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文学类张爱国《抉择》阅读练习及答案(2022年天津高考一模)

来源:意榕旅游网


2022年天津高考语文第一次综合模拟评估卷

五、(22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6-20题。

抉择

张爱国

客栈的门被轻轻敲了一下。我爷爷大惊,紧捂口鼻,一只眼贴上门缝。外面,除了风雪声,黑灯瞎火的,什么也看不见。

“张老板,在吗?我从城外来。”声音很低也很平静。听到“城外”,我爷爷不知道怎么就拉开了门。来人不高,不胖,很精干,握住我爷爷微微颤抖的手,低声道:“谢谢同志。哦,我可以称呼您同志吗?”

我爷爷略显迟疑:“长官……”

“别,我姓范,叫我老范。我还叫你张老板。”老范说话很干脆,“张老板,客栈里没有住客吧?请给我一间房,能容我一人就中。这是房费。”老范将两块大洋塞进我爷爷手里。

“不,不……”

“有住客?”老范立马有了警惕。

“城都被你们围了一个多月了,外乡人哪里还住得起店?”我爷爷将两块大洋往老范手里回塞,“这个不要,你们也是为了……”

“所以你更得收下。”老范将大洋摁到我爷爷掌心“四十八天了,别说外乡人,你们也不好过哦。没办法啊,这么一座千年古城,炮火一开,我们都是历史和民族的罪人。”

“我懂。青沙城的人都懂。”我爷爷将老范领上二楼最东头的房间,两人的脚步都轻得没有一点儿声音。关上门,我爷爷要给老范送瓶开水泡泡脚,被老范制止:“不用,习惯了。”老范拍拍我爷爷后背:“张老板,你能让我进来,就能为我保密,是吧?”

我爷爷木讷地点了点头,轻手轻脚地走回楼下,隐隐觉得刚才不该让这个人进来,他此时能从城外进入城内,说明绝非一般人物。他的到来对自己意味着什么呢?我爷爷不由地害怕。

“铃”,铃声非常低,却惊得我爷爷一大跳,房里哪来的铃声?

“铃,铃”,我爷爷立即知道了铃声的来源,全身的汗毛立马登立。四五年没用了,那个很难引人注意的铃铛已落满灰尘,那根从楼上穿壁而来的丝线也落满灰尘,正被轻轻牵动着。“他来了?什么时候来的?”我爷爷紧搭猛烈跳动的胸口,蹑手摄脚走上三楼最西头那间房前,轻轻触碰门头隐蔽的小钉子。门悄无声息地打开了。

房内温暖如春。魏鸣之倚在大床上,手里捧着烟枪,烟枪换了,周身镶嵌着红蓝宝石。“子林兄,外面如何?客栈里如何?有无异样?”魏鸣之吐一口烟圈。

“没,没……”我爷爷知道魏鸣之的厉害,愈发紧张。

“咔!”魏鸣之一只手继续捏着烟枪,另一只手变魔术般举着一把手枪,子弹也被推上了膛,枪口对准我爷爷的眉心:“张老板,别和我耍心眼儿。”

我爷爷反而平静了——与魏鸣之打交道这么多年,受到他不小的影响,越是紧急时刻越表现得平静。“鸣之兄,哦,长官,我可以请你离开这儿吗?这是我的客栈,你入住经过我同意了吗?按你们的法律,我有权这么做。”

魏鸣之手腕一闪,手枪不见了,坐起,向我爷爷微微一抱拳:“子林兄勿当真,兄弟不过开个玩笑。子林兄,并非兄弟信不过你,实在是兄弟重任在身,不可有丝毫差错。不瞒子林兄,不出三日,兄弟我,我们,就大功告成,城外那些……”

“明白,鸣之兄一到,我就知道事关重大。我也明白,鸣之兄一出手,局势就会逆转。”我爷爷淡淡地说。

“张子林,不是你,我早已死于日本人之手,故而你也是抗日英雄。然,此时同样国难当头,你若胆敢有丝毫背叛,我魏鸣之的子弹是不认人的!”魏鸣之说着从口袋里拿出一根金条,“子林兄,兄弟也只能如此相报了。子林兄放心,青沙城解围,全国秩序恢复后,兄弟和南京都不会忘记你。”

