩戴安全防护用品;在孔四周浇筑砼护圈;作业人员随时观察孔壁是否松动、有裂缝并及时报告现在负责 1、坍塌 人。 2、物体坠落 2、作业前检查对设备进行检查,严禁使 用不良设备; 3、制定应急措施,提高作业人员防范意识; 加强施工前安全交底。 1、作业人员必须按要求正确佩戴安全帽;按 照施工图纸比例开挖坡度。 2、严格控制机械进场制度,操作员必须持证1、坍塌 上岗;严禁违章操作,操作半径内严禁站人。 2、机械伤害 3、起重作业前检查所有吊具,卡环等是否良 好,严格执行“十不吊”有关规定。 3、物体打击 ……………………………………………………………最新资料推荐…………………………………………………
1、高空坠落 墩身 很可能 较大 较大 2、物体打击 3、机械伤害 4、质量事故 1、高空作业人员必须按要求佩戴安全带,有恐高症、高血压患者不宜从事高空作业;在吊物上,不准有浮放的物件、工具等;施工现在 采用密目绿网加网格安全网防护。 2、起重作业前检查所有吊具、卡环等是否良好,严格执行“十不吊”规定;起吊钢筋时 , 规格必须统一 , 不准长短参差不一 , 不准一点吊;信号指挥人员手势必须规范,不许多人指挥;在起重区域周围应设好警戒线,严禁非 作业人员通行、停留。 3、混凝土浇筑人员须经过培训上岗;砼配合比必须按照设计规范比例进行配制;泵管浇筑时须检查泵管是否有裂缝,弯曲现象,如有及时进行更换;砼浇筑完成后安排人员进行砼养护 工作;夜间施工必须有足够的照明设施。 ……………………………………………………………最新资料推荐…………………………………………………
1、高空坠落 架桥机安装法施工 很可能 较大 较大 2、物体打击 3、机械伤害 4、质量事故 (1)高处坠落:桥面临空处设护栏(钢筋)保护,两幅桥之间设安全网防止人员坠落的可能。为了不发生此类事故,进入现场的人员必须持证上岗,严格遵守安全管理制度和相关的安全操作规程,杜绝违章施工和违反操作规程的现象,由于架桥机最高处有六米的高度,所以进行安装作业的人员必须配戴安全带和安全帽,并正确使用安全防护用品,当扣好吊绳时,待人员上部人员撤离到安全地带后再行起吊。 (2)起重伤害:由于是使用吊车进行起吊作业,稍有不慎就会发生物件脱落、钢丝绳断裂、吊车倾覆等事故。为了防止出现此类事故:参加施工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吊车要进行过细检查,并在安全地带进行试吊作业,如没有故障即可进入现场进行施工作业;起重必须有专人进行指挥,杜绝多人指挥,违章指挥;吊绳扣好后,人员不撤离、移动缆风绳无专人拖曳不得起吊。(3)机械伤害:事前拆除所有机械电源,严禁带电作业;安全管理人员进行过细检查,电源未拆除不得起吊。 ……………………………………………………………最新资料推荐…………………………………………………
表12 重大风险存在的部位及方式
风险存在的部位 1、桩基长度 人工挖孔桩 2、地形条件 3、人为因素 4、机械因素 边坡施工,基1、边坡开挖 2、边坡防护 坑开挖 3、机械因素 1、高空作业 2、模板的安装与拆除 墩身 3、钢筋安装及砼浇筑 4.吊车作业 重大危险源 风险存在的方式 风险级别 Ⅳ级 1、坍塌、坠落 2、坍塌 3、坠落、物体打击 4、机械伤害、物体打击 1、坍塌、物体打击 2、坍塌、物体打击 3、机械伤害、物体打击 1、高空坠落、物体打击 2、坍塌、事故伤害、物体打击、机械伤害 3、坍塌、物体打击、事故伤害 4、高空坠落、物体打击 1、坠落、物体打击 1、高空作业 2、坍塌、物体打击、机械2、模板安装及伤害 架桥机施工 拆除 3、机械伤害、物体打击、3、机械因素 坠落 4、人为因素 4、事故伤害 Ⅲ级 Ⅲ级 Ⅲ级
……………………………………………………………最新资料推荐…………………………………………………
第五章、风险评估结论
一、科学性分析
本合同段对本项目大桥的评估是在安全风险交底的基础上,根据我项目部施工组织设计的内容,采用指标体系法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估方法进行的评估,并结合以往施工经验、积极采纳项目部各个部门的建议,完成了总体风险、重大风险、一般风险的安全评估。
二、可行性分析
本次评估是在重大风险施工前进行的评估,为施工单位各分项工程的施工提供了具体的控制要素,为专项施工方案的编制及现场施工控制要点提供了理论基础,技术要点鲜明,措施合理。
三、合理性分析
本次评估的整个评估内容涵盖所有桥梁施工过程中各分项工程、大型施工设施等危险性施工工序易出现的安全隐患,并提出了针对性的控制措施。
四、存在的问题
1、大型施工设施多,使用频率高、使用周期长,施工应加强专项安全检查,包括材质的变形、焊缝质量、疲劳损伤等方面的检查,执行使用前签证制度;
2、加强作业人员的体检、特种作业人员的持证上岗、安全教育培训及应急救援预案的编制与演练工作。
……………………………………………………………最新资料推荐…………………………………………………
第六章、附表
表1 、公路桥梁工程施工安全风险总体评估指标体系
序号 评估指标 基准分值 单孔跨径Lk(总长L)超过或达到国内外同类桥型最大单孔跨径Lk(总长L) Lk>150米或L>1000米 1 建设规模(A1) L<100米或Lk<40米 0~1 100米≤L≤1000米或40米≤Lk≤150米 6~8 3~6 1~3 备注 应结合各地工程建设经验及水平,综合判定,其中拱桥应按高限取值。 不良地质灾害多发区域(包括岩溶、滑坡、泥石流、采空区、强震区、雪崩区、水库2 地质条件(A2) 坍岸区等) 存在不良好地质灾害,但不频发或存在特殊性岩土,影响施工安全及进度 地质条件较好,基本不影响施工安全因素 极端气候事件多发区域(洪水、强风、强暴雨雪等) 3 气候环境条件(A3) 气候环境条件一般,可能影响施工安全,但不显著 气候条件良好,基本不影响施工安全 4 地形地貌条件(A4) 山岭区 峡谷、山间盆地、山口等险要区域 3~6 1~3 0~1 3~6 3~6 特殊性岩土主要包括:冻土、膨胀性岩土、软土等。 应结合施工工艺特1~3 0~1 应结合勘察资料,综合判征综合判定。 ……………………………………………………………最新资料推荐…………………………………………………
一般区域 平原区 通航等级1级-3级 跨江、河、5 桥位特征(A5) 陆地 施工工艺6 成熟度(A6) 施工工艺较成熟,国内有相关应用 海湾 通航等级4级-6级 通航等级7级及等外 跨线桥(公路、铁路等)及其它特殊桥 0~3 0~1 3~6 1~3 0~1 3~6 1~3 0~1 定。 跨线桥应综合考虑交叉线路的交通量状况。 应考虑施工企业工程经验。 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国内首次应用
表2、桥梁施工安全总体风险评估标准
风险等级 等级Ⅳ(极高风险) 等级Ⅲ(高风险) 等级Ⅱ(中度风险) 等级Ⅰ(低度风险) 计算分值R R≥14分以上 8≤R<14 4≤R<8 R<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