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意榕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浅谈生态位理论的意义及应用

浅谈生态位理论的意义及应用

来源:意榕旅游网
-64・林业科技情报2008、r01.40Nb.4浅谈生态位理论的意义及应用张润涛(黑龙江店讷河市国庆林场)郭健(黑龙江省桦南县金沙林场)[摘要]生态住是生态学的一个重要概念。充分理解、领会其深刻的内涵并应用于实践,对于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提高发展的效率和效益,促进入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关键词】生态住;生态位理论;应用BriefTalkAboutSignificanceAndApplicationOfNicheTheoryZhangRuntao(CmoqingForestFarmOfNeheCity,I-leilongjiangProvince)GuoJian(JimhaAbstract:NicheisaForestFarmOfHua’nanCounty,HeilongjiangProvince)bnportant咖eeptofecology,fullyaundemtandit,understanditsprofound黜aningandappliedt0practice,thebestu眈ofIIes阻lrcles,improvetheefficiencyandeffectivenessofdevelopment,andpromoteharmonybe—tweenmallandIlatuugdevelopmentandbuildingsocialistharmonioussocietyisofgreatsigmficance.Keywords:niche;nichetheory;appliesl研究生态位的重要意义生态位(TIicIle)是一个既抽象,而又内涵丰富的生态被约束在其内的最后分布单位”,强调生态位的空间概念。因而实际上可理解为空问生态位(8paceIliche)。Ehon(19"z7)则强调物种在群落中的功能状况,认为。生态位的意思是要说它在生物环境中的位置,它的食物和敌害关系”。这种概念其实是营养关系,即营养生态位(IrophicT血Ile)。学名词。生态位概念是生态学的一大基石,由生态位概念发展来的生态位理论则是生态学的支柱。由于生态位概念揭示的是生态个体、种群和物种生存与竞争的普遍规律,因此,20世纪80年代以来,它开始被引入社会科学研究的领域,成为研究人类社会各系统中的一个分析工具。它不仅已经渗透到了现代生态学研究的诸多领域。成为生态学中最重要的基础理论研究内容之一,而且日益广泛地应用于政治、经济、农业、工业、教育、城市规划、建筑设计等领域。并促使教育生态位、产业生态位、发展生态位、城市生态位、企业家生态位、企业生态位等一系列专用名词的产生。形成了强有力的理论分析和实践工具。生态位现象对所有生命现象而言是具有普遍性的一般原理,它不仅适用于生物界,同样适用于人类,适用于企业。人类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诸多领域都存在着“生态位”问题,只有正确定位,才能立足自身资源,形成自身特色,发挥比较优势,提高社会发展的整体效率和效益,促进经济与社会的良性与健康发展。生态位的形成减轻了不同物种间恶性竞争,有效地利用了自然资源,使不同物种都能获得一定的生存优势,这正是自然界各种生物欣欣向荣、共同发展的原因所在。生态位理论为促进入与自然和谐发展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基本的理论保障。2。生态位的概念Grlnnell(1917)是最早使用生态位术语的学者,他把生态位定义为。每个物种由自身结构上的和功能上的限制汕(1934)把生态位与种间竞争联系起来,提出排1957年,生态学家C.E.Hutchinson利用数学上的点斥原则,“竞争的结果使两个相似的种极少占据相似的生态位”,发展成为竞争排斥原理。集理论,把生态位看成是一个生物单位(个体、种群或物种)生存条件的总集合体,将生态位拓展为既包括生物的空间位置及其在生物群落中的功能地位,又包括生物在环境空间。虽然Hutchinson的生态位概念对于生态学非常有价值,但是生态位的边界并不像Hutchinson的概念所表明的是清晰的;实际上,它的边界在物种的分布和资源利用上具有意义模糊性,为克服Hutchinson生态位的局限,许多生态学家对此作了研究,提出了模糊超体积生态位的概念,物种的生态位,是一个模糊超体积(旬砑hypervohmae),是可以使物种生存和不断繁殖的n维环境变量(时间、空间、海拔、温度、湿度、营养……)所形成的边界模糊的玎维超体积。Whittaker(1975)认为,生态位是指每个物种在群落中的时间、空间位置及其机能关系,或者说群落内一个物种与其他物种的相对位置。这个定义既考虑到了生态位的时万方数据2008V01.40No.4林业科技情报・65・空结构和功能关联,也包含了生态位的相对性。是目前被认为比较科学而广为接受一种生态位概念。