回到楼下,爷爷愁死了,事情已经很清楚,老范和魏鸣之,一个城外,一个城内,正在领导一场争锋相对的重大行动。“魏鸣之当年孤身潜入被日本人占领的青沙城,与敌人展开殊死较量,身受重伤,是我冒着危险救他。可是,我不能成为罪人啊!”我爷爷终于咬了咬牙,走向二楼最东边的房间,默默念道,“鸣之兄,我并非背叛。我当年救你,是救英雄;现在,我是……”

补记:《青沙志》载,是夜,魏鸣之被捕。次日,解放军挫败青沙城守军一次重大阴谋。旋即,青沙城宣告解放。

(摘自《小小说月刊》,2021年第7期,有删改)

16.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4分)

A.开头的环境描写用语简练,在写自然环境的同时,又营造出紧张的氛围,奠定文章的感情基调。

B.老范坚持将两块大洋摁到“我爷爷”的手掌心,与后文希望“我爷爷”为他保密用意相同。

C.老范、魏鸣之在风雪之夜先后到来,这使“我爷爷”始终处于紧张害怕之中,慌乱无措。

D.小说将解放青沙城这重大事件聚焦于客栈,这与老舍的《茶馆》以茶馆为舞台展现社会沧桑巨变异曲同工。

E.魏鸣之对“我爷爷”的称呼多变,能看出他对“我爷爷”既有试探、威胁又有安抚、利诱。

17.小说结尾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5分)

18.简要概括“我爷爷”这个形象具有哪些特点。(4分)

19.小说的标题意蕴丰富,请简要分析。(4分)

20.小说取材于解放战争事情,没有直接描写战火纷飞的战争场面,而是分写了“我爷爷”见到老范、魏鸣之的两个场景,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请谈谈你的理解。(5分)

【答案】16.BC

17.①小说结尾留有空白,引人遐想,拓展了文章的艺术空间,增强了艺术表现效果。②又用补记的形式明确交代了故事的结局,与前文相互印证,突出了主题。③突出了爷爷面对抉择时,选择民族大义、正直的形象特点。

18.①“我爷爷”做事小心谨慎,警觉性高。有人敲门时,爷爷紧捂口鼻,一只眼贴上门缝;在客栈里的活动都是轻手轻脚的;巧妙设计铃铛与魏鸣之联络。②淳朴善良。听到“从城外来”,就让人进来了,而且还不打算要房费,还想要送开水给老范泡脚等。③临危不惧,镇定自若。面对魏鸣之的持枪恐吓,能够冷静从容应对。④正直,坚持正义。在面对抉择时,选择民族大义,不为金钱所动,替老范保密并帮助解放军挫败阴谋。

19.①“我爷爷”面对城外与城内双方来者,最后选择站在以老范为代表的解放军一方。②早期抗日战争时期,魏鸣之选择抗日成为抗日英雄,后期却选择站在解放军的对立一方。③解放军为保护青沙城,没有发动直接战争,而是正确选择暗中布局,保护了千年古城,保护了传统文化。④在私人感情与家国选择上,应该抛弃私人感情,而以家国为第一选择。⑤在人生前进方向中,需要慎重,做出正确抉择,不要成为民族和历史的罪人。

20.①营造紧张的氛围。不直接描写战火纷飞的战争场面,是以表面看似平静实则暗流涌动的现实来写异常严峻的战争形势,更有利于营造战争无处不在的紧张氛围。②人物

形象更加丰满、立体。两个场景分开叙事,塑造了老范和魏鸣之截然不同的人物形象,通过两个场景中老范、魏鸣之与爷爷的细节交流,比直接描写战场上的冲锋陷阵、英勇善战更能表现人物丰富、细腻的思想、精神世界。③丰富、突出了小说主题。不写战争场面,通过两个场景让作为亲历者的“我爷爷”,作为群众的一员,面对私人情感与家国情怀,做出正确抉择,突出了群众对革命的作用。④这样处理,留下“空白”,尤其结合末尾“补记”部分,引人遐想,拓展了文章的艺术空间,增强了艺术表现效果:前后对比,在对比中增强文章张力。

【解析】

16.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B.“与后文希望‘我爷爷’为他保密用意相同”错,老范给两块大洋是不免费住店,体现共产党领导下的军队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铁的纪律。

C.“‘我爷爷’始终处于紧张害怕之中,慌乱无措”错,从“我爷爷反而平静了”看出“我爷爷”并不是始终处于紧张害怕之中。

故选BC。

17.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重要段落作用的能力。

“鸣之兄,我并非背叛。我当年救你,是救英雄;现在,我是……”,故事在爷爷做出抉择后戛然而止,引人无数遐想,补记交待了结局,但是具体的经过还是有待读者去想象,拓展了文章的艺术空间,增强了艺术表现效果。

补记“《青沙志》载,是夜,魏鸣之被捕。次日,解放军挫败青沙城守军一次重大阴谋。旋即,青沙城宣告解放”明确交代了故事的结局,与前文相互印证。“可是,我不能成为罪人啊”,可以看出以魏鸣之为代表的国民党军队的不得人心,也可以看出“我爷爷”的坚定。这些描写比直接描写战场上的冲锋陷阵、英勇善战更能表现主题。

“鸣之兄,我并非背叛。我当年救你,是救英雄;现在,我是……”等分析,通过爷爷的心理告白分析,爷爷不为金钱所动,抛弃私人感情,做出正确抉择,以家国为第一选择,没有成为民族和历史的罪人。具有突出了人物形象的作用。

18.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的能力。

结合“客栈的门被轻轻敲了一下。我爷爷大惊,紧捂口鼻,一只眼贴上门缝”“我爷爷将老范领上二楼最东头的房间,两人的脚步都轻得没有一点儿声音”“我爷爷木讷地点了点头,轻手轻脚地走回楼下”“我爷爷紧搭猛烈跳动的胸口,蹑手摄脚走上三楼最西头那间房前,轻轻触碰门头隐蔽的小钉子”等分析,有人敲门时,爷爷的警觉反应;在客栈里的活动都是蹑手蹑脚、轻悄悄的。写出了“我爷爷”的小心谨慎。如结合“四五年没用了,那个很难引人注意的铃铛已落满灰尘,那根从楼上穿壁而来的丝线也落满灰尘,正被轻轻牵动着”分析,巧妙设计铃铛与魏鸣之联络,写出了爷爷警觉性高。

结合“听到‘城外’,我爷爷不知道怎么就拉开了门”“我爷爷将两块大洋往老范手里回塞,‘这个不要,你们也是为了……’”“我爷爷要给老范送瓶开水泡泡脚,被老范制止”等分析,爷爷听到“城外”就懂来者的身份了,但是还是拉开了门;并且知道老范他们的不容易,不收房费;还要给老范送瓶开水泡泡脚等。这些都写出了“我爷爷”的善良淳朴。

结合“我爷爷反而平静了——与魏鸣之打交道这么多年,受到他不小的影响,越是紧

急时刻越表现得平静”“我爷爷淡淡地说”等分析,面对魏鸣之的持枪威胁恐吓,爷爷反而表现的越平静,后来爷爷和魏鸣之的对话,写出了爷爷的沉着冷静。

结合“魏鸣之说着从保险柜里拿出一根金条,‘子林兄,兄弟也只能如此相报了。子林兄放心,青沙城解围,全国秩序恢复后,兄弟和南京都不会忘记你’”“魏鸣之当年孤身潜入被目本人占领的青沙城,与敌人展开殊死较量,身受重伤,是我冒着危险救他。可是,我不能成为罪人啊!”“鸣之兄,我并非背叛。我当年救你,是救英雄;现在,我是……”等分析,通过爷爷的心理告白分析,爷爷不为金钱所动,抛弃私人感情,做出正确抉择,以家国为第一选择,没有成为民族和历史的罪人。