通俗地讲,生态位就是生物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在一定时间和空间拥有稳定的生存资源(食物、栖息地等),进而获得最大生存优势的特定的生态定位。3生态位理论3.1生态位宽度(广度)生态位宽度或广度(nicheb啷d出,nichewidth)是指被一个有机体单位所利用的各种各样不同资源的总和,从单维考虑,即是物种在该维上所占据的长度。也可以说,生态位宽度或广度是指一个物种所利用的各种资源总和的幅度。一般来说,在资源可利用少的情况下,生态位宽度一般应该增加,促进生态位的泛化(剐职aIiz砌∞),而在资源丰富的环境里,可导致选择性的采食和狭窄的食物生态位宽度,促进生态位的特化(specializ面∞)。因此,通常泛化意味着具有较宽的生态位,而特化则意味着具有较窄的生态位。对生物群落中种群生态位宽度的测定,有助于了解各个种在群落中的优势地位以及彼此间的关系,并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生物对生态环境的适应程度。3.2生态位重叠(nieheoverlap)生态位重叠是指不同物种的生态位之间的重叠现象或共有的生态位空间,即两个或更多的物种对资源位或资源状态的共同利用。这是生态位理论的中心问题之一,它涉及到资源分享的数量。关系到两个物种的生态要求可以相似到多大程度而仍能共存,或相互竞争的物种究竟由多么相似还能稳定地共同生活在一起。一般认为,生态位重叠是利用性竞争的一个必要条件,但除非资源供应不足,重叠并不一定导致竞争,在可利用资源过剩的情况下,生态位大概能完全重叠而对于有机体投有伤害。3.3生态位移动(nichedrLrt)生态位移动是指种群对资源谱利用的变动。种群的生态位移动往往是环境压迫或是激烈竞争的结果。例如,在南亚热带森林演替过程中,先锋树种马尾杉在阔叶树种入侵后渐渐衰亡,种群的生态位向群落边缘地带移动。3.4生态位分离(nicheseparatiOn)生态位分离是指两个物种在资源序列上利用资源的分离程度。这是环境胁迫或竞争的结果。3.5用生态位概念与理论应用到自然生物群落,有如下一些要点3.5.1一个稳定的群落中占据了相同生态位的两个物种,其中一个终究要灭亡;3.5.2一个稳定的群落中,由于各种群在群落中具有各自的生态位,种群问能避免直接的竞争,从而又保证了群落的稳定:3.5.3一个相互起作用的生态位分化的种群系统,各种群在它们对群落的时间、空间和资源的利用方面,以及相互作用的可能类型方面,都趋向于互相补充而不是直接竞争。万方数据因此,由多个种群组成的生物群落,要比单一种群的群落更能有效地利用环境资源,维持长期较高的生产力,具有更大的稳定性;3.5.4竞争可以导致多样性而不是灭绝,竞争在塑造生物群落的物种构成中发挥着主要作用。竞争排斥在自然开放系统中,很可能是例外而不是规律,因为,物种常常能够转换它们的功能生态位去避免竞争的有害效应。3.6生态演替螺旋式上升理论这一种群与其他种群相互关联的时间位置、空间位置、信息位置分别称作时间生态位、空间生态位、住处生态位。它们之间的关系为:①空间生态位是时间生态位和信息生态位的具体表现形式;②空间生态位是在时间生态位的作用下,充分利用(或释放)环境的物质和能量,发展进化或下降退化的结果;③信息生态位决定着时间生态位和空间生态位的最终发展方向;④时间生态位和空间生态位对住处生态位又有改造或影响的作用;信息生态位和时间生态位要依赖于空间生态位而存在和发展。所有生态植被均处于演替状态,当没有外力破坏作用,进展演替,否则是逆行演替。是植被的内在生理机制决定着演替的方向和趋势,植被的演替是植被所在的空间生态位时间生态位和信息生态位三种因素综合交织作用的结果。在一定的地区内,最后局部或全部达到与该地区相适应的最稳定、最平衡的状态,即顶极。一个气候区的所有系列的群落,只有一个气候顶极,但顶极并非终极,当达到顶极后,由于顶极群落内在生理机制的局限,它最终要回到原来演替的某一阶段,重新产生新的生物群落,这种往复不是简单的回归,群落对环境改造作用更加强烈,继续向气候顶极演替,也可能会产生的气候顶极,这样循环往复,使生物多样性不断增加,群落的生产力不断提高,对环境具有越来越强的改造作用,是一种螺旋式上升过程。当进行逆行演替时,在外力破坏作用停止,或群落内在生理机制的反作用超过外力破坏作用时,就马上进行进展演替,进入上述的演化循环状态。可见,生态演替是一种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过程。4生态位理论的应用4.1科学研究的生态位从事科学研究也同样存在。生态位”定位问题,科学家应具备常人所不具有的学识、胆识和智慧,敢于直面事实与真相,敢于揭示和坚持真理。敢于维护学术自由和人格尊严,从来都不会以。科学家也是人”为借口,为自己的行为开脱。他们是社会的良心。他们是把人类引入自由和高尚世界的灯塔。他们将自己热衷的工作当成终生追求的事业,而不仅仅作为一种职业,仅仅用于换取养家糊口的资本和安逸舒适的生活,或者作为炫耀身家地位、光耀门庭的招牌。就社会科学而言,社会科学家的任务应该包括两个基本方面,一方面以其严谨的科学性预见社会发展的趋势,为社会的发展指明方向;另一方面,其:敏锐的洞察力,及时发现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偏差和失误。