19.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标题的含义的能力。

小说标题为“抉择”,在整篇小说中人物所面临的选择有五个:

一个是帮不帮老范的“抉择”,从“我爷爷木讷地点了点头,轻手轻脚地走回楼下,隐隐觉得刚才不该让这个人进来,他此时能从城外进入城内,说明绝非一般人物。他的到来对自己意味着什么呢?我爷爷不由地害怕”和“我爷爷终于咬了咬牙,走向二楼最东边的房间”可以看出“我爷爷”面对城外与城内双方来者,最后选择站在以老范为代表的解放军一方。

二是解放军是否选择直接攻城,从“没办法啊,这么一座千年古城,炮火一开,我们都是历史和民族的罪人”可以看出解放军选择暗中布局,没有发动直接战争,从而保护青沙城,保护了传统文化。

三是私人感情和国家感情发生冲突的时候要以国家利益为重,从“鸣之兄,我并非背

叛。我当年救你,是救英雄;现在,我是……”可见“我爷爷”在私人感情与家国选择上,拋弃了私人感情,而以家国为第一选择。

四是是否把魏鸣之的消息告诉老范的“抉择”,从“‘可是,我不能成为罪人啊!’我爷爷终于咬了咬牙,走向二楼最东边的房间”可以看出“我爷爷”在人生前进方向中,他抛弃私人感情,而以家国为第一选择做出正确抉择,没有成为民族和历史的罪人。

五是魏鸣之的人生选择,从“魏鸣之当年孤身潜入被日本人占领的青沙城,与敌人展开殊死较量,身受重伤,是我冒着危险救他”“魏鸣之说着从保险柜里拿出一根金条,‘子林兄,兄弟也只能如此相报了。子林兄放心,青沙城解围,全国秩序恢复后,兄弟和南京都不会忘记你’”可知,早期抗日战争时期,魏鸣之选择抗日成为抗日英雄,后期却选择站在解放军的对立一方。

20.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重要情节及表现手法作用的能力。

分析重要情节作用效果要综合思考。可以从表现手法、主题、人物形象、情节、氛围营造和读者等方面综合作答。

从构思技巧和营造氛围来看,小说故事的背景是“解放战争”,而作者不正面描写战争场面,而是从“我爷爷”的客栈这一小环境写起,写“爷爷”见老范和魏鸣之两个人的表现来反映一个宏大的战争主题,以表面看似平静实则暗流涌动的现实来写异常严峻的战争形势,可见小说构思新颖,运用的是以小见大的手法,便于营造无处不在的战争氛围。

从小说塑造人物方面看,小说写了一个客栈的老板——“我爷爷”见到国共两方人物的不同表现,比如见到老范时“这个不要,你们也是为了……”,老范说“这么一座千年古

城,炮火一开,我们都是历史和民族的罪人”,我爷爷的回答“我懂。青沙城的人都懂”,可以看出以“我爷爷”为代表的百姓对正义一方的拥护,可以看出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对老百姓的爱护;见到魏鸣之后,魏鸣之威逼利诱“我爷爷”,“我爷爷”也最终做出了抉择,“可是,我不能成为罪人啊”,可以看出以魏鸣之为代表的国民党军队的不得人心,也可以看出“我爷爷”的坚定。这些描写比直接描写战场上的冲锋陷阵、英勇善战更能表现人物丰富细腻的思想和精神世界。

从主题上看,通过“我爷爷”的眼睛看到以老范为代表的共产党军队和以魏鸣之为代表的国民党军队的不同表现,老范的表现是“张老板,客栈里没有住客吧?请给我一间房,能容我一人就中。这是房费”“老范将两块大洋塞进我爷爷手里”“没办法啊,这么一座千年古城,炮火一开,我们都是历史和民族的罪人”;魏鸣之的表现是“魏鸣之一只手继续捏着烟枪,另一只手变魔术般举着一把手枪,子弹也被推上了膛,枪口对准我爷爷的眉心”“然,此时同样国难当头,你若胆敢有丝毫背叛,我魏鸣之的子弹是不认人的”,通过两个场景让作为亲历者的“我爷爷”,作为群众的一员,面对私人情感与家国情怀,做出正确抉择,突出了群众对革命的作用。

从情节上看,小说通过“我爷爷”见老范和魏鸣之的不同表现,以及两个人对爷爷态度的对比,爷爷前后心态的对比,形成多重对比,便于在对比中凸显主题,前后两个人的故事分开来写,使文章结构更加清晰。两个场景,城里城外两方暗中较量,斗智斗勇,对比鲜明,加上多处“空白”,增强了艺术表现效果。

从读者感受来看,读者跟随“我爷爷”见到两人时的心理变化而心情起伏。见到老范是由开始的小心到担心害怕的心理变化,见到魏鸣之由惊讶到后面坦然的心理变化。读者在故事推进和对比中,感受到了战争给人带来的紧张,让读者的心情随着故事的发展对比而起伏,增添了文学魅力。

六、(10分)

21.书籍的封面除了刊印书名、著者等基本信息外,还要能起到增强图书内容的思想性艺术性、吸引读者阅读的作用。有时出版者会选用能反映书籍主要内容、体现作品思想内涵的书中典型场景作为书籍封面图片。作为封面设计者,请你从《三国演义》《红楼梦》《论语》中任选一本书,选择书中典型场景作为封面图片,你会选择哪一个场景呢?请描述你选择的场景并说明设计理由。100字左右。(6分)

【答案】要点:

《红楼梦》:宝玉、黛玉共读西厢。背后桃花飘飞,宝玉黛玉并肩坐于石头直上共同阅读《西厢记》,二人申请投入,沉醉书中。宝玉黛玉爱情故事是《红楼梦》的线索,《西厢记》是禁书,二人共读体现主人公的叛逆精神。

《三国演义》:桃园三结义。桃花园中,刘备居中,关张居于左右,三人举酒对天盟誓,义结金兰。《三国演义》有尊刘倾向,故事大多以刘备集团视角展开,仁义是《三国演义》主题之一,桃园结义体现了“义”这一主题。

《论语》:四子侍坐。孔子居中而坐,子路起身高谈,曾皙鼓瑟,孔子含笑颔首。孔子作为伟大的教育家名传后世,四子侍坐正是教学的场景,体现了孔子的身份。《论语》核心思想是“仁”,孔子和四子的志向也都与“仁”有关。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名著阅读的能力和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

本题要求设计书籍封面,要求从《三国演义》《红楼梦》《论语》中选择典型场景,描述选择的场景并说明设计理由,侧重于文字介绍。这里考查学生对名著作品的熟知程度,如作品的主题、主线、核心思想内涵等。考生首先要选择书中场景,三个名著中的场景很多,选择时注意场景的典型性,要选用能反映书籍主要内容、体现作品思想内涵的典型场景作为书籍封面图片,如选择《红楼梦》,则要注意宝黛爱情的主线,叛逆精神的主题;选择《三国演义》则要注意“仁义”的主题;选择《论语》则要注意“仁”的思想内涵。说明设计理由时,要有具体的场景设置,要运用描述性语言,形象生动,有画面感,还要说明所选场景与名著主题的关联性。

22.下面文段有三处语病,请找出两处,指出其序号,并提出修改意见。(4分)

①我国从国家到地方都出台了相应法律法规,②对“文化地标”的维护管理、施工建设和决策定位等提出了明确要求。③为避免滥建现象不再发生,④地方政府应加大对大型雕塑建设的管理力度,⑤按照工程建设项目管理要求履行建设审批。

【答案】②将“维护管理”和“决策定位”调换位置;③删去“不再”;⑤句末添加“手续”;(答出两点即可。)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②语序不当。“对……维护管理、施工建设和决策定位等提出了明确要求”中,按照事物的发展规律,正确语序应是“决策定位、施工建设和维护管理”。

③不合逻辑。“避免……不再”否定不当,应删去“不再”。

⑤成分残缺。“履行”后缺少宾语中心词,应在句末添加“手续”。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