及时予以指・66・林业科技情报2008V01.40No.4浅议生态林业城镇建设王天禹(黑龙江省林业设计研究院)尹鸿玉(黑龙江省伊春市金山屯区计划统计局)[摘要]林业城镇是我国小城镇中一类特殊群体,属于资源型城镇。在林业资源转型的背景下。林业城镇建设也面临着许多新的选择和问题,生态林业城镇建设成为现代林业城镇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结合林业城镇的白身特性。探讨了生态林业城镇和现代林业城镇的关系、生态林业城镇的内涵和建设生态林业城镇的途径。【关键词】生态林业城镇;现代林业城镇;建设途径ABriefDisscussionOfEcosystemForestryTownConstructionWang(ForestTianyuDesignAndResearchInstituteOfYinHongyuHeilongjiangProvince)(PlanAndStatisticBureauOfJimhanmnDistrict,YichunaCity,HeilongjiangProvince)ourAbstract:Theforestrytownis¥ourcesspecialonebelongingto弛S0urce—basedincountry.Undertheb日lc艇删ofre-transformation,howtOoanstmctforestrytownfaceslotsofnewproblems.Eco—forestrytownconstructionbe-oncon畿暑inevitablechoiceforsustainabledevelopment.Basedcharacteristicoftheforestrytown。thispaperdiscussestherelationshipbetweeneco—forestryandmodemforestrytown,theirconnotation,andthewaytoconslructEco—forestrytown.Keywords:ec0一fores廿ytown;modemforestrytown;constructionway林业城镇是我国小城镇中一类特殊群体,属于资源型城镇。在林业资源转型的背景下,林业城镇的城镇建设也面临着许多新的选择和问题。生态建设在林业城镇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下面本文仅就生态林业城镇与现代林业城镇的关系,建设生态林业城镇的途径做一下简要探讨。1生态林业城镇建设是现代林业城镇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1.1生态城镇的内涵生态城镇是根据生态学原理,应用生态、社会、系统等工程技术建设的社会、经济、自然可持续发展,物质、出和纠正。新中国成立后发生的一系列失误。社会科学界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当前我国正处于道德与社会价值重构的历史转折时期,人文与社会科学可谓大有可为。如果说科学家是社会的良心,那么,社会科学家更应该如此,他们不应该,也没有任何理由把自己混同一般的民众,应该肩负起应承担的责任与道义。4.2教育生态位重叠与教育改革以我国的教育为例,教育部对从小学到大学教育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材版本、教师培养等都作出了严格的规定,在全国不同地区受到的是整齐划一的教育,培养出的人才具有相同的知识背景、能力倾向、思能量、信息高效利用的人类聚居地。其中人和自然环境和谐共处、互惠共生,物质、能量、信息高效利用,技术与自然充分融合,人的创造力和生产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而居民的身心健康和环境质量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生态城镇应满足以下标准:(1)广泛应用生态学原理规划建设城镇,城镇结构合理、功能协调。(2)保护并高效利用一切自然与能源,产业结构合理,实现清洁生产。(3)采用可持续的消费发展模式,物质、能源循环利用利用率高。(4)有完善的社会设施和基础设施.生活质量高。(5)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有机结合,环境质量高。(6)保护和继承文化遗产,尊重居民的各种文化和生活特性。(7)维模式,甚至连知识与能力缺陷都大同小异,并且现在这种教育、管理模式正在向硕士、博士教育阶段延伸。通过这种方式培养的人才在知识、能力、思维模式、就业取向、发展目标等方面的生态位全方位重叠。严重制约着我国人力资源水平的进一步提升,整体抑制了国家和民族的创新与发展能力,是一种典型的数量增长型、而非质量发展型的教育模式。4.3认识自我。准确定位批准自己的资源生态位,即要找到适合自身个性特长的发展方式和发展空间。来稿日期:2008一c15—10万方数据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rrf.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